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4345发布日期:2021-03-26 22:4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管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胶管用以输送气体、液体、浆状或粒状物料的一类管状橡胶制品,由内外胶层和骨架层组成,骨架层的材料可用棉纤维、各种合成纤维、碳纤维或石棉、钢丝等,一般胶管的内外胶层材料采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或顺丁橡胶;耐油胶管采用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耐酸碱,耐高温胶管采用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等,然而市面上各种的胶管连接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50231所公开的一种胶管连接装置,其虽然实现了降低胶管密封和扣押的作业环境要求,使用环保材料降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拆装工序简单便捷,但是并未解决现有胶管连接后进一步紧固防护、防断和防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活动连接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内安装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分别与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紧固板,且紧固板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的内壁均等距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开口橡胶圈,所述开口橡胶圈与弹簧同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贯穿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外侧固定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外侧安装有防撞机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一端固定的紧固板通过第一螺杆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卡件通过转动轴与第二卡件之间构成转动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的内壁通过弹簧与开口橡胶圈之间构成弹性伸缩架构,且开口橡胶圈的开口位于紧固板的底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外侧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贴合有第一橡胶垫,且第一橡胶垫的两端通过卡扣卡合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支撑杆位与第二螺母之间为间隔排列。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两端通过卡扣构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一橡胶垫与支撑板之间固定有第二橡胶垫。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将胶管接口处放入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之间,通过第一螺杆拧紧紧固板,将胶管接口处进行紧固,通过拧紧第二螺杆使得开口橡胶圈紧贴胶管接口处,进一步加固,并且开口橡胶圈紧密贴紧胶管接口处,起到防漏防渗作用。
19.2、本实用新型中,在防撞机构的作用下,利用第一橡胶垫围绕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一圈,当操作人员磕碰到第一卡件或第二卡件表面时,能有效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在第一橡胶垫的作用下,也能对第一卡件及第二卡件及其内部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结构放大图。
23.图例说明:
24.1、第一卡件;2、第二卡件;3、卡紧机构;301、紧固板;302、第一螺杆;303、第一螺母;304、弹簧;305、开口橡胶圈;306、第二螺杆;307、第二螺母;4、防撞机构;401、支撑杆;402、支撑板;403、第一橡胶垫;404、卡扣;405、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图1-3,一种通气胶管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卡件1,第一卡件1活动连接有第二卡件2,第一卡件1与第二卡件2内安装有卡紧机构3,卡紧机构3包括分别与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紧固板301,且紧固板301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302,第一螺杆30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03,第一卡件1与第二卡件2的内壁均等距固定有弹簧304,且弹簧304的另一端固定有开口橡胶圈305,开口橡胶圈305与弹簧304同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306,且第二螺杆306贯穿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第二螺杆306与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的外侧固定有第二螺母307,且第二螺母307与第二螺杆306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的外侧安装有防撞机构4,在卡紧机构3的作用下,将胶管接口处放入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之间,通过第一螺杆302拧紧紧固板301,将胶管接口处进行紧固,通过拧紧第二螺杆306使得开口橡胶圈305紧贴胶管接口处,进一步加固,并且开口橡胶圈305紧密贴紧胶管接口处,起到防漏防渗作用。
27.进一步的,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的一端固定的紧固板301通过第一螺杆302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卡件1通过转动轴与第二卡件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通过旋出第一螺杆302将第一卡件1与第二卡件2分离,再通过转动轴转动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进而打开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可将胶管连接处置于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内。
28.进一步的,第一卡件1与第二卡件2的内壁通过弹簧304与开口橡胶圈305之间构成弹性伸缩架构,且开口橡胶圈305的开口位于紧固板301的底部,通过弹簧304对开口橡胶圈305的弹力,使得开口橡胶圈305进一步贴合胶管接口处。
29.进一步的,防撞机构4包括固定在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外侧的支撑杆401,且支撑杆401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402,支撑板402的顶部贴合有第一橡胶垫403,且第一橡胶垫403的两端通过卡扣404卡合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防撞机构4,利用第一橡胶垫403围绕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一圈,当操作人员磕碰到第一卡件1或第二卡件2表面时,能有效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在第一橡胶垫403的作用下,也能对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及其内部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30.进一步的,支撑杆401位与第二螺母307之间为等距间隔排列,可使得第二螺杆306对开口橡胶圈305施力更均匀,可使得开口橡胶圈305与胶管连接时更紧密。
31.进一步的,第一橡胶垫403的两端通过卡扣404构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一橡胶垫403与支撑板402之间固定有第二橡胶垫405,可将第一橡胶垫403从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上取下来,便于打开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放入胶管。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卡扣404将第一橡胶垫403打开,通过旋出第一螺杆302,在转动轴的作用下,将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打开,将胶管放入,再通过旋紧第一螺杆302将第一卡件1和第二卡件2紧固连接,调节第二螺杆306,将开口橡胶圈305紧密贴合胶管,同时在弹簧304对开口橡胶圈305弹力作用下,使得开口橡胶圈305进一步贴合胶管,增强对胶管的紧固性和防漏防渗。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