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6792发布日期:2020-04-21 17:4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工厂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分析时,采集到的气体样品中含有大部分的水分,水分会影响二氧化硫等可溶性气体的检测浓度。因此,在检测前通常采用冷凝器除去气体样品中含有的水分。

现有的冷凝器内通常设置有玻璃材质的冷凝管,冷凝管的出气口上插有一根软管,软管的一端与分析仪连接,用于将冷凝后的气体样品导入分析仪。但是这种插接的方式存在不牢固的问题,冷凝管与软管的连接处容易松动产生缝隙,导致气体样品泄露,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其具有连接稳固、密封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冷凝管端部的第一组合盖、套设在软管上的第二组合盖,以及由第一组合盖的下方向上穿出第一组合盖并与第二组合盖螺纹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供气体样品经过的通孔,连接柱的顶端竖直向下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软管插入到环形凹槽内并与连接柱的内部相连通,软管上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且套环底端的外径小于环形凹槽的外径,套环顶端的外径大于环形凹槽的外径,所述第二组合盖与所述连接柱螺纹配合的过程中,第二组合盖将所述套环压持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连接柱的顶端穿出第一组合盖,然后将第一组合盖拧紧在冷凝管上,拧紧过程中同时对连接柱的底端进行压持固定,软管插入到环形凹槽内,连接柱内开设有连通冷凝管与软管之间的通孔,以供气体样品通过,将第二组合盖拧紧在连接柱上,并通过第二组合盖将套环推入环形凹槽,从而使软管在环形凹槽内插接的更加稳定,在拉拽软管的过程中,软管不易从连接柱内滑出,使得冷凝管与软管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连接处不易松动漏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组合盖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小于第一插孔的直径,第一限位环的外径大于第一插孔的直径,所述连接柱由第一组合盖的底端向上穿出,当第一组合盖螺纹拧紧在冷凝管上时,所述第一限位环被压持在第一组合盖与冷凝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插孔的直径,在拧紧第一组合盖的过程中,第一组合盖将第一限位环压持在冷凝管的端部,从而可以方便的对连接柱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组合盖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套环的顶端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的外径大于第二插孔的直径,当第二组合盖螺纹拧紧在连接柱上时,所述第二组合盖通过压持第二限位环将所述套环过盈配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组合盖在与连接柱拧紧的过程中,通过压持第二限位环的环形端面可以较为方便的将套环推入到环形凹槽内,从而使软管稳定的插装在连接柱内,并且在拉拽软管的过程中,第二限位环卡在第二组合盖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将软管从连接柱内拉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组合盖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可以增大手指与第一组盒盖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将第一组合盖拧紧在冷凝管上,并通过压紧第一限位环来防止连接柱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组合盖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楞,多个所述凸楞以竖直的姿态绕第二组合盖的侧壁一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将第二组合盖拧紧在连接柱上,使得软管插装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套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样品容易从第一组合盖与连接柱之间的缝隙泄漏,密封圈的设置可防止气体样品泄漏。使气体样品较为顺利的进入到软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管是由pvdf材料制成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pvdf材料制成的软管具有韧性高、耐腐蚀的优点,并且可以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组合盖在旋紧的过程中对连接柱进行固定,连接柱的顶端开设有环形凹槽,软管插插接在环形凹槽内,连接柱内开设有连通冷凝管与软管之间的通孔,使得气体样品能够从冷凝管内顺利的进入到软管内,第二组合盖在旋紧的过程中将套环过盈配合在环形凹槽内,使得软管插接的更加稳定,不易松动漏气;

2、套环的顶端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环,第二组合盖在拧紧过程中可以通过压持第二限位环的环形端面将套环顺利的推入到环形凹槽内;

3、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组合盖与连接柱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使得气体样品较为顺利的进入到软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管;2、第一组合盖;21、第一插孔;22、防滑纹;3、第二组合盖;31、第二插孔;32、凸楞;4、连接柱;41、通孔;42、第一限位环;43、环形凹槽;5、套环;51、第二限位环;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连接冷凝管与软管的组合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冷凝管(图中未示出)端部的第一组合盖2、套设在软管1上的第二组合盖3,以及由第一组合盖2的下方向上穿出第一组合盖2并与第二组合盖3螺纹配合的连接柱4,连接柱4内开设有供气体样品经过的通孔41,气体样品从冷凝管内流经连接柱4后进入软管1,并最中进入分析仪内进行分析检测。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组合盖2上开设有第一插孔21,第一插孔21的直径大于连接柱4的直径,连接柱4的底端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环42,第一限位环42的外径大于第一插孔21的直径且小于第一组合盖2的直径,这样,当连接柱4向上穿出第一组合盖2时,第一限位环42将连接柱4的底端限制在第一组合盖2内,在第一组合盖2螺纹拧紧在冷凝管端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环42被压持在第一组合盖2与冷凝管之间,从而实现了连接柱4在冷凝管上的固定。

参照图1和图2,第二组合盖3上开设有第二插孔31,第二插孔31的直径略大于软管1的直径,连接柱4的顶端剖切构造形成有绕通孔41一周的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的内径小于软管1的直径,环形凹槽43的外径大于软管1的直径,软管1通过第二插孔31穿过第二组合盖3后竖直插入到环形凹槽43内。

参照图3和图4,软管1上套设有紧固件,紧固件可以为套环5,套环5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二组合盖3与连接柱4之间的软管1上,套环5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套环5底端的直径小于环形凹槽43的外径,套环5顶端的直径大于环形槽的外径并且大于第二插孔31的直径,这样,在第二组合盖3螺纹拧紧在连接柱4上时,第二组合盖3将套环5过盈配合在环形凹槽43内,从而使软管1稳固的插装在连接柱4上。

参照图4和图5,进一步地,套环5的顶端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环51,第二限位环51的外径大于第二插孔31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组合盖3的直径,第二组合盖3通过压持第二限位环51的环形端面可以方便的将第二限位环51卡入环形凹槽43内,同时第二限位环51能够防止在拉拽软管1的过程中,软管1从连接柱4内滑脱。

参照图1,第一组合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22,防滑纹22沿第一组合盖2的竖直方向设置,防滑纹22能够增大手指与第一组合盖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组合盖2拧紧在冷凝管上。

参照图1,第二组合盖3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有凸楞32,凸楞32沿第二组合盖3的竖直方向设置,凸楞32用于增大手指与第二组合盖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二组合盖3拧紧在连接柱4上。

参照图3,进一步地,位于第一限位环42底端的连接柱4上套设有密封圈6,通过密封圈6对第一组合盖2与连接柱4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使得从冷凝管内流出的气体样品能够顺利的通过连接柱4进入到软管1内。

软管1可以是由pvdf材料制成的,pvdf材料制成的软管1具有无毒无害、韧性好、耐腐蚀的优点,可以长期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