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024发布日期:2019-12-06 16:2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控制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电磁阀、滑阀等所代表的阀体对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相连的液压回路进行液压控制的控制阀装置。在控制阀装置中,构成为通过改变对滑阀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的设置载荷来调整流量特性。

在日本特开2015-28370号公报中,设置对设置载荷进行调整的调节器,在对设置载荷进行调整后用凸模压接调节器的周围而使其塑性变形,从而将调整后的设置载荷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8370号公报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5-28370号公报中,由于对调节器的周围进行压接而使其塑性变形,因此存在无法对设置载荷进行再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装置,在固定设置载荷后也能够进行再调整。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装置具有阀体,该阀体具有滑阀,所述阀体具有:油路;滑阀孔,其配置于所述油路,收纳所述滑阀,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施力部件,其位于所述滑阀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对所述滑阀施力;以及调节器,其位于所述滑阀孔的所述开口部侧,对所述施力部件的设置载荷进行调整,所述施力部件具有:第一接触部,其与所述滑阀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其位于比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与所述调节器接触,所述调节器具有:旋转部,其能够绕轴中心旋转;以及止挡部,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能够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联动地沿轴向移动,所述调节器通过使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轴向位置根据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位置而移动从而对所述施力部件的设置载荷进行调整,该控制阀装置具有旋转阻止部,该旋转阻止部能够可逆地变形为阻止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第一形状和不阻止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第二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二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在所述阀体上具有利用线圈的励磁而使销沿轴向移动的螺线管,所述滑阀位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一侧,能够随着所述销的移动而沿轴向移动。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三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施力部件是线圈弹簧。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四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或第三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旋转阻止部利用弹性从所述第一形状变形为所述第二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五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或第三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第一形状是将所述旋转部向径向内侧按压而阻止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六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五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第一形状是在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处将所述旋转部向径向内侧按压而阻止所述旋转部的周向的旋转的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七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六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第一形状是在周向的第一周向位置处将所述旋转部向径向内侧按压并且在隔着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周向位置对置的周向的第二周向位置处将所述旋转部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阻止所述旋转部的周向的旋转的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八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或第三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旋转部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形状是覆盖并夹持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从而阻止所述旋转部的周向的旋转的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九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八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旋转阻止部具有:固定部件,其维持阻止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形状,进行所述旋转部的固定;内表面圆筒部,其与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为圆筒形状;缝部,其在所述内表面圆筒部的内周面和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平行的面上具有缝形状,使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露出;以及对置面距离变化部,其能够使所述缝部的缝对置面的距离变化,所述旋转阻止部通过所述对置面距离变化部使所述缝对置面的距离变化从而变化为所述第二形状和所述第一形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十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九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固定部件是沿与所述缝对置面垂直的方向插入于所述对置面距离变化部的螺栓,所述螺栓在所述旋转阻止部的形状为所述第一形状的状态下,维持基于所述对置面距离变化部的所述缝对置面的距离,进行所述旋转部的固定。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十一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所述旋转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所述旋转阻止部具有爪部,该爪部在所述第一形状下位于随着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所述凸部的移动轨迹上。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十二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的控制阀装置中,述旋转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旋转阻止部具有多个爪部,该多个爪部在所述第一形状下位于随着所述旋转部的旋转的所述凸部的移动轨迹上。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在固定设置载荷后也能够进行再调整的控制阀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的上部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在中心轴线j的位置处用与x轴方向垂直的面切断图1所示的电磁阀100并示出的侧剖视图。

图4是相当于图3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是示出旋转阻止部130为不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二形状的状态的图。

图5是相当于图3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是示出旋转阻止部130为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一形状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电磁阀800的剖视图。

图7是电磁阀700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止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控制阀装置;2:上部体;3:下部体;100:电磁阀;102:销;105:螺线管;110:阀体;111:滑阀;112:滑阀孔;113:施力部件;114: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y轴方向是与图3所示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的上部体2的边界面1a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y轴方向的正侧(+y侧)记为“前侧”,将y轴方向的负侧(-y侧)记为“后侧”。另外,后侧和前侧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简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y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的上部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1具有:上部体2,其安装有电磁阀100、电磁阀200、电磁阀300、电磁阀400、电磁阀500、电磁阀600、电磁阀700以及电磁阀800;以及下部体3,其相对于上部体2的边界面1a呈层状重叠。控制阀装置1具有配置于上部体2与下部体3之间的隔板(未图示)。由于电磁阀200、电磁阀300、电磁阀400、电磁阀500、电磁阀600、电磁阀700以及电磁阀800的构造与电磁阀100相同,因此,以下对电磁阀100的构造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电磁阀的构造的说明。

<电磁阀100>

图3是在中心轴线j的位置处用与x轴方向垂直的面切断图1所示的电磁阀100并示出的侧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图4所示的固定部件118的图示。电磁阀100具有螺线管105和阀体110。螺线管105和阀体110沿轴向配置。螺线管105利用线圈(未图示)的励磁而使销102向轴向一侧(前侧)移动。阀体110具有滑阀111,该滑阀111位于螺线管105的轴向一侧,能够随着销102的移动而沿轴向移动。上部体2例如是压铸的。上部体2与阀体110是单个部件。

<阀体110>

阀体110具有作为油的流路的多个油路115。另外,阀体110具有:滑阀孔112,其配置于油路115,收纳滑阀111,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112a;施力部件113,其位于滑阀111的轴向一侧,对滑阀111向轴向另一侧施力;以及调节器114,其位于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侧,对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进行调整。滑阀孔112在轴向上贯穿阀体110。滑阀111为圆柱状。滑阀111的材料例如使用导磁率与油不同的铝等金属。

<施力部件113>

施力部件113是线圈弹簧。施力部件113具有:第一接触部113a,其与滑阀111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113b,其位于比第一接触部113a靠轴向一侧的位置,与调节器114接触。

<调节器114>

调节器114具有旋转部114a和止挡部114b。旋转部114a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轴绕轴中心旋转。止挡部114b与第二接触部113b接触,能够与旋转部114a的旋转联动地沿轴向移动。另外,在简称为旋转部114a的旋转时,是指以中心轴线j为轴的旋转部114a绕轴中心的旋转。旋转部114a为圆柱状。旋转部114a的圆柱的轴与中心轴线j一致。止挡部114b为圆柱状,在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旋转部114a与止挡部114b是单个部件。旋转部114a的圆柱的轴与止挡部114b的圆柱的轴一致。在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止挡部114b的外周面的阳螺纹与开口部112a的内周面的阴螺纹嵌合。

当旋转部114a旋转时,止挡部114b沿着开口部112a的内周面的阴螺纹在轴向上移动。因此,调节器114使止挡部114b的轴向位置根据旋转部114a的旋转位置而移动。与止挡部114b接触的第二接触部113b的轴向位置与止挡部114b的轴向位置一起移动。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根据第二接触部113b的轴向位置而变化。即,通过使第二接触部113b的轴向位置移动来调整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

<旋转阻止部130>

控制阀装置1在旋转部114a的径向外侧具有旋转阻止部130。图4是相当于图3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旋转阻止部130具有:固定部件118,其进行旋转部114a的固定;内表面圆筒部116;缝部120;以及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固定部件118维持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形状,固定旋转部114a。内表面圆筒部116的与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对置的内周面116a为圆筒形状。缝部120在内表面圆筒部116的内周面116a和与旋转部114a的旋转轴平行的面上具有缝形状,使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的一部分露出。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能够使缝部120的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变化。另外,这里,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是指缝对置面120b与可动面120a之间的距离,该可动面120a隔着缝部120与缝对置面120b对置。

旋转阻止部130能够可逆地变形为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一形状和不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二形状。图4是示出旋转阻止部130为不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二形状的状态的图。图5是相当于图3的iv-iv向视的剖视图,是示出旋转阻止部130为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一形状的状态的图。在图4所示的第二形状下,在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与内表面圆筒部116的内周面116a之间存在间隙,旋转部114a能够旋转。另一方面,在图5所示的第一形状下,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被内表面圆筒部116的内周面116a夹持,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

内表面圆筒部116具有弹性。在对内表面圆筒部116未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内表面圆筒部116利用弹性维持图4的第二形状。当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被外力向-z方向按压时,内表面圆筒部116的内周面116a夹着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内表面圆筒部116为第一形状。

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具有供固定部件118插入的贯通孔117b。贯通孔117b是沿与缝对置面120b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孔。固定部件118是螺栓。固定部件118沿与缝对置面120b垂直的方向插入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固定部件118插入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的贯通孔117b中,隔着垫圈118b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的肩部117a接触。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在+z方向端部具有肩部117a。固定部件118在外周面118a具有阳螺纹。基部119具有供固定部件118插入的螺纹孔119a。螺纹孔119a是沿与缝对置面120b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孔。螺纹孔119a在内周面具有阴螺纹。固定部件118贯穿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的贯通孔117b,而被螺钉紧固在基部119的螺纹孔119a。此时,固定部件118隔着垫圈118b将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向-z方向按压。通过将固定部件118用螺钉紧固在基部119,旋转阻止部130维持第一形状。

基部119在+z方向端部具有缝对置面120b。缝对置面120b是沿与边界面1a平行的方向扩展的面。缝对置面120b相对于边界面1a不移动。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在-z方向端部具有可动面120a。可动面120a是沿与边界面1a平行的方向扩展的面。可动面120a能够相对于边界面1a沿z轴方向移动。缝部120形成在缝对置面120b与可动面120a之间。如图4所示,在为第二形状的情况下,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为距离d1。如图5所示,在为第一形状的情况下,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为距离d2。距离d2是比距离d1近的距离。这样,旋转阻止部130通过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使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变化从而变化为上述第二形状和上述第一形状。

<旋转阻止部830>

图6是电磁阀800的剖视图。电磁阀800具有调节器814、旋转部814a、旋转阻止部830、内表面圆筒部8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817、缝对置面820b、可动面820a以及固定部件818。调节器814、旋转部814a、旋转阻止部830、内表面圆筒部8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817、缝对置面820b、可动面820a以及固定部件818分别相当于图4和图5的调节器114、旋转部114a、旋转阻止部130、内表面圆筒部1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缝对置面120b、可动面120a以及固定部件118。由于电磁阀800的其他构造与电磁阀1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缝对置面820b是沿与边界面1a垂直的方向扩展的面。缝对置面820b相对于边界面1a不移动。可动面820a是沿与边界面1a垂直的方向扩展的面。可动面820a能够相对于边界面1a沿x轴方向移动。固定部件818沿与缝对置面820b垂直的方向插入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817。电磁阀100的旋转阻止部130的缝对置面120b与边界面1a所成的角度是第一角度,为0°。电磁阀800的旋转阻止部830的缝对置面820b与边界面1a所成的角度是第二角度,为90°。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

电磁阀100的固定部件118相对于边界面1a的垂直方向的位置是第一位置。电磁阀800的固定部件818相对于边界面1a的垂直方向的位置是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

<旋转阻止部730>

图7是电磁阀700的剖视图。电磁阀700具有调节器714、旋转部714a、旋转阻止部730、内表面圆筒部7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717、缝对置面720b、可动面720a以及固定部件718。调节器714、旋转部714a、旋转阻止部730、内表面圆筒部7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717、缝对置面720b、可动面720a以及固定部件718分别相当于图4和图5的调节器114、旋转部114a、旋转阻止部130、内表面圆筒部116、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缝对置面120b、可动面120a以及固定部件118。由于电磁阀700的其他构造与电磁阀1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缝对置面720b是沿与边界面1a不垂直并且与边界面1a不平行的方向扩展的面。缝对置面720b相对于边界面1a不移动。可动面720a是沿与边界面1a不垂直并且与边界面1a不平行的方向扩展的面。可动面720a是沿与缝对置面720b平行的方向扩展的面。可动面720a能够向与缝对置面720b垂直的方向移动。固定部件718沿与缝对置面720b垂直的方向插入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717。

【变形例1】

第一形状也可以是如下形状:将旋转部114a的至少1个部位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第一形状也可以是如下形状:在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的周向的多个位置处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第一形状也可以是如下形状:在周向的第一周向位置处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并且在隔着旋转部114a的旋转轴与第一周向位置对置的周向的第二周向位置处将旋转部11a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周向的旋转。

【第二实施方式】

<旋转阻止部930>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止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图8中未示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阀装置1具有调节器914而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节器114,具有旋转阻止部930而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止部13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替代结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

调节器914具有旋转部914a。旋转部914a在外周面914c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914d。在图8中,凸部914d是多个,但也可以是单个。旋转阻止部930能够可逆地变形为阻止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第一形状和不阻止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第二形状。旋转阻止部930具有板状部件918和将板状部件918固定于主体4的固定部件919。板状部件918例如是金属的平板状的部件。板状部件918的一端侧(+x方向侧)在屈曲点920a处向+z方向屈曲,并且在屈曲点920d处向-x方向屈曲。板状部件918的另一端侧(-x方向侧)在屈曲点920b处向+z方向屈曲,并且在屈曲点920d处向+x方向屈曲。板状部件918在屈曲点920a与屈曲点920b之间被固定部件919固定于主体4。固定部件919是螺栓。

板状部件918的另一端侧(-x方向侧)的端部是爪部918a。板状部件918的一端侧(+x方向侧)的端部是爪部918b。在图8中,爪部是多个,也可以是单个。爪部918a和爪部918b与外周面914c接触。爪部918a和爪部918b位于随着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因此,凸部914d的移动被爪部918a和爪部918b阻止,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旋转部914a的旋转被旋转阻止部930阻止。爪部918a和爪部918b位于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的形状是第一形状。

当借助外力而使旋转部914a旋转的力进行作用时,板状部件918挠曲,爪部918a和爪部918b从随着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脱离。因此,旋转部914a能够旋转。爪部918a和爪部918b从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脱离的形状是第二形状。板状部件918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在没有外力时,板状部件918利用弹性返回到第一形状。

<控制阀装置1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控制阀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用新型中,旋转阻止部130能够可逆地变形为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一形状(图5所示的形状)和不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的第二形状(图4所示的形状)。因此,在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而暂时成为第一形状后,也能够通过成为第二形状而对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进行再调整,从而也能够进行用于修补的部件重组和废弃时的分类等。

(2)另外,阀体110具有利用线圈的励磁使销102沿轴向移动的螺线管105,滑阀111位于螺线管105的轴向一侧,能够随着销102的移动而沿轴向移动。因此,在具有螺线管105的结构中,在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而暂时成为第一形状后,也能够通过成为第二形状而对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进行再调整,从而也能够进行用于修补的部件重组和废弃时的分类等。

(3)另外,施力部件113是线圈弹簧。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对滑阀111进行施力。

(4)另外,旋转阻止部130利用弹性从第一形状变形为第二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进行再调整,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修补的部件重组和废弃时的分类等。

(5)另外,第一形状是如下形状: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周向的旋转。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6)另外,第一形状是如下形状:在周向的多个位置处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周向的旋转。因此,能够更牢固地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7)另外,第一形状是如下形状:在周向的隔着旋转部114a的旋转轴对置的位置处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因此,能够利用从对置的两侧进行按压的力夹持旋转部114a,更牢固地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另外,第一形状是如下形状:在周向的隔着旋转部114a的旋转轴对置的位置处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因此,在为第一形状时,防止了将旋转部114a向径向内侧按压的力直接施加到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的内壁,从而能够减轻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的内壁的损伤。

(8)另外,第一形状是如下形状:覆盖并夹持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从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周向的旋转。因此,覆盖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从而能够更牢固地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另外,第一形状覆盖并夹入旋转部114a的外周面114c而阻止旋转部114a的周向的旋转的形状。因此,在为第一形状时,不用将调节器114直接按压在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的内壁,从而能够减轻对滑阀孔112的开口部112a的内壁的损伤。

(9)另外,旋转阻止部130利用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使缝部120的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变化,从而变化为第二形状和第一形状,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另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允许旋转部114a的旋转。

(10)另外,固定部件118是螺栓,利用螺栓维持基于对置面距离变化部117的缝部120的缝对置面120b的距离,进行旋转部114a的固定,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阻止旋转部114a的旋转。

(11)另外,旋转部914a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914d,旋转阻止部918的爪部918a、918b在第一形状下位于随着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因此,旋转部914a的旋转因凸部914d被爪部918a、918b卡住而被阻止,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12)另外,旋转部914a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914d,旋转阻止部918的多个爪部918a、918b在第一形状下位于随着旋转部914a的旋转的多个凸部914d的移动轨迹上。因此,旋转部914a的旋转因多个凸部914d被多个爪部918a、918b卡住而被阻止,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更牢固地进行施力部件113的设置载荷的调整完成后的固定。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阀装置例如搭载于车辆。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组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它们的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