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6372发布日期:2021-04-06 11:5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水龙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指一种水龙头构造。



背景技术:

许多以铜材料等金属制作的水龙头,不仅生产制造成本高,且容易产生铅析出,因此,越来越多的水龙头会以内置的塑料出水管搭配塑料阀组件作为过水件,避免用水遭受铅污染,但为了使内含的出水管能够顺利地衔接于龙头壳体的本体部位内安装的阀座上,出水管通常采用弯曲设计,导致龙头壳体必须相对应地提供较大的装配空间,还必须于龙头壳体的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相连处形成大的导角结构造型,才能允许出水管与阀组件顺利地安装容纳于内,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造成龙头壳体的开模与材料成本偏高,整体外观造型与尺寸也受到限制,也难以提升产品外观的质感与美感。

中国授权公告号cn203384565u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一种出水管接头及出水管的固定结构,利用在出水管与控制阀组件的阀座间安装一弯管,借以减少出水管连接时所占用的空间,但可清楚看到,安装于阀座的弯管用以衔接出水管的一端,其开口方向并非朝上,而是一个斜上的延伸角度,以搭配弯曲造型的出水管造型,因此,用以安装容纳出水管与控制阀组件的龙头壳体仍然必须提供较大的装配空间,且龙头壳体的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相连处仍然存在较大的导角造型,对于已知技术的缺点改善相当有限。

中国申请公布号cn110345278a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揭示一种出水装置,利用接头连接阀组件的阀座底部与出水管,以期相较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更能实现装配空间小,对外观限制小的功效。然而,接头直接连接于阀座的底部,意味着接头会占用阀座的底部空间,导致阀座在组装冷水进水管与热水进水管时将受到影响,而不利于进水管件的组装操作,同时,接头用以提供出水管连接的一端,也会受到阀座的结构限制,而无法向上延伸设置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交界处,因此,出水管仍然必须形成弯曲结构造型,才能顺利地从第二空间弯折延伸至第一空间内与接头相互衔接,然而,呈弯曲造型的出水管结构,不仅安装较为困难,也必须在壳体内部提供较大的装配空间,以及在壳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交界处提供较大的导角结构,才能允许出水管顺利安装容纳于内,且弯曲的出水管考虑到诸多原因,例如是否易于对接等,通常被限制只能为圆管,而难以被设计为扁平结构,故当其必须延伸至第一空间时,所占用的空间便无法再缩小,整体而言,对于如何将壳体内部装配空间缩小化,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另外,由于弯管造型的出水管原本就不容易被组装于壳体内,所以当第二空间的延伸角度改变时,例如,当第二空间从第一空间延伸的夹角越小时,即代表出水管的弯曲角度必须越大,相对地,出水管更不容易被安装于壳体内,因此,通常只能安装适用于第一空间为特定延伸角度或较大延伸角度的壳体,所以适用的壳体造型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可以大幅地缩减龙头壳体的本体部位在径向上的体积,同时消除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相连处经常必须形成的大导角结构,以提升龙头壳体外观造型的质感与美感,同时有效地降低龙头壳体的开模与材料成本。另外,即使龙头壳体的水嘴部位与本体部位间形成其他夹角,例如介于75至105度的任何夹角,上述目的仍然可以有效达成,而不受任何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包括:

龙头壳体,具有本体部位,以及一个从所述本体部位的周围壁墙延伸的水嘴部位;

阀组件,包括阀座,以及一个能够供安装于所述阀座内的阀芯;所述阀座能够供安装定位于所述龙头壳体的所述本体部位内,且具有周围壁墙及一个相连于所述周围壁墙底部的底端壁墙,且所述底端壁墙的底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接口,其外周壁面上形成有出水接口;

衔接件,具有导流入口、导流出口及一个连通于所述导流入口与所述导流出口之间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入口连通于所述阀座的所述出水接口;所述导流出口位于所述龙头壳体的所述本体部位与所述水嘴部位的连通处;

出水管,被安装定位于所述龙头壳体的所述水嘴部位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衔接件的所述导流出口开口方向相对应,使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导流出口在所述本体部位与所述水嘴部位的交界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构造,可借由阀座的出水接口设置于周围壁墙,搭配阀座上径向设置嵌入空间,甚至开口连通嵌入空间与安装阀槽设计,使组装于嵌入空间中的衔接件除了能够水流连通地连接于出水接口,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径向融入到阀座原有的壁厚空间中,使两者组合后的径向体积达到最小化,同时,利用衔接件在安装后自然地被限位于阀座与本体部位的相对内周壁间的设计,除了可以减少任何紧固件或限位件的设置,而有助于简易快速地组装定位,也可以确保本体部位的径向体积随之达到最小化,故可借以大幅度地缩小龙头壳体本体部位的体径大小,以获得更为纤细的外观,以及有效地降低开模与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利用衔接件配置于阀座周围边侧的设计,还可以使衔接件能够直接纵向延伸至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的交界处,而无须任何弯曲结构设计,同时,利用衔接件上供出水管进水端组装衔接的导流出口被巧妙地设计位于交界处,可使出水管无须借助任何弯曲结构设计,只要顺着水嘴部位的延伸方向延伸,甚至是直线延伸,便能直接组装对接于导流出口,如此,两者便可以最小的空间需求利用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交界处原本即存在的狭小空间进行特定角度的组装衔接,进而确保本体部位与水嘴部位交界处无须另外设计任何多余且占空间的导角结构,可借以提升龙头壳体外观造型质感与美感,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开模及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利用衔接件配置于阀座周围边侧的设计,由于衔接件的导流入口与导流出口均不会占用安装腔室的任何空间,加上其余部位可以在径向上采扁平薄化设计,因此,可在相同甚至更大的通水截面积下,有效地减少径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换句话说,安装腔室只需提供较小的径向空间,即可满足衔接件在径向上的安装需求,使本体部位的体径能够进一步缩小化。

本实用新型利用衔接件的横向部位被设计呈接头状,使其能够直接密封插接于阀座的出水接口内,加上衔接件设计有卡块,可以弹性卡扣定位于阀座各相对卡槽内,因此,可确保衔接件能够被精准且快速地安装定位于阀座上,而无法沿着纵向被移动,加上衔接件后续还可以被限位于阀座与本体部位的安装腔室间,以防止其径向脱离阀座,因此,衔接件无须借助任何螺栓等紧固件及特定工具,即可快速且牢固地安装于阀座上及本体部位内,使衔接件可以达到简易、快速且牢固地组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衔接件的第二塑料成型件可伸缩调整地组装插接于第一塑料成型件上,使衔接件的导流出口可以随着水嘴部位在本体部位上的高度位置作相对应的长度调整,而无须设计多种不同长度的衔接件来搭配龙头壳体,因此,可借以降低衔接件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可利用二个不同延伸方向的设计,使其能够安装适用于水嘴部位与本体部位夹角介于75至105度的多种龙头壳体上,而不限于90度垂直的形态,同时,这些出水管可以共享衔接件,而无须设计多种相匹配的衔接件,可借以降低衔接件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利用衔接件与出水管彼此间采球形组装结构设计,使出水管可随着水嘴部位的延伸方向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而无须设计多种出水管,可借以降低出水管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构造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构造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构造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龙头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龙头壳体拆离下壳盖部分后的底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阀座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阀座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阀座沿着纵向剖面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阀座沿着横向剖面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侧视平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沿着图10剖面线1-1的侧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管的立体外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立体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一卡掣片;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另一侧视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另一侧视剖面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立体外观组合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构造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图22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出水管的侧视剖面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形态出水管的侧视剖面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形态出水管的侧视剖面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衔接件与出水管的组合状态局部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的第一实施例,水龙头1主要包括龙头壳体10、阀组件20、衔接件30及出水管40;其中:

龙头壳体10,如图4、5所示,具有本体部位11,以及一个从本体部位11的周围壁墙111靠近上方处横向延伸的水嘴部位12。

阀组件20,如图6至9所示,包括阀座21,以及一个能够供安装于阀座21内的阀芯22;阀座21能够供安装定位于龙头壳体10的本体部位11内,且具有周围壁墙211及一个相连于周围壁墙211底部的底端壁墙212,周围壁墙211与底端壁墙323的外周壁上沿着径向内凹有嵌入空间213,且底端壁墙212的底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接口214,其外周壁面上形成有出水接口215。

衔接件30,如图10、11所示,被径向安装嵌入阀座21的嵌入空间213内,且具有导流入口31、导流出口32及一个连通于导流入口31与导流出口32之间且至少大部分沿着纵向延伸的导流通道33;导流入口31连通于阀座21的出水接口215;导流出口32位于龙头壳体10的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彼此交界的连通处。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在圆周方向采用加宽设计,在径向上采用薄化设计,使整体呈长扁平状。

出水管40,如图12所示,被安装定位于龙头壳体10的水嘴部位12内,且具有进水端41及出水端42;进水端41与衔接件30的导流出口32开口方向相对应,使彼此能够在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的交界处对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位11内部设置有固定底墙112,能够借以在本体部位11内部的固定底墙112上方界定出安装腔室113,且安装腔室113顶端形成有置入口114,能够供阀座21从置入口114容纳于安装腔室113内;水嘴部位12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21连通于安装腔室113,且容纳空间121能够供出水管40容纳定位于内。

当然,阀组件20能够借由在阀座21顶端螺锁阀芯盖51,将阀芯22固定于阀座21的安装腔室113内,再借由阀芯盖51上螺锁装饰盖52,将阀芯盖51与阀座21封盖于本体部位11内,以确保美观性,同时,阀芯22上还连接有控制把手53,用以操作阀芯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阀座21的底端壁墙212上突伸有两弧形定位块216;本体部位11的固定底墙112上界定出穿伸槽115,穿伸槽115的槽壁上形成有两相对的弧形定位壁116,能够分别供弧形定位块216置入穿伸槽115内后相互靠抵定位。据此,能够确保阀座21于组装时,能够更精准快速地定位于本体部位11的固定底墙112上,以提升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9及13所示,阀座21靠近底端的外周壁上凹设有螺母定位槽217,能够供螺母23被限制转动地嵌入定位于内;本体部位11的固定底墙112设置有穿孔117,能够供螺栓13穿过穿孔117后与螺母23相互螺合锁紧,借以将阀座21锁固于固定底墙112上。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1形成有安装阀槽218,能够供阀芯22安装定位于内,且阀座21的底端壁墙212上形成有两个进水接口214,进水接口214分别借由冷水进水流道218a及热水进水流道218b连通于安装阀槽218,使分别来自于进水接口214的冷、热水能够被导流至安装阀槽218内,使用者也能够透过控制把手53操作阀芯22,以开关控制冷、热水从安装阀槽218流向出水接口215,或控制冷、热水的混合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1的周围壁墙211上形成有出水接口215,出水接口215能够借由混合水出水流道219连通于安装阀槽218,且混合水出水流道219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流道部分219a及横向流道部分219b,纵向流道部分219a的入口端连通于安装阀槽218,横向流道部分219b的出口端形成有出水接口21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水龙头1还包括冷水进水管61、热水进水管62及卡掣片63;冷水进水管61与热水进水管62均具有插接头611、621,能够分别嵌插定位于各相对的进水接口214,且插接头611、621上分别凹设有环形卡槽612、622;阀座21的底端壁墙212外周壁上凹设有两定位插槽219c分别连通于进水接口214,如图6所示;卡掣片63形成有两定位插脚631,能够分别横向嵌入定位插槽219c后卡扣于各相对插接头611、621的环形卡槽612、622内,借以限制冷水进水管61与热水进水管62脱离阀座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5所示,龙头壳体10的水嘴部位12包括上壳体部分12a及下壳盖部分12b;上壳体部分12a由本体部位11体延伸而成,并形成有凹穴122,凹穴122内端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内侧定位壁123,并在两边侧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柱124、两螺柱125及两定位卡槽126;出水管40能够供容纳于上壳体部分12a的凹穴122内,且中段部位两边侧各突设有一对相互间隔的凸肋43,使每一对凸肋43间形成穿槽431,能够分别供螺栓44穿过穿槽431后与各相对的螺柱125相互螺合锁紧,借以将出水管40固定于凹穴122内。下壳盖部分12b为独立的盖板,盖板的内端侧形成有内侧卡块127,并在两边侧上形成有两卡钩128,使盖板能够借由内侧卡块127与上壳体部分12a的内侧定位壁123相互卡抵定位,同时借由顶壁面两边侧与各定位柱124相互抵顶定位,以及借由卡钩128与各定位卡槽126相互勾扣定位,而牢固地将下壳盖部分12b固定于上壳体部分12a。

利用独立的盖板形成下壳盖部分12b的设计,当衔接件40连同阀组件20安装定位于本体部位11的安装腔室113后,能够借由预先将盖板拆离上壳体部分12a所形成的空间,方便出水管40由此组装于衔接件30的导流出口32及锁固定位于上壳体部分12a的凹穴122内,之后,再装回下壳盖部分12b,即能够简易快速地完成出水管40的安装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1的安装阀槽218周围槽壁上形成有开口218c连通于嵌入空间213,如图6、13所示,使安装定位于嵌入空间213内的衔接件30得以与安装于安装阀槽218内的阀芯22相对外周壁彼此相互靠抵邻接,借由开口218c设计,可以使衔接件30巧妙地融入阀座21原有的壁厚空间中,进而大幅地缩减衔接件30在本体部位11的安装腔室113所需占用的空间,因此,只需较小体径的本体部位11即能够满足安装空间上的需求,而能够借以降低本体部位11的材料成本,特别是当龙头壳体10以铜材料或其他成本较高的材料制成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衔接件30具有纵向部位301及横向部位302;纵向部位301内形成有大部分的导流通道33及导流出口32,横向部位302内形成有小部分的导流通道33及导流入口31,且横向部位302被设计为接头,能够供密封插接于阀座21的出水接口215;纵向部位301上形成有弧形限位壁300,能够供靠抵于本体部位11的相对内周壁110,使衔接件30得以被限制于本体部位11的相对内周壁110与阀座21的嵌入空间213彼此之间,以防止衔接件30从嵌入空间213沿着径向脱离。换句话说,衔接件30无须使用任何螺栓等紧固件及相对的特定工具,即能够快速且牢固地组装定位于本体部位11内的阀座2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10所示,阀座21在嵌入空间213的两边侧各形成有卡槽213a;衔接件30的两边侧各突设有卡块34,能够弹性卡扣定位于各相对的卡槽213a内,如此,即能够限制衔接件30在纵向上产生移动,且组装相当简易、快速与牢靠。

在本实施例中,衔接件30为一个一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件,其内部成型有纵向流道331,纵向流道331底端连通有横向流道332,横向流道332的另一端形成有导流入口31,纵向流道331的顶端形成有导流出口32,且导流出口32的开口方向朝向出水管40的进水端41,同时,纵向流道331与横向流道332能够共同界定出导流通道33。

如图14至1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的第二实施例,水龙头1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a在制作成型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衔接件30有些许差异,亦即,第一实施例的衔接件30完全由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但考虑到拔模,在模具设计上比较复杂,相对地,采用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a构造,即能够克服拔模难度较高的问题。

更进一步说,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a包括一个一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件303,以及塞子304;塑料成型件303内部成型有纵向流道303a,纵向流道303a靠近下方处连通有横向流道303b,横向流道303b的另一端形成有导流入口31,纵向流道303a的底端形成有一段拔模孔303c,塑料成型件303外周壁两相对边侧各形成有剖槽303d连通于拔模孔303c,另纵向流道303a的顶端形成有导流出口32,导流出口32的开口方向朝向出水管40的进水端41,且纵向流道303a的大部分与横向流道303b能够共同界定出导流通道33;塞子304能够供嵌塞密封拔模孔303c,且外周壁两边侧各形成有卡槽304a分别裸露于剖槽303d处;卡掣片63上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卡掣脚632,能够分别卡扣定位于塞子304各相对的卡槽304a中,以防止塞子304脱离拔模孔303c。据此,虽然本实施例多了塞子304构件,且必须借由卡掣片63固定塞子304,但也解决了第一实施例的衔接件30存在拔模难度高的问题,且巧妙地利用原有的卡掣片63来固定塞子304,故无须另外设计其他固定结构或固定件。当然,若本实施例没有第一实施例的卡掣片63,也可以另外设计卡掣片取代卡掣片63,而不限于第一实施例的卡掣片63。

如图18、1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的第三实施例,水龙头1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b采用两次塑料射出包覆成型,更进一步说,衔接件30b包括第一塑料成型件3051、塞子306及第二塑料成型件3052;第一塑料成型件3051为第一次塑料射出成型件,其内部成型有纵向流道305a,纵向流道305a靠近下方处连通有横向流道305b,横向流道305b的另一端形成有导流入口31,纵向流道305a的底端形成有一段拔模孔305c,第一塑料成型件3051外周壁两相对边侧各形成有剖槽305d连通于拔模孔305c,另纵向流道305a顶端形成有导流出口32,导流出口32的开口方向朝向出水管40的进水端41,且纵向流道305a的大部分与横向流道305b能够共同界定出导流通道33;塞子306能够预先嵌入拔模孔305c内侧的一部分空间;第二塑料成型件3053利用第二次塑料射出成型于第一塑料成型件3051在塞子306外侧的拔模孔305c内,且一部分填满剖槽305d,使第一塑料成型件3051与第二塑料成型件3052彼此能够相互包覆连接,同时,也可以将预先嵌入的塞子306封塞于拔模孔305c内,因此,本实施例利用两次塑料射出同样也可以成型出呈一体式构件的衔接件30b,同时解决了第一实施例的衔接件30存在拔模难度高的问题,且无须借助上述第一、二实施例的卡掣片63来固定塞子306。

如图20至2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的第四实施例,水龙头1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c可以随着水嘴部位12在本体部位11上的高度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以符合安装上的需求,使衔接件30c可以单一或较少的尺寸规格满足更多不同规格尺寸的龙头壳体10安装上的需求,以降低开模及备料的成本。

更进一步说,本实施例的衔接件30c包括第一塑料成型件307及第二塑料成型件308;第一塑料成型件307形成有一部分的导流通道33及导流入口31;第二塑料成型件307形成有另一部分的导流通道33及导流出口32,且第二塑料成型件308能够在保持水流连通状态下在第一塑料成型件307上沿着纵向调整导流出口32的高度。

为达上述可调整的目的,一种可行的实施例是,第一塑料成型件307内部形成有纵向流道307a用以形成导流通道33的一部分,且纵向流道307a的顶端形成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纵向插孔307b;第二塑料成型件308的底端形成有插接杆308a,能够与纵向插孔307b相互插接,并能够保持密封地在纵向插孔307b内被调整位移,且第二塑料成型件308内部形成有纵向流道308b用以形成导流通道33的一部分,且纵向流道308b的一部分位于插接杆308a内部。

另外,本实施例的本体部位11底端具有开口118,如图22所示,开口118形成有开口方向x1;水嘴部位12从本体部位11延伸,而具有延伸方向x2,延伸方向x2与开口方向x1间形成有夹角θ,夹角θ介于75至105度之间;如图24至26所示,出水管40至少大部分,其延伸方向x3与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x2一致。

更进一步说,本实施例衔接件30c的导流出口32具有开口方向s1,开口方向s1与本体部位11底端的开口方向x1的夹角保持90度垂直状态;出水管40的进水端41外周壁形成有圆柱状插接头411,能够供嵌入衔接件30c的导流出口32内,且插接头411外周壁嵌套有防水垫圈412,能够保持密封地抵顶于导流出口32的内周壁321上;出水管40的进水端41处还形成有定位凸环413邻接于插接头411,能够供抵顶定位于衔接件30c的导流出口32周围的环状端壁322上;出水管40外部在插接头411与定位凸环413处的延伸方向x4与本体部位11底端的开口方向x1保持垂直,如图24至26所示,但出水管40外部在插接头411与定位凸环413以外的大部分其余部位延伸方向x3与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x2一致。需注意的是,出水管40的内部流道45仅具有一延伸方向,且与延伸方向x3一致。

如图24所示,出水管40在插接头411与定位凸环413处的一小部分,其延伸方向x4,与大部分其余部位的延伸方向x3保持一致,亦即,出水管40无论是小部分位置处的延伸方向x4或是大部分位置处的延伸方向x3,均与本体部位11的开口方向x1保持于90度垂直状态。

如图25所示,出水管40在插接头411与定位凸环413处的一小部分,其延伸方向x4,与大部分其余部位的延伸方向x3不一致,且出水管40大部分位置处的延伸方向x3与本体部位11的开口方向x1彼此间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例如75度夹角。

如图26所示,出水管40在插接头411与定位凸环413处的一小部分,其延伸方向x4,与大部分其余部位的延伸方向x3不一致,且出水管40大部分位置处的延伸方向x3与本体部位11的开口方向x1彼此间形成有大于90度夹角,例如105度夹角。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可以随着水嘴部位12与本体部位11的夹角θ设计,制作相对应的出水管40构件,除了夹角θ为90度的情形外,其余介于75至105度的夹角θ,其出水管40的延伸方向x3、x4均不一致,但均能够组装于衔接件30c的导流出口32上,因此,适用于不同夹角θ的多数个出水管40,均能够共享同一衔接件30c,能够借以降低衔接件30c的开模及备料成本。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衔接件30c与出水管40的结构特征也适用于上述第一至三实施例。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构造的第五实施例,水龙头1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出水管40a可以直接在衔接管30d上进行延伸角度调整,使其与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一致。更进一步说,衔接件30d的导流出口32被设置呈球形槽状;出水管40a的进水端41被设置呈球状接头,如此,球状接头即能够保持密封地嵌套于球形槽内,使出水管40a能够在75至105度的夹角范围内被转动调整角度,以确保出水管40a的延伸方向与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相较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只需要同一出水管40a,即能够借由在衔接件30d上自由转动调整至所需的延伸方向,使其与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降低出水管40a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借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构造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色与可达成功效:

第一,本实用新型将阀座21的出水接口215设置于周围壁墙211的设计,与大多设置于底端壁墙的已知构造有所不同,利用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确保衔接件30完全位于阀座21周围,亦即位于阀座21周围靠近水嘴部位12的相对边侧上,而非阀座21的底部,因此,当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借由在阀座21上径向设置嵌入空间213,甚至再利用开口218c连通嵌入空间213与安装阀槽218时,衔接件30即可最大程度地径向融入到阀座21原有的壁厚空间中,使两者彼此间产生巧妙地结合,正是透过这样的结合,可以使两者组合后的径向体积达到最小化,同时,利用衔接件30在安装后自然地被限位于阀座21与本体部位11的相对内周壁110之间,除了可以减少任何紧固件或限位件的设置,而有助于简易快速地组装定位,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本体部位11的内部空间几乎等于阀座21与衔接件30组合后的外部体积大小,换句话说,也可以确保本体部位11的径向体积随之达到最小化,如此,即可大幅度地缩小龙头壳体10本体部位11的体径大小,以获得更为纤细的外观,以及有效地降低开模与材料成本。

第二,如上,本实用新型利用衔接件30配置于阀座21周围边侧的设计,还可以使衔接件30能够直接纵向延伸至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的交界处,而无须任何弯曲结构设计,同时,利用衔接件30上供出水管40进水端41组装衔接的导流出口32被巧妙地设计位于交界处,能够使出水管40无须借助任何弯曲结构设计,只要顺着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延伸,甚至是直线延伸,便能直接组装对接于导流出口32,如此,两者便可以最小的空间需求利用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交界处原本即存在的狭小空间进行特定角度的组装衔接,例如以75至105度的夹角相互组装衔接,进而确保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交界处无须另外设计任何多余且占空间的导角结构,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龙头壳体10能够获得更为笔直纤细的外观造型,以提升整体的质感与美感,少了上述多余且占空间的导角结构,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开模及材料成本。

第三,如上,本实用新型利用衔接件30配置于阀座21周围边侧的设计,由于衔接件30的导流入口31可以被设计为接头,直接插入阀座21的出水接口215内,因此,并不会占用安装腔室113的任何空间,另外,衔接件30的导流出口32可以被设计为插接孔,不会在径向上形成任何外突结构,加上插接孔处于本体部位11与水嘴部位12原本即形成有连通空间的交界处,因此,也不会占据安装腔室13的任何空间,是故,本实用新型将衔接件30的导流入口31与导流出口32以外部位在径向上采扁平薄化设计,即可在相同甚至更大的通水截面积下,有效地减少径向上所占用的空间,换句话说,安装腔室113只需提供较小的径向空间,即能够满足衔接件30在径向上的安装需求,使本体部位11的体径能够进一步缩小化。

第四,衔接件30的横向部位302能够被设计呈接头状,使其能够直接密封插接于阀座21的出水接口215内,同时,还可以借由衔接件30上设计的卡块34弹性卡扣定位于阀座21各相对卡槽213a内,使衔接件30能够被精准且快速地安装定位于阀座21上,且被限制而无法沿着纵向移动,加上衔接件30后续还可以随着阀组件20安装于本体部位11的安装腔室113内,自然地被限位于阀座21与本体部位11的安装腔室113相对内周壁110之间,以防止其径向脱离阀座21,因此,衔接件30无须借助任何螺栓等紧固件及特定工具,即能够快速且牢固地安装于阀座21上及本体部位11内,故衔接件30的组装作业简易、快速且牢固。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衔接件具有多种成型或组装结构可供选择。例如,可以单一个一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件作为衔接件30。也可以分别成型出塑料成型件303及塞子304,再将塞子304组装于塑料成型件303的拔模孔303c内来组成衔接件30a,且塞子304能够巧妙地运用原本用以固定冷、热水进水管61、62的卡掣片63或另外设计的卡掣片来固定。能够轻易理解的,还可以利用两次塑料射出来成型衔接件30b。更特别的,能够分别成型第一塑料成型件307及第二塑料成型件308,再将第二塑料成型件308以能够伸缩调整的方式组装插接于第一塑料成型件307来形成衔接件30c。是故,本实用新型提供多种不同成型或组装结构的衔接件可供选择,这些衔接件均能够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六,如上,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衔接件30c,可以借由第二塑料成型件308能够伸缩调整地组装插接于第一塑料成型件307上,使衔接件30c的导流出口32可以随着水嘴部位12在本体部位11上的高度位置作相对应的长度调整,而无须设计多种不同长度的衔接件30c来搭配龙头壳体10,因此,能够借以降低衔接件30c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40不仅可以适用于水嘴部位12与本体部位11呈90度垂直延伸的龙头壳体10上,还可以适用于水嘴部位12与本体部位11夹角介于75至105度的龙头壳体10上。例如,采用第四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手段,亦即,将出水管40靠近进水端41的一小部分与其余的大部分分别形成两个不同的延伸方向x4、x3,出水管40即能够借由其余大部分的延伸方向x3顺应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并借由靠近进水端41一小部分的延伸方向x4,来确保进水端41均能够同时安装适用于共享的衔接件30c,而无须设计多种相匹配的衔接件,可以降低衔接件30c的开模与备料成本。也能够采用第五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手段,利用衔接件30d与出水管40彼此间采用球形组装结构设计,使出水管40能够随着水嘴部位12的延伸方向x2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而无须如第四实施例必须另外设计多种出水管,因此,可以降低出水管40的开模与备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上述已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以按照上述说明做出各种替代方案或者修改;因此所有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替代方案和修改,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