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4349发布日期:2020-06-16 23:3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类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换向阀是方向控制回路中的主要元件。其中,电磁换向阀是用电磁铁来推动阀芯,控制流体的通断及改变方向,因此容易实现自动化及远程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向阀,由于受电磁铁尺寸与推力限制,这种阀一般用于控制小流量的流体。其中,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在控制回路中多有应用,现有技术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普遍采用圆柱形状的滑阀,滑阀付之间是靠间隙密封,极易泄露,导致密封不可靠,并且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同一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911000047.7、名称为“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申请号为201911000731.5、名称为“机油增压的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皆需应用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实际情况表明,采用上述现有结构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时,存在泄露、密封不可靠的缺陷,因此,亟待研发一种密封可靠、不易泄露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结构简单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设置于所述阀体组件的阀腔内的阀芯组件、驱动所述阀芯组件运动的电磁组件,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阀座、阀套;所述阀座的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的另一端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阀套,所述阀座设置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介质回流口、介质工作口,所述阀座的内部设置有阀座锥面,所述阀套的内端口设置有阀套锥面,所述阀套的外端口为介质进入口;

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静衔铁、动衔铁,所述电磁线圈套设于所述阀体的外部,所述静衔铁固定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动衔铁可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且靠近所述静衔铁;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推杆、球体、回位弹簧,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衔铁固定,所述推杆的第二端顶靠于所述球体,所述球体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内部,所述球体择其一地与所述阀座锥面或者所述阀套锥面形成密封;所述回位弹簧的第一端顶靠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端部。

其中,所述推杆的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将所述介质回流口、所述动衔铁两端的流体腔连通。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包括沿所述推杆的轴向设置的轴向流道,和沿所述推杆的径向设置并且与所述轴向流道连通的径向流道。

其中,所述静衔铁的内腔设置有放气堵塞和所述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第二端顶靠于所述放气堵塞,所述静衔铁的外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静衔铁的内腔相通的放气通孔,所述放气堵塞密封安装于所述放气通孔。

其中,所述阀套的内腔设置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顶靠于所述球体,所述辅助弹簧的另一端顶靠于所述阀套的外端口,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小于所述回位弹簧的弹力。

其中,所述阀体包括顺次设置并固定连接的导磁体i、隔磁环、导磁体ii,所述阀座的一端与所述导磁体ii固定连接,所述静衔铁的外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磁体i设置有与所述静衔铁的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其中,所述静衔铁的所述外螺纹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阀芯组件、电磁组件,阀体组件包括阀体、阀座、阀套,电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静衔铁、动衔铁,阀芯组件包括推杆、球体、回位弹簧;应用于回路中后,电磁线圈断电时,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杆推动球体使球体与阀套锥面贴合密封,阀座上的介质工作口与介质回流口接通;电磁线圈通电时,动衔铁带动推杆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向着静衔铁移动,球体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向着推杆移动过程中与阀座锥面贴合密封,介质工作口与阀套的介质进入口接通,实现了介质方向的改变。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圆柱状滑阀付间隙密封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球体与锥面之间形成锥面密封,介质不易泄露,能保持密封压力,密封可靠;并且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0-阀体;101-导磁体i;102-隔磁环;103-导磁体ii;11-阀座;111-阀座锥面;12-阀套;121-阀套锥面;21-推杆;211-流体通道;22-球体;23-回位弹簧;24-辅助弹簧;31-电磁线圈;32-静衔铁;321-放气通孔;33-动衔铁;34-放气堵塞;35-锁紧螺母;p-介质工作口;a-介质进入口;b-介质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非限制性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将靠近阀的中心定义为“内”、远离阀的中心定义为“外”;“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元件之间的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元件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的阀腔内的阀芯组件、驱动阀芯组件运动的电磁组件。

其中,阀体组件包括:阀体10、阀座11、阀套12;阀座11的一端与阀体10固定连接,阀座11的另一端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阀套12,阀座11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介质工作口p、介质回流口b,阀座11的内部设置有阀座锥面111,阀套12的内端口设置有阀套锥面121,阀套12的外端口为介质进入口a。进一步地,阀体10为组件结构,阀体10包括顺次设置并固定连接的导磁体i101、隔磁环102、导磁体ii103,阀座11的一端伸入导磁体ii103内并且与导磁体ii103固定连接。

其中,电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31、静衔铁32、动衔铁33,电磁线圈31套设于阀体10的外部,静衔铁32固定设置于阀腔内,动衔铁33可轴向滑动地设置于阀腔内并且靠近静衔铁32。

其中,阀芯组件包括:推杆21、球体22、回位弹簧23,以及进一步设置的辅助弹簧24。推杆21的第一端与动衔铁33固定,推杆21的第二端顶靠于球体22,球体22设置于阀座11的内部,球体22择其一地与阀座锥面111或者阀套锥面121形成密封;回位弹簧23的第一端顶靠于推杆21的第一端端部。其中,辅助弹簧24设置于阀套12的内腔,辅助弹簧24的一端顶靠于球体22,辅助弹簧24的另一端顶靠于阀套12的外端口,辅助弹簧24的弹力远远小于回位弹簧23的弹力。

其中,推杆21的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211。具体地,流体通道211包括沿推杆21的轴向设置的轴向流道,和沿推杆21的径向设置并且与轴向流道连通的径向流道。流体通道211将介质回流口b、动衔铁33两端的流体腔连通;一方面起到压力平衡作用,使流体压力对阀芯/动衔铁的合力为零,便于运动;另一个作用是:由于动衔铁33是不断运动的,其两端的腔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两端流体腔相通,不会产生“憋气”和“鼓气”现象。

其中,静衔铁32的内腔设置有放气堵塞34和所述回位弹簧23,回位弹簧23的第二端顶靠于放气堵塞34,静衔铁32的外端部设置有与静衔铁32的内腔相通的放气通孔321,放气堵塞34密封安装于放气通孔321。当对放气堵塞34施加向着回位弹簧23运动的外力后,可以释放掉阀腔内的空气。

其中,静衔铁32的外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导磁体i101设置有与静衔铁32连接的内螺纹,静衔铁32与导磁体i10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进一步地,静衔铁32的外螺纹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35。如此,可以调整静衔铁32与动衔铁33的轴向相对位置,调整后,用锁紧螺母35锁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应用于回路中后,电磁线圈31断电时,在回位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推杆21推动球体22使球体22与阀套锥面121贴合密封,阀座11上的介质工作口p与介质回流口b接通;电磁线圈31通电时,动衔铁33带动推杆21克服回位弹簧23的弹力向着静衔铁32移动,球体22在介质压力及辅助弹簧24作用下向着推杆21移动过程中与阀座锥面111贴合密封,介质工作口p与阀套的介质进入口a接通,实现了介质方向的改变。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圆柱状滑阀付间隙密封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球体与锥面之间形成锥面密封,介质不易泄露,能保持密封压力,密封可靠;并且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具体应用于申请号为201911000047.7、名称为“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申请号为201911000731.5、名称为“机油增压的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时,介质进入口a接通发动机的机油油路,介质回流口b接通回油油路(泄压油路),介质工作口p接通旋转进油接口装置油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不局限应用于油路换向,也可以用于气路换向,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皆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