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5258发布日期:2020-08-11 21:2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工程复合材料构件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轻质、耐热、耐疲劳、耐腐蚀、抗蠕变等优异特性,不仅广泛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宇宙飞船、民用飞机等航空航天高技术尖端领域,成为尖端国防工业无可替代的战略基础材料,在高速轨道交通、深海油田、新型能源、建筑等产业也开始大量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接头连接是其使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预埋金属件连接、粘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专利申请号为20151009689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应力索的复合材料管连接接头及其使用方法,该专利通过贯穿于复合材料管的预应力索连接复合材料管端部盖帽,连接接头;虽然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小尺寸的复合材料管件,且在使用过程中,若受力情况较复杂,预应力索的连接易出现松懈的情况,不适用于承载力较大,尺寸较大的复合材料管件。专利申请号为201711438940.9的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管材的连接方法,该专利将金属管材和复合材料管件连接端加工成锥形结构,并在金属管件连接端加工镂空孔洞,连接端扣合,一起入模固化成型;虽然该方法解决了机械连接孔边应力集中、重量大,以及胶接分散性大、可靠性低问题,但该方法加工量大,且一体化成型因热胀冷缩,接头之间的定位尺寸很难精确,不适用于尺寸精度高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上分别设置左接头和右接头,在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内部连接内部插接管,同时在其外部连接外部卡套接头将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固定,能有效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连接效率和连接强度,能够保证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处的整体刚性,同时在连接受压时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局部刚性不失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端部的左接头和连接在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端部的右接头,所述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外侧通过外部卡套接头紧固连接,所述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内侧通过内部插接管紧固连接,所述左接头与外部卡套接头之间、以及右接头和外部卡套接头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左接头、右接头和外部卡套接头均为圆柱形接头,所述内部插接管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均为圆管,所述左接头的右端设置有左旋外螺纹,所述右接头的左端设置有右旋外螺纹,所述外部卡套接头的左端设置有与左旋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部卡套接头的右端设置有与右旋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头的左端设置有用于与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的左胶接段,所述右接头的右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的右胶接段。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胶接段和右胶接段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外径均小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内径。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内径相等且其均大于内部插接管的外径。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头和右接头分别套设在内部插接管的两端,所述左接头或右接头与内部插接管胶接。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外螺纹和右旋外螺纹的长度相等且其均为矩形螺纹。

上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卡套接头的外侧中部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与外部卡套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凸台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由外至内依次贯通环形凸台和外部卡套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承受载荷较大,可承受拉伸载荷≥280kn,且接头重量较轻,通过设置左接头和右接头,能够使左接头和右接头分别安装在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上,便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连接,同时不需要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进行改造或加工,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完整性,接头连接后,可保证复合材料管件连接后的尺寸精度,可适用于装配精度高的产品。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插接管将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内部紧固连接,通过外部卡套接头将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外部紧固连接,能够保证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处的整体刚性,同时在连接受压时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局部刚性不失稳。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左接头与外部卡套接头之间、以及右接头和外部卡套接头之间均设置为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分段生产和运输,能有效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上分别设置左接头和右接头,在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内部连接内部插接管,同时在其外部连接外部卡套接头将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固定,能有效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连接效率和连接强度,能够保证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连接处的整体刚性,同时在连接受压时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局部刚性不失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接头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接头;1-1—左旋外螺纹;1-2—左胶接段;

2—右接头;2-1—右旋外螺纹;2-2—右胶接段;

3—外部卡套接头;3-1—环形凸台;3-2—螺纹孔;

4—内部插接管;5—碳纤维复合材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在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端部的左接头1和连接在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端部的右接头2,所述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外侧通过外部卡套接头3紧固连接,所述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内侧通过内部插接管4紧固连接,所述左接头1与外部卡套接头3之间、以及右接头2和外部卡套接头3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左接头1、右接头2和外部卡套接头3均为圆柱形接头,所述内部插接管4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均为圆管,所述左接头1的右端设置有左旋外螺纹1-1,所述右接头2的左端设置有右旋外螺纹2-1,所述外部卡套接头3的左端设置有与左旋外螺纹1-1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部卡套接头3的右端设置有与右旋外螺纹2-1相配合的内螺纹。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左接头1和右接头2,能够使左接头1和右接头2分别安装在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上,便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连接,同时不需要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进行改造或加工,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内部插接管4将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内部紧固连接,通过外部卡套接头3将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外部紧固连接,能够保证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连接处的整体刚性,同时在连接受压时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局部刚性不失稳。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左接头1与外部卡套接头3之间、以及右接头2和外部卡套接头3之间均设置为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分段生产和运输,能有效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接头1的左端设置有用于与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连接的左胶接段1-2,所述右接头2的右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连接的右胶接段2-2。

实际使用时,左接头1与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通过左胶接段1-2胶接固定为一体,右接头2与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通过右胶接段2-2胶接固定为一体,安装有左接头1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和安装有右接头2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外部可以通过外部卡套接头3螺纹连接,使用方便,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左接头1的左胶接段1-2插入至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内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进行胶接,右接头2的右胶接段2-2插入至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内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进行胶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胶接段1-2和右胶接段2-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外径均小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内径。

实际使用时,左胶接段1-2和右胶接段2-2的外径略小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内径,保证左胶接段1-2和右胶接段2-2能够顺利的插入至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同时确保左胶接段1-2和右胶接段2-2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之间不存在较大的缝隙,可以进行胶接密封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内径相等且其均大于内部插接管4的外径。

实际使用时,内部插接管4的外径略小于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内径,便于内部插接管4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接头1和右接头2分别套设在内部插接管4的两端,所述左接头1或右接头2与内部插接管4胶接。

实际使用时,内部插接管4的一端插入至左接头1内部并与左接头1胶接,内部插接管4的另一端插入至右接头2内部,不与右接头2固定,便于随时对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连接位置和精度进行调整,同时便于该连接接头的拆卸,进而便于进行周转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旋外螺纹1-1和右旋外螺纹2-1的长度相等且其均为矩形螺纹。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左旋外螺纹1-1和右旋外螺纹2-1均设置为矩形螺纹,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可徒手进行拆卸和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卡套接头3的外侧中部设置有环形凸台3-1,所述环形凸台3-1与外部卡套接头3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凸台3-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3-2,所述螺纹孔3-2由外至内依次贯通环形凸台3-1和外部卡套接头3。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外部卡套接头3的外侧中部设置环形凸台3-1,能够增加外部卡套接头3中部的厚度,进而便于在环形凸台3-1上施力进行外部卡套接头3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环形凸台3-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3-2,便于装卸卡具的安装和拆卸,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连接效率。

本实施例中,当待连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外径为φ70mm时,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长度为100mm,对应的外径为φ66.8mm,内径为φ62.5mm,左旋外螺纹1-1和右旋外螺纹2-1的齿宽4mm,齿深2mm,齿距8mm,螺纹长度为35mm,外部卡套接头3的长度为70mm,外径φ77mm,内径φ68mm,外部卡套接头3两端设置有长度为30mm的正反矩形内螺纹,齿宽4mm,齿深2mm,齿距8mm,外部卡套接头3中间未设置有内螺纹的长度为18mm,环形凸台3-1的宽度为10mm;

当待连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的外径为φ90mm时,左接头1和右接头2的长度为150mm,对应的外径为φ86.8mm,内径为φ82.5mm,左旋外螺纹1-1和右旋外螺纹2-1的齿宽6mm,齿深3mm,齿距12mm,螺纹长度为50mm,外部卡套接头3长度为100mm,外径φ97mm,内径φ88mm,外部卡套接头3两端设置有长度为45mm的正反矩形内螺纹,齿宽6mm,齿深3mm,齿距12mm,外部卡套接头3中间未设置有内螺纹的长度为24mm,环形凸台3-1的宽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将左胶接段1-2插入至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内进行胶接连接,将右胶接段2-2插入至另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内进行胶接连接;待胶接固化后,在内部插接管4一端的外表面涂胶并插入至左接头1内与左接头1进行胶接,或者插入至右接头2内与右接头2进行胶接;待胶接固化后,通过外部卡套接头3将左接头1和右接头2螺纹连接为一体,完成两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管5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