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7705发布日期:2022-03-01 19:5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2.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测绘学是进行测定、采集,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
3.而现有的测绘装置携带困难,在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现场进行测绘工作时,一个难以携带移动的测绘装置会给测绘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且测绘装置包含测绘仪与固定架两部分,测绘仪会安装在固定架最上端的云台上,通过转动云台来调节测绘仪的角度,通过设置插销抵住云台的方式对其进行固定,但是插销与云台接触面较小,导致摩擦力不够,在实际使用时云台角度容易产生变化,影响工作人员的测绘,且在进行角度调节时需要用手直接旋转云台,导致角度调节不够准确,需要多次进行调节,降低工作效率。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包括侧板一和位于所述侧板一的一侧设有侧板二,所述侧板一与所述侧板二呈对称设置,所述侧板一的一侧对称设有折叠机构;
8.其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侧板一一侧横向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侧板二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横板和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与所述连接杆二呈交叉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一与所述连接杆二的交叉处设有固定轴,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板和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槽,所述横板和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连接的卡接机构;
9.其中,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滑槽内对称设置的凸块一和凸块二,且所述滑槽内设有依次贯穿所述凸块一和所述凸块二的导杆,所述凸块一和所述凸块二相互远离的一侧底端均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匹配的固定块,且所述凸块一和所述凸块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孔槽,两组所述孔槽之间通过压缩弹簧相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设有托板,所述托板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的底端设有横向设置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
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顶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托板的上方设有转轮,所述从动齿轮的顶端设有云台,所述云台的顶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测绘仪,所述托板内且位于所述云台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内设有与所述云台相抵触的限位机构。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云台两侧的夹片一和夹片二,所述夹片一和所述夹片二的一侧均设有延伸至所述孔洞内的倾斜杆,两组所述倾斜杆呈交叉设置,且两组所述倾斜杆的交叉处设有与所述孔洞相连接的固定轴,所述倾斜杆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底端均设有u型杆,所述u型杆远离所述云台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托板外的螺纹杆。
11.作为优选的,所述云台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且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云台的一侧套设有橡胶套。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夹片一和所述夹片二均为与所述云台侧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夹片一和所述夹片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
13.作为优选的,所述倾斜杆相对应的与所述夹片一和所述夹片二为一体成型结构。
14.作为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托板相连接,且所述传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传动齿轮并与所述托板相连接。
15.作为优选的,所述横板和所述连接板分别均通过轴杆与所述侧板一和所述侧板二相连接,且所述侧板二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托板相匹配的收纳箱。
16.作为优选的,所述侧板一和所述侧板二的底端边角处均设有固定万向轮,所述固定万向轮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侧板一和所述侧板二相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所述横板与所述连接杆一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杆二为一体成型结构。
18.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杆上且位于所述凸块一和所述凸块二的两侧对称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凸块一和所述凸块二开设有与所述导杆相匹配的滑动孔。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一、通过折叠机构与侧板一和侧板二进行配合的设置,当需要对本装置进行折叠时,拉动横板和连接板向上移动,使得以固定轴为圆心向中间聚拢,提高测绘装置的便携性,便于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现场不同的地点进行测绘,提高测绘效果。
21.二、而卡接机构的设计,则方便工作人员将托板快速的安装到横板和连接板上,且通过转轮能够快速的调节云台的方位,就可以对云台进行旋转,相比于用手直接旋转云台更加准确,调节幅度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2.三、而限位机构的设计,使夹片一和夹片二可以紧贴住云台的外侧,与云台贴合面积较大,使得云台能够被牢牢固定住,避免在使用时云台出现旋转,使得固定在云台25上的测绘仪可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中横板和连接板的俯视图;
26.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中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中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侧板一;2、侧板二;3、折叠机构;4、横板;5、连接板;6、连接杆一;7、连接杆二;8、固定轴;9、凹槽;10、固定槽;11、安装板;12、滑槽;13、凸块一;14、凸块二;15、导杆;16、固定块;17、孔槽;18、压缩弹簧;19、托板;20、限位槽;21、从动齿轮;22、传动齿轮;23、传动轴;24、转轮;25、云台;26、测绘仪;27、孔洞;28、限位机构;29、夹片一;30、夹片二;31、倾斜杆;32、固定轴;33、弧形槽;34、滑动轴;35、u型杆;36、螺纹杆;37、轴杆;38、收纳箱;39、固定万向轮;40、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于操控移动的建筑工程用测绘装置,包括侧板一1和位于所述侧板一1的一侧设有侧板二2,所述侧板一1与所述侧板二2呈对称设置,所述侧板一1的一侧对称设有折叠机构3;
36.其中,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位于所述侧板一1一侧横向设置的横板4,所述横板4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侧板二2相连接的连接板5,所述横板4和所述连接板5的底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杆一6和连接杆二7,所述连接杆一6与所述连接杆二7呈交叉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一6与所述连接杆二7的交叉处设有固定轴8,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板4和所述连接板5的顶端均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槽10,所述横板4和所述连接板5的顶端设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底端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有与所述凹槽9相连接的卡接机构;
37.其中,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滑槽12内对称设置的凸块一13和凸块二14,且
所述滑槽12内设有依次贯穿所述凸块一13和所述凸块二14的导杆15,所述凸块一13和所述凸块二14相互远离的一侧底端均设有与所述固定槽10相匹配的固定块16,且所述凸块一13和所述凸块二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孔槽17,两组所述孔槽17之间通过压缩弹簧18相连接,所述安装板11的顶端设有托板19,所述托板19内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内的底端设有横向设置的从动齿轮21,所述从动齿轮21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传动齿轮22,所述传动齿轮22的顶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托板19的上方设有转轮24,所述从动齿轮21的顶端设有云台25,所述云台25的顶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测绘仪26,所述托板19内且位于所述云台25的一侧开设有孔洞27,所述孔洞27内设有与所述云台25相抵触的限位机构28。
38.实施例二;
39.如图1-6所示,所述限位机构28包括位于所述云台25两侧的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所述夹片一29和所述夹片二30的一侧均设有延伸至所述孔洞27内的倾斜杆31,两组所述倾斜杆31呈交叉设置,且两组所述倾斜杆31的交叉处设有与所述孔洞27相连接的固定轴32,所述倾斜杆31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3,所述弧形槽33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动轴34,所述滑动轴34的底端均设有u型杆35,所述u型杆35远离所述云台25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托板19外的螺纹杆36,所述云台25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36相匹配的螺纹孔,且所述螺纹杆36远离所述云台25的一侧套设有橡胶套。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限位机构28的设计,工作人员旋转螺纹杆36向内移动,使得螺纹杆36带动u型杆35向左移动,u型杆35带动滑动轴34在弧形槽33内移动,使得倾斜杆31随着滑动轴34的移动向上下两个方向同步移动,进而带动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相中间方向聚拢,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可以紧贴住云台25的外侧,与云台25贴合面积较大,使得云台25能够被牢牢固定住,避免在使用时云台25出现旋转,当需要拆卸时,先拆卸安装板11和托板19,然后拉动横板4和连接板5向上移动,使得以固定轴8为圆心向中间聚拢,使得侧板一1和侧板二2进行合并。
40.实施例三;
41.如图1-6所示,所述夹片一29和所述夹片二30均为与所述云台25侧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夹片一29和所述夹片二3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所述倾斜杆31相对应的与所述夹片一29和所述夹片二3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21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托板19相连接,且所述传动轴23的底端贯穿所述传动齿轮22并与所述托板19相连接。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橡胶垫的设计,增大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与云台25的摩擦性,提高固定效果。
42.实施例四;
43.如图1-6所示,所述横板4和所述连接板5分别均通过轴杆37与所述侧板一1和所述侧板二2相连接,且所述侧板二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托板19相匹配的收纳箱38,所述侧板一1和所述侧板二2的底端边角处均设有固定万向轮39,所述固定万向轮39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侧板一1和所述侧板二2相连接。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固定万向轮39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本装置进行移动。
44.实施例五;
45.如图1-6所示,所述横板4与所述连接杆一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连接杆二7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导杆15上且位于所述凸块一13和所述凸块二14的两侧对
称设有压缩弹簧40,所述凸块一13和所述凸块二14开设有与所述导杆15相匹配的滑动孔。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压缩弹簧40的设计,实现凸块一13和凸块二14的快速复位。
46.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7.在实际应用时,将本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将侧板一1和侧板二2向两侧拉动使得,横板4和连接板5在固定轴8的作用下向两侧展开,形成桌子形状,然后用手将安装板11底部的凸块一13和凸块二14向中间方向聚拢,使得凸块一13和凸块二14合并在一起并插入到固定槽10中,然后松手,凸块一13和凸块二14在压缩弹簧18的作用下向两侧移动进而与固定槽10抵触,达到固定安装板11和托板19的效果;当需要调整云台的方位时,工作人员转动转轮24通过传动轴23带动传动齿轮22进行旋转,传动齿轮22与从动齿轮21啮合使其同步进行旋转,从动齿轮21在旋转时带动云台25进行同步旋转,就可以对云台进行旋转,相比于用手直接旋转云台更加准确,调节幅度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需要对云台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旋转螺纹杆36向内移动,使得螺纹杆36带动u型杆35向左移动,u型杆35带动滑动轴34在弧形槽33内移动,使得倾斜杆31随着滑动轴34的移动向上下两个方向同步移动,进而带动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相中间方向聚拢,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可以紧贴住云台25的外侧,与云台25贴合面积较大,使得云台25能够被牢牢固定住,避免在使用时云台25出现旋转,当需要拆卸时,先拆卸安装板11和托板19,然后拉动横板4和连接板5向上移动,使得以固定轴8为圆心向中间聚拢,使得侧板一1和侧板二2进行合并。
48.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折叠机构3与侧板一1和侧板二2进行配合的设置,当需要对本装置进行折叠时,拉动横板4和连接板5向上移动,使得以固定轴8为圆心向中间聚拢,提高测绘装置的便携性,便于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现场不同的地点进行测绘,提高测绘效果,而卡接机构的设计,则方便工作人员将托板19快速的安装到横板4和连接板5上,且通过转轮24能够快速的调节云台25的方位,就可以对云台进行旋转,相比于用手直接旋转云台更加准确,调节幅度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限位机构28的设计,使夹片一29和夹片二30可以紧贴住云台25的外侧,与云台25贴合面积较大,使得云台25能够被牢牢固定住,避免在使用时云台25出现旋转,使得固定在云台25上的测绘仪可以更加稳定。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