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5620发布日期:2020-07-14 17:1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淋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冻龙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淋浴龙头在使用完毕后,其内腔常常会残留有未排出的水。当应用于寒冷地区时,由于夜间的环境温度非常低,残留于龙头内的水容易结冰冻住,并可能使龙头主体及其内腔冻裂。在后续使用时,龙头容易发生水道窜水、烫伤、出水不稳定等现象,具有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的淋浴龙头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防冻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冻龙头,其包括:

主体,其内沿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出水腔、过水道和缓冲腔;所述主体还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其分别被配置为位于所述过水道和出水腔;

承压塞,其滑设于所述缓冲腔内,并与缓冲腔的腔壁密封配合;

压盖,其螺接于所述主体靠近缓冲腔的一端;

弹性件,其设于承压塞和压盖之间,以复位承压塞;以及

y型密封圈,其设于压盖与主体的螺纹间隙内,且开口端朝向主体外。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y型密封圈设于所述螺纹间隙内靠近压盖端部的位置。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靠近过水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承压塞具有承压面;承压塞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承压面受弹性件的作用抵靠于所述限位部。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在承压塞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簧被配置为处于预压缩状态。

在某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水阀芯,其设于所述出水腔内,用于控制水路的通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冻龙头,在通水时,由于承压塞与缓冲腔的腔壁间设有密封件,承压塞便会受到水流的推抵作用在缓冲腔内滑动,并对水流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能够减少通水时的水锤脉冲现象;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冻龙头,压盖螺接于所述主体靠近缓冲腔的一端,其与主体间形成有螺纹间隙,以使得缓冲腔内的空气能够在承压塞滑动时从该螺纹间隙中排出,减少承压塞滑动所需的驱动力,使其滑动更加顺畅;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冻龙头,当龙头在寒冷环境下使用后,残留于过水道内的水结冰冻住时,由于其向外膨胀且体积增加,使其向压盖方向滑动,从而释放膨胀压力,防止其膨胀后对过水道的内壁施加压力使其冻裂,使龙头具有防冻功能,保证了该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冻龙头,压盖与主体的螺纹间隙内还设有y型密封圈,其开口端朝向主体外设置;使得在承压塞滑动工作时,缓冲腔内的空气仍然能够通过该y型密封圈和螺纹间隙向外排气;在承压塞不工作时,其朝向主体外的设置方向能够防止主体外的灰尘、杂质进入到螺纹间隙和缓冲腔内,使龙头在较长的使用周期下仍具有稳定有效的防冻功能;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冻龙头,y型密封圈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容易安装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龙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龙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y型密封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冻龙头1,其包括:主体10、承压塞20、压盖30、弹性件40。

所述主体10内沿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出水腔11、过水道12和缓冲腔13。其还设有入水口14和出水口15,所述入水口14和出水口15分别被配置为位于所述过水道12和出水腔11。这样,水流在主体内的主要流向为:从入水口14进入过水道12内,并从位于出水腔11的出水口15出水。

所述承压塞20则滑设于所述缓冲腔13内,并与缓冲腔13的腔壁密封配合。龙头在正常使用时,由于水流进入过水道12后,其水压仍然较高,仍有一部分水流由于在出水腔11内会受到限流作用(由于出水腔11内设有下述的控水阀芯),无法快速从出水腔出水,其具有反向进入缓冲腔13的趋势。然而,由于承压塞20与缓冲腔13的腔壁间设有密封件,因此水流无法经过,承压塞20便会受到水流的推抵作用在缓冲腔13内滑动,并对水流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减少通水时的水锤脉冲现象。

所述压盖30螺接于所述主体10靠近缓冲腔13的一端,其与主体间形成有螺纹间隙,以使得缓冲腔13内的空气能够在承压塞20滑动时从该螺纹间隙中排出,减少承压塞20滑动所需的驱动力,使其滑动更加顺畅。

所述弹性件40优选为弹簧,其设于承压塞20和压盖30之间,以在承压塞20滑动后复位承压塞20。

当龙头在寒冷环境下使用后,残留于过水道12内的水结冰冻住时,由于其向外膨胀且体积增加,因而也会对承压塞20施加推动力,使其向压盖30方向滑动,从而释放膨胀压力,防止其膨胀后对过水道12的内壁施加压力使其冻裂,使龙头1具有防冻功能,保证了该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上述寒冷环境在较长的使用周期中仅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如寒冷冬天内的某几日,因此,承压塞20并不能经常处于较大的活动行程中。承压塞20长期不工作后,一些龙头主体外的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容易从所述螺纹间隙中进入缓冲腔13内并积聚于其腔壁,或是积聚在螺纹间隙内。那么,一旦进入所述寒冷环境,需要使承压塞20滑动时,上述积聚的灰尘和杂质可能会阻塞承压塞20的滑动路径,或是堵塞排气通道,使得承压塞20难以滑动,久而久之,龙头便失去了防冻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压盖30与主体10的螺纹间隙内还设有y型密封圈50,其开口端朝向主体10外设置。由于y型密封圈50具有单向密封的效果,并将其开口端朝向主体10外设置,使得在承压塞20滑动工作时,缓冲腔13内的空气仍然能够通过该y型密封圈50和螺纹间隙向外排气。而在承压塞20不工作时,其朝向主体10外的设置方向能够防止主体10外的灰尘、杂质进入到螺纹间隙和缓冲腔13内,从而解决上述缺陷,在较长的使用周期下仍能使龙头1具有稳定有效的防冻功能。此外,所述y型密封圈50相对于其他单向止逆装置,还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容易安装的优势,因而可以被本实用新型采用并以如上形式配置于龙头1内。

优选的,所述y型密封圈50设于所述螺纹间隙内靠近压盖端部的位置,以减小其进入螺纹间隙的可能性。

具体结构中,所述缓冲腔13靠近过水道12的一端设有向内凸出的环形挡壁,其构成一限位部。所述承压塞20具有承压面,在承压塞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承压面受弹簧顶抵作用抵靠于所述限位部。相应的,在承压塞20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簧40被配置为处于预压缩状态,以提供相应的顶抵力。

此外,所述龙头1还包括设于出水腔11内的控水阀芯60,其配合所述入水口14、过水道12和出水口15,并用于控制水路的通断。优选的,该控水阀芯还可为流量调节阀芯、切换阀芯等,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加以限定。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