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7177发布日期:2020-08-07 20: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对曲轴进行支承的轴承,提出了沿周向被分割的滚动轴承的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117008号公报)记载的滚动轴承具备由第一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和第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构成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由第一双切口对开式外圈的构件和第二双切口对开式外圈的构件构成的双切口对开式外圈及多个滚子。双切口对开式内圈构成为,由配置在曲轴的轴颈部的轴向两侧的曲臂沿轴向夹压保持,并安装于轴颈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1170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滚动轴承中,在向第一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及/或第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的周向中央附加有大的载荷的情况下,在第一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与第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构件的相对的端部彼此之间产生间隙,滚子通过开合部时的通过振动增加,噪声、振动(以下,称为“nv”。)的产生或接触面压的上升引起的提前剥离可能会产生。而且,在固定力不足的情况下,存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转动,向开合部附加大的载荷,导致提前剥离等轴承寿命下降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创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附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开合部的上浮或变形,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的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案是滚动轴承相对于曲轴的轴颈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滚动轴承具备: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安装于所述轴颈部的外周面,且沿圆周方向一分为二;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外圈,配置在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径向外侧,且沿圆周方向一分为二;多个滚动体,以能够滚动的方式配置在一组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外圈与一组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之间;及保持架,沿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保持多个所述滚动体,所述曲轴具备在所述轴颈部的轴向两侧配置的一对曲臂,一对所述曲臂具有敛缝余量部,该敛缝余量部设置成从一对所述曲臂的与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端面相对的相对端面部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一组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由一对所述曲臂沿轴向夹压,并且,通过将所述敛缝余量部敛缝而形成的敛缝部将一组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外周面固定。

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的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中,一对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具有从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缘部,所述敛缝余量部被敛缝于一对所述突缘部的外周面。

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或上述第二方案的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中,一对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在将所述敛缝余量部敛缝的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凹部。

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至上述第三方案的任一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中,一对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在轴向两端面具有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由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凹部或凸部构成。

第五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至上述第四方案的任一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中,一对所述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在内周面具有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由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凹部或凸部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将敛缝余量部从曲臂的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端面相对的相对端面部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敛缝余量部。而且,在一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由一对曲臂沿轴向夹压的状态下,通过将一对曲臂的敛缝余量部敛缝而形成的敛缝部将一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外周面固定。由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由敛缝部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因此在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附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开合部的上浮、变形,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甚至,能够抑制滚子通过开合部时的通过振动,实现nv减少化。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一对突缘部从一对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因此能够增大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两端面的面积,使一对曲臂产生的夹压保持力增大,能够实现固定力的提高。能够防止保持滚子的保持架与曲臂的干涉,防止保持架的磨损。而且,敛缝余量部被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一对突缘部的外周面,因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通过敛缝而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由此,在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附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开合部的上浮、变形,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甚至,能够抑制滚子通过开合部时的通过振动,实现nv减少化。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一对双切口对开式内圈在将敛缝余量部敛缝的外周面上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凹部,因此敛缝余量部嵌入于多个凹部,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

根据上述第四方案,一对双切口对开式内圈通过形成于轴向两端面的凹凸结构,能够抑制与一对曲臂的滑动,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

根据上述第五方案,一对双切口对开式内圈通过形成于内周面的凹凸结构,能够抑制与轴颈部的滑动,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相对于轴颈部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滚动轴承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滚动轴承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曲轴的敛缝前的轴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说明图4所示的敛缝余量部的敛缝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图4所示的敛缝余量部被敛缝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主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滚动轴承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曲轴的敛缝前的轴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图9所示的敛缝余量部的敛缝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图9所示的敛缝余量部被敛缝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两端面设置的凹凸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的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的轴向两端面设置的切缺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将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安装结构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基于图1至图6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安装于曲轴11的轴颈部12的外周面,并与设置于曲轴箱的壳体13的支承孔13a嵌合。壳体13具备上块13b和下块13c,通过在该上块13b的下表面螺栓结合下块13c而在上块13b与下块13c之间形成支承孔13a。

曲轴11具备轴颈部12、曲臂14、曲柄销15及平衡配重块16等。轴颈部12配置在曲轴11的旋转中心位置,经由滚动轴承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13。曲臂14沿轴向空出间隔地并列配置多个,并通过轴颈部12及曲柄销15而相互连接。曲柄销15设置在曲臂14的前端部,平衡配重块16设置在曲臂14的后端部。平衡配重块16可以与曲臂14一体形成,也可以与曲臂14分体形成。

如图2所示,滚动轴承1具备: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外圈2a、2b,沿圆周方向一分为二;多个作为滚动体的滚子3,在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外圈2a、2b的内周面上以能够滚动的方式配置;及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保持架4a、4b,将各滚子3以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方式保持。

此外,滚动轴承1具备沿圆周方向一分为二的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与轴颈部12的外周面嵌合,在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外周面上以能够滚动的方式配置有滚子3。需要说明的是,将各滚子3以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方式保持的保持架并不局限于双切口对开式结构,可以设为在圆周方向的1个部位分割的环结构,将该分割的部位扩开而安装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外周面。

如图2及图3所示,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由suj2等轴承钢构成,具有作为滚动轴承1的轨道的硬度(例如,hrc58以上)、机械强度、耐磨损性等所希望的性能。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分别形成为半圆弧形状,并分别形成从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以规定宽度(例如,宽度约3mm)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引导双切口对开式保持架4a、4b的突缘部5a1、5b1。

另外,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分别设为圆周方向两端面沿轴向笔直地延伸的分割面5a2、5b2。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在圆周方向两端的分割面5a2、5b2处相互对接或者沿圆周方向形成微小的间隙地相对。而且,沿轴向延伸的深度约0.1mm~0.2mm的细槽18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的间隔地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因此,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上形成由沿内周面的周向大致均等地离散的细槽18构成的凹凸结构19。

如图4所示,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嵌合于轴颈部12的情况下,形成有从与该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两端面5a3、5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1在整周上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敛缝余量部21。敛缝余量部21与相对端面部t1对齐地向径向外侧突出,外周部的径向截面形成为随着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连续地缩径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如后所述,敛缝余量部21设定为,在被敛缝时,将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按压并固定(参照图6)。

如图1及图5所示,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直径设定为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以两个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紧贴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的方式构成。而且,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的长度设定得比配置在轴颈部12的轴向两侧的曲臂14的轴向的间隔w稍大,在两尺寸之间设定有规定的过盈量。

并且,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首先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即,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通过被冷却而以轴向尺寸收缩的状态嵌合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或者通过对轴颈部12进行加热而以扩大曲臂14的间隔w的状态嵌合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

并且,当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或轴颈部12返回常温时,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1压接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两端面5a3、5b3,通过两者的摩擦力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由曲臂14夹压保持。

接下来,如图5及图6所示,将敛缝夹具22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挤压于敛缝余量部21,实施遍及整周的敛缝,将敛缝余量部21敛缝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内。需要说明的是,图5及图6示出敛缝余量部21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的突缘部5a1的外周面的敛缝,但是敛缝余量部21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b的突缘部5b1的外周面的敛缝也同样地进行。由此,如图1及图6所示,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在整周上由将敛缝余量部21敛缝而形成的敛缝部23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

此外,敛缝余量部21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的间隔地挤压敛缝夹具22。并且,敛缝夹具22也可以将周向的多个部位敛缝而被敛缝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内。而且,敛缝余量部21可以从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1向径向外侧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的间隔地突出形成多个。并且,可以将敛缝夹具22向该敛缝余量部21挤压,实施敛缝,通过敛缝部23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的向曲轴1的安装结构中,将敛缝余量部21从曲臂14的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两端面5a3、5b3相对的相对端面部t1遍及整周或者沿周向以等间隔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形成敛缝余量部21。

另外,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形成一对突缘部5a1,而且,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b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形成一对突缘部5b1,因此能够增大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端面的面积,使一对曲臂14产生的夹压保持力增大,能够实现固定力的提高。而且,能够防止对滚子3进行保持的双切口对开式保持架4a、4b与曲臂14的干涉,防止双切口对开式保持架4a、4b的磨损。

另外,敛缝余量部21被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因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由敛缝部23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由此,在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附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周向两端部形成的开合部的上浮、变形,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甚至,能够抑制滚子3通过开合部时的通过振动,实现nv减少化。

另外,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上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细槽18,因此由于该细槽18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对于轴颈部12的周向的阻力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7至图11,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或相当部分。

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7及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中,在取代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而具备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点上不同。而且,如图9所示,在曲轴41取代敛缝余量部21而具备敛缝余量部42的点上不同。

如图7及图8所示,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是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未形成突缘部5a1、5b1。而且,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分别将圆周方向两端面设为沿轴向笔直地延伸的分割面32a2、32b2。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在圆周方向两端的分割面32a2、32b2处相互对接或者沿圆周方向形成微小的间隙地相对。

另外,沿轴向延伸的深度约0.1mm~0.2mm的细槽18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间隔地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因此,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面上形成由沿内周面的周向大致均等地离散的细槽18构成的凹凸结构33。

如图9所示,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嵌合于轴颈部12的情况下,形成从该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2在整周上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敛缝余量部42。敛缝余量部42与相对端面部t2对齐地向径向外侧突出,外周部的径向截面形成为随着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连续地缩径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如后所述,敛缝余量部42设定为,在被敛缝时,将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按压固定(参照图11)。

如图7及图10所示,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直径设定为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以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面紧贴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的方式构成。而且,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的长度设定得比配置在轴颈部12的轴向两侧的曲臂14的轴向的间隔w稍大,在两尺寸之间设定规定的过盈量。

并且,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首先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即,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通过被冷却而以轴向尺寸收缩的状态嵌合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或者通过对轴颈部12进行加热而以扩大了曲臂14的间隔w的状态嵌合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

并且,当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或轴颈部12返回常温时,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2压接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通过两者的摩擦力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由曲臂14夹压保持。

接下来,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敛缝夹具22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挤压于敛缝余量部42,实施遍及整周的敛缝,将敛缝余量部42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需要说明的是,图10及图11示出敛缝余量部42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的外周面的敛缝,但是敛缝余量部42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b的外周面的敛缝也同样地进行。由此,如图7及图11所示,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在整周上由将敛缝余量部42敛缝形成的敛缝部43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

此外,敛缝余量部42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的间隔地挤压敛缝夹具22。并且,敛缝夹具22可以将周向的多个部位敛缝而被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而且,敛缝余量部42可以从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2向径向外侧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的间隔地突出形成多个。并且,可以将敛缝夹具22向该敛缝余量部42挤压,实施敛缝,通过敛缝部43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的多个部位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的向曲轴41的安装结构中,将敛缝余量部42从曲臂14的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相对的相对端面部t2遍及整周或者沿周向以等间隔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形成敛缝余量部42。

另外,一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在由一对曲臂14沿轴向夹压保持的状态下,敛缝余量部42被敛缝于一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由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通过敛缝向径向内侧按压固定,因此在向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附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周向两端部形成的开合部的上浮、变形,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甚至,能够抑制滚子3通过开合部时的通过振动,实现nv减少化。

另外,在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面上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细槽18,因此由于该细槽18而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对于轴颈部12的周向的阻力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2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51。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或相当部分。

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5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12所示,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在从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以规定宽度(例如,宽度约3mm)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深度约0.1mm~0.2mm的凹部52。各凹部52沿轴向遍及各突缘部5a1、5b1的整个宽度地形成。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5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起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在敛缝余量部21在整周上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各自的突缘部5a1、5b1的外周面时,敛缝余量部21嵌入于各凹部5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3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61。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相同或相当部分。

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61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13所示,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在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以规定宽度(例如,宽度约3mm)沿周向空出大致均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深度约0.1mm~0.2mm的凹部62。各凹部62沿轴向形成,形成为朝向轴向外侧为恒定的深度或逐渐变深地切口至轴向两端面的槽状。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61的向曲轴41的安装结构中,除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的向曲轴41的安装结构起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在敛缝余量部42在整周上敛缝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各自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缘部时,敛缝余量部42嵌入于各凹部6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4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71。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或相当部分。

第五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7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14所示,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在各自的轴向两端面5a3、5b3上,通过滚花加工遍及整周而沿周向大致均等地离散形成有由相对于分割面5a2、5b2倾斜的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72。

需要说明的是,由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72在实施用于使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所需部分固化的热处理加工以前形成。虽然设为由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72,但也可以是由与分割面5a2、5b2垂直的纵向孔眼的滚花孔眼或者呈网眼状地交叉的格子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72。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7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起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两端面5a3、5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1嵌入并压接于由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7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上,通过滚花加工遍及整周而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由相对于分割面32a2、32b2倾斜交叉的倾斜孔眼、与分割面32a2、32b2垂直的纵向孔眼、或者呈网眼状地交叉的格子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

由此,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2嵌入并压接于由倾斜孔眼、或纵向孔眼、或呈网眼状地交叉的格子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5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81。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相同或相当部分。

第六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8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15所示,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在各自的轴向两端面5a3、5b3以周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沿半径方向遍及整个宽度延伸的深度0.1mm~0.2mm的切缺槽82。需要说明的是,切缺槽82只要在轴向两端面5a3、5b3上分别形成至少1个即可。而且,轴向两端面5a3、5b3在除各切缺槽82之外的部分通过基于喷砂或蚀刻的粗糙面加工形成有梨皮花纹等的凹凸83。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8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的向曲轴11的安装结构起到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轴向两端面5a3、5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1嵌入并压接于各切缺槽82及梨皮花纹等的凹凸83。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上以周向等间隔形成多个(例如,3个)沿半径方向遍及整个宽度延伸的深度0.1mm~0.2mm的切缺槽82。需要说明的是,切缺槽82可以在轴向两端面32a3、32b3分别形成至少1个。而且,轴向两端面32a3、32b3可以在除各切缺槽82之外的部分通过基于喷砂或蚀刻的粗糙面加工而形成梨皮花纹等的凹凸83。

由此,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与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轴向两端面32a3、32b3相对的曲臂14的相对端面部t2嵌入并压接于各切缺槽82及梨皮花纹等的凹凸83。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变形、追加、删除。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述图1至图6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的结构等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及曲轴11的结构等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而且,与上述图7至图11的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的结构等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1及曲轴41的结构等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a)例如,可以在两个一组的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的内周面或者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内周面上,取代细槽18,通过滚花加工在整周上沿周向及轴向大致均等地离散形成由相对于周向倾斜的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沿周向的纵向孔眼的滚花孔眼、或呈网眼状地交叉的格子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19或凹凸结构33。需要说明的是,由倾斜孔眼的滚花孔眼、纵向孔眼的滚花孔眼、或者呈网眼状地交叉的格子孔眼的滚花孔眼构成的凹凸结构19或凹凸结构33在实施用于使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或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的所需部分固化的热处理加工以前形成。

由此,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对于轴颈部12的周向的阻力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5a、5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而且,将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安装于轴颈部12的外周面,由此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对于轴颈部12的周向的阻力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双切口对开式内圈32a、32b相对于轴颈部12的转动。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12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240786),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标号说明

1、31、51、61、71、81滚动轴承

2a、2b双切口对开式外圈

3滚子

4a、4b保持架

5a、5b、32a、32b双切口对开式内圈

5a1、5b1突缘部

5a3、5b3、32a3、32b3轴向端面

11、41曲轴

12轴颈部

14曲臂

18细槽

19、33、72凹凸结构

21、42敛缝余量部

23、43敛缝部

52、62凹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