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9309发布日期:2020-07-31 22:5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动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制动系统中用以摩擦产生阻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的制动力部件。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为圆盘状的制动盘,以其端面为工作表面。

作为汽车刹车的重要元件之一,制动盘的质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的制动盘存在着散热慢,自重大,涉水性差。导致制动盘温度高,遇水变形开裂,刹车距离明显变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其能够有效的解决制动盘散热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包括盘本体,盘本体为圆盘状结构,盘本体的两端面是摩擦面,其特征在于:盘本体的摩擦面上规律布局散热风道,风道与风道形成网状结构;风道间为柱形凸台,柱形凸台形成摩擦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盘本体的中间为实心部,中间实心部的两端面上均布柱形凸台形成摩擦面,柱形凸台间形成网状结构的风道。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盘本体的一个端面上的柱形凸台,与对面另一个端面上的柱形凸台交错设置,形成蜂窝状结构;由于两面交错设置,形成了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可以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的同时,提高盘本体的强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盘本体的一侧端面整体向外延伸出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能与轮毂相连的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轮毂连接,这样使得安装与拆卸更加便利。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法兰盘上设有止口,所述法兰盘上的止口与轮毂上的止口相应配置限位;这样的设计使得轮毂与制动盘的安装更加稳定,保证定位精度,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合理,工艺简单,摩擦面上规律布局了风道,使之重量能够有效的减小却不影响盘本体的质量,柱形凸台形成了摩擦面,能够增大摩擦力,减小刹车距离,使得安全性提高,且网状结构的风道利于充分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中表达两侧摩擦面的交错设置的状态图。

图中所示:盘本体1,法兰2,中间实心部3,左风道4,右风道5,左柱形凸台6,右柱形凸台7,止口8,螺纹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但是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清楚描述,把盘本体两侧定义为左侧、右侧,柱形面定位为左柱形凸台、右柱形凸台,风道定义为左风道、右风道。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制动盘包括盘本体1,盘本体与法兰2为一体,法兰2上设有螺纹孔9,法兰的内侧设有止口8,以方便与轮毂的连接和定位;盘本体1分为三层,中间一层为实心部,中间实心部3的两端面与左柱形凸台6和右柱形凸台7连为一体,左柱形凸台6之间形成左风道4,右柱形凸台7之间形成右风道5,左柱形凸台6、右柱形凸台7分别均布设置形成摩擦面。

如图4所示,表达两侧摩擦面的交错设置的状态,左柱形凸台6和右柱形凸台7交错设置,使得左风道4、右风道5也交错设置,形成蜂窝状结构;由于两面交错设置,形成了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可以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的同时,提高盘本体的强度。

本发明中,法兰2与盘本体1的一体设置,是最优化的实施方式;盘本体可以有另外的结构设置。

采用本发明,当汽车刹车时,盘本体上的网状结构增大了摩擦力,形成的双风道散热结构,能够高效的散热,减小刹车距离,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包括盘本体,盘本体为圆盘状结构,盘本体的两端面是摩擦面,其特征在于:盘本体的摩擦面上规律布局散热风道,风道与风道形成网状结构;风道间为柱形凸台,柱形凸台形成摩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盘本体的中间为实心部,中间实心部的两端面上均布柱形凸台形成摩擦面,柱形凸台间形成网状结构的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本体的一个端面上的柱形凸台,与对面另一个端面上的柱形凸台交错设置,形成蜂窝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本体的一侧端面整体向外延伸出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能与轮毂相连的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上设有止口,所述法兰盘上的止口与轮毂上的止口相应配置限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风道散热的制动盘,包括盘本体,盘本体为圆盘状结构,盘本体的两端面是摩擦面,盘本体的摩擦面上规律布局散热风道,风道与风道形成网状结构;风道间为柱形凸台,柱形凸台形成摩擦面。本发明散热快、防龟裂、涉水强、导热快、重量轻,在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利于轻量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龙;曾凡红;王忠彩;龚海建;屠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中尔车轴空悬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