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压接用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490发布日期:2019-11-15 22:3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导线压接用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压接用螺栓。



背景技术:

在电力线路中,导线与导线或导线与设备连接时,常见的连接方式是将导线放置在连接孔中,在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螺栓孔,螺栓孔内设置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将导线抵紧在连接孔的孔壁上。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螺栓对导线造成损伤,会在螺栓与导线接触的端部固定压盘,使用时旋转螺栓使压盘抵紧导线。安装到位时,压盘对导线的抵紧作用主要来自于螺栓的旋紧作用,压盘本身无法提供预应力,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导线及其周围的金属构件会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压盘和导线之间的接触应力发生变化,严重时,将导致压盘出现松弛,造成连接松动。而且,压盘本身不具有弹性,压盘随螺栓一同转动时易磨伤导线。

现有技术中,螺栓包括螺栓本体,螺栓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螺栓头,螺栓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外螺纹,螺栓本体的下端通过连接柱与压盘连接,螺栓本体与压盘之间设置有蝶形垫圈,蝶形垫圈与连接柱间隙配合。螺栓旋转至蝶形垫圈压紧导线时,蝶形垫圈处于压缩状态,当导线及其周围金属构件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发生形变时,碟形垫圈的形变力使蝶形垫圈始终抵紧在导线上。

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导线热胀冷缩时造成的导线松动问题,但是,蝶形垫圈沿连接柱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因蝶形垫圈与连接部间隙配合,蝶形垫圈与导线抵接,同时,又要保证压盘不与导电接触,使得蝶形垫圈与连接柱的接触开始为点与面的方式接触,最终才转为面与面接触;或者,蝶形垫圈与连接柱的接触始终为点与面接触,这样在蝶形垫圈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其受到的应力易集中在蝶形垫圈与连接柱接触的端点上,使得蝶形垫圈易被损坏,降低蝶形垫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导线压接用螺栓的蝶形垫圈存在应力集中,造成蝶形垫圈的使用寿命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导线压接用螺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压接用螺栓,包括:

螺栓本体;

连接部,与所述螺栓本体连接,远离所述螺栓本体的一端连接有限位部;

弹性件,包括弹性本体和连接柱,所述弹性本体沿所述螺栓本体的轴向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通孔的孔壁连接,所述连接柱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本体与导线抵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弹性件从所述连接部脱落。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活动至与所述螺栓本体接触时,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与所述螺栓本体的下端面接触,且所述弹性本体与所述螺栓本体之间形成间隙。

可选地,所述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远离所述通孔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螺栓本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有配合部,所述弹性件活动至与所述螺栓本体接触时,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配合部的下端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配合部的外经等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配合部的下端面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面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之间,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限位部在所述螺栓本体的轴向上的总高度小于所述通孔的轴向高度。

可选地,所述弹性本体罩设于所述限位部及连接部的外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本体与导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

可选地,所述弹性本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弹性本体的上端面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包括螺栓本体、连接部、限位部和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连接部的外周,限位部可防止弹性件从连接部上脱落。弹性件包括弹性本体和连接柱,连接柱位于弹性本体的通孔内,连接柱套设在连接部的外周上,并与连接部间隙配合,弹性本体与导线抵接,弹性件沿连接部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柱的内侧面与连接部的外侧面接触,可避免弹性本体的端点与连接部接触,使弹性件受到的应力先分散至连接柱的内侧面上,再扩散至整个弹性件上,通过连接柱的内侧面承受应力,可使应力分散,防止应力集中,进而可以减小弹性件的磨损,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在弹性件受到挤压时,一方面,只有连接柱的上端面与螺栓本体的下端面接触并发生摩擦,而弹性本体始终不会与螺栓本体的下端面接触并发生磨损,这样连接柱与螺栓本体之间的小面积接触,减少了弹性件的磨损,相当于增加了弹性件的防磨损性能,进而可以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连接柱的上端面与螺栓本体的下端面的接触也为面与面接触,这样也可以减少弹性件的顶端应力集中,进而可以减小弹性件的磨损,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为斜面,且斜面靠近通孔的一端高与斜面原理通孔的另一端,即,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为类锥形,这样可保证弹性本体与导线抵接,且,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不与螺栓本体接触。而且,采用同样的材料制成弹性件,与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为平面相比,弹性本体的上端面为斜面,其弹性形变的能力更大,这样可以防止进一步弹性本体因应力集中而断裂。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螺栓本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有配合部,连接柱的上端面与配合部的下端面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隔开弹性本体和螺栓本体,防止弹性本体被磨损,延长弹性本体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连接柱的上端面与配合部的上端面平行设置,这样连接柱的上端面与配合部的下端面接触时,可以避免连接柱的上端面由于不平整,导致连接柱的上端面的部分地方被磨损严重,即,这样可以减小连接柱的上端面的磨损,延长连接柱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连接部和限位部在螺栓本体的轴向上的总高度小于通孔的轴向高度,这样不管弹性件如何挤压,限位部均不会露出通孔的下端开口,即,确保弹性件与导线抵接时,限位部是指不会与导线抵接,可以防止限位部对导线造成磨损,进而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由于导线挤压弹性件的过程中,弹性件的中间先与导线抵接,随着应力的增大,弹性件受到的应力由中间向边缘扩散,慢慢增加与导线的接触面积,这样螺栓可以更稳固的固定导线,防止导线出现晃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弹性本体的下端面与上端面平行设置,即,弹性本体的下端面为类锥形,且弹性本体每个位置的厚度均相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只有弹性件与导线抵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螺栓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栓本体;11、螺纹部;12、头部;121、凹槽;2、连接部;3、限位部;4、弹性件;41、弹性本体;411、通孔;412、下端开口;42、连接柱;5、配合部;6、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导线压接用螺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螺栓本体1。

连接部2,与所述螺栓本体1连接,远离所述螺栓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限位部3。

弹性件4,包括弹性本体41和连接柱42,所述弹性本体41沿所述螺栓本体1的轴向上设有通孔411,所述连接柱42与所述通孔411的孔壁连接,所述连接柱42套设于所述连接部2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2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本体41与导线抵接,所述限位部3用于阻止所述弹性件4从所述连接部2脱落。

上述导线压接用螺栓,弹性本体41与导线抵接,弹性件4沿连接部2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柱42的内侧面与连接部2的外侧面接触,可避免弹性本体41的端点与连接部2接触,使弹性件4受到的应力先分散至连接柱42的内侧面上,再扩散至整个弹性件4上,通过连接柱42的内侧面承受应力,可使应力分散,防止应力集中,进而可以减小弹性件4的磨损,延长弹性件4的使用寿命。

所述弹性件4活动至与所述螺栓本体1接触时,所述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所述螺栓本体1的下端面接触,且所述弹性本体41与所述螺栓本体1之间形成间隙。

在弹性件4受到挤压时,一方面,只有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螺栓本体1的下端面接触并发生摩擦,而弹性本体41始终不会与螺栓本体1的下端面接触并发生磨损,这样连接柱42与螺栓本体1之间的小面积接触,减少了弹性件4的磨损,相当于增加了弹性件4的防磨损性能,进而可以延长弹性件4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螺栓本体1的下端面的接触也为面与面接触,这样也可以减少弹性件4的顶端应力集中,进而可以减小弹性件4的磨损,延长弹性件4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本体41的上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靠近所述通孔411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远离所述通孔411的另一端。即,弹性本体41的上端面为类锥形,这样可保证弹性本体41与导线抵接,且,弹性本体41的上端面不与螺栓本体1接触。而且,采用同样的材料制成弹性件4,与弹性本体41的上端面为平面相比,弹性本体41的上端面为斜面,其弹性形变的能力更大,这样可以防止进一步弹性本体41因应力集中而断裂。

所述螺栓本体1与连接部2之间连接有配合部5,所述弹性件4活动至与所述螺栓本体1接触时,所述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所述配合部5的下端面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隔开弹性本体41和螺栓本体1,防止弹性本体41被磨损,延长弹性本体41的使用寿命。

所述配合部5的外经等于所述连接柱42的外径。配合部5的轴向与连接柱42的轴线重合,这样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配合部5的下端面接触时,连接柱42与配合部5完全接触。

所述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所述配合部5的下端面平行设置。这样连接柱42的上端面与配合部5的下端面接触时,可以避免连接柱42的上端面由于不平整,导致连接柱42的上端面的部分地方被磨损严重,即,这样可以减小连接柱42的上端面的磨损,延长连接柱42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部3位于所述连接柱42的下端面与所述通孔411的下端开口412之间,所述限位部3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柱42的外径。这样可以防止弹性件4从连接部2上脱落。

所述连接部2和限位部3在所述螺栓本体1的轴向上的总高度小于所述通孔411的轴向高度。这样不管弹性件4如何挤压或移动,限位部3均不会露出通孔411的下端开口412,即,确保弹性件4与导线抵接时,限位部3是指不会与导线抵接,可以防止限位部3对导线造成磨损,进而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所述弹性本体41罩设于所述限位部3及连接部2的外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本体41与导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由于导线挤压弹性件4的过程中,弹性件4的中间先与导线抵接,随着应力的增大,弹性件4受到的应力由中间向边缘扩散,进而慢慢增加与导线的接触面积,这样螺栓可以更稳固的固定导线,防止导线出现晃动。

所述弹性本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弹性本体的上端面平行设置。即,弹性本体的下端面为类锥形,且弹性本体41每个位置的厚度均相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只有弹性件4与导线抵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螺栓本体1包括螺纹部11及与所述螺纹部11连接的头部12,所述头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2,所述头部12的中段内陷形成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外周套设有支撑件6。当螺栓抵紧导线后,需要用工具掰断位于凹槽121上方的头部12,支撑件6可为工具提供支撑点,使人更好施力,操作更便捷。

支撑件6可以为o行圈,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

所述导线压接用螺栓的外周涂覆有抗氧化层,防止螺栓被氧化腐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