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0224发布日期:2021-04-16 14:5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钢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管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2.钢管是一种具有空心截面、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具有输送流体和交换热能等用途。
3.公开号为cn1059376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口径精密钢管,包括:钢管本体、第一复合镀层、高温耐磨复合涂层、第二复合镀层和防腐耐磨复合涂层,所述的钢管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复合镀层,所述的钢管本体的外表面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所述的高温耐磨复合涂层、所述的第二复合镀层和所述的防腐耐磨复合涂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钢管遇到外力时,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
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包括钢管本体,还包括保护套管和缓冲件,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层、弹簧和第二缓冲层,保护套管套设在钢管本体上,第一缓冲层设置在钢管本体外侧壁上,第二缓冲层设置在保护套管内侧壁上,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缓冲层,另一端连接第二缓冲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管遇到外力,弹簧发生形变并起到缓冲作用,且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弹簧、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强缓冲效果,从而减小了钢管本体和保护套管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可能性,改善了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之间设有缓冲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条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进一步改善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
10.可选的,所述缓冲条与弹簧间隔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缓冲条与弹簧间隔设置,能够使钢管自身的缓冲性能更加均匀一些,减小了钢管自身的缓冲性能分布不均的可能性。
12.可选的,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第一安装条设置在第二缓冲层上,第二安装条设置在第一缓冲层上,第二安装条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条的长度方向均与钢管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条,另一端安装第二安装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的设置便于弹簧的安装,在安装弹簧时,先将弹簧安装在安装架上,再将第一安装条安装在第二缓冲层上,将第二安装条安装在第一缓冲层上,从而完成弹簧的安装,由于第二安装条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条的长度方向均与钢管本
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从而能够将弹簧安装在钢管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内,提高了钢管的缓冲性能。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加工钢管主体;s2:将第一缓冲层安装在钢管本体外侧壁上,将第二缓冲层安装在保护套管内侧壁上,将保护套管套设在钢管本体上,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之间间隔设置,将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层上,将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缓冲层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弹簧安装在保护套管和钢管主体之间,当钢管受到外力时,外力作用在保护套管上,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弹簧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护了钢管本体和保护套管,减小了钢管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可能性。
16.可选的,s1包括:s11:放卷,将带钢放卷;s12:成型,将带钢压制成型;s13:高频焊接,将成型的带钢进行高频焊接,形成焊管;s14:冷却,通过冷却水对焊管进行循环冷却;s15:切割,将冷却后的钢管切割成指定长度;s16:平头,对切割后的焊管进行平头;s17:矫直,将平头后的焊管进行矫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上述一系列加工过程,能够实现钢管本体的制备,且平头步骤与矫直步骤的设置实现了对成型后的钢管本体进一步加工的目的,为钢管本体的后期使用带来方便。
18.可选的,s14还包括s141,s141:向冷却水内加入硝酸铵。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硝酸铵加入到冷却水内,硝酸铵在冷却水内溶解并吸收大量热,从而使冷却水快速降温,有助于提到冷却效果。
20.可选的,s11和s12之间还包括s111,s111:带钢间焊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钢管本体过程中,将两卷带钢首尾端部焊接,能够使带钢的长度更长,减小了废边角料的产生。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钢管遇到外力,弹簧发生形变并起到缓冲作用,且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弹簧、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强缓冲效果,从而减小了钢管本体和保护套管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可能性,改善了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2.缓冲条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进一步改善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3.将硝酸铵加入到冷却水内,硝酸铵在冷却水内溶解并吸收大量热,从而使冷却
水快速降温,有助于提到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弹簧与安装架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钢管本体;2、保护套管;3、第一缓冲层;4、弹簧;5、第二缓冲层;6、第一安装条;7、第二安装条;8、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管。参照图1,一种钢管,包括钢管本体1、保护套管2、缓冲件和安装架。
28.参照图1,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层3、弹簧4和第二缓冲层5,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5均为橡胶套管,第一缓冲层3通过胶水设置在钢管本体1外侧壁上,第二缓冲层5通过胶水设置在保护套管2内侧壁上,保护套管2为不锈钢管,保护套管2套设在钢管本体1上,第一缓冲层3与第二缓冲层5间隔设置,弹簧4设置在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5之间。
29.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条6和第二安装条7,第一安装条6通过胶水设置在第二缓冲层5上,第二安装条7通过胶水设置在第一缓冲层3上,第二安装条7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条6的长度方向均与钢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条6上,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二安装条7上,安装架设置为六个,六个安装架以钢管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
30.参照图1,第一缓冲层3与第二缓冲层5之间设置有缓冲条8,缓冲条8为橡胶条,缓冲条8的长度方向与钢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缓冲条8的截面为三角形,缓冲条8的一个侧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在第一缓冲层3上,且缓冲条8连接第一缓冲层3的侧壁设置为与第一缓冲层3侧壁匹配的弧形,缓冲条8上与弧形侧壁相对的棱边抵触第二缓冲层5,缓冲条8设置为六个,六个缓冲条8以钢管本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缓冲条8与弹簧4间隔设置,即缓冲条8与弹簧4所连接的安装架间隔设置,以便使钢管的缓冲性能够在钢管上分布的均匀一些。
3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钢管的实施原理为:当钢管受到外力时,外力作用在保护套管2上,弹簧4受力发生形变的同时起到缓冲作用,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5和缓冲条8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5、弹簧4和缓冲条8配合使用,增强了缓冲效果,减小了钢管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可能性,从而改善了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
32.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钢管的加工工艺。一种钢管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加工钢管主体;s11:放卷,将带钢放卷;s111:带钢间焊接;s12:成型,将带钢压制成型;s13:高频焊接,将成型的带钢进行高频焊接,形成焊管;s14:冷却,通过冷却水对焊管进行循环冷却;
s141:向冷却水内加入硝酸铵。
33.s15:切割,将冷却后的钢管切割成指定长度;s16:平头,对切割后的焊管进行平头;s17:矫直,将平头后的焊管进行矫直;s2:将第一缓冲层3安装在钢管本体1外侧壁上,将第二缓冲层5安装在保护套管2内侧壁上,将保护套管2套设在钢管本体1上,第一缓冲层3与第二缓冲层5之间间隔设置,将弹簧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层3上,将弹簧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缓冲层5上;s21:弹簧4通过安装架连接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5,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条6和第二安装条7,第一安装条6通过胶水安装在第二缓冲层5上,第二安装条7通过胶水安装在第一缓冲层3上,第二安装条7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条6的长度方向均与钢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条6上,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二安装条7上。
34.s23:在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5之间连接缓冲条8,缓冲条8的截面为三角形,将缓冲条8的一个侧壁设置成与第一缓冲层3侧壁匹配的弧形,将缓冲条8的弧形侧壁连接在第一缓冲层3上,弧形条上与弧形侧壁相对的棱边抵触第二缓冲层5,缓冲条8的长度方向与钢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缓冲条8与安装架间隔设置。
35.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钢管的加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先对钢管本体1进行加工,将钢管本体1加工后,将第一缓冲层3套设并固定在钢管本体1外侧壁上,将第二缓冲层5固定设置在保护套管2内壁上,再将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条6上,将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条7上,将保护套管2套设在钢管本体1上,使第一缓冲层3与第二缓冲层5之间留有间隔,将第一安装条6安装在第二缓冲层5上,将第二安装条7安装在第一缓冲层3上,且使第二安装条7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条6的长度方向和钢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从而完成钢管的加工。
36.当钢管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簧4、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5和缓冲条8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5、弹簧4和缓冲条8配合使用,改善了钢管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损坏的问题。
3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