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4836发布日期:2021-02-27 13:2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管,其通常都具有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随民众的安全意识的提高,燃气管多为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内胶层、加强层和外胶层,在性能上,内胶层需要满足耐燃气腐蚀和较低的渗透率,外胶层需要具备足够的耐磨性,而加强层决定了燃气管的整体强度和抗压能力,燃气管的加强层虽为燃气管提供了一定的结构强度,由于内外胶层的渗透率不同,且由于内外渗透的时间差,内层渗透的燃气较多具有较大压力,外层渗透的燃气相对较少,因而压力较小,导致渗出的燃气在内外层之间的粘和相对薄弱处积聚,进而形成鼓包,影响内外层之间的粘和度,而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管的加强层通常是由不同材质的编织层构成,不同编织层之间的张力不等,更进一步的导致了鼓包现象,严重影响燃气管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有效增加燃气软管的结构强度。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
[0005]
内胶管,所述内胶管为耐腐蚀的中空管道,用于传输燃气和承受燃气压力;
[0006]
混编加强层,包括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所述编织经线组由至少两根并行的第一经线构成,所述编织纬线组由至少两根并行的第一纬线构成;
[0007]
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沿其布置方向上并行或夹设的设有至少一根金属丝,所述编织经线组、编织纬线组和金属丝相互交叠并包紧在中胶管外;
[0008]
进一步,还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围并致密混编加强层。
[0009]
进一步,所述耐磨层内壁上对应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分别设有压紧凸层;所述外阻隔层上对应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分别设有压紧凹层,通过以上改进,为混编加强层提供一定的安装定位,压紧凹层有利于混编加强层在中胶管上编织成型,压紧凸层有利于耐磨层致密混编加强层,保证混编加强层结构稳定性。
[0010]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内胶管外的内加强层,所述内加强层包括交叠的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均由至少一股高强度化纤拧合。
[0011]
进一步,所述混编加强层由若干个完全循环组织构成,所述第一经线沿其布置方向的组织点为两上两下,所述第一纬线沿其布置方向的组织点位两下两上,经向的所述金属丝的组织点为两上两下。
[0012]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内加强层外的中胶管,所述中胶管包括致密贴合的内阻隔层和外阻隔层;所述内阻隔层为塑料与橡胶材料的共混层,所述外阻隔层为塑材料层,所述内
加强层粘接在内阻隔层的内壁与内内胶管的外壁之间,通过以上改进,通过塑料与橡胶材质共混,增加内阻隔层的抗拉伸强度、耐油性以及对燃气在其内的引导性。
[0013]
进一步,所述金属丝沿其布置方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螺旋位置,所述金属丝在第一螺旋位置并行的位于第一经线和/或第一纬线的一侧;所述金属丝在第二螺旋位置位于两根第一经线和/或两根第一纬线之间;所述金属丝在第三螺旋位置并行的位于第一经线和/或第一纬线的另一侧,通过以上改进,金属丝在第一螺旋位置和第三螺旋位置排布在第一经线、第一纬线的两侧,使得金属丝在经向上收紧第一经线,在纬向上收紧第一纬线,使得混编加强层的结构更加紧密,金属丝在第二螺旋位置压紧第一经线、第一纬线,当第二螺旋位置是位于完全循环组织的两个经组织点和两个纬组织点之间,也可以是位于经组织点或是纬组织点上。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均包括连结丝和至少两股高强度化纤,所述高强度化纤分别沿不同旋向的缠绕在连结丝上,通过以上改进,在连接丝上缠绕设置多股高强度化纤从而构成第一经线、第一纬线,保证单根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结构强度,且该连接丝可选为金属材质,也可选为高强度化纤。
[0015]
进一步,相邻的两根编织经线组和两根编织纬线组相互平行且设有间隙,所述金属丝布置并填充所述间隙,且在所述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的经组织点交错设置。
[0016]
进一步,所述第二经线与第一经线的直径比例为1:5,所述第二纬线与第一纬线的直径比例为1:5,所述连结丝与金属丝的直径比例为1:4。
[0017]
进一步,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夹角设置为60~90度;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夹角设置为45~90度。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9]
1、通过将高强度化纤和金属丝混合编织,金属丝为燃气管整体增加结构强度,有效的防止如老鼠等啮齿动物啃咬燃气管,减少了安全隐患,而高强度化纤的丝线间隙为积聚的燃气提供引导,使得渗透的燃气从燃气管两端渗出;
[0020]
2、在内胶管外设置内加强层,由于燃气首先从内胶管渗出,其具有较大压力,由单一材质的高强度化纤编织构成的内加强层引导渗出的气体沿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布置方向从燃气软管的端部渗出,从而有效减少气体在中胶管与内胶层之间的鼓包现象;
[0021]
3、混编加强层在经向上设置至少两根第一经线,在纬向上设置至少两根第一纬线,在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一侧并行设置金属丝,减少金属丝与高强度化纤的张力差引起的浮动间隙,且金属丝在中胶管表面挤压的排紧第一经线、第一纬线,从而增加混编加强层的紧密性,金属丝与高强度化纤结合,保证燃气软管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扭曲、抗挤压能力,同时,第一经线、第一纬线与金属丝之间的交缝处构成燃气的另一引流通道,确保渗透的燃气沿第一经线或第一纬线的布置方向向燃气软管的两端输出,从而有效的避免燃气在燃气软管的功能层之间积聚。
[0022]
4、编织经线组、编织纬线组和金属丝收紧中胶管,增加中胶管的内阻隔层和外阻隔层之间的致密性,取消内加强层在内胶层和中胶管之间的粘和空隙,耐磨层在保证燃气软管外部的耐磨性的同时,进一步致密燃气软管每个功能层,减少由于内加强层和混编加强层的组织点上的张力产生的浮动间隙;
[0023]
5、两根第一经线和两根第一纬线并行布置,减少经向和纬向上组织点的高度差,
通过增加并行金属丝的数量,减少相邻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之间的空缺区域,增加混编加强层的结构紧密性以及混编加强层在中胶管上的包覆程度,提高燃气软管整体的结构强度,延伸及膨胀系数低。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第一经线细节);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阻隔层和耐磨层的平铺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经线、第一纬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内胶管;2、内加强层;2.1、第二经线;2.2、第二纬线;3、中胶管;3.1、内阻隔层;3.2、外阻隔层;3.3、压紧凹层;4、混编加强层;4.1、第一经线;4.2、第一纬线;4.3、金属丝;5、耐磨层;5.1、压紧凸层;6、连接丝;7、第一螺旋位置;8、第二螺旋位置;9、第三螺旋位置;10、牵引轮;11、第一张力辊;12、第二张力辊;15、第三张力辊;16、第一张力控制装置;17、第二张力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0032]
本实用新型中指得经向和纬向为相对经向和相对纬向,并非绝对经向和绝对纬向。
[0033]
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包括:
[0034]
内胶管1,内胶管1为耐腐蚀气体侵蚀的橡胶材质;
[0035]
内加强层2,设于内胶管1外,包括交叠的第二经线2.1和第二纬线2.2,第二经线2.1 和第二纬线2.2分别由至少一股高强度化纤拧合
[0036]
中胶管3,设于内加强层2外,包括致密贴合的内阻隔层3.1和外阻隔层3.2;
[0037]
混编加强层4,包括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编织经线组由至少两根并行的第一经线 4.1构成,编织纬线组由至少两根并行的第一纬线4.2构成,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4.2均由至少两股高强度化纤拧合;
[0038]
耐磨层5,耐磨层5包围并致密混编加强层4,其中,耐磨层5为透明材料制成;
[0039]
1、通过将高强度化纤和金属丝4.3混合编织,金属丝4.3为燃气管整体增加结构强度,有效的防止如老鼠等啮齿动物啃咬燃气管,减少了安全隐患,而高强度化纤的丝线间隙为积聚的燃气提供引导,使得渗透的燃气从燃气管两端渗出;
[0040]
2、在内胶管1外设置内加强层2,由于燃气首先从内胶管1渗出,其具有较大压力,
由单一材质的高强度化纤编织构成的内加强层2引导渗出的气体沿第二经线2.1和第二纬线2.2 的布置方向从燃气软管的端部渗出,从而有效减少气体在中胶管3与内胶层之间的鼓包现象;
[0041]
3、混编加强层4在经向上设置至少两根第一经线4.1,在纬向上设置至少两根第一纬线 4.2,在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4.2一侧并行设置金属丝4.3,减少金属丝4.3与高强度化纤的张力差引起的浮动间隙,且金属丝4.3在中胶管3表面挤压的排紧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 4.2,从而增加混编加强层4的紧密性,金属丝4.3与高强度化纤结合,保证燃气软管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扭曲、抗挤压能力,同时,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4.2与金属丝4.3之间的交缝处构成燃气的另一引流通道,确保渗透的燃气沿第一经线4.1或第一纬线4.2的布置方向向燃气软管的两端输出,从而有效的避免燃气在燃气软管的功能层之间积聚。
[0042]
4、编织经线组、编织纬线组和金属丝4.3收紧中胶管3,增加中胶管3的内阻隔层3.1 和外阻隔层3.2之间的致密性,取消内加强层2在内胶层和中胶管3之间的粘和空隙,耐磨层5在保证燃气软管外部的耐磨性的同时,进一步致密燃气软管每个功能层,减少由于内加强层2和混编加强层4的组织点上的张力产生的浮动间隙;
[0043]
5、两根第一经线4.1和两根第一纬线4.2并行布置,减少经向和纬向上组织点的高度差,通过增加并行金属丝4.3的数量,减少相邻的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4.2之间的空缺区域,增加混编加强层4的结构紧密性以及混编加强层4在中胶管3上的包覆程度,提高燃气软管整体的结构强度,延伸及膨胀系数低。
[0044]
具体的,混编加强层4由若干个完全循环组织构成,该完全循环组织指的是,第一经线 4.1沿其布置方向的组织点为两上两下,第一纬线4.2沿其布置方向的组织点位两下两上,经向的金属丝4.3的组织点为两上两下;可选的,第一纬线4.2沿其布置方向的组织点位三下三上,经向的金属丝4.3的组织点为三上三下。
[0045]
具体的,内阻隔层3.1为pvc与丁腈橡胶的共混层,外阻隔层3.2为pvc材料层,内加强层2粘接在内阻隔层3.1的内壁与内内胶管1的外壁之间,通过pvc与丁腈橡胶共混,增加内阻隔层3.1的抗拉伸强度、耐油性以及对燃气在其内的引导性。
[0046]
具体的,相邻的两根编织经线组和两根编织纬线组相互平行且设有间隙,金属丝4.3布置并填充间隙,且在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4.1的经组织点交错设置。
[0047]
具体的,第二经线2.1与第一经线4.1的直径比例为1:5,第二纬线2.2与第一纬线4.2的直径比例为1:5,所述连结丝与金属丝4.3的直径比例为1:4。
[0048]
具体的,第二经线2.1和第二纬线2.2的夹角设置为60~90度;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 4.2的夹角设置为45~90度。
[0049]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耐磨层5内壁上对应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分别设有压紧凸层5.1;外阻隔层3.2上对应编织经线组和编织纬线组分别设有压紧凹层3.3,压紧凹层3.3为混编加强层4提供一定的安装定位,有利于混编加强层4在中胶管3上编织成型,压紧凸层5.1相对的压紧混编加强层4在中胶管3的外壁上,有利于耐磨层5致密混编加强层4,保证混编加强层4结构稳定性。
[0050]
作为一种实施例,金属丝4.3沿其布置方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螺旋位置9,金属丝 4.3在第一螺旋位置7并行的位于第一经线4.1和/或第一纬线4.2的一侧;金属丝4.3在第二螺旋位置8位于两根第一经线4.1和/或两根第一纬线4.2之间;金属丝4.3在第三螺旋
位置9 并行的位于第一经线4.1和/或第一纬线4.2的另一侧,金属丝4.3在第一螺旋位置7和第三螺旋位置9排布在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4.2的两侧,使得金属丝4.3在经向上收紧第一经线 4.1,在纬向上收紧第一纬线4.2,使得混编加强层4的结构更加紧密,金属丝4.3在第二螺旋位置8压紧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4.2,当第二螺旋位置8是位于完全循环组织的两个经组织点和两个纬组织点之间,也可以是位于经组织点或是纬组织点上。
[0051]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4.2均包括连结丝和至少两股高强度化纤,高强度化纤分别沿不同旋向的缠绕在连结丝上,在连接丝6上缠绕设置多股高强度化纤从而构成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4.2,保证单根第一经线4.1和第一纬线4.2的结构强度,且该连接丝6可选为金属材质,也可选为高强度化纤。
[0052]
一种具有混编加强层的燃气软管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53]
a.依次设置牵引轮10、第一张力控制装置16和收线筒,该第一张力控制装置16的两侧出线且均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第一张力辊11,调控每个张力辊的上下间距和前后间距,在收线筒上收束成张力一致的第二经线2.1筒、第二纬线2.2筒;
[0054]
b.挤出内胶管1的pvc材料层以及粘接层,在粘接层表面编织内加强层2;挤出中胶管3的内阻隔层3.1和外阻隔层3.2后粘接,将内阻隔层3.1致密的包覆在粘接层和内加强层 2上;
[0055]
c.在连结丝上螺旋的拧合多股高强度化纤呈第一经线4.1、第一纬线4.2;
[0056]
d.依次设置牵引轮10、第二张力控制装置17和收线筒,该第二张力控制装置17的两侧出线且均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第二张力辊12和第三张力辊15,在第二张力辊12上并排的布置至少两根第一经线4.1或至少两根第一纬线4.2,在第三张力辊15上布置金属丝4.3,金属丝4.3相对第一经线4.1或第一纬线4.2并行,调控第二张力辊12和第三张力辊15的前后间距和上下间距,在同一收线筒上收束成张力一致的金属丝4.3和高强度化纤的混合线筒,分别为第一经线4.1筒和第一纬线4.2筒;
[0057]
e.在中胶管3外编织混编加强层4,在混编加强层4外致密的包覆耐磨层5。
[0058]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