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061发布日期:2020-02-08 00:2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



背景技术:

因受到管道本身的老化、地面的下沉或者地表压力的影响,埋在地下的水泥管、合成塑料管以及聚氯乙烯管易出现破裂、破损、接触部分发生分离脱位等状况,而从裂管处或脱落部位流出的污水或废水极易污染土壤。

处理上述状况的施工法是大面积挖掘式施工法和通过下水道井口修补的非开挖式施工法两种。非开挖施工法是根据局部破损的情况采用凝固剂止水法或合成树脂加固法对管道进行修补。凝固剂止水法是利用修补装置对局部管道破损部位注入液体凝固而修补的施工法。采用注入液体凝固止水法对防水是很有效果,但是加固管道内壁的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对管内破损严重或者损伤面积比较大的时候,该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修补效果。合成树脂加固法是当管道损伤部位比较大时,采用聚乙烯、聚氨酯或尼龙等合成树脂的外层以及玻璃纤维渗透环氧树脂做内层,再将该修补装置胶粘在管道内壁,从而修补大面积的管道损伤部位。此种方法需要将复合材料带进管道内部,让复合材料粘贴在破损的管道内部。

目前,公告号为cn2031857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复合材料,包括能膨胀的合成树脂胶合板和无纺布;合成树脂胶合板和无纺布贴合为一体形成内皮和外皮,按着一定的宽度剪切后,卷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状,圆周对接处用封口线固定,为了加固封口线在它的表面缠有加固胶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圆周对接处采用封口线进行固定,不仅密封效果差,而且固定不够牢固,而加固胶带在与管道内的输送介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易导致其黏附性变差而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其具有提高圆周对接处稳固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包括弹性修补板,所述修补板包括内层、外层以及设置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修补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卡槽,所述卡槽上一体成型有第一直角卡齿,所述减震层另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第一直角卡齿卡接配合的第二直角卡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条插接至卡槽中,第二直角卡齿沿第一直角卡齿的斜边滑移至卡槽的深处,且第二直角卡齿与第一直角卡齿卡接,由于第一直角卡齿与第二直角卡齿均具有单向滑移性,卡接紧密的两者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圆周对接处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远离所述卡条的端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黏胶,所述卡条远离所述减震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根用于刺破所述第一空腔壁厚的尖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条滑移至卡槽的深处时,卡条端部的多根尖针刺穿第一空腔的内壁,此时在修补板的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由于修补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且第一空腔已被多根尖针刺破,在外力作用下,第一空腔靠近卡槽一侧的侧壁完全破损,黏胶流出并填充满卡槽的缝隙,当黏胶成型后对卡条与卡槽的连接起到加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槽,所述外层另一端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环形槽卡接配合的环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条与卡槽卡接完成后,环形块与环形槽的内壁接触,增加了管道内输送介质从圆周连接处溢出的路径,从而对圆周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块的表面包覆有一层与所述环形槽相抵触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与环形槽的内壁抵触,封堵了环形槽与环形块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圆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包括碳纤维环氧树脂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摩擦以及耐腐蚀性能,且碳纤维无毒无害,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兼具一定的柔软性,从而提高了与管道内运输介质直接接触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包括玻璃纤维合成树脂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以及耐热性,与合成树脂复合后兼具一定的柔软性,将玻璃纤维合成树脂板用做修补板外层,提高了修补板的绝缘性能,避免管道内的热量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层包括开设在其中的第二空腔以及填充在第二空腔内的人工软骨泡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减震层,在减震层内开设第二空腔,并在第二空腔内填充人工软骨泡沫,由于管道运输介质时对修补板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而人工软骨泡沫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效果,从而降低了修补板的受损率,以此延长修补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外壁上涂覆有一层胶黏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层的外壁上涂覆胶黏层,从而提高修补板与管道破损处连接的紧密性以及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卡槽内的第一直角卡齿与卡条上的第二直角卡齿均具有单向滑移性,卡接紧密的两者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圆周对接处连接的稳固性;

2.黏胶的设置用于填充满卡槽的缝隙,当黏胶成型后对卡条与卡槽的连接起到加固作用;

3.环形块与环形槽的设置增加了管道内输送介质从圆周连接处溢出的路径,从而对圆周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修补板;11、内层;111、碳纤维环氧树脂板;12、外层;121、玻璃纤维合成树脂板;122、胶黏层;13、减震层;131、第一空腔;132、黏胶;133、第二空腔;134、人工软骨泡沫;2、卡槽;21、第一直角卡齿;3、卡条;31、第二直角卡齿;32、尖针;4、环形槽;5、环形块;5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水管非开挖修补用结构,包括修补板1。修补板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制造完成后,将修补板1剪切至一定的长度,再将修补板1的两端进行对接,从而将修补板1弯曲成一定直径的圆筒,再将圆筒通过相关仪器置于管道的破损处进行修补。

参照图1,修补板1包括内层11、外层12以及减震层13,减震层13位于内层11与外层12之间。内层11包括碳纤维环氧树脂板111,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摩擦以及耐腐蚀性能,且碳纤维无毒无害,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兼具一定的柔软性,从而提高了与管道内运输介质直接接触时的安全性。外层12包括玻璃纤维合成树脂板121。玻璃纤维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以及耐热性,与合成树脂复合后兼具一定的柔软性,将玻璃纤维合成树脂板121用做修补板1外层12,提高了修补板1的绝缘性能,避免管道内的热量流失。减震层13包括开设在其中的第二空腔133以及填充在第二空腔133内的人工软骨泡沫134。第二空腔133截面为长方形,并沿减震层13的长度方向开设。由于管道运输介质时对修补板1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而人工软骨泡沫134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效果,从而降低了修补板1的受损率,以此延长修补板1的使用寿命。外层12的外壁上涂覆有一层胶黏层122。胶黏层122具有良好的粘性,从而提高修补板1与管道破损处连接的紧密性以及稳固性。

参照图1、图2,减震层13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2,卡槽2截面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减震层13的长度方向一致。减震层13另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条3,卡条3为长方形条状结构,并与卡槽2插接配合。卡槽2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直角卡齿21,第一直角卡齿21的形状如图所示,其倾斜边朝向卡槽2开口处。卡条3的长度边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二直角卡齿31,第二直角卡齿31的形状如图所示,倾斜边朝向卡槽2的开口处,从而便于其与第一直角卡齿21卡接配合。

参照图1、图2,卡条3端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尖针32,尖针32阵列分布在卡条3远离减震层13的一端。震层1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31,第一空腔131截面为长方形,位于卡槽2远离卡条3的一端,且第一空腔131与卡槽2之间的壁厚较薄。当卡条3滑移至卡槽2的深处时,卡条3端部的多根尖针32刺穿第一空腔131的内壁,此时在修补板1的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由于修补板1具有一定的弹性,且第一空腔131已被多根尖针32刺破,在外力作用下,第一空腔131靠近卡槽2一侧的侧壁完全破损,黏胶132流出并填充满卡槽2的缝隙,当黏胶132成型后对卡条3与卡槽2的连接起到加固作用。

参照图2,外层12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槽4,环形槽4截面为圆环形,并将卡槽2包覆其中。外层12另一端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环形块5,环形块5截面为圆环形,将卡条3包覆其中,并与环形槽4卡接配合。当卡条3与卡槽2卡接完成后,环形块5与环形槽4的内壁接触,增加了管道内输送介质从圆周连接处溢出的路径,从而对圆周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环形块5的表面包覆有一层密封圈51,密封圈51由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且密封圈51与环形槽4的内壁相抵触。密封圈51与环形槽4的内壁抵触,从而封堵了环形槽4与环形块5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圆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卡条3插接至卡槽2中,第二直角卡齿31沿第一直角卡齿21的斜边滑移至卡槽2的深处,且第二直角卡齿31与第一直角卡齿21卡接,由于第一直角卡齿21与第二直角卡齿31均具有单向滑移性,卡接紧密的两者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圆周对接处连接的稳固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