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2185发布日期:2021-05-25 12:2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润滑油、冷却油是必要的,然而润滑油、冷却油在进入设备内之前需要使用滤清器进行过滤,以保证油路正常,避免堵塞;然而当设备内的油液过滤装置需要维护更换时,便需要停机维护,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表面设有注液接头,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端与注液接头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连通至油液滤清器,所述油液滤清器的出口端连通抽液泵;所述抽液泵、油液滤清器安装于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可拆卸安装于储油箱的顶面,所述储油箱的底面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斜管、u型管以及第二斜管,所述第一管体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管体的顶端连通注液接头,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连通第一斜管,所述第一斜管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斜管的底端连通u型管的一端开口,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开口连通倾斜向下的第二斜管,所述第二斜管的出口端连接油液滤清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管、第二斜管以及油液滤清器位于同一斜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滤清器的入口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管,所述油液滤清器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通至抽液泵,所述软管与油液滤清器、抽液泵的连接处捆扎有绑带。

进一步的,所述抽液泵的出口端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呈倒l型,所述储油箱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所述出油管插装于注油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面四角处垂直设有支柱,所述储油箱的表面四角处开设有与支柱配合插装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箱的外壁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该便携式滤油装置能够快速移动至待维护设备旁,这样便携式滤油装置便可替代设备内的滤油装置,设备无需停机;

2、导流管能够将油液排出至油液滤清器,油液滤清器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

3、储油箱与过滤箱可拆卸组装,可实现若现场只需过滤排出即可,则只需单独使用过滤箱,若现场需要储存过滤后的油液,则可将储油箱与过滤箱组装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过滤箱;11、注液接头;12、支柱;13、检修门;2、导流管;21、第一管体;22、第一斜管;23、u型管;24、第二斜管;3、油液滤清器;4、抽液泵;41、出油管;5、储油箱;51、注油口;52、定位孔;53、把手;6、滚轮;7、软管;71、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便携式滤油装置,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的表面设有注液接头11,所述过滤箱1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的入口端与注液接头11连通,所述导流管2的出口端连通至油液滤清器3,所述油液滤清器3的出口端连通抽液泵4;所述抽液泵4、油液滤清器3安装于过滤箱1内;所述过滤箱1可拆卸安装于储油箱5的顶面,所述储油箱5的底面设有滚轮6;滚轮的设置可使得储油箱、过滤箱一同移动,从而便于移动、携带滤油装置;导流管能够将油液排出至油液滤清器,油液滤清器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抽液泵能够产生负压抽动油液;储油箱能够储存过滤后的油液,便于转移油液;储油箱与过滤箱可拆卸组装,可实现若现场只需过滤排出即可,则只需单独使用过滤箱,若现场需要储存过滤后的油液,则可将储油箱与过滤箱组装为一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管2包括第一管体21、第一斜管22、u型管23以及第二斜管24,所述第一管体21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管体21的顶端连通注液接头11,所述第一管体21的底端连通第一斜管22,所述第一斜管22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斜管22的底端连通u型管23的一端开口,所述u型管23的另一端开口连通倾斜向下的第二斜管24,所述第二斜管24的出口端连接油液滤清器3;第一斜管、第二斜管的设置能够加快油液的流动速度,u型管能够对油液进行沉淀过滤,实现初步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延长油液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斜管22、第二斜管24以及油液滤清器3位于同一斜线上;位于同一斜线能够便于油液快速流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油液滤清器3的入口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管24,所述油液滤清器3的出口端通过软管7连通至抽液泵4,所述软管7与油液滤清器3、抽液泵4的连接处捆扎有绑带71;软管的设置能够实现油液滤清器与抽液泵的连通,绑带能够提高密封性,避免漏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抽液泵4的出口端设有出油管41,所述出油管41呈倒l型,所述储油箱5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51,所述出油管41插装于注油口51内;出油管可将过滤后的油液排出,注油口用以作为储油箱的进油口,在组装时,出油管会与注油口插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箱1的底面四角处垂直设有支柱12,所述储油箱5的表面四角处开设有与支柱12配合插装的定位孔52;支柱与定位孔的配合能够实现储油箱、过滤箱的精准插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油箱5的外壁设有把手53;把手能够便于工人推动装置。

实施例一

现场只需对油液过滤,然后直接将油液排出至设备内;单独将过滤箱1放置在现场,支柱12能够对过滤箱1进行支撑;

油液通过注液接头11排出至第一管体21,然后通过第一斜管22进入到u型管23内,油液中的杂质会在u型管23内沉淀,然后油液通过第二斜管24排出至油液滤清器3,油液滤清器3对油液进行过滤,最后油液被抽液泵4抽出至出油管41,最后过滤后的油液被抽出至指定设备内。

实施例二

现场需对油液过滤储存;将过滤箱1放置在储油箱5上,支柱12插装至定位孔52内,出油管41插入于注油口51内;手持把手53,将装置整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滚轮6转动;

在过滤时,油液通过注液接头11排出至第一管体21,然后通过第一斜管22进入到u型管23内,油液中的杂质会在u型管23内沉淀,然后油液通过第二斜管24排出至油液滤清器3,油液滤清器3对油液进行过滤,最后油液被抽液泵4抽出至出油管41,最后过滤后的油液通过注油口51排出至储油箱5内,实现现场油液的储存;

日常维护时,打开检修门13对导流管2、油液滤清器3进行检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