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0721发布日期:2020-04-07 21:1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特指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之间的连接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先加工好的不锈钢管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施工中,不锈钢管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焊接连接、法兰连接、卡合连接等等。

现有技术中,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存在连接不牢靠、不可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连接牢固的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第二圆管插接在第一圆管内,第二圆管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圈、螺旋弹簧和可转动的套筒,密封圈封堵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上,螺旋弹簧设置在密封圈和套筒之间,螺旋弹簧迫使密封圈压紧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上,套筒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上,从而将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固定设置在一起,转动套筒,套筒可脱离第一圆管并带动第二圆管脱离第一圆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圆管的外侧壁形成有环形槽,套筒上形成有压盖,压盖的整体造型呈环状,压盖转动设置在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螺旋弹簧和压盖依次套设在第二圆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包括两个半壳,两个半壳配合形成套筒和套筒上的压盖,第二圆管设置在两个半壳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管的一端形成有插槽,插槽偏心设置在第一圆管上,第二圆管的一端形成有适配插槽的插头,插头偏心设置在第二圆管上,当第二圆管插接在第一圆管内,插头插接在插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插槽形成在第一圆管的内侧壁上,插头形成在第二圆管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形成有内螺纹,第一圆管的外侧壁形成有适配内螺纹的外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圆管上套设有钢垫圈,钢垫圈设置在密封圈和螺旋弹簧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套筒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上实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固定连接的结构,实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可拆装连接,密封圈密封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上,避免流体通过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向外泄漏,密封圈属于损耗品,可拆装的结构便于更换密封圈,因此本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具有可拆装、连接牢固、密封效果好和方便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圆管、2-第二圆管、3-套筒、4-密封圈、5-钢垫圈、6-螺旋弹簧、11-插槽、12-外螺纹、21-插头、22-环形槽、31-内螺纹、32-压盖、33-半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圆管1、第二圆管2、套筒3、密封圈4、螺旋弹簧6和钢垫圈5,第一圆管1、第二圆管2均是采用不锈钢制成的直圆管,第一圆管1的内径等于第二圆管2的外径,第二圆管2插接在第一圆管1内。

密封圈4、螺旋弹簧6和套筒3分别套设在第二圆管2上,第二圆管2可在第二圆管2上转动。

密封圈4封堵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上,密封圈4可采用弹性橡胶制成,密封圈4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流体通过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向外泄漏。

螺旋弹簧6设置在密封圈4和套筒3之间,螺旋弹簧6迫使密封圈4压紧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上,螺旋弹簧6在密封圈4和套筒3之间发生弹性形变,螺旋弹簧6将密封圈4压紧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上,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

套筒3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1上,从而将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固定设置在一起,转动套筒3,套筒3可脱离第一圆管1并带动第二圆管2脱离第一圆管1。

组装本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时,将第二圆管2对准第一圆管1,转动套筒3,套筒3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1上并带动第二圆管2插接到第一圆管1上,从而将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固定设置在一起。

拆卸本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时,转动套筒3,套筒3脱离第一圆管1并带动第二圆管2脱离第一圆管1,从而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分离开,密封圈4和螺旋弹簧6可从第二圆管2上取下。

通过套筒3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1上实现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的固定连接的结构,实现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的可拆装连接,密封圈4属于损耗品,可拆装的结构便于更换密封圈4,因此本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具有可拆装、连接牢固、方便维护的优点。

所述第二圆管2的外侧壁形成有环形槽22,套筒3上形成有部分适配环形槽22的压盖32,压盖32的整体造型呈环状,压盖32转动设置在环形槽22内,从而套筒3轴向固定在在第二圆管2上,套筒3可在第二圆管2上旋转。

所述密封圈4、螺旋弹簧6和压盖32依次套设在第二圆管2上,螺旋弹簧6作用在密封圈4和压盖32之间,进一步提高螺旋弹簧6的弹性力沿第二圆管2的轴向作用在密封圈4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

所述第一圆管1的一端形成有插槽11,插槽11偏心设置在第一圆管1上,第二圆管2的一端形成有适配插槽11的插头21,插头21偏心设置在第二圆管2上,当第二圆管2插接在第一圆管1内,插头21插接在插槽11内,插头21和插销限定了第二圆管2插入到第一圆管1内的深度,还将第二圆管2周向固定在第一圆管1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插槽11形成在第一圆管1的内侧壁上,插槽11的长度方向和第一圆管1的轴向一致,插头21形成在第二圆管2的内侧壁上,插头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圆管2的轴向一致,当插槽11内置在第一圆管1内,当插头21插接在插槽11内,插槽11也内置在第一圆管1内,避免结构的外露,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

所述套筒3的内侧壁形成有内螺纹31,第一圆管1的外侧壁形成有适配内螺纹31的外螺纹12,从而实现套筒3和第一圆管1的螺纹连接。

钢垫圈5也套设在第二圆管2上,钢垫圈5设置在密封圈4和螺旋弹簧6之间,螺旋弹簧6通过钢垫圈5作用在密封圈4上,使得螺旋弹簧6的弹性力均匀作用在密封圈4上,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

所述套筒3包括两个半壳33,半壳33的整体造型呈半圆环状,两个半壳33配合形成套筒3、套筒3上的压盖32和套筒3上的内螺纹31,两个半壳33可螺栓固定在一起,第二圆管2设置在两个半壳33之间,从而方便套筒3在第二圆管2上的拆装。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第二圆管(2)插接在第一圆管(1)内,第二圆管(2)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圈(4)、螺旋弹簧(6)和可转动的套筒(3),密封圈(4)封堵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上,螺旋弹簧(6)设置在密封圈(4)和套筒(3)之间,螺旋弹簧(6)迫使密封圈(4)压紧在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之间的间隙上,套筒(3)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1)上,从而将第一圆管(1)和第二圆管(2)固定设置在一起,转动套筒(3),套筒(3)可脱离第一圆管(1)并带动第二圆管(2)脱离第一圆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管(2)的外侧壁形成有环形槽(22),套筒(3)上形成有压盖(32),压盖(32)的整体造型呈环状,压盖(32)转动设置在环形槽(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螺旋弹簧(6)和压盖(32)依次套设在第二圆管(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包括两个半壳(33),两个半壳(33)配合形成套筒(3)和套筒(3)上的压盖(32),第二圆管(2)设置在两个半壳(3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1)的一端形成有插槽(11),插槽(11)偏心设置在第一圆管(1)上,第二圆管(2)的一端形成有适配插槽(11)的插头(21),插头(21)偏心设置在第二圆管(2)上,当第二圆管(2)插接在第一圆管(1)内,插头(21)插接在插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1)形成在第一圆管(1)的内侧壁上,插头(21)形成在第二圆管(2)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的内侧壁形成有内螺纹(31),第一圆管(1)的外侧壁形成有适配内螺纹(31)的外螺纹(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管(2)上套设有钢垫圈(5),钢垫圈(5)设置在密封圈(4)和螺旋弹簧(6)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不牢靠、不可拆装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第二圆管插接在第一圆管内,第二圆管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圈、螺旋弹簧和可转动的套筒,密封圈封堵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上,螺旋弹簧设置在密封圈和套筒之间,螺旋弹簧迫使密封圈压紧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上,套筒螺纹连接在第一圆管上,从而将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固定设置在一起,转动套筒,套筒可脱离第一圆管并带动第二圆管脱离第一圆管。

技术研发人员:成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国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