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阻顶管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9625发布日期:2021-02-26 17:3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阻顶管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阻顶管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能够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而实现管道埋设,通过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和方向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施工时一般是将顶管设置在支撑板或千斤顶上,顶管机顶进时可能因顶力施加不均或者支撑板下方的土质不坚硬,导致顶管可能发生倾斜现象,如果发生了倾斜,则顶管重心往一边倒,施工方向可能发生很大偏差,耽误工程进度,严重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对顶管支撑时具有调整归位作用的低阻顶管施工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低阻顶管施工装置,包括轨道、滑块、液压缸和杆端关节轴承,轨道中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滑块,液压缸固定在滑块上,液压缸伸缩杆顶端固定支撑板,滑槽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侧支撑固定槽,侧支撑固定槽内平行于滑槽的方向固定设有轴,杆端关节轴承穿接在轴上,杆端关节轴承的顶部固定侧支撑柱,侧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槽底连接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伸出弹簧槽并连接有侧支撑板,滑槽和侧支撑固定槽间开设有斜撑槽,斜撑槽内设置第一旋转球,斜撑槽内旋转球的两侧设有伸缩气囊,侧支撑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内设有第二旋转球,第一旋转球和第二旋转球通过斜撑杆连接。
[0006]
所述的支撑板和侧支撑板均为弧形支撑板。
[0007]
所述的斜撑槽为“凸”字形空腔槽。
[0008]
所述的斜撑槽16的“凸”字形两侧内壁分别连接伸缩气囊,两伸缩气囊相对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球上。
[0009]
所述的伸缩气囊与第一旋转球连接端连接有半球形球囊,第一旋转球置于球囊中与伸缩气囊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两侧对称设置具有弹性、可以小角度转动调节的侧支撑,使得滑块在滑动支撑顶管过程中出现倾斜时及时被侧支撑纠正归位,避免施工方向出现大的偏差,提高工程效率。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
其中:1-轨道;2-轴;3-侧支撑柱;4-杆端关节轴承;5-半球形凹槽;6-斜撑杆;7-支撑板;8-液压缸;9-滑块;10-侧支撑板;11-弹簧;12-侧支撑固定槽;13-第二旋转球;14-弹簧槽;15-第一旋转球;16-斜撑槽;17-伸缩气囊;1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一种低阻顶管施工装置,包括轨道1、滑块9、液压缸8和杆端关节轴承4,轨道1中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内设置滑块9,液压缸8固定在滑块9上,液压缸8伸缩杆顶端固定支撑板7,滑槽18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侧支撑固定槽12,侧支撑固定槽12内平行于滑槽18的方向固定设有轴2,杆端关节轴承4穿接在轴2上,杆端关节轴承4的顶部固定侧支撑柱3,侧支撑柱3的顶部开设有弹簧槽14,弹簧槽14的槽底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顶端伸出弹簧槽14并连接有侧支撑板10,滑槽18和侧支撑固定槽12间开设有斜撑槽16,斜撑槽16内设置第一旋转球15,斜撑槽16内第一旋转球15的两侧设有伸缩气囊17,侧支撑柱3的侧壁上开设有半球形凹槽5,半球形凹槽5内设有第二旋转球13,第一旋转球15和第二旋转球13通过斜撑杆6连接。
[0015]
所述的支撑板7和侧支撑板10均为弧形支撑板。
[0016]
所述的斜撑槽16为“凸”字形空腔槽.
[0017]
所述的斜撑槽16的“凸”字形两侧内壁分别连接伸缩气囊17,两伸缩气囊17相对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球15上。
[0018]
所述的伸缩气囊17与第一旋转球15连接端连接有半球形球囊,第一旋转球15置于球囊中与伸缩气囊17连接。
[0019]
工作原理,顶管置于支撑板7上,由液压缸8调整好顶管的高度,顶管需要顶进时带动滑块9在滑槽18内滑动,顶进滑动时,滑槽18某段稍有倾斜时,顶管倾斜,此时侧支撑柱3顶部的弹簧11连接的侧支撑板10对顶管的侧壁起到抵挡作用,同时侧支撑柱3底部连接的杆端关节轴承4可以绕轴2进行小角度调节,侧支撑柱3的一侧斜撑杆6支撑,斜撑杆6的底端位置由伸缩气囊17控制,当顶管向左侧的侧支撑柱3倾斜后,顶管挤压侧支撑板10,侧支撑板10转动连接的斜撑杆6底端挤压第一旋转球15靠近滑槽18一侧的伸缩气囊17,侧支撑板10抵挡的顶管在弹簧11和伸缩气囊17的反作用力下向支撑板7正上方方向调整,从而对顶管倾斜起到调整作用。
[002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