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3549发布日期:2019-12-13 18:0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导管对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常用于筑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墩台基础以及水下建筑物底部修补等工程。

目前,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导管法、压浆法和袋装法,其中以导管法应用最广;导管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导管对混凝土进行传输,当需要传输的距离超出导管的长度范围时,这时候就需要对多个导管进行对接,以满足施工要求。

现有技术中,水下混凝土导管通过导管上的螺纹进行连接,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因为混凝土或泥浆贴附并凝结在螺纹上,导致人工拧紧时容易错死,影响导管的拆卸及连接效果,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或泥浆贴附并凝结在对接导管的螺纹上,导致人工拧紧时容易错死、导管拆卸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包括两个对接导管、连接插条以及弹性的套筒,所述对接导管的端部具有对接段,所述对接段的端部具有对接端面,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端面对接;所述对接段偏离所述对接端面的端部的外表面朝外凸设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插条穿过所述两个对接导管的连接板的通槽,将两个所述对接导管之间对接固定;所述套筒套在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段的外周,且覆盖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处;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抵压着所述对接段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插条抵压着所述套筒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端面形成有台阶结构,两个对接的所述对接导管的台阶结构错位布置,当两个所述对接导管对接时,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台阶结构相互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贴设有弹性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环绕所述对接导管的外周环绕布置,所述密封环具有朝向所述对接导管的抵压面,所述抵压面抵压覆盖在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的抵压面设置有多个凹槽条,所述凹槽条具有朝向所述对接导管的凹槽开口,且所述凹槽条环绕所述对接导管的外周布置,多个所述凹槽条沿着对接导管的轴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条呈底部小开口大状,沿所述凹槽条的底部至凹槽条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凹槽条的宽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环绕所述对接导管外周布置的嵌入环,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段的外表面设有嵌入环槽,所述嵌入环槽环绕所述对接导管的外周布置,所述嵌入环嵌入在所述嵌入环槽中;所述嵌入环槽比邻着所述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嵌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环绕所述对接导管的外周布置,所述弹簧处于预压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分别分布在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处的上方及下方,沿自外而内的方向,所述弹簧朝向两个所述对接导管的对接处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板环绕所述对接段的外周环绕布置,形成环板状;所述对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呈弧条状,沿着所述对接板的环绕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插条的一端具有对接端头,所述对接端头抵压在所述对接板上,所述连接插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对接板,具有延伸至所述对接板外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所述对接板的环绕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插条的连接段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卡块的两个侧壁的顶部朝向所述容置槽的上端开口凸出,形成两个相向布置的卡条,两个所述卡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插条的连接段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两个所述卡条的部分嵌入在所述卡槽中,且所述卡条的另一部分抵接着所述对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插条的对接段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卡块的侧壁连接,所述卡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对接板翘起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通过布置在对接导管前端的对接段进行对接,然后再将套筒套在对接段的外表面,同时,在对接段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通槽和连接插条,通过调整连接插条进一步对对接段施加压力,从而将对接端面压得更紧,为导管的密封提供了一层保障,并且软性且具有弹性的套筒质地柔软并且具有弹性,因此即使有混凝土或泥浆凝结在套筒表面,也很方便清理,另外,由于对接段在套筒的包裹之下,因此可以很好地限制混凝土或泥浆的流动范围,避免出现混凝土或泥浆贴附并凝结在对接段以及对接端面上的情况,从而提升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密封性,并且方便清理及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对接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密封环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连接插条与卡块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可以用于导管对接以及管道对接。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包括两个对接导管15、连接插条10以及弹性的套筒11,对接导管15的端部具有对接段12,对接段12的端部具有对接端面13,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端面13对接;对接段12偏离对接端面13的端部的外表面朝外凸设连接板14,连接板14中设有通槽,连接插条10穿过两个对接导管15的连接板14的通槽,将两个对接导管15之间对接固定;套筒11套在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段12的外周,且覆盖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处;套筒11的内表面抵压着对接段12的外表面,连接插条10抵压着套筒11的外表面。

上述提供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通过布置在对接导管15前端的对接段12进行对接,然后再将套筒11套在对接段12的外表面,同时,在对接段12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设有通槽和连接插条10,通过调整连接插条10进一步对对接段12施加压力,从而将对接端面13压得更紧,为导管的密封提供了一层保障,并且软性且具有弹性的套筒11质地柔软并且具有弹性,因此即使有混凝土或泥浆凝结在套筒11表面,也很方便清理,另外,由于对接段12在套筒11的包裹之下,因此可以很好地限制混凝土或泥浆的流动范围,避免出现混凝土或泥浆贴附并凝结在对接段12以及对接端面13上的情况,从而提升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对接结构的密封性,并且方便清理及拆卸。

对接导管15的对接端面13形成有台阶结构16,两个对接的对接导管15的台阶结构16错位布置,当两个对接导管15对接时,两个对接导管15的台阶结构16相互卡扣,这样,通过台阶结构16的卡扣,可以将对接端面13紧紧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或者泥沙进入两个对接端面13的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保证对接端面贴合的紧密性。

另外,套筒11的内表面贴设有密封环17,密封环17具有良好的弹性,密封环17环绕对接导管15的外周环绕布置,密封环17具有朝向对接导管15的抵压面,抵压面抵压覆盖在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处;在水下混凝土导管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具有良好弹性的套筒11可以紧紧包裹在对接段12的外表面,同时套筒11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的优点,可以有效限制混凝土或泥沙进入到对接处,从而实现对对接处的双重保障。

密封环17的抵压面设置有多个凹槽条30,凹槽条30具有朝向对接导管15的凹槽开口,且凹槽条30环绕对接导管15的外周布置,多个凹槽条30沿着对接导管15的轴向间隔布置,这样,当密封环17的抵压面抵压到对接处时,凹槽条30的顶端也抵压在对接导管15上,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凹槽条30的形状会随着对接导管15的形状发生变化,这样,使得密封环具有比较好的塑形能力,与对接导管15的贴合更加紧密。

凹槽条30呈底部小开口大状,沿凹槽条30的底部至凹槽条30的开口方向延伸,凹槽条30的宽度逐渐增大,宽窄不一的凹槽条30贴合在对接导管15上时,可以将抵压面与对接导管15的外表面形成的空间阻隔成多个大小不同的独立密闭的空间,这样,即使有部分凹槽条30阻隔的空间不紧密,也不影响密封环17整体的密封效果。

再者,套筒11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凸设有嵌入环,嵌入环环绕对接导管15外周布置,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段12的外表面设有嵌入环槽,嵌入环槽环绕对接导管15的外周布置,嵌入环嵌入在嵌入环槽中;嵌入环槽比邻着连接板14,当套筒11套设在对接导管15的对接段12时,套筒11内表面设置的嵌入环嵌入到对接段12外表面的嵌入环槽,从而将套筒11两端牢牢卡在对接段12上,从而限制套筒11的位置,保证套筒11的稳定性。

套筒11的内部嵌入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环绕对接导管15的外周布置,弹簧处于预压状态,这样,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套筒11的内表面与对接导管15的外表面,套筒11更加不容易发生滑动。

在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处设有弹簧,弹簧分别分布在对接处的的上方及下方,另外,沿自外而内的方向,弹簧朝向两个对接导管15的对接处倾斜布置,从上下两个方向对套筒11进行支撑,可以使弹力分布均匀,从而保证套筒11不会出现倾斜、错位等情况。

另外,对接段12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对接板18,对接板18形成环板状;对接板18上设有通孔19,通孔19呈弧条状,沿着对接板18的环绕方向延伸;连接插条10的一端具有对接端头,对接端头抵压在对接板18上,连接插条10的另一端穿过对接板18,具有延伸至对接板18外的连接段,连接段的外周设有卡槽,卡槽沿着对接板18的环绕方向延伸,连接插条10的连接段连接有卡块20,卡块20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槽22,卡块20的两个侧壁23的顶部朝向容置槽22的上端开口凸出,形成两个相向布置的卡条21,两个卡条21之间具有间隙,连接插条10的连接段置于容置槽22中,两个卡条21的部分嵌入在卡槽中,且卡条的另一部分抵接着对接板18,这样,当对接导管15的对接段12对接到一块后,在对接段上套设具有密封环17的弹性套筒11,接着,对接段12外围的对接板18在连接插条10的固定下,进一步对对接段12进行施压,为对接端面13的贴合提供双重保障。

连接插条10的对接段12与容置槽22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卡条21的一端与卡块20的侧壁23连接,卡条21的另一端朝向对接板18翘起布置,这样,翘起来的布置的卡条能抵压到连接插条10上,进而限制连接插条的位置,进一步提升连接插条10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