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1345发布日期:2020-10-30 21:0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补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混凝土预制管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管道管口破裂,通常,根据管道破裂程度采取报废或者二次修复的两种处理方法。二次修复通常会根据管道大小,采用人工制作木模板进行安装,再进行混凝土修复,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同时木模板无法达到管道破裂处的弧形要求,修补后管道的体型不宜控制,可能造成错台等现象,从而增加后期管道使用中的负作用,增加影响管道实际使用寿命及质量的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确保修复位置与管道体型一致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包括底模、拉环组和拉紧器,底模设为弧形结构,底模的两端端部相互邻接并形成缺口,缺口沿弧形结构的轴向延伸;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两个拉环设置在缺口的两侧;拉紧器位于两个拉环之间,拉紧器包括旋转件和两个固定件,旋转件与缺口上下对应设置,旋转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螺纹连接,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拉环连接,两个固定件能相对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弧形结构的底模,方便与管件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底模从管件内侧封堵破口,方便从管件外侧向破口位置浇筑混凝土,既方便施工操作,又使得修复位置达到管道的弧形要求,以保证管道的体型一致,以保证管道的质量和寿命;通过设置拉环组和拉紧器,通过拉紧器带动两侧的拉环相对远离移动,实现增大弧形结构的直径的作用,方便底模与管件的内侧壁紧密贴合;通过拉紧器拉紧两侧的拉环相对靠近移动,实现减小弧形结构的直径的作用,使得底模与管件的内侧壁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调节操作方便,有利于减少现有技术中制作模板、支护模板、拆除模板的人工投入,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底模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制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拉环组可设为二组以上,所有拉环组沿缺口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拉环设置在底模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件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旋转件的中部设有容纳腔,螺纹孔与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件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穿过螺纹孔插入容纳腔内,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紧器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的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包括底模1、两组拉环组和两个拉紧器3,底模1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两端端部相互邻接,使得底模1形成具有一缺口11的弧形结构。缺口11沿弧形结构的轴向延伸,通过调整缺口11的宽度来调整弧形结构的直径大小,以兼容不同规格的管件。

两种拉环组沿缺口11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拉环组均包括两个拉环2,两个拉环2设置在底模1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缺口11的两侧。拉环2可通过焊接固定在金属板上,每一拉环2均沿弧形结构的径向延伸。

拉紧器3与拉环组一一对应设置,拉紧器3跨设在缺口11上并位于同一组拉环组之间。拉紧器3包括旋转件31和两个固定件32,旋转件31与缺口11上下对应设置。旋转件31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旋转件31的中部设有容纳腔331,螺纹孔与容纳腔331连通。固定件32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杆321,螺纹杆321穿过螺纹孔插入容纳腔331内。固定件32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环322,连接环322与拉环2连接,实现拉环2和拉紧器3的连接。

旋转件31两端的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当控制旋转件31沿正向旋转时,固定件32通过拉环2带动底模1的两端相对远离移动,使得弧形结构的直径增大,方便与待修复管件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当控制旋转件31沿反向旋转时,固定件32通过拉环2带动底模1的两端相对靠近移动,使得弧形结构的直径减小,方便修复完成后拆除底模1。本实施例的正向可为顺时针方向,也可以为逆时针方向。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对底模1作出调整,例如,底模1的中部设为弧形结构,底模1的两端设有平面结构,弧形结构与两侧的平面结构一体成型,通过拉紧器3带动两个平面结构相对移动,来调整弧形结构的直径大小。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模,所述底模设为弧形结构,所述底模的两端端部相互邻接并形成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弧形结构的轴向延伸;

拉环组,所述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两个所述拉环设置在所述缺口的两侧;

拉紧器,所述拉紧器位于两个所述拉环之间,所述拉紧器包括旋转件和两个固定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缺口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旋转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拉环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能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环组可设为二组以上,所有所述拉环组沿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环设置在所述底模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件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件的中部设有容纳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螺纹孔插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连接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管件破口修复辅助装置,包括底模、拉环组和拉紧器,底模设为弧形结构,底模的两端端部相互邻接并形成缺口,缺口沿弧形结构的轴向延伸;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两个拉环设置在缺口的两侧;拉紧器位于两个拉环之间,拉紧器包括旋转件和两个固定件,旋转件与缺口上下对应设置,旋转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螺纹连接,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拉环连接,两个固定件能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保证修复位置与管道体型一致。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郭逢智;陈玉华;王玉龙;马国强;贾鹏飞;周志钢;吕尚贵;王忠海;范永亮;王鵾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水电四局南方(珠海)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6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