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破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7190发布日期:2021-05-28 10:4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破坏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破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破坏器。



背景技术:

真空破坏器多安装在阀体和流体管道的流体腔室中,以避免流体腔室中产生负压,造成流体逆流,现有的真空破坏器多通过设置压缩弹簧实现真空破坏器的打开和闭合,这就需要流体腔室内产生足够大的负压才能够压缩弹簧以打开真空破坏器破坏流体腔室的真空状态,因此检测和破坏真空状态的灵敏度不够;此外,现有的真空破坏器结构复杂,并整体安装于流体腔室的内部,需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装配复杂,对流体腔室内部的安装结构有要求,适配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真空破坏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适配性差、灵敏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破坏器,通过对其结构和安装方式的改进,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真空破坏器,包括阀芯和弹性膜片,所述阀芯包括设于流体腔室内部的装配部,及设于流体腔室外部的卡止部,装配部与卡止部之间设有连接轴,流体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通孔,连接轴穿设于通孔中,并能沿轴向移动;所述弹性膜片通过其中央开设的中心孔套装于阀芯的装配部,弹性膜片的外周缘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径向外凸的弧形膜瓣,所述弧形膜瓣连续设置;流体腔室内具有流体时,弹性膜片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成平面结构,其下端面紧密贴靠于流体腔室的内壁以密封通孔,流体腔室内形成负压时,弹性膜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上拱起恢复成伞状结构,并带动阀芯沿轴向朝向流体腔室内部移动,相邻两个弧形膜瓣之间的径向内凹部与腔室内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

上述方案通过对阀芯和弹性膜片结构的改进,简化了真空破坏器的结构,其部分安装于流体腔室内部,部分安装于流体腔室外部,占用空间小,易装配;阀芯的装配部用于安装弹性膜片,卡止部用于限制阀芯沿轴向移动的距离,防止阀芯完全缩进流体腔室内;通过优化弹性膜片的结构,使其通过弹性变形即可实现对流体腔室的密封和破真空,弧形膜瓣在弹性膜片处于平面结构时能够紧密贴合于墙壁以密封通孔,在弹性膜片上拱恢复成伞状结构时,相邻弧形膜瓣之间会形成过流间隙以破真空;只要流体腔室内有负压,大气压只需克服弹性膜片的弹性变形力即可使真空破坏器打开破坏真空状态,简单可靠,灵敏度高。

作为优选,所述装配部包括位于锁芯上端的抵接凸台,及位于抵接台与连接轴之间的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外径小于抵接凸台和连接轴的外径以形成环形安装槽,弹性膜片套装于环形安装槽中。通过设置抵接凸台,其与连接轴的配合即可实现弹性膜片的装配,结构简单易装配;弹性膜片安装于抵接凸台的下方,弹性膜片在变形和上移时会对抵接凸台施加向上的力,从而带动整个阀芯朝向流体腔室内部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缩径段的外径与弹性膜片中心孔的孔径相匹配,缩径段的长度与弹性膜片的厚度相匹配。以上设置在提高弹性膜片安装稳固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弹性膜片与阀芯的配合度,从而提高真空破坏器的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抵接凸台为圆台状,其外径大于连接轴的外径,但小于弹性膜片的外径。抵接凸台采用圆台状,使其与弹性膜片的接触面为平面,方便弹性膜片对其施力;抵接台的外径大于连接轴的外径,使抵接凸台有足够的受力面积,以保证弹性膜片能够将阀芯顶起;抵接凸台的外径小于弹性膜片以避免弹性膜片变形受限。

作为优选,所述卡止部包括位于阀芯下端的端帽,及形成于端帽与连接轴之间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卡装有卡簧以限制连接轴的轴向移动距离。卡止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阀芯的限位,并能够使卡簧安装于流体腔室的外部,方便装配,不影响流体腔室内部结构,提高了真空破坏器的适配性。

作为优选,所述卡簧包括卡环及设于卡环内周面上的卡爪,所述卡爪沿卡环的周向均匀设置并朝向中心倾斜向下延伸卡止于环形卡槽中。采用上述结构的卡簧,卡止可靠,并能够保证阀芯受力均匀,提高其与弹性膜片的配合度。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一体成型,并与通孔同轴设置。一体成型的阀芯便于制造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流体腔室的腔壁至少部分为平面结构,所述通孔开设于平面结构的腔壁上。平面结构的腔壁更利于弹性膜片对通孔的密封,以提高真空破坏器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真空破坏器结构和装配方式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其适配性,只需在流体腔室的腔壁上开设一个小孔即可实现安装,对流体腔室的内部结构无特定要求,适配性高,易装配。

(2)通过优化弹性膜片的结构,使其通过弹性变形即可实现对流体腔室的密封和破真空,无需再另行设置其它复位部件,结构简单可靠,且流体腔室内产生负压时,大气压只需克服弹性膜片的弹性变形力即可使真空破坏器打开破坏真空状态,从而提高真空破坏器的灵敏度。

(3)真空破坏器部分安装于流体强室内部,部分安装于流体腔室外部,弹性膜片与阀芯的配合度高,易装配,节约安装空间,不会破坏流体腔室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破坏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磁阀结构示意图;

图3为真空破坏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真空破坏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性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卡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阀芯10;抵接凸台11;缩径段12;连接轴13;环形卡槽14;端帽15;弹性膜片20;中心孔21;弧形膜瓣22;卡簧30;卡环31;卡爪32;电磁阀40;流体腔室41;单向阀42;底壁4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真空破坏器,其通过开设于流体腔室41腔壁的通孔实现安装,流体腔室41可以是阀体内的腔室,也可以是流体管道内的腔室,本实施例中的流体腔室41设于电磁阀40的进水口处,真空破坏器靠近电磁阀40的进水口设置以防止水回流。

流体腔室41的底壁411为平面结构,其底壁411上开设一通孔;所述真空破坏器包括阀芯10和弹性膜片20,阀芯10一体成型,其包括设于流体腔内部的装配部,及设于流体腔室41外部的卡止部,装配部与卡止部之间设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穿设于通孔中,并能沿轴向移动,阀芯10的装配部用于安装弹性膜片20,卡止部用于限制阀芯10沿轴向移动的距离,防止阀芯10完全缩进流体腔室41内。

装配部包括位于锁芯上端的抵接凸台11,及位于抵接台与连接轴13之间的缩径段12,所述缩径段12的外径小于抵接凸台11和连接轴13的外径以形成环形安装槽,弹性膜片20通过其中央开设的中心孔21套装于环形安装槽中,为了提高弹性膜片20安装稳固性和弹性膜片20与阀芯10的配合度,缩径段12的外径与弹性膜片20中心孔21的孔径相匹配,缩径段12的长度与弹性膜片2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抵接凸台11为圆台状,其外径大于连接轴13的外径,但小于弹性膜片20的外径,抵接凸台11采用圆台状,使其与弹性膜片20的接触面为平面,方便弹性膜片20对其施力;抵接台的外径大于连接轴13的外径,使抵接凸台11有足够的受力面积,以保证弹性膜片20能够将阀芯10顶起;抵接凸台11的外径小于弹性膜片20的外径,具体地,抵接凸台11至少不覆盖弧形膜瓣22,以上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弹性膜片20变形受限,以提高真空破坏器的可靠性。

卡止部包括位于阀芯10下端的端帽15,及形成于端帽15与连接轴13之间的环形卡槽14,环形卡槽14内卡装有卡簧30以限制连接轴13的轴向移动距离,卡止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阀芯10的限位,并能够使卡簧30安装于流体腔室41的外部,方便装配,不影响流体腔室41内部结构,提高了真空破坏器的适配性;所述卡簧30包括卡环31及设于卡环31内周面上的卡爪32,所述卡爪32沿卡环31的周向均匀设置并朝向中心倾斜向下延伸卡止于环形卡槽14中,采用上述结构的卡簧30,卡止可靠,并能够保证阀芯10受力均匀,提高其与弹性膜片20的配合度。

弹性膜片20由橡胶制成,外周缘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径向外凸的弧形膜瓣22,所述弧形膜瓣22连续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膜片20具有六个弧形膜瓣22,其在自然状态为中部上拱的伞状结构,其在受压状态下可变成平面结构;结合本实施例,当电磁阀40靠近进水口的流体腔室41内有水时,弹性膜片20会在水压的作用下被挤压成平面结构,其下端面紧密贴靠于流体腔室41的内壁以密封通孔,当出现停水或其他特殊情况,流体腔室41内产生负压时,弹性膜片20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上拱起恢复成伞状结构,并带动阀芯10沿轴向朝向流体腔室41内部移动,相邻两个弧形膜瓣22之间的径向内凹部与腔室内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空气会由过流间隙进入到流体腔室41内,破坏负压状态,避免水回流。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40靠近出水口的位置安装有单向阀42,如果单向阀42失效,流体腔室41的内的水会通过腔壁上的通孔流出,及时预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破坏器结构简单,易装配,其部分安装于流体强室内部,部分安装于流体腔室41外部,节约安装空间,不会破坏流体腔室41内部结构;适配性高,只需在流体腔室41的腔壁上开设一个小孔即可实现安装,对流体腔室41的内部结构无特定要求;灵敏度高,其通过对弹性膜片20结构的优化,通过弹性膜片20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对流体腔室41的密封和破真空,且流体腔室41内产生负压时,大气压只需克服弹性膜片20的弹性变形力即可使真空破坏器打开破坏真空状态。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