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插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3811发布日期:2021-01-26 15: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插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插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将待固定物固定于固定平台上,通常是通过捆扎方式进行。即先将待固定物夹持固定住,再通过连接件将夹持好的待固定物固定于固定平台。
[0003]
受连接件的安装形式所限,当需要将待固定物自固定平台上拆离时,通常会采取破坏连接件的方式,以此来强行令待固定物与固定平台脱离。
[0004]
采用此种固定方式,一方面拆离不便,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破坏式拆离,也不利于材料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快速插接固定结构。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待固定物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插设于固定平台,以将所述待固定物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固定平台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设有插接座,所述插接座内设置有锁紧环;
[0007]
所述夹持件设置有插接柱,在所述插接柱上套设有解锁环;
[0008]
当所述插接柱穿过所述插接座而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插接座的前端被所述插接柱撑开而抵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面,所述锁紧环的前端卡抵住所述插接柱的外壁面;
[0009]
当将所述解锁环按入所述锁紧环时,所述锁紧环的前端被撑起而脱离所述插接柱的外壁面,所述插接柱得以自所述插接座中抽离。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所述插接座包括筒状本体,所述筒状本体的前端环设多个牙瓣,各牙瓣呈聚拢状分布。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还包括设置于筒状本体中部的挡圈。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所述锁紧环包括位于后端的环本体和自所述环本体向前端凸伸的卡牙,所述卡牙为多个,且各卡牙沿环形呈聚拢状分布;
[0013]
当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卡牙卡抵住所述插接柱的外壁面;
[0014]
当所述解锁环按入所述锁紧环时,所述卡牙被所述解锁环撑起。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所述解锁环的前端边缘具有倒角。
[001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设置待固定物的夹持件通过插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平台上,既可实现快速插接安装、也可实现快速拆离,且整个安装及拆离过程无需破坏性操作,既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也提高了重复使用的次数。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快速插接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待固定物(图中未示)的夹持件1,所述夹持件1插设于固定平台(图中未示),以将所述待固定物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固定平台设置有插接孔(图中未示),所述插接孔内插设有插接座2,所述插接座2内设置有锁紧环3。
[0020]
所述夹持件1设置有插接柱11,在所述插接柱11上套设有解锁环4。
[0021]
当所述插接柱11穿过所述插接座2而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插接座2的前端21被所述插接柱11撑开而抵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面,从而令插接座2无法自插接孔中脱离。所述锁紧环3的前端32卡抵住所述插接柱11的外壁面。
[0022]
具体来说,所述插接座2包括筒状本体,所述筒状本体的前端21环设多个牙瓣,且各牙瓣呈聚拢状分布。这样,当插接柱11穿过所述插接座2时,各牙瓣会被撑起而卡抵住插接孔的内壁面。当插接柱11自插接座2中抽离后,各牙瓣恢复初始的聚拢状,使插接座2得以自插接孔中脱离。为了遮挡住插接孔,还可在插接座2的筒状本体的中部设置挡圈22。
[0023]
所述锁紧环3包括位于后端的环本体31和自所述环本体31向前端32凸伸的卡牙,所述卡牙为多个,且各卡牙沿环形呈聚拢状分布。当所述插接柱11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卡牙卡抵住所述插接柱11的外壁面,以令所述插接柱11不致从插接座2中脱离。
[0024]
当将所述解锁环4按入所述锁紧环3时,所述锁紧环3的前端32被撑起而脱离所述插接柱11的外壁面,即所述卡牙被所述解锁环4撑起,所述插接柱11得以自所述插接座2中抽离。为了便于解锁环4按入及撑起锁紧环3的前端32,本实用新型还将所述解锁环4的前端41边缘设置为倒角。
[0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插接固定结构中,设置待固定物的夹持件通过插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平台上,既可实现快速插接安装、也可实现快速拆离,且整个安装及拆离过程无需破坏性操作,既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也提高了重复使用的次数。
[0026]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