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动力切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2231发布日期:2020-08-28 16:3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双向动力切换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动力切换阀。



背景技术:

切换阀是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和两个以上油口的方向控制阀;是实现液压油流的沟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的阀门;靠阀芯与阀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控制阀;操作阀芯运动的方式有:手动、机动、电动、液动、电液等型式,现如今,在润滑系统中所用到的切换阀大部分是电磁切换阀,电磁切换阀在断电或者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润滑泵就会停止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整个液压系统的安全性能。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双向动力切换阀,针对现有电磁切换阀在断电或者出现故障时润滑泵不能运行的问题,将切换阀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布置,将手动切换机构集成于电磁阀的阀芯上,通过推拉切换阀芯实现电磁切换阀和手动切换阀的自由切换;当断电或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可以切换到手动切换阀,从而保证润滑泵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阀体内安装了溢流阀和压力表,保证整个阀体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双向动力切换阀,针对现有电磁切换阀在断电或者出现故障时润滑泵不能运行的问题,将切换阀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布置,将手动切换机构集成于电磁阀的阀芯上,通过推拉切换阀芯实现电磁切换阀和手动切换阀的自由切换;当断电或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可以切换到手动切换阀,从而保证润滑泵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阀体内安装了溢流阀和压力表,保证整个阀体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动力切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阀芯与阀体之间采用小间隙配合,以便实现密封,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常通油路、换向油路、备用常通油路及备用换向油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隔离的通腔用于可被控制地连通和切断所述常通油路、换向油路、备用常通油路及备用换向油路,两个通腔在切换阀的工作中可被控制地调节连通和断开各油路,保证了在电磁阀失效时,切换阀的正常工作,所述阀芯前端(靠近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阀芯与阀体相对运动的驱动组件,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阀芯与阀体相对位置固定的限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中部与所述阀芯后端(靠近限定组件的一端)铰接的拉杆,阀芯前端开设了与拉杆铰接的通孔,阀芯与拉杆之间采用插销铰接,所述拉杆的末端(远离手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阀体外侧,首端为手柄用于手动控制拉杆,拉杆的中间与阀芯铰接,拉杆的末端与阀体铰接形成杠杆,在通过手柄控制拉杆的摆动及移动时带动阀芯在阀体中移动,进而改变阀芯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进而将电磁阀控制切换阀的工作变为手动控制切换阀的工作,实现在电磁阀失效时仍然不影响切换阀的工作,提高了切换阀的工作可靠性及适用环境。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表面的切换块,所述阀芯后端穿置于所述切换块中,所述拉杆末端通过连接杆铰接于所述切换块外侧,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杆及连接杆铰接,切换块与阀体分开设置可以便于阀体与阀芯及切换块的装配,在切换块与拉杆之间再增加一个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拉杆及连接杆采用插销铰接,提高了手柄的摆动行程,连接杆的角度可任意摆动,提高了拉杆的灵活度。

进一步,所述切换块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切换块与阀体接触的端面上开设环形槽,第一密封圈卡入环形槽内保证切换块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内的油从切换块与阀体之间的缝隙溢出,所述切换块与所述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切换块与阀芯的装配孔内开设环形槽,第二密封圈卡入环形槽内保证切换块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内的油从切换块与阀芯之间的间隙溢出。

进一步,所述限定组件包括与所述阀芯后端固定连接的限位轴及套设于限位轴表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表面且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装配限位销对所述限位轴进行限位,限位轴可在限位块内滑动,限位轴与限位块之间采用小间隙配合,保证限位轴的滑动并易于保证密封性能。

进一步,所述限位轴对应于所述限位孔开设电控限位槽及手动限位槽,用于限定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的相对位置,两级限位槽可以保证阀芯在阀体内保证两个固定的工作位置,当限位销插入电控限位槽中时,切换阀处于电磁阀控制的工作状态中,此工位的阀芯有一个通腔和换向油路连通,同时截断备用换向油路;当限位销插入手动限位槽时,此工位的阀芯有一个通腔和备用换向油路连通,同时截断换向油路,换向油路由电磁阀来控制,备用换向油路由手动控制,这样就可以在电磁换向和手动换向之间方便切换,保证润滑泵正常运行。

进一步,所述限位孔为螺纹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孔之间螺纹连接,螺纹孔具有止退功能,可以保证在切换阀工作的过程中,限位销不产生退出和掉落,保证阀芯相对稳定的工位。

进一步,所述阀芯与所述限位轴之间设置有金属垫圈,例如铜垫圈等,铜垫圈在限位轴与阀芯之间可以吸收阀芯与限位轴之间的撞击,避免阀芯与纤维纸直接接触,产生过大的撞击损坏阀芯的端面,影响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限位块与阀体接触的端面上开设环形槽,第三密封圈卡入环形槽内保证限位块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内的油从限位块与阀体之间的缝隙溢出,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轴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限位块与限位轴的装配孔内开设环形槽,第四密封圈卡入环形槽内保证限位块与限位轴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内的油从限位块与限位轴之间的间隙溢出。

进一步,还包括压力表与溢流阀,所述压力表的测量探头与各油路均连通,压力表用于实时监测各油路之中的压力,从而知道各油路的流通情况,得知切换阀的工作状态,所述溢流阀与各油路均连通,在某一油路压力过大时,可以及时溢流泄压,避免切换阀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向动力切换阀,针对现有电磁切换阀在断电或者出现故障时润滑泵不能运行的问题,将切换阀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布置,将手动切换机构集成于电磁阀的阀芯上,通过推拉切换阀芯实现电磁切换阀和手动切换阀的自由切换;当断电或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可以切换到手动切换阀,从而保证润滑泵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阀体内安装了溢流阀和压力表,保证整个阀体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润滑泵在断电、电磁换向阀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保证液压系统的安全性能,结构紧凑,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常通油路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油路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备用常通油路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备用换向油路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常通油路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油路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备用常通油路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备用换向油路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动力切换阀包括阀体2和阀芯1,所述阀芯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体2内,阀芯1与阀体2之间采用小间隙配合,以便实现密封,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常通油路a、换向油路b、备用常通油路c及备用换向油路d,所述阀芯1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隔离的通腔用于可被控制地连通和切断所述常通油路a、换向油路b、备用常通油路c及备用换向油路d,两个通腔在切换阀的工作中可被控制地调节连通和断开各油路,保证了在电磁阀失效时,切换阀的正常工作,所述阀芯1前端(靠近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阀芯1与阀体2相对运动的驱动组件,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阀芯1与阀体2相对位置固定的限定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中部与所述阀芯1后端(靠近限定组件的一端)铰接的拉杆31,阀芯1前端开设了与拉杆31铰接的通孔,阀芯1与拉杆31之间采用插销铰接,所述拉杆31的末端(远离手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阀体2外侧,首端为手柄用于手动控制拉杆31,拉杆31的中间与阀芯1铰接,拉杆31的末端与阀体2铰接形成杠杆,在通过手柄控制拉杆31的摆动及移动时带动阀芯1在阀体2中移动,进而改变阀芯1在阀体2内的相对位置进而将电磁阀控制切换阀的工作变为手动控制切换阀的工作,实现在电磁阀失效时仍然不影响切换阀的工作,提高了切换阀的工作可靠性及适用环境。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2表面的切换块3,所述阀芯1后端穿置于所述切换块3中,所述拉杆31末端通过连接杆32铰接于所述切换块3外侧,所述连接杆32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杆31及连接杆32铰接,切换块3与阀体2分开设置可以便于阀体2与阀芯1及切换块3的装配,在切换块3与拉杆31之间再增加一个连接杆32,并且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与拉杆31及连接杆32采用插销铰接,提高了手柄的摆动行程,连接杆32的角度可任意摆动,提高了拉杆31的灵活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块3与所述阀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3,第一密封圈33为o型密封圈,切换块3与阀体2接触的端面上开设环形槽,第一密封圈33卡入环形槽内保证切换块3与阀体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2内的油从切换块3与阀体2之间的缝隙溢出,所述切换块3与所述阀芯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5为o型密封圈,切换块3与阀芯1的装配孔内开设环形槽,第二密封圈35卡入环形槽内保证切换块3与阀芯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2内的油从切换块3与阀芯1之间的间隙溢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定组件包括与所述阀芯1后端固定连接的限位轴41及套设于限位轴41表面的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固定设置于所述阀体2表面且其上开设有限位孔42,所述限位孔42内装配限位销43对所述限位轴41进行限位,限位轴41可在限位块4内滑动,限位轴41与限位块4之间采用小间隙配合,保证限位轴41的滑动并易于保证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轴41对应于所述限位孔42开设电控限位槽44及手动限位槽45,用于限定所述阀芯1与所述阀体2的相对位置,两级限位槽可以保证阀芯1在阀体2内保证两个固定的工作位置,当限位销43插入电控限位槽44中时,切换阀处于电磁阀控制的工作状态中,此工位的阀芯1有一个通腔和换向油路b连通,同时截断备用换向油路d;当限位销43插入手动限位槽45时,此工位的阀芯1有一个通腔和备用换向油路d连通,同时截断换向油路b;换向油路b由电磁阀来控制,备用换向油路d由手动控制,这样就可以在电磁换向和手动换向之间方便切换,保证润滑泵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42为螺纹孔,所述限位销43与所述限位孔42之间螺纹连接,螺纹孔具有止退功能,可以保证在切换阀工作的过程中,限位销43不产生退出和掉落,保证阀芯1相对稳定的工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1与所述限位轴41之间设置有金属垫圈46,例如铜垫圈等,铜垫圈在限位轴41与阀芯1之间可以吸收阀芯1与限位轴41之间的撞击,避免阀芯1与纤维纸直接接触,产生过大的撞击损坏阀芯1的端面,影响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4与所述阀体2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47,第三密封圈47为o型密封圈,限位块4与阀体2接触的端面上开设环形槽,第三密封圈47卡入环形槽内保证限位块4与阀体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2内的油从限位块4与阀体2之间的缝隙溢出,所述限位块4与所述限位轴41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48,第四密封圈48为o型密封圈,限位块4与限位轴41的装配孔内开设环形槽,第四密封圈48卡入环形槽内保证限位块4与限位轴4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阀体2内的油从限位块4与限位轴41之间的间隙溢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表5与溢流阀6,所述压力表5的测量探头与各油路均连通,压力表5用于实时监测各油路之中的压力,从而知道各油路的流通情况,得知切换阀的工作状态,所述溢流阀6与各油路均连通,在某一油路压力过大时,可以及时溢流泄压,避免切换阀损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