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911发布日期:2019-09-12 09:5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是以电能作为牵引力的一种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运输能力强、安全、快速以及能源消耗低的特点,因而成为人们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果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发生设备故障,则会严重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因而,为保障列车安全运行,需要检测列车的各部件是否发生异常。传统的检测最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排查,采用这种方式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工作效率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出现了列车检测设备,通过对车辆进行识别后通过摄像机对列车底部进行检测,但是车辆识别准确率较低,尤其是两辆车同时经过时难以准确识别,而且同一车辆来回经过时难以准确进行检测。检测设备的排布设置方式也会对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造成影响,如何合理设置检测设备,保障对列车的高效检测是行业内需要优化的问题。

针对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已有相关改进技术方案公开,如专利申请号:2017200171502,申请日为2017年1月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高精度列车全方位检测系统,包括分别与数据处理器相连接的车顶检测装置、车底轨间检测装置、车底轨外侧检测装置及车侧部检测装置;车顶检测装置设置在轨道的上方;车底轨间检测装置设置在轨道中间;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的车底轨外侧检测装置和车侧部检测装置;车底轨外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高精度三维检测组件。列车运行时,上述各装置相应检测列车车顶、侧部、底部的零部件,实现全方位检测列车;各装置检测到的数据由数据处理器处理,以分析、识别出异常零部件。但该方案并未给出具体检测装置的系统布置结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检测设备排布不佳影响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该系统结构布置简单,方便排水,检测效率高且漏检率低,减少入库检测时间。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轨道下方设置有设备安装区,两条轨道之间还设置有排水区,设备安装区与排水区相连通,设备安装区沿轨道外沿设置有预埋区,预埋区里安装有预埋总管,预埋总管的一端延伸至设备安装区,预埋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气控制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设备安装区底部平面距离轨道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1,排水区底部平面距离轨道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2,且H2大于H1。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设备安装区包括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沿列车入库的方向前后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沿轨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之间均匀间隔分布,多个检测设备安装槽之间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相邻的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大于列车转向架的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线管入口,每个线管入口均与预埋总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预埋总管包括与前置设备安装槽相连通的前置预埋管,以及与检测设备安装槽相连通的检测预埋管,前置预埋管与检测预埋管均分别延伸至电气控制区;每条轨道的外侧均分别设置有前置预埋管和检测预埋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的宽度均延伸超出上方轨道宽度方向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线管入口均位于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远离排水区方向的外侧壁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均为矩形凹槽。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轨道下方设置有设备安装区,设备安装区内用于安装检测设备,合理利用空间布置,不占用轨道旁过多的空间,且方便检测。两条轨道之间还设置有排水区,设备安装区与排水区相连通,有利于排水,保证设备安装区内不发生积水现象而导致检测设备发生损坏。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设备安装区底部平面距离轨道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1,排水区底部平面距离轨道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2,且H2大于H1,进一步保障排水的通畅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设备安装区包括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沿列车入库的方向前后分布;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沿列车入库的方向前后分布,当预检设备检测到列车信息时发出信号,再经由在后检测设备检测一次并发出信号,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检测到列车入库信息。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沿轨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之间均匀间隔分布,多个检测设备安装槽之间均匀间隔分布,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的设置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相邻的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大于列车转向架的轴距,即按照列车入库方向设置的最后一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第一个检测设备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大于列车转向架的轴距,避免列车在入库时发生前后车厢信号干扰的间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每个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线管入口,每个线管入口均与预埋总管相连通,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内的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中电子元件的连接线通过线管入口进入预埋总管,从而与电气控制区的电气控制柜相连,实现检测设备中电气线路的连通,避免了电气线路杂乱无章且直接暴露在外,提高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线管入口均位于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远离排水区方向的外侧壁面上,方便与预埋总管相连通。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的宽度均延伸超出上方轨道宽度方向的两侧,方便安装检测设备;前置设备安装槽和检测设备安装槽均为矩形凹槽,可以更加平稳地安装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沟和安装槽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设备安装区;110、前置设备安装槽;120、检测设备安装槽;200、排水区;300、预埋区;310、预埋总管;400、电气控制区;410、电气控制柜;500、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轨道500下方设置有设备安装区100,设备安装区100内用于安装检测设备,合理利用空间布置,不占用轨道500旁过多的空间,且方便检测。两条轨道500之间还设置有排水区200,设备安装区100与排水区200相连通,有利于排水,保证设备安装区100内不发生积水现象而导致检测设备发生损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备安装区100底部平面距离轨道500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1,排水区200底部平面距离轨道500底部平面的深度为H2,且H2大于H1,进一步保障排水的通畅性。设备安装区100沿轨道500外沿设置有预埋区300,预埋区300里安装有预埋总管310,预埋总管310的一端延伸至设备安装区100,预埋总管310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气控制区4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设备安装区100包括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沿列车入库的方向前后分布。实际投入使用时,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内分别安装有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每组预检设备安装在同一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内,每组在后检测设备安装在同一个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内。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沿列车入库的方向前后分布,当预检设备检测到列车信息时发出信号,再经由在后检测设备检测一次并发出信号,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检测到列车入库信息。

本实施例中,沿轨道5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之间均匀间隔分布,多个检测设备安装槽120之间均匀间隔分布,多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的设置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置设备安装槽110的数量为2个,检测设备安装槽120的数量为5个。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之间的距离大于列车转向架的轴距,即按照列车入库方向设置的最后一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第一个检测设备安装槽120之间的距离大于列车转向架的轴距,避免列车在入库时发生前后车厢信号干扰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在轨检测设备布置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内均设置有线管入口,每个线管入口均与预埋总管310相连通。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内的预检设备和在后检测设备中电子元件的连接线通过线管入口进入预埋总管310,从而与电气控制区400的电气控制柜410相连,实现检测设备中电气线路的连通,避免了电气线路杂乱无章且直接暴露在外,提高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线管入口均位于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远离排水区200方向的外侧壁面上,方便与预埋总管31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预埋总管310包括与前置设备安装槽110相连通的前置预埋管,以及与检测设备安装槽120相连通的检测预埋管,前置预埋管与检测预埋管均分别延伸至电气控制区400;每条轨道500的外侧均分别设置有前置预埋管和检测预埋管。具体地,如图1所示,前置预埋管和检测预埋管分别为两根,分布在轨道500的两侧,方便每组预检设备和检测设备中电子元件的连接线通过线管入口进入预埋总管310从而与电气控制柜410相连。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的宽度均延伸超出上方轨道500宽度方向的两侧,方便安装检测设备。前置设备安装槽110和检测设备安装槽120均为矩形凹槽,可以更加平稳地安装检测设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