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3733发布日期:2021-04-30 09:1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密封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行业检测汽车燃油供给系统泄漏和通气是必须的,汽车的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油箱、碳罐和油泵及其附属管路组成。为了检测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性能,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利用检漏仪器对汽车的燃油供给系统进行泄漏和通气试验。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汽车的燃油供给系统进行泄漏和通气检测,以达到国六污染物排放标准,就需要提供相应的汽车燃油供给系统泄漏和通气检测装置。

整个检测装置需要对汽车的油箱口封堵与控制碳罐对空出气口的通断,方可进行汽车燃油系统的气密及通气测试。本专利只讨论碳罐对空出气口的通断。

碳罐一般装在汽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汽,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汽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对汽车燃油供给系统泄漏和通气进行检测,需要一个装置控制汽车碳罐的对空出气口的通断,如用电磁阀直接控制汽车碳罐的对空出气口通断,因电磁阀发热(温度变化影响燃油供给系统的气密检测)及连接管路太长(气体排出慢影响燃油供给系统的通气性检测),故电磁阀控制通断不可取,又因产线上的节拍时间较短,所以需要一种简易、快速、准确、排气口距离汽车碳罐的对空出气口较短的封堵检测方式才能满足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封堵通断控装置,以解决控制汽车碳罐的对空出气口通断的问题。

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包括:

气缸筒,其内部具有一气腔,气腔前端由前盖体封堵;气腔的后端由后盖封堵;

内芯,其设于气腔内部,能沿气腔的轴心线密封滑动;内芯与前盖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内芯前端面中心处固设有一封堵胶堵,前盖体中心对应设有一前盖通孔,封堵胶堵能随内芯前移并封堵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内的开口,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前气管接头,前气管接头通过第一气管联通封堵胶塞;

气缸筒在位于临近前盖体处还开设有分别与气腔和大气相联通的排气孔;

内芯后端面正对的后盖的中心处开设有后盖通孔,后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后气管接头,后气管接头通过第二气管及电磁阀与气源相联,并由电磁阀切换控制第二气管与气源联通或与大气联通。

前盖体是气缸筒的一部分,即前盖体与气缸筒为一体的,气腔为在气缸筒开设的一个盲孔。

后盖是通过内六角圆柱螺钉与气缸筒紧固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o型圈加以密封。

前盖体还固接一用于保护前气管接头的前保护套筒。

后盖还固接一用于保护后气管接头的后保护套筒。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内部气压较小(在10kpa以内)且尺寸适宜的通气孔封堵,适用于内部压力较小的通气孔如汽车生产线上进行油箱密闭性检测的碳罐对空出气口的封堵通断作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装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装置封堵示意图(通气状态);

图4为装置封堵示意图(封堵状态);

图5和图6分别为气缸筒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7和图8分别为内芯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9和图10分别为封堵胶堵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中,1-气腔、2-后盖、3-后气管接头、4-后保护套筒、5-内六角圆柱螺钉、6-o型圈、7-o型圈、8-排气孔、9-内芯、10-封堵胶堵、11-复位弹簧、12-前气管接头、13-前保护套筒、14-内六角圆柱螺钉、15-气缸筒、16-第一气管、17-封堵胶塞、18-碳罐对空出气口、19-碳罐、20-气源、21-电磁阀、22-第二气管、23-前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包括:

气缸筒15,其内部具有一气腔1,气腔1前端由前盖体23封堵;优选的,前盖体23是气缸筒15的一部分,即前盖体23与气缸筒15为一体的,气腔1为在气缸筒15开设的一个盲孔,此种方式便于加工;气腔1的后端由后盖2封堵,后盖2是通过内六角圆柱螺钉5与气缸筒15紧固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o型圈6加以密封;

内芯9,其设于气腔1内部,能沿气腔1的轴心线滑动,且内芯9与气腔腔壁之间还设有o型圈7以便密封;另外,内芯9与前盖体23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11;

内芯9前端面中心处固设有一封堵胶堵10,前盖体23中心对应设有一前盖通孔,封堵胶堵10能随内芯9前移并封堵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内的开口,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前气管接头12,前气管接头12通过第一气管16联通封堵胶塞17,封堵胶塞17则用于直接插入封堵碳罐19的碳罐对空出气口18;

气缸筒15在位于临近前盖体23处还开设有与气腔相联通的排气孔8;

内芯后端面正对的后盖2的中心处开设有后盖通孔,后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后气管接头3,后气管接头3通过第二气管22及电磁阀21与气源20相联并由电磁阀21切换控制第二气管22与气源20联通或与大气联通,追根究底,实质上是切换控制内芯9后端与后盖2之间的气腔与气源20相联通还是与大气联通;

优选的,前盖体23还通过内六角圆柱螺钉14固接一用于保护前气管接头12的前保护套筒13;

优选的,后盖2还通过内六角圆柱螺钉5固接一用于保护后气管接头3的后保护套筒4。

本工装操作简易、快速、准确,由操作者手持将封堵胶塞17插入碳罐19的碳罐对空出气口18,使封堵胶塞封堵住碳罐对空出气口,然后启动装置,电磁阀21切换控制第二气管22与气源20联通或与大气联通;

与气源相联通时,则推动内芯前移,从而通过内芯前端的封堵胶堵10将前盖体的前盖通孔封堵,从而实现对碳罐对空出气口18的封堵;

与外界大气相联通时,则内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后移,使得前盖体的前盖通孔通过气腔及排气孔8与外界大气相联通,从而实现碳罐对空出气口18与外界大气相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筒(15),其内部具有一气腔(1),气腔前端由前盖体(23)封堵;气腔的后端由后盖(2)封堵;

内芯(9),其设于气腔内部,能沿气腔的轴心线密封滑动;内芯与前盖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11);

内芯前端面中心处固设有一封堵胶堵(10),前盖体中心对应设有一前盖通孔,封堵胶堵能随内芯前移并封堵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内的开口,前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前气管接头(12),前气管接头通过第一气管(16)联通封堵胶塞(17);

气缸筒在位于临近前盖体处还开设有分别与气腔和大气相联通的排气孔(8);

内芯后端面正对的后盖的中心处开设有后盖通孔,后盖通孔的朝向气腔外的开口固接联通有一后气管接头(3),后气管接头通过第二气管(22)及电磁阀(21)与气源(20)相联,并由电磁阀切换控制第二气管与气源联通或与大气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盖体是气缸筒的一部分,即前盖体与气缸筒为一体的,气腔为在气缸筒开设的一个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盖是通过内六角圆柱螺钉与气缸筒紧固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o型圈加以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盖体还固接一用于保护前气管接头的前保护套筒(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盖还固接一用于保护后气管接头的后保护套筒(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汽车碳罐对空出气口通断的气动装置,其包括气缸筒、内芯;气缸筒内部具有一气腔;内芯设于气腔内部,能沿气腔的轴心线密封滑动;内芯与前盖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内芯前端面中心处固设有一封堵胶堵,前盖体中心对应设有一前盖通孔,封堵胶堵能随内芯前移并封堵前盖通孔,前盖通孔固接联通有一前气管接头,前气管接头通过第一气管联通封堵胶塞;气缸筒在位于临近前盖体处还开设有分别与气腔和大气相联通的排气孔;后盖的中心处开设有后盖通孔,后盖通孔固接联通有一后气管接头,后气管接头通过电磁阀切换控制第二气管与气源联通或与大气联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易、快速、准确,可适用于尺寸适宜的通气孔封堵。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张珉;岳建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博益气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