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6282发布日期:2020-11-19 19:0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变速箱油冷系统分为以下几种方案:1)、风冷油冷系统,油的循环在变速箱外部,油冷器本身价格贵,同时油管的材料要求比较高,成本较高,前部空间影响较大,对整个模块风阻影响较大,影响整个冷却模块性能;2)、外置水冷油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油冷器的成本降低了,但是油路循环仍然在变速箱外部,油管价格仍然偏高,同时增加了外部循环水管,反而会增加成本,但总体系统成本要比方案1低,但是外置水冷油冷系统管路复杂、装配工时长且效率低;3)、内置水冷油冷系统,此方案油冷器成本低,但是油循环在变速箱外部,油管成本仍然偏高,但总体成本要低于方案2。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且成本更低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水冷油冷散热系统集成度不高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油冷器、变速箱、发动机和水泵,所述油冷器与所述变速箱集成为一体,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器、所述油冷器和所述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二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器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接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别用于供冷却液进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器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连接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进油口对接,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出油口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进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出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器通过固定件集成在所述变速箱上,所述油冷器与所述变速箱之间形成有供油来循环的油回路,所述油回路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供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至所述油冷器,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发动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并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通过减小油冷器的尺寸,并将油冷器集成在变速箱上,使得油循环回路设置在变速箱内部,从而取消油管;另外在变速箱外部增加水循环回路,使得油冷器与发动机共用散热器,从而可以使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成本降低的同时能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冷器集成在变速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冷器集成在变速箱上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40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该变速箱40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20、油冷器30、变速箱40、发动机50和水泵10,油冷器30与变速箱40集成为一体,水泵10、散热器20、油冷器30和发动机50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水泵10、散热器20和发动机50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油冷器30与变速箱40之间形成有第三回路。该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为冷却液的回路,该第三回路为油的回路。

请结合图1和图2,散热器20包括第一进水口21、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在水泵的作用下,冷却液从发动机50流出后通过第一进水口21进入散热器20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一部分经散热器20第一出水口22流入至油冷器30后再流入发动机50中,另一部分经第二出水口23直接流入发动机50中。

请接续参考图2,散热器20还包括隔板24,隔板24设置在第一出水口22与第二出水口23之间,并用于分隔第一出水口22与第二出水口23,从而将经散热器20冷却后的冷却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油冷器30中对变速箱40进行冷却,一部分进入发动机50中对发动机50进行冷却。

请结合图1至图3,油冷器30包括与散热器20相连接的第一接口31和与发动机50相连接的第二接口32,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分别用于供冷却液进出。油冷器30还包括与变速箱40连接第三接口33和第四接口34,第三接口33与变速箱40的进油口对接,第四接口34与变速箱40的出油口对接。第三接口33与变速箱40的进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第四接口34与变速箱40的出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油冷器30通过固定件集成在变速箱40上,油冷器30与变速箱40之间形成有供油来循环的第三回路,该第三回路设置在变速箱40内。即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油冷器30与变速箱40之间设置油管,油直接在变速箱40内流动。但在油冷器30与变速箱40之间还需要设置供冷却液流动的水管。本实施例中,该油冷器30例如通过四个螺栓35固固定连接至变速箱40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40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40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通过减小油冷器30的尺寸,并将油冷器30集成在变速箱40上,使得油循环回路设置在变速箱40内部,从而取消油管;另外在变速箱40外部增加水循环回路,使得油冷器30与发动机共用散热器20,从而可以使变速箱40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成本降低的同时能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

本技术:
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油冷器、变速箱、发动机和水泵,所述油冷器与所述变速箱集成为一体,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器、所述油冷器和所述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油冷器与所述变速箱形成第三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接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别用于供冷却液进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相连接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进油口对接,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出油口对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所述进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变速箱的所述出油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通过固定件集成在所述变速箱上,所述油冷器与所述变速箱之间形成有供油来循环的第三回路,所述第三回路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供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至所述油冷器,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发动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并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油冷器、变速箱、发动机和水泵,油冷器与变速箱集成为一体,水泵、散热器、油冷器和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水泵、散热器和发动机用管道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油冷器与变速箱形成第三回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及汽车,通过减小油冷器的尺寸,并将油冷器集成在变速箱上,使得油循环回路设置在变速箱内部,从而取消油管;另外在变速箱外部增加水循环回路,使得油冷器与发动机共用散热器,从而可以使变速箱的水冷油冷散热系统成本降低的同时能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义;孟凡栋;王冬冬;李盖华;潘桃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04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