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5667发布日期:2020-08-14 19:2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



背景技术:

推土机行走操纵舒适性于先导阀手柄操纵形式关系密切。为增加操纵舒适性及便利性,行走先导阀手柄在前进、后退及中位位置均需要设计卡位功能,目前市场上主流卡位功能包括电磁吸合卡位和机械摩擦卡位。电磁吸合卡位需复杂电路设计,成本较高;机械摩擦卡位,需要设计机械摩擦结构,结构较复杂,均不满足现有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提供一种利用液压力自动完成不同位置卡位功能的卡位先导阀手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包括阀体、阀盖、杠杆机构、后退方向阀组和前进方向阀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阀组安装孔,所述阀盖设置有对应的输出口,阀盖设置在阀体的下部,所述的后退方向阀组和前进方向阀组分别设置在阀体的阀组安装孔中,所述的杠杆机构分别与后退方向阀组、前进方向阀组的上部接触连接,杠杆机构通过螺柱固定在阀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后退方向阀组包括阀套、阀芯、弹簧和阀座,所述阀套设置在阀芯的下部,所述弹簧设置在阀芯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在阀芯的上部。

进一步地,前进方向阀组包括阀芯、弹簧和阀座,所述弹簧设置在阀芯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在阀芯的上部。

进一步地,杠杆机构包括操作杆、底板、调整螺钉、底座、螺母和螺柱,所述底板设置在底座的上部,所述操作杆穿过底板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底座的上部,所述调整螺钉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底板的两侧,所述螺柱设置在底座的下部。

进一步地,阀组安装孔的上部还设置有o型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柄前进、后退和中位采用液压卡位,卡位迅速、可靠、准确,手柄离开卡位位置后,操纵力迅速减小,操作手感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阀体,2、阀盖,3、杠杆机构,31、操作杆,32、底板,33、调整螺钉,34、底座,35、螺柱,4、后退方向阀组,41、阀套,42、后退阀芯,43、后退弹簧,44、后退阀座,5、前进方向阀组,51、前进阀芯,52、前进弹簧,53、前进阀座,6、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推土机用液压卡位先导阀手柄,包括阀体1、阀盖2、杠杆机构3、后退方向阀组4和前进方向阀组5,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阀组安装孔,所述阀盖2设置有对应的输出口r和输出口f,阀盖2设置在阀体1的下部,所述的后退方向阀组4和前进方向阀组5分别设置在阀体1的阀组安装孔中,所述的杠杆机构3分别与后退方向阀组4、前进方向阀组5的上部接触连接,杠杆机构3通过螺柱35固定在阀体1的上部。

进一步地,后退方向阀组4包括阀套41、后退阀芯42、后退弹簧43和后退阀座44,所述阀套41设置在后退阀芯42的下部,所述后退弹簧43设置在后退阀芯42的底部,所述后退阀座44设置在后退阀芯42的上部。

进一步地,前进方向阀组5包括前进阀芯51、前进弹簧52和前进阀座53,所述前进弹簧52设置在前进阀芯51的底部,所述前进阀座53设置在前进阀芯51的上部。

进一步地,杠杆机构包括操作杆31、底板32、调整螺钉33、底座34、螺柱35和螺母,所述底板32设置在底座34的上部,所述操作杆31穿过底板32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底座34的上部,所述调整螺钉33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底板32的两侧,所述螺柱35设置在底座34的下部。

进一步地,阀组安装孔的上部还设置有o型圈6,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前后方向压力输出为开关量,通过换向阀控制压力通断,左右方向压力输出为比例量,通过比例减压阀比例输出压力,输出压力与阀芯行程成正比,成本较低;当阀体1不通油时,前进阀芯51在前进弹簧52和调整螺钉33作用下处于中位位置,阀套41在后退弹簧43作用下处于附图1的位置,由于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之间通过台肩作用,因此在阀套41与调整螺钉33作用下后退阀芯42也处于附图1的位置。

当p口通油时,油液通过阀套41作用于后退阀芯42底部,并从r口输出;同时油液也经过前进阀芯51内部通道作用于其底部,并从f口输出,f和r口输出压力相等;前进阀芯51底部面积大于后退阀芯42底部面积,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底部面积之和大于前进阀芯51底部面积,因此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大于后退阀芯42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之和大于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通过杠杆机构3作用于后退阀芯42上部,后退阀芯42上下端部所受合力向下,但由于后退阀芯42与阀套41通过台肩相互作用,并且阀套41无法向上运动,所以前进阀芯51和后退阀芯42在液压力作用下自动处于中位,手柄处于中位,并自动液压卡位。

手柄由中位向后退端时,首先必须克服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之和与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之差,才可克服中位卡位压力(忽略复位弹簧压力),后退阀芯42与阀套41才能共同向下运动,前进阀芯51向上运动一段行程后,r口与t口通,p口与r口关闭,后退阀芯42与阀套41底部所受液压力消失,前进阀芯51底部仍受向上液压力并通过杠杆机构3作用在后退阀芯42上部,在该力作用下后退阀芯42与阀套41快速下降至最底部,并形成液压卡位。

手柄由中位向前进端时,首先必须克服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与后退阀芯42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之差,才可克服中位卡位压力(忽略复位弹簧压力),前进阀芯51向下运动,后退阀芯42向上运动一段行程后,f口与t口通,p口与f口关闭,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液压力消失,后退阀芯42底部仍受向上液压力并通过杠杆作用在前进阀芯51上部,在该力作用下前进阀芯51快速下降至最底部,并形成液压卡位。

手柄由后退端向中位时,首先必须克服前进阀芯51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才可克服后退端卡位压力,在后退弹簧43作用下,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向上运动一段行程后,r口与p口通,r口与t口关闭,阀套41与后退阀芯42底部又会受向上液压力,该力加速推动阀套41至卡位位置,后退阀芯42运动至中位位置,并形成液压卡位,此过程中前进阀芯51底部一直受向上液压力。

手柄由前进端向中位时,首先必须克服后退阀芯42底部所受向上液压力,才可克服前进端卡位压力,在前进弹簧52作用下,前进阀芯51向上运动,一段行程后,f口与p口通,f口与t口关闭,前进阀芯51底部又会受向上液压力,该力加速推动前进阀芯51至卡位位置,并形成液压卡位,此过程中后退阀芯42底部一直受向上液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柄前进、后退和中位采用液压卡位,卡位迅速、可靠、准确,手柄离开卡位位置后,操纵力迅速减小,操作手感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