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8595发布日期:2020-12-08 15:1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制动器中的制动衬片与制动毂之间要留有一个正常、合理的最小间隙,即制动间隙,以保证制动器最佳的制动效果,但此间隙会因制动器的使用、衬片的磨损而逐渐增大,四轮间隙不能保持为同等,导致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现象,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及时调整制动衬片的位置,使其保持与制动毂之间的正常间隙。

为解决此问题,已设计出各种自动调整臂,这些自动调整臂的作用是当汽车制动衬片磨损后,能对已放大的蹄鼓间隙进行自动等量的补偿,使汽车经常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但随着制动衬片的不断磨损,补偿也在不断地进行,直至衬片完全损坏,补偿还不会停止,只有人工检查时才能发现需要更换,如果发现不及时,将造成制动系统的损坏,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能够在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时自动报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包括:调整臂本体,所述调整臂本体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棘轮组件、棘爪组件、连接机构、连接管、压板,所述蜗轮上设有蜗轮齿,所述蜗杆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蜗轮齿与所述螺旋槽相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棘轮组件连接,所述棘爪组件与所述棘轮组件连接,所述棘轮组件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棘轮组件、棘爪组件、连接机构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壳体一侧,与所述蜗轮端面相对;还包括微动装置和报警装置,

所述压板为一圆环,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贯穿所述压板的圆柱形通孔;所述压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蜗轮的蜗轮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蜗轮与所述压板相对一侧的端面上设有校正处和触发处,所述校正处为一凸起,所述触发处为一凹槽,所述校正处和所述触发处到蜗轮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校正处与所述触发处到所述蜗轮轴线形成的夹角的大小与制动衬片有效磨损的厚度相对应;

所述通孔的底面半径与所述触发处的截面长度相等;

所述微动装置包括支架、微动开关、第一基座、触发板、第二基座、触杆,所述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外侧,所述支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所述支架右侧设有缺口,所述支架侧面设有圆孔,所述微动开关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架底部,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左端上部,所述触发板左端支撑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方,所述触发板中部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触杆上端与所述触发板的右端下方焊接;所述触杆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在所述蜗轮设有所述校正处和所述触发处的端面上滑动;所述微动开关通过导线与所述报警装置连接,所述报警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所述压板与所述蜗轮之间通过密封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圆弧形凸起,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所述蜗轮之间的密封体为o型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为报警灯或发音器;

进一步的,所述触杆的下端为球状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微动装置上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压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触杆的最下端设有耐磨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基本不改变调整臂本体的内部结构,只在蜗轮端面增加校正处和触发处,在压板上增加微动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通过蜗轮旋转角度推出制动衬片的磨损程度,当制动衬片磨损到一定程度自动报警,及时提醒更换制动衬片,防止制动衬片过度磨损造成制动系统损坏引发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4.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3.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3.蜗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6.微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61.支架的立体图。

图中:1.调整臂本体,2.壳体,3.蜗轮,31.校正处,32.触发处,4.压板,41.通孔,5.螺丝,6.微动装置,61.支架,62.微动开关,63.第一基座,64.触发板,65.第二基座,66.触杆,7.报警装置,8.导线,9.保护罩,d1.通孔的底面半径,d2.触发处的截面长度,a.校正处与触发处到蜗轮轴线形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如图1所示的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包括:调整臂本体1,调整臂本体1包括壳体2、蜗轮3、蜗杆、棘轮组件、棘爪组件、连接机构、连接管、压板4,蜗轮3上设有蜗轮齿,蜗杆上设有螺旋槽,蜗轮齿与螺旋槽相啮合,蜗杆与棘轮组件连接,棘爪组件与棘轮组件连接,棘轮组件与连杆机构连接,连接管与连杆机构连接,蜗轮3、蜗杆、棘轮组件、棘爪组件、连接机构在壳体2内,压板4通过螺丝5固定在壳体2一侧,与蜗轮3端面相对;还包括微动装置6和报警装置7,

如图2所示的压板4为一圆环,压板4上设有通孔41,通孔41为贯穿压板4的圆柱形通孔;压板4的中心轴线与蜗轮3的蜗轮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3、4所示,蜗轮3与压板4相对一侧的端面上设有校正处31和触发处32,校正处31为一凸起,触发处32为一凹槽,校正处31和触发处32到蜗轮轴线的距离相等,制动衬片的磨损厚度通过蜗轮3的旋转角度体现,校正处31与触发处32到蜗轮3轴线形成的夹角a的大小与制动衬片有效磨损的厚度相对应,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制动衬片的有效磨损厚度计算得出;

通孔41的底面半径d1与触发处32的截面长度d2相等;

如图5所示,微动装置6包括支架61、微动开关62、第一基座63、触发板64、第二基座65、触杆66,所述支架61下端固定连接在压板4外侧,如图6所示,支架61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支架61右侧设有缺口,使微动开关62的驱动杆下压时接触按压点,不被卡在支架61上,支架61侧面设有圆孔,方便微动开关62的导线8通过,微动开关62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61底部,第一基座63固定连接在支架61左端上部,触发板64左端支撑在第一基座63上,第二基座65固定连接在支架61上方,触发板64中部与第二基座65转动连接,触杆66上端与触发板64的右端下方焊接,微动开关62的驱动杆位于触发板64正下方;触杆66的下端穿过通孔41,在蜗轮3设有校正处31和触发处32的端面上滑动,触杆66从校正处31滑动到触发处32,蜗轮3的旋转角度为a,制动衬片正好达到最大磨损量;微动开关62通过导线8与报警装置7连接,报警装置7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报警装置7可以安装在驾驶室或其他方便听到或看到报警信号的位置;

压板4与所述蜗轮3之间通过密封体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中,凸起为圆弧形凸起,凹槽为圆弧形凹槽;压板4与所述蜗轮3之间的密封体为o型橡胶密封圈;报警装置7为报警灯或发音器;触杆66的下端为球状弧面;微动装置6上设有保护罩9,保护罩9通过螺丝安装在压板4上,方便拆卸,保护罩9防止灰尘及切屑、硬沙粒等损伤微动装置,延长微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触杆66的最下端设有耐磨层。

工作原理:制动衬片的磨损量与蜗杆的旋转角度成正比,蜗杆带动蜗轮,因此制动衬片的磨损量也与蜗轮的旋转角度成正比,所以可以通过蜗轮转过的角度来推测制动衬片的磨损程度。当安装上新的制动衬片时,调整触杆66下端与蜗轮3端面的校正处31接触,将制动衬片过度磨损报警自调臂安装在汽车相应位置,随着制动间隙补偿,蜗轮3转动,触杆66位置固定,触杆66下端在蜗轮3端面上滑动,随着制动衬片磨损量增大,蜗轮3转动角度变大直至触发处32转动到压板4的通孔41下方,此时蜗轮3的旋转角度为a,触杆66从校正处31滑动到触发处32,制动衬片正好达到最大磨损量,触杆66在重力作用下掉入触发处32凹槽内,触发板64右端随之下降,下压微动开关62的驱动杆接触按压点,触发微动开关62,微动开关62接通,产生信号,信号随着导线8传送至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更换制动衬片,防止由于衬片过度磨损导致制动失效所引发的事故。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调整臂本体上增加微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报警装置连接,制动衬片磨损到一定程度自动报警,及时提醒更换制动衬片,防止制动衬片过度磨损造成制动系统损坏引发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