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850发布日期:2019-08-20 23:4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



背景技术:

气动杆的气缸通过压力空气使活塞移动,通过改变进气方向,改变活塞杆的移动方向。当从气缸的无杆腔输入压缩空气时,并从气缸的有杆腔排气,气缸腔内的压力差作用在活塞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负载推动活塞运动,使活塞杆伸出;当有杆腔进气,无杆腔排气时,使活塞杆缩回。通过控制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气和排气,活塞实现往复直线运动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气体气体损耗的问题,而一般的气动杆填充困难,需要重新安装保持气密性,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动杆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包括气缸、端盖、活塞、活塞杆和衬套,所述气缸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和衬套,所述活塞一侧和活塞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贯穿端盖设置有接头,所述衬套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内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堵头和支撑架,所述气孔周边设置有用于放置支撑架的凹槽,所述堵头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内底面设置有缓冲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端盖下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缸的外螺纹,气缸端口设置有用于连接端盖的内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接头上设置有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活塞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气孔,气孔和密封装置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堵头为圆台体结构,堵头和气孔契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气孔周边均匀设置有四个矩形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缓冲垫为空心圆柱结构,缓冲垫内圈直径和活塞杆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支撑架为十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对气动杆进行填充气体时,可以通过端盖的外螺纹和气缸的内螺纹配合旋转分离,能够便于和活塞接触,同时可以更加便捷的对气缸内部进行清理,保证了气动杆更持久的使用,活塞上气孔能够便于填充气体,圆台体结构的堵头能够有效承载气体压缩的压强,防止漏气,支撑架能够防止堵头掉落在气室内而影响使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2、端盖,3、活塞,4、活塞杆,5、衬套,6、接头,7、气孔,8、堵头,9、支撑架,10、凹槽,11、连接杆,12、缓冲垫,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气动杆,包括气缸1、端盖2、活塞3、活塞杆4和衬套5,其特征是,所述气缸1一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气缸1内设置有活塞杆4、活塞3和衬套5,所述活塞3一侧和活塞杆4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贯穿端盖2设置有接头6,所述衬套5套设在活塞杆4上,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气孔7,所述气孔7内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堵头8和支撑架9,所述气孔7周边设置有用于放置支撑架9的凹槽10,所述堵头8通过连接杆11和支撑架9连接,所述气缸1内底面设置有缓冲垫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对气动杆进行填充气体时,可以通过端盖2的外螺纹和气缸1的内螺纹配合旋转分离,能够便于和活塞3接触,同时可以更加便捷的对气缸1内部进行清理,保证了气动杆更持久的使用,活塞3上气孔7能够便于填充气体,圆台体结构的堵头8能够有效承载气体压缩的压强,防止漏气,支撑架9能够防止堵头掉落在气室内而影响使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端盖2下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缸1的外螺纹,气缸1端口设置有用于连接端盖2的内螺纹,接头6上设置有安装孔13,堵头8为圆台体结构,堵头8和气孔7契合,缓冲垫12为空心圆柱结构,缓冲垫12内圈直径和活塞杆4直径相等。

如图2所示,活塞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气孔7,气孔7和密封装置对应设置,气孔7周边均匀设置有四个矩形的凹槽10。

如图3所示,支撑架9为十字型。

工作原理:当气体会随着使用一直损耗,气动杆支撑力不够时,旋转将气缸1和端盖2分离,将补气管对准气孔7,按下密封装置,支撑架9进入与其契合的凹槽10内,防止堵头8掉落,当填充完后,上拉固定装置密封气孔7,将端盖2和气缸1旋紧,此时,下压气动杆,堵头8为圆台体结构,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与气孔7紧密契合,起到密封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