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纬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8948发布日期:2020-08-05 01:2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纬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经纬仪。



背景技术:

经纬仪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常见的有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种。

经纬仪一般包括经纬仪本体和三脚架,经纬仪本体用于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三脚架用于支撑固定经纬仪本体。经纬仪使用时,需先将三脚架呈等分三角形叉开,使三脚架的架头大致平整且测锤对准测准站的中心,然后使经纬仪本体上的水圆准器的气泡处于中间位置,从而可以进行经纬仪本体的测量工作。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经纬仪,调平时通常采用手动调节三脚架支腿和经纬仪支座上的三个脚螺旋来实现,调平时间较长导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纬仪,可以快速进行经纬仪的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经纬仪,包括三脚架,所述三脚架的顶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经纬仪本体,所述经纬仪本体上设有水准器,所述安装座与经纬仪本体之间设有调平装置,所述调平装置包括设在安装座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基板,所述基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经纬仪本体的底座,所述框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转轴转动和锁定的第一控制组件,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转轴转动和锁定的第二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三脚架叉开放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通过对比经纬仪本体上的水准器,操作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同时进行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使设置在底座上的经纬仪本体,在框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进行快速调整,当气泡位于水准器的中心时,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动进行锁定,使经纬仪本体较快的处于水平的位置,无需进行三脚架支腿和经纬仪支座上的三个脚螺旋的调整,从而实现经纬仪的快速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设在基板上的第一半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在第一半齿轮的圆心设置,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与第一半齿轮啮合的第一驱动齿,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手柄,所述框架上设有用于锁定第一手柄的第一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第一手柄转动,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与第一半齿轮啮合,第一连杆带动第一半齿轮转动,第一半齿轮带动基板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的快速驱动;通过第一锁定组件进行第一转轴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框架上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开孔中滑动且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摩擦件,所述第一驱动齿与第一开孔之间设有用于推动第一驱动齿使第一摩擦件卡入第一开孔的第一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驱动齿移动,第一驱动齿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摩擦件移动,使第一摩擦件卡入第一开孔中,第一摩擦件与第一开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第一连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锁定无法转动,实现第一手柄的锁定,而第一半齿轮通过与第一驱动齿之间的啮合锁定,实现第一转轴的锁定;当需要进行第一转轴的转动时,只需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手柄将第一摩擦件从第一开孔中拉出,使第一连杆脱离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可以进行第一转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与第一控制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设在底座上的第二半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二半齿轮的圆心设置,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与第二半齿轮啮合的第二驱动齿,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锁定第二手柄的第二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第二手柄转动,第二手柄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与第二半齿轮啮合,第二连杆带动第二半齿轮转动,第二半齿轮带动基板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轴的快速驱动;通过第二锁定组件进行第二转轴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开设在基板上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开孔中滑动且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摩擦件,所述第二驱动齿与第二开孔之间设有用于推动第二驱动齿使第二摩擦件卡入第二开孔的第二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推动第二驱动齿移动,第二驱动齿带动第二连杆移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摩擦件移动,使第二摩擦件卡入第二开孔中,第二摩擦件与第二开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第二连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锁定无法转动,实现第二手柄的锁定,而第二半齿轮通过与第二驱动齿之间的啮合锁定,实现第二转轴的锁定;当需要进行第二转轴的转动时,只需克服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通过第二手柄将第二摩擦件从第二开孔中拉出,使第二连杆脱离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可以进行第二转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皆设有摩擦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纹增大手部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操作时脱手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框架的底端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框架之间螺纹连接,使调平装置在安装座上的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从而方便调平装置的运输和使用,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经纬仪本体的底端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与经纬仪本体之间的螺纹连接,使经纬仪本体在底座上的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从而方便运输和使用,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三脚架叉开放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通过对比经纬仪本体上的水准器,操作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同时进行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使设置在底座上的经纬仪本体,在框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进行快速调整,当气泡位于水准器的中心时,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动进行锁定,使经纬仪本体较快的处于水平的位置,无需进行三脚架支腿和经纬仪支座上的三个脚螺旋的调整,从而实现经纬仪的快速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2.操作第一手柄转动,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与第一半齿轮啮合,第一连杆带动第一半齿轮转动,第一半齿轮带动基板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的快速驱动;

3.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驱动齿移动,第一驱动齿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摩擦件移动,使第一摩擦件卡入第一开孔中,第一摩擦件与第一开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第一连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锁定无法转动,实现第一手柄的锁定,而第一半齿轮通过与第一驱动齿之间的啮合锁定,实现第一转轴的锁定;当需要进行第一转轴的转动时,只需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手柄将第一摩擦件从第一开孔中拉出,使第一连杆脱离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可以进行第一转轴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平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控制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控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脚架;2、安装座;3、经纬仪本体;4、水准器;5、调平装置;6、框架;7、第一转轴;8、基板;9、第二转轴;10、底座;11、连接件;12、第一控制组件;13、第二控制组件;14、第一半齿轮;15、第一连杆;16、第一驱动齿;17、第一手柄;18、第一锁定组件;19、第一开孔;20、第一摩擦件;21、第一弹性件;22、第二半齿轮;23、第二连杆;24、第二驱动齿;25、第二手柄;26、第二锁定组件;27、第二开孔;28、第二摩擦件;29、第二弹性件;30、固定块;3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经纬仪,包括三脚架1,三脚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安装座2上设有经纬仪本体3,经纬仪本体3上固定连接有水准器4。

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座2与经纬仪本体3之间设有调平装置5。调平装置5包括设在安装座2上的框架6,框架6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沿框架6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转轴7上固定连接有基板8,基板8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沿框架6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转轴9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0,底座1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1,连接件11与经纬仪本体3的底端之间螺纹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6上设有第一控制组件12,第一控制组件12用于控制第一转轴7的转动和锁定。基板8上设有第二控制组件13,第二控制组件13用于控制第二转轴9的转动和锁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控制组件12(如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基板8底端上的第一半齿轮14,第一转轴7在第一半齿轮14的圆心设置。框架6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5,第一连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16,第一驱动齿16与第一半齿轮14相互啮合。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17,第一手柄17的周壁上开设有摩擦纹。框架6上设有第一锁定组件18,第一锁定组件18用于锁定第一手柄17。

第一锁定组件18包括开设在框架6上的第一开孔19,第一连杆15在第一开孔19中滑动且转动设置。第一连杆15的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件20,第一驱动齿16与第一开孔19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1,第一弹性件21的一端抵接在框架6的周壁上,第一弹性件21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驱动齿16的侧壁上。第一弹性件21用于推动第一驱动齿16,使第一连杆15上的第一摩擦件20卡入第一开孔19,使第一连杆1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锁定无法转动。

当需要进行第一转轴7的转动时,只需克服第一弹性件21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手柄17将第一摩擦件20从第一开孔19中拉出,使第一连杆15脱离摩擦力的作用,操作第一手柄17转动,第一手柄17带动第一连杆15转动,第一连杆15与第一半齿轮14啮合,第一连杆15带动第一半齿轮14转动,第一半齿轮14带动基板8转动,从而实现基板8的快速调整。

如图2所示,第二控制组件13与第一控制组件12结构相同。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控制组件13(如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底座10底端的第二半齿轮22,第二转轴9在第二半齿轮22的圆心设置。基板8上设有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24,第二驱动齿24与第二半齿轮22相互啮合。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25,第二手柄25的周壁上开设有摩擦纹。基板8上设有第二锁定组件26,第二锁定组件26用于锁定第二手柄25。

第二锁定组件26包括开设在框架6上的第二开孔27,第二连杆23在第二开孔27中滑动且转动设置。第二连杆23的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摩擦件28,第二驱动齿24与第二开孔27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9,第二弹性件29的一端抵接在框架6的周壁上,第二弹性件29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驱动齿24的侧壁上。第二弹性件29用于推动第二驱动齿24,使第二连杆23上的第二摩擦件28卡入第二开孔27,使第二连杆2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锁定无法转动。

当需要进行第二转轴9的转动时,只需克服第二弹性件29的作用力,通过第二手柄25将第二摩擦件28从第二开孔27中拉出,使第二连杆23脱离摩擦力的作用,操作第二手柄25转动,第二手柄25带动第二连杆23转动,第二连杆23与第二半齿轮22啮合,第二连杆23带动第二半齿轮22转动,第二半齿轮22带动底座10转动,从而实现底座10的快速调整。

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座2的上端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框架6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31,安装座2上的固定块30与框架6底端的连接孔31之间螺纹连接,使调平装置5在安装座2上的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工作过程:

将三脚架1叉开放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通过对比经纬仪本体3上的水准器4,操作第一手柄17和第二手柄25,使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9同时转动,第一转轴7带动基板8转动,第二转轴9带动底座10转动,使设置在底座10上的经纬仪本体3,在框架6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进行快速调整,当气泡位于水准器4的中心时,对第一手柄17和第二手柄25进行锁定,使经纬仪本体3较快的处于水平的位置,无需进行三脚架1支腿和经纬仪支座上的三个脚螺旋的调整,从而实现经纬仪的快速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