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1005发布日期:2020-04-28 20:4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机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机组中的油路管道内通入油后,当设备损坏时容易产生油回流的现象,因此需要安装适合的防回流装置以便防止油回流。

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0237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平管道防回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防回流装置包括活塞和外管,外管包括球形腔、进管和出管,球形腔的一端与进管连接,另一端与出管连接,活塞包括塞体、支架和支脚,塞体为圆台形并与支架连接,支架的外周设有支脚,滑脚与进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支脚为滑轮或滑撬。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输出端管道内的水回流到破裂处。但是在使用时支架与塞体连接,在支架上连接滑轮或滑撬,当液体在流动时流速不断变化,而滑轮、滑撬容易滑动,在不断的滑动过程中滑轮、滑撬易造成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可以承受管体内部通过的液体流速的变化且不易被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包括油管、活塞,所述油管包括进油管、球形管、出油管,所述球形管一端与进油管固定,另一端与出油管固定,所述活塞包括塞体,所述塞体位于所述进油管与球形管的连接处的内侧,所述塞体可沿油管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塞体远离出油管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进油管内壁之间固定有可伴随液体流动而朝向球形管或背向球形管凸起变形的弹性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管内设有活塞,利用活塞控制油管的启闭,而活塞包括有塞体、活塞杆,将塞体与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带动塞体滑动,并在活塞杆与进油管之间设有弹性环,在液体冲刷时弹性环可通过形变而适应活塞杆的移动,避免使用滑轮、滑撬在来回移动时受到液体冲击而易磨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环围绕活塞杆设有一圈,并在所述弹性环上设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靠近球形管的一侧罩有随动盖,所述随动盖有且仅有一侧边与通油孔的外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杆的外壁设有一圈弹性环,并在弹性环上开有通油孔,通油孔上罩有随动盖,当油回流时随动盖关闭对回流的油造成一个阻力,从而促进防回流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油孔沿弹性环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环上的通油孔均匀分布,使得弹性环受力较均匀,不致歪斜影响油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外壁设有卡接槽,所述弹性套内侧设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卡接在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杆外壁设有卡接槽,并将卡接环卡接于卡接槽内,从而使得弹性环与活塞杆之间更加固定,避免液体流速较大时弹性环沿活塞杆长度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内部中空,所述活塞杆远离球形槽的一端为开口状态,所述活塞杆上设有输送口,所述输送口位于所述弹性环靠近球形管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塞杆设置为内部中空,活塞杆远离球形槽的一端为开口状态,并在活塞杆上设有输送口,从而防止活塞杆的存在对油的流动造成妨碍,通过活塞杆内部也可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体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球形管内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套接于移动杆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塞体上固定有移动杆,并且球形管内固定有固定架,将固定架套接在移动杆外侧,使得移动杆可以沿油管轴向运动,从而对移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了定位,防止移动杆在球形管内胡乱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架套接处留有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杆与固定架套接处留有间隙,防止移动杆来回移动存在过大摩擦力对活塞启闭造成延迟,通过减小摩擦增大活塞的防回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杆、滑动环,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二,并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球形管内壁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滑动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包括固定杆、滑动环,将固定杆一端固定在球形管内壁上,另一端与滑动环固定,并且固定杆的数量二,进而使得固定架与球形管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当移动杆在滑动环内滑动时更加平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油管内设有活塞,利用活塞控制油管的启闭,而活塞包括有塞体、活塞杆,将塞体与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带动塞体滑动,并在活塞杆与进油管之间设有弹性环,在液体冲刷时弹性环可通过形变而适应活塞杆的移动,避免使用滑轮、滑撬在来回移动时受到液体冲击而易磨损的情况;

2.在活塞杆的外壁设有一圈弹性环,并在弹性环上开有通油孔,通油孔上罩有随动盖,当油回流时随动盖关闭对回流的油造成一个阻力,从而促进防回流的进行;

3.将活塞杆设置为内部中空,活塞杆远离球形槽的一端为开口状态,并在活塞杆上设有输送口,从而防止活塞杆的存在对油的流动造成妨碍,通过活塞杆内部也可流动;

4.固定架包括固定杆、滑动环,将固定杆一端固定在球形管内壁上,另一端与滑动环固定,并且固定杆的数量二,进而使得固定架与球形管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当移动杆在滑动环内滑动时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管道防回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防回流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活塞的爆炸图;

图4为活塞上体现塞体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弹性套与油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回流装置体现固定架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体现油流过油管时防回流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油管;11、进油管;111、第一管体;112、第一固定部;113、第二管体;114、第二固定部;115、进油口;12、球形管;13、出油管;131、出油口;2、固定架;21、固定杆;22、滑动环;3、活塞;31、塞体;32、活塞杆;321、输送口;322、卡接槽;33、弹性套;331、卡接环;332、随动环;3321、通油孔;3322、随动盖;333、固定环;34、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制冷机组油路管道防回流装置,包括油管1、固定架2、活塞3,油管1包括进油管11、球形管12、出油管13。

如附图2所示,进油管11包括第一管体111、第二管体113,第一管体111的一端设有进油口115,第一管体111上进油口115所在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一管体111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112,第一固定部112的形状为管体,第一固定部112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管体111外壁直径,第一固定部112的内壁直径与第一管体111内壁直径相等,并且第一管体111与第一固定部112一体成型,且在第一固定部11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

第二管体11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114,第二固定部114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管体113的内壁直径,第二固定部114的外壁直径与第二管体113的外壁直径相等,第一管体111与第一固定部112一体成型,并在第二固定部114的内壁设有螺纹。将第一固定部112插入第二固定部114内后旋拧,从而将第一管体111与第二管体113连接。

球形管12的形状为内部中空的球体,球形管12位于第二管体113远离第二固定部114的一端并与进油管11连通,且球形管12的内壁直径大于进油管11的内壁直径。

出油管13位于球形管12远离进油管11的一侧,并且出油管13一端与球形管12连通,在出油管13远离球形管12的一端设有出油口131,并在出油口131所在一端的出油管13外壁设有螺纹,用于与其他管道进行连接。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活塞3包括塞体31、活塞杆32、弹性套33、移动杆34,塞体31的形状为圆台,在未通油时塞体31位于第二管体113与球形管12之间连接处,并且塞体31侧面的形状恰与球形管12内壁相适应。塞体31截面直径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管体113内并与第二管体113内壁抵接,塞体31截面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球形管12内,进而使得塞体31将进油管11堵住。

如附图2、附图4所示,塞体31远离第二管体113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

如附图2、附图3所示,塞体31远离球形管12的一面固定有活塞杆32,活塞杆32的形状为内部中空的管状,活塞杆32靠近塞体31一端的侧面周向均匀设有两个输送口321,活塞杆32远离塞体31的一端为开口状态。活塞杆32外壁内陷有卡接槽322。

如附图3所示,弹性套33采用可拉伸的橡胶材质,弹性套33包括卡接环331、随动环332、固定环333,卡接环331、随动环332为一体。

如附图5所示,卡接环331卡接于卡接槽322内,固定环333夹于第一固定部112与第二固定部114之间,随动环332的一端与卡接环331固定,随动环332的另一端与固定环333固定,使得随动环332夹于卡接环331与固定环333之间。随动环332可随着油的移动而发生形变。

如附图3所示,随动环332上均匀设有通油孔3321,通油孔3321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数量为八。并在在通油孔3321上设有随动盖3322,随动盖3322的大小大于通油孔3321的大小,随动盖3322一边缘处粘结于随动环332上,并且随动盖3322可跟随通过通油孔3321的油的流动而启闭。

塞体31远离活塞杆32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杆34,移动杆34的形状为柱体。

如附图6所示,固定架2包括固定杆21、滑动环22,并且滑动环22与固定杆21一体成型。固定杆21为长条状块体,固定杆21的数量为二,两固定杆21相呈一条直线放置,两固定杆21相背离的一端均与球形管12固定。

滑动环22夹于两固定杆21之间,且滑动环22套接于移动杆34外侧,滑动环22与移动杆34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移动杆34移动时阻力过大。在油回流时移动杆34向远离滑动环22的方向移动,并且移动杆34的长度足够长不致滑离滑动环22。

如附图7所示,当油流入进油口115时,随动盖3322随着油的进入向远离通油孔3321的方向旋转,进而使得通油孔3321可有油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油进入进油管11时,油推动随动环332使得随动环332向远离进油口115的方向倾斜,并将随动盖3322打开,从而使得油可通过通油孔3321,大部分油进入活塞杆32,并通过输送口321将油输送出,进而推动塞体31使得油可流入球形管12以及出油管13;

利用固定架2套接在移动杆34外侧对活塞3进行限位并固定;

当油回流时,油通过出油管13进入球形管12并推动塞体31向靠近进油管11的方向移动,同时随着油的流动随动盖3322被关闭,借助随动环332的阻力对塞体31的关闭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