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434发布日期:2020-08-14 19:1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磁悬浮轴承(magneticbearing)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因为现有的磁悬浮轴承组件,其内轴承为悬浮在磁悬浮轴承组件的内部,在其轴承安装进内部时,因为没有定位安装的结构,从而导致轴承安装出现偏差,为此亟需推出一种可以精准安装的磁悬浮轴承安装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解决了现有的磁悬浮轴承组件在安装时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包括筒体,筒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设置为环体,电磁铁的外环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场以此来使待安装的轴承悬浮在其内部,筒体的内壁内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由竖槽、槽口、长槽、挡板、卡槽、固定板、限位块、压板、短柱、底杆与卡板组成,竖槽开设在筒体的内壁内,长槽开设在筒体的底端,卡槽开设在长槽的下端,固定板滑动连接在竖槽的内部,限位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外侧的上端,限位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压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内侧的上端,且压板的形状设置为环形,长柱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内侧,短柱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短柱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柱体,短柱的下端通过长槽延伸至筒体下端的外部,所述底杆与卡板均设置在筒体下端的外部,挡板固定安装在筒体内部的底壁,且挡板的下端贴合在长槽远离短柱的一侧,槽口开设在竖槽内壁内侧的下端,上述竖槽、槽口、长槽、挡板、卡槽、固定板、限位块、压板、长柱、短柱、底杆与卡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上述结构分别在筒体内部的两侧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竖槽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竖槽状,且该竖槽的直径与筒体的直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长槽设置为长方形槽,且长槽的大小与短柱的大小一致,长槽的位置设置在竖槽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长柱垂直设置在压板的下方,长柱的形状设置为环形,长柱与固定板的间距与待安装轴承的厚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底杆固定安装在短柱的下端,底杆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卡板固定安装在底杆上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通过设置槽口,使固定板可以通过槽口移动至筒体的内部,且槽口的高度与固定板的高度一致,从而使固定板移动更加精准,通过设置挡板,对短柱进行限位,使短柱可以快速的移动,且同时使安装的精度不会产生变化,有效的提高了用户安装轴承的速度,通过长柱配合压板,将轴承的上端与下端固定,从而使轴承可以稳定的安置在筒体的内部,随后固定板将轴承移动至电磁铁内,从而使用户可以精准的将轴承放置到电磁铁上,进而完成轴承的定位安装,通过短柱对固定板进行移动,且通过挡板进行限位,使得该结构操作简单,方便用户的使用,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2)、该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通过设置长槽,可以对短柱进行限位,使短柱不会随意晃动,有效的减小了安装轴承时因晃动所产生的误差,极大的提高了轴承安装的精度,通过卡槽与卡板,对短柱进行固定,使短柱不会移动,从而方便用户安装轴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短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筒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电磁铁、3安装机构、31竖槽、32槽口、33长槽、34挡板、35卡槽、36固定板、361限位块、362压板、363长柱、37短柱、371底杆、372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低共振混合式磁悬浮轴承组件,包括筒体1,筒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电磁铁2设置为环体,电磁铁2的外环固定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通过电磁铁2产生磁场以此来使待安装的轴承悬浮在其内部,筒体1的内壁内设置有安装机构3,安装机构3由竖槽31、槽口32、长槽33、挡板34、卡槽35、固定板36、限位块361、压板362、短柱37、底杆371与卡板372组成,竖槽31开设在筒体1的内壁内,竖槽31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竖槽状,且该竖槽31的直径与筒体1的直径大小一致,长槽33开设在筒体1的底端,长槽33设置为长方形槽,且长槽33的大小与短柱37的大小一致,长槽33的位置设置在竖槽31的正下方,通过设置长槽33,可以对短柱37进行限位,使短柱37不会随意晃动,有效的减小了安装轴承时因晃动所产生的误差,极大的提高了轴承安装的精度,卡槽35开设在长槽33的下端,卡槽35的大小与卡板372的大小一致,通过卡槽35与卡板372,对短柱37进行固定,使短柱37不会移动,从而方便用户安装轴承,固定板36滑动连接在竖槽31的内部,限位块36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6外侧的上端,限位块361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压板362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6内侧的上端,且压板362的形状设置为环形,长柱363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6的内侧,且长柱363垂直设置在压板362的下方,长柱363的形状设置为环形,长柱363与固定板36的间距与待安装轴承的厚度一致,通过长柱363配合压板362,将轴承的上端与下端固定,从而使轴承可以稳定的安置在筒体1的内部,使用户安装更加便捷,短柱37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6的下端,短柱37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柱体,底杆371固定安装在短柱37的下端,底杆371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卡板372固定安装在底杆371上端的内侧,短柱37的下端通过长槽33延伸至筒体1下端的外部,所述底杆371与卡板372均设置在筒体1下端的外部,挡板34固定安装在筒体1内部的底壁,且挡板34的下端贴合在长槽33远离短柱37的一侧,挡板34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板,槽口32开设在竖槽31内壁内侧的下端,固定板36的高度与槽口32的高度一致,通过设置槽口32,使固定板36可以通过槽口32移动至筒体1的内部,且槽口32的高度与固定板36的高度一致,从而使固定板36移动更加精准,上述竖槽31、槽口32、长槽33、挡板34、卡槽35、固定板36、限位块361、压板362、长柱363、短柱37、底杆371与卡板37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上述结构分别在筒体1内部的两侧对应设置。

在使用时:

第一步,用户握住筒体1下端一侧的底杆371上,将底杆371向下移动,底杆371向下移动带动短柱37向下移动,短柱37向下移动带动固定板36向下,直至固定板36外侧的限位块361卡止在长槽33的上端,将短柱37限位在长槽33的内部。

第二步,随后将底杆371向筒体1的内侧移动,此时短柱37在长槽33的内部向筒体1的内侧移动,直至撞击至挡板34上,随后将底杆371向上移动,使短柱37带动固定板36移动至筒体1内部的上端,直至卡板372卡合在卡槽35的内部,此时卡板372将短柱37卡止在卡槽35内,从而使短柱37停止向上移动,此时将另一侧的底杆371也进行上述操作,此时两个固定板36均位于筒体1的上端。

第三步,此时将与之宽度对应的轴承的下端从两侧压板362上的斜边向下按去,从而使轴承固定在压板362与长柱363的中间,对轴承进行固定,随后用户用一只手握住两个底杆371,随后将两个底杆371向下移动,直至移动与电磁铁2的内部,并与电磁铁2平行,随后分别将两个底杆371向筒体1的外侧移动,从而松开轴承,此时轴承经由电磁铁2产生的磁场,从而悬浮在电磁铁2内,随后将两个底杆371移动至原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