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6777发布日期:2021-04-13 15:3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利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应用操作,技术上包括图像采集、特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等。
3.目前,在智慧社区所使用的人脸识别装置所需的人脸识别器高度相对固定,在对不同身高使用者进行人脸识别时,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增加人脸识别的误差,导致面部特征采集偏差增加,人脸识别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人脸识别器高度相对固定,在对不同身高使用者进行人脸识别时,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增加人脸识别的误差,导致面部特征采集偏差增加,人脸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且升降座与装置底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升降座的一侧设置有装置架,所述装置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架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面板,且显示屏和操作面板均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架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器,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罩,且玻璃罩与装置架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玻璃罩的内侧设置有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
6.优选的,所述装置架的内部设置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与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转轴与装置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转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一侧设置有齿块,齿块设置有若干个,且齿块在人脸识别器上依次设置,所述齿块与人脸识别器通过螺钉连接,且齿块与齿轮啮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装置架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槽设置在人脸识别器的两侧,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与人脸识别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且转动块与装置架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设置有四个,且移动轮在装置
底座的下方依次设置,所述移动轮与装置底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升降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与装置底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与装置底座冲压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贯穿装置底座并延伸至收纳槽的下方,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与第一电动伸缩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固定盘与收纳槽对应设置。
9.优选的,所述装置架的上方设置有光线传感器,且光线传感器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两侧均设置有补光灯,补光灯设置有若干个,且补光灯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补光灯设置在玻璃罩的内侧。
10.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腔,且支撑架的一端延伸至升降腔的内部,所述支撑架与升降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支撑架和升降座相贴合,所述升降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和升降座通过螺钉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外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装置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滑块与升降座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设置有挡雨板,且挡雨板与装置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操作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且防护罩与装置架转动连接。
13.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1: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将固定盘收纳到收纳槽的内部,借助移动轮将装置移动到适宜的位置处,在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将固定盘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将装置进行固定;
15.步骤2:红外传感器对装置前方的物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驱动第二电动伸缩杆,支撑架与升降座滑动连接,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即可带动装置架升降,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高度,可以将人脸识别器对准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面部;
16.步骤3: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人脸识别器之间借助齿块啮合连接,且人脸识别器与装置架借助转动块转动连接,在随着齿轮的转动即可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拍摄广角范围,可以将使用者的面部彻底的采集识别;
17.步骤4:人脸识别装置的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借助操作面板可以进行数据输入,从而进行其它使用需求;
18.步骤5:光线传感器可以对装置周围的光线环境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足时自发的开启补光灯增加光照强度,从而使得人脸识别器对人脸的面部采集更加清晰,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该发明装置通过步进电机和转动块的设置,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人脸识别器之间借助齿排啮合连接,在随着齿轮的转动即可带动人脸识别器转动,从而增加了人脸识别器拍摄范围,可以彻底的将面部特征点采集识别,提高了使用效果,而转动块可以对转动调节的人脸识别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了人脸识别器转动调节的稳定性。解决了人脸识别器拍摄角度有限,不能彻底的将面部特征点采集识别,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21.2.该发明装置通过光线传感器和补光灯的设置,光线传感器可以对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足时自发开启补光灯进行补光,增加光线强度,从而使得人脸识
别器更加清楚的采集到面部的特征点,提高了人脸识别精度。解决了昏暗环境下人脸识别器面部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
22.3.该发明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设置,红外传感器可以对装置前方的物体进行检测,支撑架与升降座可以进行滑动,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间接的带动装置架升降,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高度,可以将人脸识别器与面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减少高度差产生的误差,提高了使用效果。解决了不同身高使用者进行使用时,高度差增加了识别误差的问题。
23.4.该发明装置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盘和移动轮的设置,借助移动轮便于将装置进行移动,在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升降,将固定盘与地面相接触时即可将装置进行固定。解决了装置不便进行搬运,使用点相对固定,使用受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装置架和支撑架与升降座的连接关系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人脸识别器与装置架连接截面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移动轮和固定盘与装置底座的连接关系图。
29.图中:1、装置底座;2、移动轮;3、固定盘;4、第一电动伸缩杆;5、升降座;6、装置架;7、显示屏;8、操作面板;9、滑槽;10、防护罩;11、挡雨板;12、转动腔;13、红外传感器;14、光线传感器;15、人脸识别器;16、玻璃罩;17、支撑架;18、滑块;19、升降腔;20、第二电动伸缩杆;21、密封圈;22、步进电机;23、转轴;24、齿轮;25、齿块;26、限位槽;27、转动块;28、补光灯;29、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请参阅图1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装置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5,且升降座5与装置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升降座5的一侧设置有装置架6,装置架6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7,且支撑架17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装置架6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7和操作面板8,且显示屏7和操作面板8均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显示屏7可以将识别结果进行显示,而操作面板8可以进行人工手动操作,装置架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12,转动腔12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器15,人脸识别器15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罩16,且玻璃罩16与装置架6设置为一体结构,玻璃罩16的内侧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3,且红外传感器13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人脸识别器15可以将人脸面部特征采集处理识别,而红外传感器13可以对装置前方的物体进行检测。
32.进一步,装置架6的内部设置有步进电机22,且步进电机22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步进电机22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转轴23,且转轴23与步进电机2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23与装置架6转动连接,转动腔12的内部设置有齿轮24,且齿轮24与转轴23通过螺钉连接,人脸识别器15的一侧设置有齿块25,齿块25设置有若干个,且齿块25在人脸识别
器15上依次设置,齿块25与人脸识别器15通过螺钉连接,且齿块25与齿轮24啮合连接。通过步进电机22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与人脸识别器15之间借助齿块25啮合连接,在随着齿轮24的转动即可带动人脸识别器15转动,从而增加了人脸识别器15拍摄的广角范围。
33.进一步,装置架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26,限位槽26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槽26设置在人脸识别器15的两侧,人脸识别器15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块27,且转动块27与人脸识别器15通过螺钉连接,转动块27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26的内部,且转动块27与装置架6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块27可以随着人脸识别器15转动时相应的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转动的人脸识别器15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了人脸识别器15转动的稳定性。
34.进一步,装置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2,移动轮2设置有四个,且移动轮2在装置底座1的下方依次设置,移动轮2与装置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升降座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且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装置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装置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收纳槽29,且收纳槽29与装置底座1冲压为一体结构,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一端贯穿装置底座1并延伸至收纳槽29的下方,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盘3,且固定盘3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盘3与收纳槽29对应设置。通过移动轮2便于将装置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将人脸识别装置移动到不同的位置点进行使用,在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3升降,将固定盘3与地面相接触即可将装置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35.进一步,装置架6的上方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4,且光线传感器14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人脸识别器15的两侧均设置有补光灯28,补光灯28设置有若干个,且补光灯28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补光灯28设置在玻璃罩16的内侧。通过光线传感器14可以对周围的光线强度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足时会自发的开启补光灯28进行补光,从而使得人脸识别器15可以清晰的采集面部的特征点,提高了人脸识别的精准度。
36.进一步,升降座5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腔19,且支撑架17的一端延伸至升降腔19的内部,支撑架17与升降座5滑动连接,支撑架17与升降座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且密封圈21与支撑架17和升降座5相贴合,升降腔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0,且第二电动伸缩杆2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17和升降座5通过螺钉连接。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0带动支撑架17升降滑动从而调节装置架6的高度,间接的调节人脸识别器15的高度,可以对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面部进行采集,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效果。
37.进一步,升降座5的外壁上设置有滑槽9,装置架6的另一侧设置有滑块18,且滑块18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滑块18的一端延伸至滑槽9的内部,且滑块18与升降座5滑动连接。通过滑块18与升降座5滑动,可以在装置架6高度调节时对其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提高了装置架6升降调节的稳定性。
38.进一步,显示屏7的上方设置有挡雨板11,且挡雨板11与装置架6通过螺钉连接,操作面板8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10,且防护罩10与装置架6转动连接。通过防护罩10和挡雨板11可以对显示屏7和操作面板8起到防水保护的作用。
39.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步骤1: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4将固定盘3收纳到收纳槽29的内部,借助移动轮2将装置移动到适宜的位置处,在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4将固定盘3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将装置进行固定;
41.步骤2:红外传感器13对装置前方的物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驱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0,支撑架17与升降座5滑动连接,在第二电动伸缩杆20的作用下即可带动装置架6升降,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15的高度,可以将人脸识别器15对准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面部;
42.步骤3:步进电机22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与人脸识别器15之间借助齿块25啮合连接,且人脸识别器15与装置架6借助转动块27转动连接,在随着齿轮24的转动即可带动人脸识别器15转动,从而调节人脸识别器15的拍摄广角范围,可以将使用者的面部彻底的采集识别;
43.步骤4:人脸识别装置的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7上,借助操作面板8可以进行数据输入,从而进行其它使用需求;
44.步骤5:光线传感器14可以对装置周围的光线环境进行检测,在光线强度不足时自发的开启补光灯28增加光照强度,从而使得人脸识别器15对人脸的面部采集更加清晰,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
4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