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6697发布日期:2020-01-10 16:3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mt线体生产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矿山的日常开采过程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管线进行降尘处理,避免粉尘爆炸或污染环境,但是由于意外磕碰、踩踏、老化等因素下,即使是铁质管件也会造成破损泄漏,使水压下降,甚至是断水,传统处理管件破损多数是将破损管件进行切割,更换完好的管件后进行焊接或熔接,切割焊接的操作复杂,施工时间长,而传统熔接机的体积大,并且遇到高位或狭小的空间情况下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包括上主体、下主体、连接板、电源接口、电源按钮、手轮、连接线、导热环、可溶性粘合层、封堵层,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体成型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开孔,手轮通过下部的螺纹柱连接在连接板的螺纹开孔内,并贯穿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连接板,将上主体和下主体合并为一个整体,所述电源接口嵌入上主体右侧连接板的侧壁上,电源按钮通过螺纹安装在电源接口的一侧,所述连接线的插头插入上主体和下主体的左侧连接板的连接插口内,使下主体通过连接线接通电力,所述导热环也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可溶性粘合层放置在导热环中部,封堵层放置在可溶性粘合层的中部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的内部嵌有石棉绝缘隔热层,且石棉绝缘隔热层外侧嵌有加热层,加热层内部为u型等距排列的电阻加热丝,加热层与导热环直接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热环可累积加装不同直径的导热环,直至与需要修补的管件外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可溶性粘合层是一种合成材料,在未融化时较为柔软可随意弯曲,经加热后具有极强的粘合性,可粘接在铁质或塑料材质管材表面,且冷却凝固后较为坚硬。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封堵层为耐高温高压的软性橡胶材质,用于封堵管材破损点,封堵层的熔点高于可溶性粘合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只需将封堵层和可溶性粘合层包裹在管件的破损点上,并将上主体和下主体组合连接为一体,然后接通电源,经过主体对可溶性粘合层加热,待可溶性粘合层冷却后,取下主体即可完成管件破损点的修补工作,解决了传统方式下对破损管件修补工作的操作复杂,施工时间长,高位和狭小空间无法施工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主体和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主体1、下主体2、连接板3、电源接口4、电源按钮5、手轮6、连接线7、导热环8、可溶性粘合层9、封堵层10、石棉绝缘隔热层11、加热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矿山用管道快速修补设备,包括上主体1、下主体2、连接板3、电源接口4、电源按钮5、手轮6、连接线7、导热环8、可溶性粘合层9、封堵层10,所述上主体1和下主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体成型连接板3,且连接板3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开孔,手轮6通过下部的螺纹柱连接在连接板3的螺纹开孔内,并贯穿上主体1和下主体2的连接板3,将上主体1和下主体2合并为一个整体,所述电源接口4嵌入上主体1右侧连接板3的侧壁上,电源按钮5通过螺纹安装在电源接口4的一侧,所述连接线7的插头插入上主体1和下主体2的左侧连接板3的连接插口内,使下主体2通过连接线7接通电力,所述导热环8也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可溶性粘合层9放置在导热环8中部,封堵层10放置在可溶性粘合层9的中部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主体1和下主体2的内部嵌有石棉绝缘隔热层11,且石棉绝缘隔热层11外侧嵌有加热层12,加热层12内部为u型等距排列的电阻加热丝,加热层12与导热环8直接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热环8可累积加装不同直径的导热环8,直至与需要修补的管件外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可溶性粘合层9是一种合成材料,在未融化时较为柔软可随意弯曲,经加热后具有极强的粘合性,可粘接在铁质或塑料材质管材表面,且冷却凝固后较为坚硬。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封堵层10为耐高温高压的软性橡胶材质,用于封堵管材破损点,封堵层10的熔点高于可溶性粘合层9。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只需将封堵层和可溶性粘合层包裹在管件的破损点上,并将上主体和下主体组合连接为一体,然后接通电源,经过主体对可溶性粘合层加热,待可溶性粘合层冷却后,取下主体即可完成管件破损点的修补工作,解决了传统方式下对破损管件修补工作的操作复杂,施工时间长,高位和狭小空间无法施工的不足。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