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513发布日期:2020-06-09 20:21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固定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作为发电领域的清洁能源之一,应用日益广泛。在核电站中,常采用防甩击结构作为核岛和常规岛之间的过渡段。而主蒸汽管、主给水管等高能管道需要穿行于核岛与常规岛之间。为了对高能管道在极端工况下破管而造成的喷射以及甩管现象进行防御,需要在防甩击结构中布置防甩击件,用以抵御高能管道甩管作用下的巨大甩击力。以此保障核岛和常规岛的结构安全,将甩击作用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对高能管道在极端工况下破管而造成的喷射以及甩管现象进行防御,需要在防甩击结构中布置防甩击件,用以抵御高能管道甩管作用下的巨大甩击力。而传统的防甩件的消能耗能能力有限,且无法限制高能管道甩向固定端方向的位移。一旦管道甩向固定端,则有可能使固定端和管道产生损伤,从而牵涉到其余管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防甩击件无法全方向防止管道甩管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包括支撑构件和套设于高能管道的连接环,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环,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结构承载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连接环相切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末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为130°~140°。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臂垂直于所述结构承载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构件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高能管道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连接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连接环的轴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具有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环,连接环套设在高能管道上,第一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连接环,第二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现有的结构承载面,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连接且倾斜设置,连接环使得该装置能够阻止高能管道朝其径向任意方向甩击,尤其是能避免高能管道甩向结构承载面,第一支撑臂与连接环的连接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连接处,第二支撑臂和结构承载面的连接处均可作为耗能塑性铰,以将高能管道甩击的能量转化为支撑构件的应变能,对高能管道的甩击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构件;11、第一支撑臂;12、第二支撑臂;2、连接环;3、结构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包括支撑构件1和连接环2,连接环2套设于高能管道。支撑构件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倾斜设置,第一支撑臂11的末端连接于连接环2,第二支撑臂12的末端连接于现有的结构承载面3,连接环2使得该装置能够阻止高能管道朝其径向任意方向甩击,尤其是能避免高能管道甩向结构承载面3。一旦高能管道发生破管现象,第一支撑臂11与连接环2的连接处、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的连接处,第二支撑臂12和结构承载面3的连接处均可作为耗能塑性铰,以将高能管道甩击的能量转化为支撑构件1的应变能,对高能管道的甩击进行缓冲。

为了进一步优化支撑构件1的结构,提升支撑构件1的承载能力,第一支撑臂11和连接环2相切于第一支撑臂11的末端,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之间的夹角为130°~140°,第二支撑臂12垂直于所述结构承载面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1和连接环2的连接处位于连接环2的轴线的上方。

支撑构件1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构件1分别位于高能管道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具有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和连接环2,连接环2套设在高能管道上,第一支撑臂11的末端连接于连接环2,第二支撑臂12的末端连接于现有的结构承载面3,且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相连接且倾斜设置,连接环2使得该装置能够阻止高能管道朝其径向任意方向甩击,尤其是能避免高能管道甩向结构承载面3,第一支撑臂11与连接环2的连接处、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的连接处,第二支撑臂12和结构承载面3的连接处均可作为耗能塑性铰,以将高能管道甩击的能量转化为支撑构件1的应变能,对高能管道的甩击进行缓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构件和套设于高能管道的连接环,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环,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结构承载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连接环相切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为130°~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垂直于所述结构承载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高能管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连接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连接环的轴线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高能管道防甩击装置,其具有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环,连接环套设在高能管道上,第一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连接环,第二支撑臂的末端连接于现有的结构承载面,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连接且倾斜设置,连接环使得该装置能够阻止高能管道朝其径向任意方向甩击,尤其是能避免高能管道甩向结构承载面,第一支撑臂与连接环的连接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连接处,第二支撑臂和结构承载面的连接处均可作为耗能塑性铰,以将高能管道甩击的能量转化为支撑构件的应变能,对高能管道的甩击进行缓冲。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华;冯颖;彭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