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0993发布日期:2020-03-31 17:05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



背景技术:

回转式减速器,是一种集成了驱动动力源的全周回转减速传动机构,它以回转支承作为传动从动件和机构附着件,通过在回转支承内外圈中的一个圈上附着主动件、驱动源和罩壳,而把另一个圈既当作传动从动件,又作为被驱动工作部件的连接基座,这样利用回转支承本身就是全周回转连接件的特点,高效配置驱动动力源和主传动零件,使之成为一种集回转、减速和驱动功能于一体而同时又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的通用型减速传动机构。

回转减速器在使用时,停止后容易在惯性的作用下出现继续转动的情况,这样容易影响传动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回转减速器在使用时,停止后容易在惯性的作用下出现继续转动的情况,这样容易影响传动的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包括外壳体、输出蜗轮和输入蜗杆,所述输出蜗轮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的前壁上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输出蜗轮的前侧,所述输出蜗轮的前后侧壁的边缘处、外壳体内腔的后侧壁、顶盖的后侧壁对应位置均开设有滑动圈槽,所述输出蜗轮前后侧壁的滑动圈槽内均匀嵌入有滚珠,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蜗杆,所述输入蜗杆与输出蜗轮相啮合,且输入蜗杆外壁的两端与套管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套管的外壁右侧螺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输入蜗杆的外壁上与调节螺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摩擦圈,所述调节螺栓朝向摩擦圈的一端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支撑在摩擦圈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输入蜗杆的左端安装有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的外壁通过支架与套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摩擦圈为表面电镀有镀锌层的不锈钢摩擦圈,且不锈钢摩擦圈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摩擦凸块。

优选的,所述摩擦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摩擦垫。

优选的,所述摩擦板的上下侧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轨,所述摩擦板通过滑槽卡接在滑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动圈槽、滚珠的配合作用,能够对输出蜗轮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输出蜗轮出现偏移的情况;

2)调节螺栓、摩擦圈、支撑弹簧、摩擦板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摩擦支撑的效果,使得输入蜗杆不受驱动作用后能够快速的停止,提高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圈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入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擦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输出蜗轮、3顶盖、4滑动圈槽、5滚珠、6套管、7输入蜗杆、8旋转编码器、9支架、10调节螺栓、11摩擦圈、12支撑弹簧、13摩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阻尼力矩的回转减速器,包括外壳体1、输出蜗轮2和输入蜗杆7,输出蜗轮2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部,外壳体1的前壁上设置有顶盖3,顶盖3设置在输出蜗轮2的前侧,使得顶盖3对输出蜗轮2起到限制作用,避免输出蜗轮2从外壳体1内脱离;

输出蜗轮2的前后侧壁的边缘处、外壳体1内腔的后侧壁、顶盖3的后侧壁对应位置均开设有滑动圈槽4,输出蜗轮2前后侧壁的滑动圈槽4内均匀嵌入有滚珠5,滑动圈槽4与外壳体1、输出蜗轮2同轴设置,通过滚珠5与滑动圈槽4的配合作用,起到限位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套管6,套管6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蜗杆7,输入蜗杆7与输出蜗轮2相啮合,通过输入蜗杆7的自身转动来驱动输出蜗轮2的转动,达到减速的作用,且能够将动力输出,且改变传动方向;

且输入蜗杆7外壁的两端与套管6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套管6的外壁右侧螺接有调节螺栓10,输入蜗杆7的外壁上与调节螺栓1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摩擦圈11,调节螺栓10朝向摩擦圈11的一端通过支撑弹簧12连接有摩擦板13,摩擦板13支撑在摩擦圈11的外壁上,通过调节螺栓10对摩擦板13压在摩擦圈11上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作用,且使得支撑弹簧12与摩擦板13的连接处为活动连接,使得调节螺栓10转动时不会带动摩擦板13转动,从而使得摩擦板13正对摩擦圈11。

输入蜗杆7的左端安装有旋转编码器8,旋转编码器8的外壁通过支架9与套管6连接,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并配合pwm技术可以实现快速调速的装置,光电式旋转编码器通过光电转换,可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rep),用于对输入蜗杆7的转动情况检测,方便后续调整(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摩擦圈11为表面电镀有镀锌层的不锈钢摩擦圈,且不锈钢摩擦圈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摩擦凸块,通过摩擦凸块的设置,提高摩擦效果。

摩擦板13的内壁上设置有摩擦垫,如采用橡胶摩擦垫,能够起到很好的摩擦效果。

摩擦板13的上下侧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套管6的内壁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轨,摩擦板13通过滑槽卡接在滑轨上,使得摩擦板13不会相对调节螺栓10,从而能够保持正对摩擦圈11。

工作原理:在输入蜗杆7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使得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蜗杆7转动,且通过输入蜗杆7与输出蜗轮2的配合作用使得输出蜗轮2转动,从而输出动力;

根据使用的情况转动调节螺栓10,使得调节螺栓10通过支撑弹簧12对摩擦板13进行向摩擦圈11处推动或者向远离摩擦圈11的方向拉动,从而能够改变摩擦圈11与摩擦板13之间的压紧作用力,从而能够达到调节摩擦力的作用;

当停止动力输入后,在摩擦板13与摩擦圈11的摩擦作用能够使得输入蜗杆7和输出蜗轮2快速停止,降低因惯性造成误差较大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