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涩呼吸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6687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卡涩呼吸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防卡涩呼吸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储罐顶部一般均设置有呼吸阀,以避免储罐内液体的蒸发外排,当储罐内的液体具有可挥发的氧化成分时,这些氧化成分会在阀板处产生氧化物积垢,造成呼吸阀的阀板无法完全闭合,而产生泄漏,有时会使阀板套杆产生卡涩,使阀板无法启动,造成呼吸阀失灵,储罐失去负压保护,需要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卡涩呼吸阀装置,其包括呼吸阀和供油器;

该呼吸阀包括外壳,该外壳的内腔形成为液封腔,在外壳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分割板,该分割板将液封腔分割为底部连通的内液腔和外液腔,该液封腔用于盛装液封溶液,在外壳上开设有连通内液腔的第一气孔和连通外液腔的第二气孔;该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最低点均高于液封溶液的最高液位线;且该最高液位线与外壳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距离;

在该外壳的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液封腔的排液孔;

在液封腔内安装有第一转轴,摆杆的一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转轴上,该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盖合在该排液孔的塞子;

在液封腔内还安装有一进液阀,该进液阀的阀杆上连接有一启闭杆,该启闭杆远离进液阀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在该第二转轴上转动地套设有一转动环,在该转动环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浮球,两个第一浮球分别位于内隔板的两侧,在该转动环的下侧安装有一调节杆,该调节杆向下延伸,该调节杆的下端经一软索连接在塞子或摆杆上;当该转动环绕第二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该调节杆转动,并经该软索使塞子脱离排液孔,使排液孔连通该液封腔;

该进液阀的出口端位于液封腔内;当启闭杆向下转动时,能够开启该进液阀,当启闭杆向上转动时,能够关闭该进液阀;

该供油器包括回油槽和位于该回油槽下方的供油槽,在该回油槽上安装有回油口,该回油槽经回流管连通供油槽,并在该回流管上安装有仅向供油槽连通的单向阀;

在供油槽内安装有一放空阀,该放空阀用第二浮球进行启闭,该放空阀的进口位于供油槽内,该放空阀的出口连通供油槽的外部、并形成为放空口;在供油槽上安装有用于连通压缩空气的空压接口;在供油槽上还安装有一出油口;

该第二浮球转动地连接在供油槽的内壁上,在第二浮球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在该调节板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滑槽,开关杆的一端连接到放空阀的阀杆上,开关杆的另一端滑动地插入到该滑槽内、并能够沿该滑槽进行滑动;

排液口连通回油槽的回油口,出油口连通进液阀的进口。

本防卡涩呼吸阀装置的呼吸阀经第一气孔连接到容器的呼吸口上,并在液封腔内灌装有液封溶液,两个第一浮球漂浮在液封溶液的液面上,当容器内的压力稳定时,外液腔和内液腔的液面等高,进液阀处于关闭状态,塞子封堵在排液孔上,液封腔的液封溶液保持在稳定状态。

当容器内的压力降低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封溶液由外液腔向内液腔内流动,外液腔的液面下降,内液腔的液面上升,使内液腔内第一浮球向上移动,外液腔内的第一浮球向下移动,带动转动环转动,并使调节杆发生转动,由此向上牵动软索,使塞子脱离排液孔,液封溶液经排液孔流入到回油槽内,使外部空气进入到容器内,恢复容器内的压力。液封溶液排出液封腔后,两个第一浮球均向下移动,使塞子重新盖合在排液口上,封闭排液口。

当容器内的压力升高时,使液封溶液由内液腔向外液腔内流动,内液腔的液面下降,外液腔的液面上升,使内液腔内第一浮球向下移动,外液腔内的第一浮球向上移动,带动转动环朝另一方向转动,并使调节杆朝另一方向转动,由此向上牵动软索,使塞子脱离排液孔,液封溶液经排液孔流入到回油槽内,使外部空气进入到容器内,恢复容器内的压力。液封溶液排出液封腔后,两个第一浮球均向下移动,使塞子重新盖合在排液口上,封闭排液口。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空压接口连接到压缩空气接管上,且压缩空气处于开启状态,并在供油槽内存储一定量的液封溶液,第二浮球漂浮在液封溶液的液面上,并使放空阀处于关闭状态,位于滑槽内的开关杆的一端位于滑槽的下端。当液封腔内液封溶液进入到回油槽内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供油槽内液封溶液经出油口返回到液封腔内,两个第一浮球随液封溶液向上移动,并带动启闭杆向上转动,当液封腔内的液封溶液的液面到达设定高度后,进液阀被关闭,重新将呼吸阀的第二气孔和容器的呼吸口隔离。

开关杆的一端位于滑槽的下端,供油槽内液封溶液的油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以保证能够向液封腔内稳定地供应液封溶液,当供油槽内液封溶液的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调节板带动开关杆向下转动,使放空阀开启,供油槽内的压力被迅速释放,回油槽内液封溶液经回流管进入到供油槽内,使供油槽内液封溶液的总量增加,第二浮球向上移动,直到将放空阀关闭,压缩空气持续向供油槽内输入,直到达到设定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运行时,输入到供油槽内的压缩空气的量较低,仅用于维持压力,因此当放空阀开启后,供油槽内的压力在迅速释放时,继续进入的压缩空气、不会阻碍回油槽向供油槽的供油。

由于本申请中,采用液封溶液对储罐等容器的呼吸口进行密封,容器所排出的蒸汽会进入到液封溶液内,减少了对设备的腐蚀,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为保证容器的安全性,在第二气孔上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通管,在该连通管上开设有放气口,并在该放气口上安装有阻火网。

进一步,为保证外部空气能够迅速进入到外壳内,在该连通管上还开设有进气口,并在该进气口上安装有仅能向内开启的进气门,该进气门能够密封地盖合在进气门上。

进一步,为保证调节杆在进行摆动时,均能够顺利地拉动软索,并由此使塞子脱离排液孔,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第二转轴位于排液孔的正上方,且该进液阀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内液腔和外液腔的横截面积相同。该设计能够呼吸阀内外的压力在收到相同变化时,能够产生使内液腔与外液腔的液面产生相同高度的变化,从而可以方便地设置容器的放空压力。

进一步,由于容器的常规设计中,往往能够承受更大的正压,而承受较小的负压,为了使呼吸阀能够承受更大的正压,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该调节杆朝内液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进一步,该调节杆经一拨杆连接在转动环上,该拨杆固定安装在转动环的下侧,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该拨杆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该调节杆朝内液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拨杆后,可以减少调节杆的长度,可以用螺栓将调节杆连接到拨杆上,在完成调节杆的角度调整后,即可将螺栓锁紧。

进一步,为便于安装,还包括安装部,该安装部连接在外壳上,在该安装部设置有朝向下方的安装口,该安装口连通第一气孔。容器的呼吸口均设置在顶部,设置朝向下方的安装口后,无需增设另外的安装管路,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容器的呼吸口上。

进一步,为液封溶液进入到液封腔内的速度,该出油口经进液管连通进液阀的进口,并在该进液管上安装有限流孔板或调节阀。

进一步,在供油槽上安装有补油管。通过该补油管可以向供油槽内补充消耗掉的液封溶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呼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供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一种防卡涩呼吸阀装置,其包括呼吸阀100和供油器200。

该呼吸阀包括外壳12,该外壳包括筒体121和安装在筒体121底部的底板122,该外壳12的内腔形成为液封腔,在外壳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分割板131,该分割板131将液封腔分割为底部连通的内液腔22和外液腔23。本实施例中,内液腔和外液腔的横截面积相同。该液封腔用于盛装液封溶液,标记101表示液封溶液的液面。在本实施例中,液封溶液采用常温及零下低温时呈液体的润滑油,具体采用46#汽轮机油。在外壳上开设有连通内液腔的第一气孔133和连通外液腔的第二气孔14。该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最低点均高于液封溶液的最高液位线;且该最高液位线与外壳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开设在筒体121上,第二气孔开设在外壳的顶部。在第二气孔上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通管15,在该连通管上开设有放气口141,并在该放气口上安装有阻火网142。

在该连通管15上还开设有进气口143,并在该进气口143上安装有仅能向内开启的进气门144,在进气口的四周设置有密封条,以使进气门144能够密封地盖合在进气门上。

在该外壳的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液封腔的排液孔123,在排液孔上连接有排液管124。

在外壳的朝向第一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包括焊接在外壳上的立板111、连接在立板111顶部的上端板112以及连接在立板111底部的下端板113,使安装部与外壳之间形成一连通第一气孔133的气体通道115,在下端板113上开设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安装口114,该安装口114经气体通道115连通第一气孔133。

在液封腔内安装有第一转轴31,摆杆33的一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转轴31上,该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盖合在该排液孔123的塞子32。

在液封腔内还安装有一进液阀34,在筒体121上安装有一进口管36,该进液阀34的进口连通该进口管36。

该进液阀34的阀杆上连接有一启闭杆35,该启闭杆35远离进液阀3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37,在该第二转轴37上转动地套设有一转动环41,在该转动环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浮球,两个第一浮球分别称为第一浮球a46和第一浮球b47,其中第一浮球a46位于内液腔22中,第一浮球b47位于外液腔23中,即两个第一浮球分别位于内隔板的两侧。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第二转轴位于排液孔的正上方,且该进液阀处于关闭状态。

在该转动环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一拨杆42,该拨杆向下延伸,该拨杆的下端经螺栓连接有一调节杆45,该调压杆的下端经一软索43连接在塞子32上;当转动环绕第二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拨杆和调节杆转动,并经该软索使塞子脱离排液孔,使排液孔连通该液封腔。本实施例中,该软索为不锈钢绳,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绳索作为软索,或者采用金属链来做为软索。

本实施例中,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该拨杆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该调节杆朝内液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将调节杆设置不同的倾斜角度,然后将调节杆与拨杆之间的螺栓拧紧即可。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取消拨杆,将调节杆直接连接到转动环上,且当该启闭杆位于水平状态时,该调节杆朝内液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该进液阀的出口端位于液封腔内,当启闭杆向下转动时,能够开启该进液阀,当启闭杆向上转动时,能够关闭该进液阀。

该供油器200包括回油槽210和位于该回油槽下方的供油槽260,在该回油槽210上安装有回油口211,排液管124经出液管126连通该回油口211,并在出液管126上安装有切断阀125。在回油槽210的顶部安装有排气管212。

该回油槽经回流管215连通供油槽,并在该回流管215上安装有仅向供油槽连通的单向阀216。

在供油槽内安装有一放空阀271,该放空阀用第二浮球275进行启闭。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浮球275经连杆276转动地连接在供油槽的内壁上,在第二浮球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77,在该调节板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滑槽278,开关杆274的一端连接到放空阀的阀杆上,开关杆的另一端滑动地插入到该滑槽内、并能够沿该滑槽进行滑动。

该放空阀271的进口位于供油槽内,该放空阀的出口经放空管272连通供油槽的外部、并形成为放空口。在供油槽上安装有空压接口261,该空压接口261用于连接压缩空气管262,并在空压接口261上安装空压调节阀263。

在供油槽上还安装有一出油口265,出油口265经进液管362连通进液阀的进口,在该进液管362上安装有限流孔板36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限流孔板更换为调节阀,或同时安装限流孔板和调节阀。

在供油槽上安装有补油管281,并在该补油管上安装有补油阀282,在供油槽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266。

在容器300的呼吸口301上,并在该呼吸口安装有一蝶阀302,本实施例中的防卡涩呼吸阀装置经安装口114安装在该蝶阀上。该蝶阀处于常开状态,在需要更换或维修防卡涩呼吸阀装置时,可以首先将该蝶阀关闭,然后再更换或维修防卡涩呼吸阀装置,完成防卡涩呼吸阀装置的更换和维修后,再开启蝶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