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8389发布日期:2019-12-10 19:3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软管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的运输,因此对于管体的抗腐蚀性及抗压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软管耐腐蚀性及抗压性效果都不是很好,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对于管体的抗拉性能及隔热性能也需要一定的要求,而传统的软管大多没有抗拉设计,此外隔热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压、抗拉以及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包括内层管,所述所述内层管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抗拉铠装层、`隔热层和外护层,所述抗拉铠装层由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与外护层通过粘性剂粘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带与第二碳纤维带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与抗压铠装层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

优选地,所述抗压铠装层为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为玻璃纤维材质。

优选地,所述外护层为环保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抗压铠装层采用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强度大,抗压性能优越;

(2)抗拉铠装层由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缠绕而成,碳纤维带抗拉性能优越,此外,第一碳纤维带与第二碳纤维带采用反向缠绕的方式,且与抗压铠装层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能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稳定以及双向的抗拉性能;

(3)隔热层与外护层通过粘性剂粘接,有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长期弯折状态下隔热层与外护层出现缝隙的情况,从而避免隔热性能降低。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压、抗拉以及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内层管,2、抗压铠装层,3、抗拉铠装层,31、第一碳纤维带,32、第二碳纤维带,4、隔热层,5、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包括内层管1,所述所述内层管1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2、抗拉铠装层3、隔热层4和外护层5,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压铠装层2采用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钢丝编织网层与高强度涤纶编织层均具有足够的强度,抗压性能优越,高强度涤纶编织层比钢丝编织网层有更好的韧性,在需要长期弯折的环境下优选高强度涤纶编织层,能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缠绕在第二碳纤维带32上,碳纤维带具有优越的抗拉性能,此外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采用反向缠绕的方式,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与抗压铠装层2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能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稳定以及双向的抗拉性能,所述隔热层4采用玻璃纤维材质,隔热效果明显,此外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有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长期弯折状态下隔热层4与外护层5出现缝隙的情况,从而避免隔热性能降低,所述外护层5采用环保pvc材质,有较好的耐磨性,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