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显示器电动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0237发布日期:2020-07-17 16:1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台式机显示器电动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式机显示器电动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使用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显示器前工作、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变得很长了。计算机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人们身体健康方面的危害,直接表现是因长期观看显示器对视力和颈椎有明显的危害和加重。很多年轻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性疾病,但仍然无法摆脱长期通过计算机工作的现状,现有显示器的支架的高度相对固定,角度调节不方便。有少部分显示器虽然设计了高度可调的功能,但需要手动解锁,抬升调节和手动锁定,使用较为麻烦,其设计目的仅为适应不同消费者人群,并非是提供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或定时且方便调节显示器高度或角度为目的。例如专利号为200720125374.1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可以多角度的调节结构;专利号为201020129694.6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可以升降的显示器支架结构;专利号为201210121240.8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防疲劳显示器支架;都是通过手动调节实现其角度调节,不适合随时且方便调节的功能,不具有高度调节功能。另一专利号为201120098804.1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水平与垂直移动的电控的支架结构,其结构方案简单,不适合形成稳定支撑且能够频繁升降的显示器支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驱动调节台式机显示器升降的方案,使用者随时通过操作按键或自动定时的方式实现显示器高低调节,改变不同观看视角,防止因长期定向性观看显示器导致颈椎疲劳而引发颈椎疾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台式机显示器电动调节支架,包括底座、固定座、支撑体组件和铰接座,所述支撑体组件包括电驱动支撑罩、外支撑套管和内支撑套管,其中外支撑套管固定在电驱动支撑罩下方,内支撑套管套装于外支撑套管中,内支撑套管底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罩、外支撑套管和内支撑套管内安装有电动推杆机构,该电动推杆机构包括电推杆基座、电推杆电机、电推杆主体杆、电推杆伸缩杆和控制线,其中电推杆基座和电推杆电机套固于电驱动支撑罩内,电推杆主体杆和电推杆伸缩杆套装于外支撑套管和内支撑套管中,电推杆伸缩杆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中心,控制线从电驱动支撑罩侧壁设置的通孔引出后与显示器主板控制端连接。

其中,所述电驱动支撑罩的前侧固定有主连接杆,主连接杆与横撑杆中部后侧固定,横撑杆两端的前侧分别垂直固定有分连接杆,两侧分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置分杆铰接套,并通过分杆铰接套与显示器外壳内铰接座铰接在一起,并设置阻尼结构。

或者,所述电驱动支撑罩的前侧固定有主连接杆,主连接杆与横撑杆中部后侧固定,横撑杆两端的前侧分别垂直固定有分连接杆,两侧分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置分杆铰接套,并通过分杆铰接套与显示器外壳内铰接座铰接在一起,至少在其中一个铰接套外侧套固有齿轮,且设置有驱动齿轮转动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控制线与显示器主板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又在所述外支撑套管的上下端四周内壁分别设置有球面凹槽,且在球面凹槽内套装有钢珠,钢珠有少部分凸出于球面凹槽外侧,同时在内支撑套管的四周外侧壁设置有竖向的条形凹槽,所述钢珠凸出部分嵌入内支撑套管外侧壁的条形凹槽内。

其中,所述外支撑套管和内支撑套管为匹配套装的矩形管或者为椭圆形管。

另外,又在所述电驱动支撑罩内侧与电推杆基座支撑位置设置有内筋板及垫层用于牢固卡装并支撑电推杆基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很方便地控制显示器升降或角度调节,适合广大长期计算机工作人员通过改变观看视角来缓解和调节颈椎角度,防止因长期定向性观看显示器导致颈椎疲劳,能够带来健康有益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改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带给广大计算机办公人员较强期待性,基于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目的所实现的显示器电动升降方案能够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适合推广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调节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外观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底座,2为固定座,3为电驱动支撑罩,4为主连接杆,5为横撑杆,6为分连接杆,7为外支撑套管,8为内支撑套管,9为电推杆基座,10为电推杆电机,11为电推杆主体杆,12为电推杆伸缩杆,13为控制线,14为内筋板及垫层,15为加强筋,16为分杆铰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通过提供一种电驱动调节台式机显示器升降的方案,旨在提供给使用者随时通过操作按键或自动定时实现显示器高低调节,用以方便地提供不同观看角度,防止颈椎因长期定向性疲劳导致颈椎病发生和加剧。

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动调节支架,该电动调节支架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底座1、固定座2、支撑体组件和铰接座等部件。本实施主要针对支撑体组件进行改进以实现电驱动功能。

如图1和图2中,改进后的支撑体组件包括电驱动支撑罩3、外支撑套管7和内支撑套管8,其中外支撑套管7固定在电驱动支撑罩3下方,内支撑套管8套装于外支撑套管7中,内支撑套管8底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外支撑套管7和内支撑套管8为匹配套装的矩形管或者为椭圆形管。外支撑套管7和内支撑套管8套装后形成仅能升降不能摆动的结构关系,可以在两者接触面设置有滑道或轨道结构以利于对两者进行约束和导向。

如图3中,在支撑罩、外支撑套管7和内支撑套管8内安装有电动推杆机构。该电动推杆机构为目前常见电动推杆,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电推杆基座9、电推杆电机10、电推杆主体杆11、电推杆伸缩杆12和控制线13。其中电推杆基座9和电推杆电机10套固于电驱动支撑罩3内,电推杆主体杆11和电推杆伸缩杆12套装于外支撑套管7和内支撑套管8中,电推杆伸缩杆12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中心,控制线13从电驱动支撑罩3侧壁设置的通孔引出后与显示器主板控制端连接。在所述电驱动支撑罩3内侧与电推杆基座9支撑位置设置有内筋板及垫层14用于牢固卡装并支撑电推杆基座9。

在本实施例中,电驱动支撑罩3通过铰接座与显示器连接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显示器支座的铰接连接方式。用于驱动电动推杆升降工作的按键可以设置在显示器侧壁,与显示器自身控制按键并列或独立与显示器自身按键。通常设置“升”和“降”或类似字样的按键名称,对应按键仅通过提供给显示器主板信号输入端一个触发信号,使显示器主板输出端控制电动推杆进行伸缩运动,控制方式简单可行。但本实施例并不排除通过设置定时自动调节的可能,例如通过输入定时升高和降低时间,或者出厂前固定升高和降低的间隔时间仅通过“自动”按钮启动该功能,实现自动定时升降调节的功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伴随显示器升降运动的同时,还通常需要调节显示器上下翻转角度,以达到最佳观测效果。现有显示器支架后侧的铰接座通常是位于显示器后侧正中心位置的独立铰接座,这种独立铰接座往往存在显示器左右高度不一致问题,尤其是目前显示器屏幕和体积越来越大,显示器重量明显增大进一步增加了独立铰接座的负荷,几乎所有采用独立铰接座的显示器目测两侧高度存在差别。本实施例在电驱动支撑罩3的前侧固定有主连接杆4,主连接杆4与横撑杆5中部后侧固定,横撑杆5两端的前侧分别垂直固定有分连接杆6,两侧分连接杆6的末端分别设置分杆铰接套,并通过分杆铰接套与显示器外壳内铰接座铰接在一起,并设置阻尼结构。从而使位于显示器后侧有两个对称的铰接座连接关系,通过两铰接座支撑点来支撑显示器主体,能够确保显示器主体达到高精度平衡效果。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电驱动支撑罩的前侧固定有主连接杆4,主连接杆4与横撑杆5中部后侧固定,横撑杆5两端的前侧分别垂直固定有分连接杆6,两侧分连接杆6的末端分别设置分杆铰接套,并通过分杆铰接套与显示器外壳内铰接座铰接在一起,至少在其中一个铰接套外侧套固有齿轮,且设置有驱动齿轮转动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控制线13与显示器主板的控制端连接。

由于采用实施例1方案后,会出现频繁调节显示器高度问题,所以与之配合的显示器前后倾角调节也变得频繁,通过本实施例设置步进电机来驱动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配合显示器升降的同时,自动调节达到合适的角度。例如通过手动控制按钮使显示器升高时,显示器主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高度与俯仰角差值,自动调节步进电机使显示器略微向下倾斜。同样,当通过手动控制按钮使显示器下降时,显示器主板控制步进电机使显示器略微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不排除通过设置独立手动按钮来调节显示器俯仰角度的可能,以及通过手动调节显示俯仰角度的可能。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进一步又在外支撑套管7的上下端四周内壁分别设置有球面凹槽,且在球面凹槽内套装有钢珠,钢珠有少部分凸出于球面凹槽外侧,同时在内支撑套管8的四周外侧壁设置有竖向的条形凹槽,所述钢珠凸出部分嵌入内支撑套管8外侧壁的条形凹槽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