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阀叶片及具有风阀叶片的风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5371发布日期:2021-05-14 13:5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风阀叶片及具有风阀叶片的风阀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风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阀的叶片。


背景技术:

2.风阀常应用于地下车站、隧道等场所中起防火、防风的作用。风阀一般为开关型,通常设置在风道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路上。打开状态下的风阀能够维持其应用场所内的正常通风。当应用场所内发生火灾等事故时,风阀能够被关闭以控制火灾等事故的蔓延。风阀的使用环境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压差。为了满足风阀的使用环境,风阀中的叶片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当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需要实现紧固、可靠的密封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阀叶片以及具有该风阀叶片的风阀。本申请的风阀叶片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能够在工作温度范围和规定的工作压差下保证多个风阀叶片之间连接的气密性。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阀叶片,所述风阀叶片包括叶片本体以及两个密封组件。所述叶片本体被配置为能够绕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转动,所述两个密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宽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弹片密封件和弹性体密封件。所述弹片密封件沿着所述风阀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片密封件包括安装部和密封部。所述安装部连接至所述叶片本体,所述密封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而出,所述密封部被弯折形成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承接部和具有自由端的抵接部,所述承接部和所述抵接部的内侧形成密封区域。所述弹性体密封件沿着所述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体密封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安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密封区域中,其中所述弹性体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被压靠在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承接部上。
5.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叶片本体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风阀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安装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容纳槽中。
6.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弹性体密封件由弹性体材料制成,所述弹片密封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7.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承接部和所述抵接部形成“v”形。
8.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承接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弯折,使得所述承接部朝偏离所述弹性体密封件的方向延伸。
9.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安装部弯折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弹性体密封件的一端被夹持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10.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容纳槽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纳槽开口的尺寸,从
而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安装部能够插接在所述容纳槽中。
11.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叶片本体具有上叶片本体和下叶片本体,所述上叶片本体和所述下叶片本体均大致呈向外突出的弧面,以在所述上叶片本体和所述下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轴的空间,且所述上叶片本体和所述下叶片本体一体形成。
12.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所述弹片密封件的所述抵接部的所述自由端具有光滑的抵接表面。
13.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阀,所述风阀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文所述的风阀叶片,至少两个所述风阀叶片并排布置并且是连动的,至少两个所述风阀叶片能够绕各自的轴旋转运动,以使得所述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14.当所述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的其中一个风阀叶片的所述抵接部抵接另一个风阀叶片的所述弹性体密封件,并将所述弹性体密封件压靠在所述另一个风阀叶片的所述承接部上。
15.本申请在风阀叶片中采用弹片密封件和弹性体密封件共同组成密封组件,利用弹片密封件的刚性与弹性体密封件的弹性相配合,改善了单一密封结构所带来的密封缺陷。本申请的弹片密封件和弹性体密封件均具有独特的结构,其独特的结构设置和配合关系使得相邻的两个密封组件在密封连接时能够形成双重密封,大大提升了相邻两个风阀叶片之间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100的结构;
17.图2为图1中的风阀100在移除框架102后的侧视图;
18.图3示出了风阀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相对位置;
19.图4a示出了图1中一个风阀叶片101的结构;
20.图4b是图4a的风阀叶片101的正视图;
21.图5示出了图4a中的密封组件302的分解图;
22.图6是图4b的风阀叶片101在左侧端部位置处的放大图;
23.图7示出了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密封结构;
24.图8示出了位于风阀100最高位置处的叶片本体410与上连接件201之间的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26.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10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风阀100竖直放置,从而能够阻断水平方向流通的流体和热量。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条件,以阻断不同方向流通的流体和热量,也可以将风阀100沿其它方向放置。如图1所示,风阀100包
括框架102、驱动组件104和多个风阀叶片101。驱动组件104和多个风阀叶片101均设置在框架102上,驱动组件104能够驱动多个风阀叶片101转动。
27.框架102包括四个侧壁105,四个侧壁105首尾顺次垂直相连形成大致矩形结构,共同形成了风阀100的流通界面110,流通界面110也呈矩形。以流通界面110为界,风阀100形成两个侧面区域,分别为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风阀100能够用于连通或者隔断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流体和热量的流动交换。由于本实施例的风阀100竖直放置,因此风阀100的流通界面110也位于竖直方向所在的平面上。如图1所示,矩形框架102的长度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宽度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02包括四个侧壁105,形成矩形的流通界面110,在其它实施例中,框架102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侧壁105,以围成其它形状的流通界面110。
28.多个风阀叶片101均设置在框架102内的流通界面110中。多个风阀叶片101自上而下并排布置,每个风阀叶片101均沿着框架102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风阀叶片101的排列方向与框架10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每个风阀叶片101均具有一个轴103,且轴103沿着其相应风阀叶片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轴103沿风阀叶片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风阀叶片101的外侧,从而风阀叶片101能够通过轴103连接在框架102上。在本实施例中,风阀100包括四个风阀叶片101,在其它实施例中,风阀100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风阀叶片101,例如三个、五个等。
29.图2为图1中的风阀100在移除框架102后的侧视图,示出了驱动组件104与多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104与多个风阀叶片101的轴103相连接,从而驱动组件104能够驱动每个风阀叶片101绕其各自的轴103旋转。驱动组件104包括驱动杆106和多个连杆107。其中,驱动杆106呈长条形的杆状,位于风阀100的后侧区域112,且驱动杆106沿着框架102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连杆107大致呈板状,部分位于风阀100的后侧区域112,部分设置在框架102的侧壁105上。如图2所示,驱动杆106与多个连杆107相连接,多个连杆107与多个风阀叶片101的轴103相连接。驱动杆106能够受外力驱动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杆106能够通过电机驱动而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直接手动控制驱动杆106转动。当驱动杆106经外力驱动而转动时,多个连杆107能够随着驱动杆106的转动而运动,同时多个连杆107能够通过轴103带动多个风阀叶片101进行连动。
30.在图1和图2所示出的结构下,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多个风阀叶片101首尾相连,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101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位于风阀100顶部的风阀叶片101与框架102的顶部相连接,位于风阀100底部的风阀叶片101与框架102的底部相连接。如图2所示,风阀100还包括上连接件201和下连接件202。上连接件201连接在位于框架102顶部的侧壁105上,用于实现位于风阀100顶部的风阀叶片101与框架102之间的密封连接。下连接件202连接在位于框架102底部的侧壁105上,用于实现位于风阀100底部的风阀叶片101与框架102之间的密封连接。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风阀100的流通界面110被多个风阀叶片101完全阻挡,风阀100能够隔断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阻挡流体和热量在垂直于流通界面110的方向上流通。在本实施例中,风阀100竖直放置,能够阻断水平方向流通的流体和热量。当多个风阀叶片101经驱动组件104的驱动而绕各自的轴103转动时,多个风阀叶片101从首尾相连的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处于打开状态的风阀100能
够允许流体和热量通过流通界面110进行流通。
31.图3示出了风阀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风阀叶片101是连动的,且多个风阀叶片101旋转的角度相同。为了方便示意,图3仅示出了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述,当风阀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101彼此分离。两个风阀叶片101互相平行,朝向同一方向倾斜延伸,从而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形成连通通道330。连通通道330能够允许流体和热量在风阀100的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流通。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到,在多个连杆107的带动下,图2所示的多个风阀叶片101自竖直方向分别绕其各自的轴103逆时针转动角度α,即可获得图3所示的风阀叶片101的位置。
32.由于图3所示出的风阀叶片101的转动角度α为锐角,因此,图3状态下的风阀100仅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允许流体和热量在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流通,多个风阀叶片101仍能够部分地阻挡流体和热量在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的流通。随着转动角度α在锐角的范围内越来越大,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形成的连通通道330也越来越大,越有利于流体的流通。当多个风阀叶片101的转动角度α为直角时,多个风阀叶片101沿水平方向布置。此时,多个风阀叶片101之间具有最大的连通通道330,风阀100几乎不能阻挡流体和热量在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的流通。也就是说,当多个风阀叶片101旋转至垂直于流通界面110时,几乎整个流通界面110都能够为流体和热量提供互相流通的连通通道330。应当知道的是,多个风阀叶片101的转动角度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当风阀100的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具有较大的流通需求时,可以将转动角度α设置为直角或者接近直角;当风阀100的前侧区域111和后侧区域112之间仅有较小的流通需求时,可以将转动角度α设置为较小的锐角。
3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转动方向相同,因此,风阀100处于任意打开状态时,多个风阀叶片101始终互相平行。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风阀100在从关闭状态开启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对合开启。初始开启时,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整体大致呈“v”形,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形成连通通道330。随着继续开启的过程中,风阀叶片101的旋转角度越来越大,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形成的连通通道330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其它实施例中多个风阀叶片101对合开启的转动模式同样能够使得风阀100处于打开状态。
34.图4a示出了图1中一个风阀叶片101的结构;图4b是图4a的风阀叶片101的正视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每个风阀叶片101包括叶片本体410、内置板401和两个密封组件302。叶片本体410具有中空的结构,用于容纳内置板401。两个密封组件302分别位于叶片本体41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两个密封组件302均呈长条形,沿着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密封组件302在风阀叶片101侧边上的设置有助于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连接。
35.如图4b所示,叶片本体410包括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上下对称布置,使得叶片本体410呈上下两层的整体结构。双层的叶片本体410整体结构使得叶片本体410具有较高的强度。叶片本体4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大致形成弧面,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的中间位置远离于彼此向外突出。当流体流经风阀叶片101时,叶片本体410圆弧形的结构设置有助于减小流体的阻力。如图4b所示,在叶片
本体41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位置,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连接在一起。在叶片本体410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之间具有最大的间距。叶片本体410的上述设置使得其内部能够形成空腔402,以容纳内置板401和轴103。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在其互相连接的位置处向内弯折,共同形成容纳槽301。一个叶片本体410包括两个容纳槽301,两个容纳槽301分别位于叶片本体410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述设置使得叶片本体410具有上下、左右均对称,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如图4a所示,两个容纳槽301分别沿着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容纳密封组件302。为了保证叶片本体410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叶片本体410采用厚度不小于1mm的热镀锌碳钢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本体410也可以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热镀锌碳钢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一体形成。相较于分体的结构设置,一体形成的叶片本体410减少了焊接工艺,有效提升了叶片表面光滑度,还具有更高的强度。
36.内置板401大致呈板状,设置在叶片本体410的空腔402中。如图4b所示,内置板401的宽度与叶片本体410的宽度相匹配。内置板401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弯折部403,弯折部403的外表面抵接在容纳槽301朝向叶片本体410的一侧。在弯折部403所处的位置,弯折部403弯折形成的高度与上叶片本体320和下叶片本体321之间的间距相匹配,从而弯折部403的顶端抵接在上叶片本体320上,弯折部403的底端抵接在下叶片本体321上。内置板401在叶片本体410空腔402中的抵接设置有助于提高叶片本体410的强度。内置板40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弯折形成轴孔323,轴孔323沿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容纳轴103。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轴孔323的横截面为等边的六边形。在其它实施例中,轴孔32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轴孔323横截面的大小与轴103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从而轴103能够顺利地容纳在轴孔323中。当轴103安装在叶片本体410空腔402中的轴孔323时,轴103的旋转能够通过内置板401带动叶片本体410旋转。如图4a和4b所示,本实施例的叶片本体410上还设有四条细长的凹槽404,凹槽404自叶片本体410的外表面略微向下凹陷形成。其中两条凹槽404设置在上叶片本体320,两条凹槽404设置在下叶片本体321。四条凹槽404均沿着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两相对设置。四条凹槽404紧邻轴孔323的四个顶角的外侧设置,用于指示轴103在叶片本体410上的安装位置。
37.图5是图4a中的密封组件302的分解图,以示出密封组件302中各部件的结构。图6是图4b的风阀叶片101在左侧端部位置处的放大图,示出了密封组件302中各部件配合安装的结构。应当注意的是,图4a中两个密封组件302的结构完全相同,但两个密封组件302在叶片本体410左右两侧的安装方向有所不同。图5和图6仅以安装在叶片本体410左侧的密封组件302为例来介绍密封组件302的结构。如图5所示,密封组件302包括弹片密封件303和弹性体密封件304。弹片密封件303和弹性体密封件304均呈长条形。结合图4a和图5可以看到,当密封组件302安装至叶片本体410后,弹片密封件303和弹性体密封件304均沿着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延伸。弹片密封件303由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弹性体密封件304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弹片密封件303由不锈钢制成,弹性体密封件304有由硅胶制成。不锈钢弹片和硅胶条的密封组合能够有效提升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效果。
38.如图5和图6所示,弹片密封件303包括安装部311和密封部312,安装部311与密封部312相连接且两者一体形成。如图5和图6所示,弹片密封件303包括四个弯折角,其中安装
部311具有两个弯折角,密封部312具有一个弯折角,安装部311与密封部312之间具有一个弯折角。在本实施例中,弹片密封件303由一个不锈钢弹片弯折形成。安装部311由不锈钢弹片弯折形成容纳空间313,用于容纳弹性体密封件304。如图6所示,安装部311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所形成的容纳空间313具有较宽的底部和较窄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11中用于形成容纳空间313底部的不锈钢弹片大致为平面,安装部311整体由不锈钢弹片两次弯折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纳空间313的底部也可以呈圆弧面。安装部311的形状结构适配于安装在叶片本体410的容纳槽301中,从而密封组件302能够通过安装部311与容纳槽301间的配合而固定安装在叶片本体410的侧部。
39.密封部312从安装部311“u”形开口处的一个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密封部312包括承接部319和抵接部318。承接部319自安装部311向下弯折形成,且承接部319和安装部311之间形成钝角β。密封部312的横截面呈“v”形,密封部312的抵接部318自承接部319向上弯折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承接部319和抵接部318之间大致呈直角,在其它实施例中,承接部319和抵接部318也可以形成其它的角度,例如锐角和钝角。承接部319与安装部311由不锈钢弹片经一次弯折形成,且密封部312在其弯折的方向上形成密封区域322。如图6所示,密封区域322和容纳空间313位于弹片密封件303的同一侧。也就是说,当采用一个不锈钢弹片弯折形成弹片密封件303时,密封区域322和容纳空间313均由弹片密封件303的同一面形成。抵接部318具有自由端324,自由端324具有光滑的抵接表面501。在本实施例中,自由端324的抵接表面501为光滑的圆弧面,由不锈钢弹片对合弯折形成。也就是说,抵接部318的自由端324包括两层不锈钢弹片,两层不锈钢弹片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自由端324的抵接表面501即为将一个不锈钢弹片弯折成两层时向外翻折形成的外侧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部312的自由端324可以仅包含单层的不锈钢弹片,对单层不锈钢弹片的端面进行打磨也可以获得光滑的抵接表面501。
40.弹性体密封件304大致呈长条形,包括弹性体主体315和连接部314。连接部314设置在弹性体主体315宽度方向的一端,且沿着弹性体主体315的长度方向延伸。弹性体密封件304在弹性体主体315一侧的端部为延伸端502,弹性体密封件304在连接部314一侧的端部为连接端503。弹性体主体315呈长条形的板状,其厚度与弹片密封件303在安装部311“u”形开口处的宽度相匹配,从而弹性体主体315能够被安装在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的“u”形开口处。连接部314的横截面大致呈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上底对应于弹性体主体315的端部相连接,且等腰梯形上底的长度与弹性体主体315的厚度相等。等腰梯形下底的长度与弹片密封件303在安装部311“u”形底部位置处的宽度相匹配,从而连接部314能够被安装在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的“u”形底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密封件304连接部314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314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能够匹配弹性体密封件304在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中的安装即可。
41.如图6所示,当弹性体密封件304在弹片密封件303中安装就位时,弹性体密封件304的一端被夹持在容纳空间313内。弹性体密封件304的连接端503抵接在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所形成的容纳空间313的底部,从而连接部314完全被容纳在容纳空间313中,且与连接部314相连接的部分弹性体主体315也被容纳在容纳空间313中。弹性体主体315的其它部分从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的“u”形开口位置处向外延伸,从而位于弹片密封件303密封部312所形成的密封区域322。如图6所示,弹片密封件303的承接部319和安装部311之
间的弯折设置使得承接部319朝偏离弹性体密封件304的方向延伸,弹片密封件303的承接部319和抵接部318之间的弯折设置使得抵接部318朝弹性体密封件304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弹性体密封件304的延伸端502自容纳空间313向外延伸后恰好与弹片密封件303的抵接部318相接触。
42.为了将弹性体密封件304安装在弹片密封件303中,可以先将弹性体密封件304放置在弹片密封件30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将弹性体密封件304的连接端503对准容纳空间313的底部,弹性体密封件304的延伸端502朝向密封区域322。随后,将弹性体密封件304沿着弹片密封件303的长度方向插入弹片密封件303中,使得连接端503插接至容纳空间313,延伸端502插接在容纳空间313与密封区域322中。
43.图6还示出了密封组件302与叶片本体410之间的安装结构。如图6所示,容纳槽301的横截面也呈“u”形。为了形成一个“u”形容纳槽301,叶片本体410左侧的横截面形成了三个“u”形。其中上下两个“u”形较小且向外突出,中间一个“u”形较大且向内凹陷。上下两个“u”形相对于叶片本体410的中间轴线对称设置。中间的“u”形本身具有对称的结构,用于形成容纳槽301。三个“u”形的端部设计使得叶片本体410无需经过焊接工艺即可形成“u”形容纳槽301,有助于叶片本体410一体成形结构的实现。容纳槽301的形状与弹片密封件303安装部311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容纳槽301底部316的最大宽度与安装部311底部的宽度相一致,容纳槽301开口317的宽度与安装部311开口的宽度相一致,从而安装部311能够插接在所述容纳槽301中。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301开口317的宽度略小于安装部311开口的宽度,从而当安装部311插接在容纳槽301中时,形成安装部311开口的不锈钢弹片对容纳槽301的开口317具有向外扩张的力。另外,由于容纳槽301底部316的尺寸大于容纳槽301开口317的尺寸,因此,容纳槽301上下两侧的内壁形成斜面,安装部311开口与容纳槽301开口317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安装部311具有朝向容纳槽301方向滑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风阀叶片101的宽度方向上,安装部311不容易从容纳槽301中滑脱出来。容纳槽301开口317较小的口径能够防止放置好的密封组件302从叶片本体410中溢出。如图6所示,当密封组件302在叶片本体410上安装就位时,弹片密封件303的安装部311几乎完全被容纳在叶片本体410的容纳槽301中,弹片密封件303的密封部312以及部分弹性体密封件304位于叶片本体410的外侧。
44.结合图4a、图4b以及图6可以看到,安装在叶片本体410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的两个密封组件302的结构完全相同,但是密封组件302在风阀叶片101右侧端部的安装方式与其在左侧端部的安装方式存在不同。对于图6中所示出的风阀叶片101的左侧端部,密封组件302在叶片本体410上的安装方式使得密封组件302的密封区域322具有朝上的开口。对于安装在风阀叶片101右侧端部的密封组件302,其密封区域322的开口朝下。也就是说,将位于左侧端部的密封组件302的安装方位旋转180
°
即可获得位于右侧端部的密封组件302的安装方位。
45.左右两侧密封组件302在叶片本体410上的安装方式相类似。首先,将密封组件302放置在叶片本体41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将密封组件302中弹片密封件303的安装部311对准叶片本体410的容纳槽301。随后,将弹性体密封件304的安装部311沿着叶片本体410的长度方向插入容纳槽301中。左右两侧密封组件302安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将密封组件302的安装部311与叶片本体410的容纳槽301相对准时,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密封组件302需要调整至不同的安装方向。同一个风阀叶片101上不同安装方向的两个密封组件302的结构设置
有助于实现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作用。
46.图7示出了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的密封结构。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通过其邻近侧的两个密封组件302实现密封。为了方便描述,记位于上方的风阀叶片101为第一风阀叶片1011,位于下方的风阀叶片101为第二风阀叶片1012。当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阀叶片1011下边缘的第一密封组件3021与第二风阀叶片1012上边缘的第二密封组件3022密封连接。由于第一密封组件3021和第二密封组件3022分别位于风阀叶片101的不同侧,因此,第一密封组件3021和第二密封组件3022具有不同的安装方向。第一密封组件3021的第一密封区域3221的开口朝向左侧,而第二密封组件3022的第二密封区域3222的开口朝向右侧。
47.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组件3021的第一抵接部3181位于第二密封区域3222,并从第二密封组件3022的右侧抵接在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上。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在第一抵接部3181的抵接作用下偏向第二承接部3192弯折。同时,第一抵接部3181将部分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贴合压靠在第二承接部3192上,从而第一抵接部3181借助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的弹性作用抵接到第二承接部3192上。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在第一抵接部3181与第二承接部3192之间的缓冲作用加强了第二密封区域3222的密封连接。
48.第二密封组件3022的第二抵接部3182位于第一密封区域3221,并从第一密封组件3021的左侧抵接在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上。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在第二抵接部3182的抵接作用下偏向第一承接部3191弯折。同时,第二抵接部3182将部分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贴合压靠在第一承接部3191上,从而第二抵接部3182借助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弹性作用抵接到第一承接部3191上。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在第二抵接部3182与第一承接部3191之间的缓冲作用加强了第一密封区域3221的密封连接。可以注意到,第一抵接部3181和第二抵接部3182的自由端的光滑的端面设计有助于保护第二弹性体密封件3042和第一弹性体密封件3041,以免其在密封使用时受到损坏。
49.从图7中可以看到,当第一密封组件3021和第二密封组件3022密封连接时,第一密封组件3021的第一密封部3121与第二密封组件3022的第二密封部3122对合形成平行四边形,在第一密封区域3221和第二密封区域3222形成双重的密封结构。本申请通过两个密封组件302的对合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形成双重密封结构,大大提升风阀100的密封效果。即使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差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本申请风阀100所采用的密封组件302也能够在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提供稳定、紧固、可靠的密封连接。
50.由于叶片本体410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而同一风阀叶片101上的两个密封组件302相对于轴103旋转对称设置,因此风阀叶片101具有旋转对称的外部结构。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连接即利用了风阀叶片101旋转对称的外部结构。结合图4b和图7可以看到,旋转对称的结构设置使得:在多个风阀叶片101处于任意旋转方向的转动过程中,只要相邻的两个风阀叶片101相接触时,其相邻近的两个密封组件302均能够实现密封的配合组装。也就是说,本申请风阀叶片101旋转对称的结构有效防止相邻两个风阀叶片101在各自旋转的过程中出现无法对合密封连接的差错。
51.图8示出了位于风阀100最高位置处的叶片本体410与上连接件201之间的密封结构,用于描述位于风阀100端部位置的风阀叶片101与风阀100的框架102之间的密封。为了方便示图,图8省略了风阀叶片101在叶片本体410中设置的内置板401。如图8所示,上连接
件201包括固定部801和接触部802。固定部801和接触部802均为长条形,两者相互连接,以形成横截面为“v”的结构。固定部801和接触部80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801和接触部802由一块金属板弯折形成。结合图1、图2和图8可以看到,上连接件201的固定部801用于与框架102顶部的侧壁105相连接。其中固定部801与侧壁10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采用例如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接触部802用于实现框架102顶部的侧壁105与其邻近的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连接。
52.如图8所示,当风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叶片本体41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位于风阀100最高位置处的密封组件302与上连接件201相连接。上连接件201的接触部802延伸至该密封组件302的密封区域322,且密封组件302抵接部318的延伸方向与上连接件201接触部80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位于密封区域322的接触部802抵接到密封组件302的弹性体密封件304上。弹性体密封件304在外力的作用下偏向弹片密封件303承接部319的方向弯折。同时,接触部802将部分弹性体密封件304贴合压靠在承接部319的内侧,从而接触部802借助弹性体密封件304抵接在弹片密封件303的承接部319上。弹性体密封件304在上连接件201的接触部802与弹片密封件303的承接部319之间的缓冲作用加强了密封组件302与上连接件201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有效实现位于端部位置的风阀叶片101与风阀100的框架102之间的密封连接。图8示出了风阀100顶部的风阀叶片101与风阀100框架102之间的密封结构。应当知道的是,位于风阀100底部的风阀叶片101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实现与风阀100框架102底部的侧壁105之间的密封。
53.本申请的叶片本体410采用圆弧形的叶面设计,能够降低流体的阻力,降低了风阀100的功耗。叶片本体410两侧的端部分别设有“u”形凹槽,能够简化叶片本体410与密封组件302之间的安装工艺。本申请结构的叶片本体410可以通过一体成形的工艺制成。一体成形的工艺制备简单,避免焊接等复杂的工艺,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一体成形的结构还能够加强叶片本体410的强度。
54.本申请的密封组件302采用了组合式的密封结构,同时包含了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弹片密封件303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弹性体密封件304。由于弹片密封件303是刚性的,难以通过弹性变形来弥补连接的缝隙,因此,如果单独采用弹片密封件303作为风阀叶片101的密封装置,则难以保证多个风阀叶片101之间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风阀100常应用于高温的环境,而弹性体密封件304在高温下容易损耗,因此,如果单独采用弹性体密封件304作为风阀叶片101的密封装置,则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难以保证。本申请组合了弹片密封件303和弹性体密封件304作为密封装置,并将弹性体密封件304容纳在弹片密封件303中,既能利用弹性体密封件304的弹性保证密封组件302的密封效果,又能通过弹片密封件303对弹性体密封件304的保护来减少高温对弹性体密封件304的影响,延长弹性体密封件304的使用寿命。本申请的密封组件302既保证了刚性又能满足风阀叶片101所需要的密封效果,能够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差的使用环境下为风阀叶片101提供稳定、可靠的密封连接。
55.本申请的密封组件302无需采用额外的安装工具和紧固件就能够实现弹片密封件303和弹性体密封件304之间的组合安装。另外,密封组件302在叶片本体410上的安装也无需采用额外的安装工具和紧固件即可实现,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简便的安装工艺还有利于使用过程中对风阀叶片101的保养,方便其零部件的拆卸和替换,降低了风阀100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56.采用本申请的叶片本体410和密封组件302组合形成的风阀叶片101具有强度大、风阻小、噪音小、密封性能好的优点,能够满足客户对于风阀100的强度、压降、噪音和密封等方面的高要求。
57.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