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8128发布日期:2021-06-22 15:0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座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轴承座引是一种可以接受综合载荷、构造特别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座,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有轴承的地方就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现有的轴承座通过设置迷宫和定位环相配合,代替传统橡胶密封圈对轴承座的内部环境进行密封。虽然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但迷宫和定位环在轴承损坏,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之间拆卸会变得困难的情况下,迷宫和定位环的拆卸也会变得困难,进而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1145133u提出了一种轴承座组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设置有上盖,底座内开设有型腔,型腔内设置有轴承,型腔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腔一,安装腔一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一,安装腔一内设置有限位块一,型腔远离安装腔一的一侧且位于底座上开设有安装腔二,安装腔二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二,安装腔二内设置有限位块二,安装腔二的底端对称开设有一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与限位块二相配合的驱动结构,安装槽远离限位槽二的一侧且位于安装腔二内和上盖内分别均设置有与限位块二相配合的限位弧。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驱动块与弹簧板相配合,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但是该轴承座组件结构较复杂,且不易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解决了轴承座组件结构较复杂,且不易拆卸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底托,所述轴承座底托顶部前端与轴承前侧限位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前侧限位块背部外侧面与轴承底座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底座底部与轴承座底托顶部相接触,所述轴承底座底部与底座连接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连接件外表面与轴承座底托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底座背面与轴承后侧限位块正面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底托顶部右端被底托固定螺母底端穿过,所述轴承座底托右侧面被锁扣穿过,所述锁扣右侧面与锁扣限位板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锁扣中部穿过轴承底座右侧面,所述锁扣左端与轴承外圈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轴承外圈外表面与轴承底座内壁相接触,所述轴承外圈内壁与滚动件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滚动件内侧面与轴承内圈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轴承前侧限位块背面与顶盖卡扣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底座顶部内壁与顶盖限位板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盖限位板顶部与轴承座顶盖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顶盖背面与轴承座后盖正面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后盖背面通过连接杆与连接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背面底端被螺母前端穿过,所述轴承座后盖正面与减震垫背面相接触,所述轴承座顶盖内侧面中部与顶盖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圈内侧壁开设有轴承内圈卡槽。

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圈开设的轴承内圈卡槽与轴承内圈连接的转轴上设置的卡扣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底托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锁扣,每组所述锁扣外侧面均连接有一组锁扣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底托左右两侧分别各分布有两组底托固定螺母,所述轴承座底托底部开设有两组固定卡槽。

优选的,所述轴承后侧限位块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与螺母相匹配的螺母连接口。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顶盖连接的顶盖滑块与轴承外圈顶部开设的卡槽相匹配,所述轴承座顶盖正面开设有与顶盖卡扣相匹配的通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通过四组底托固定螺母对轴承座底托进行固定,轴承底座通过底座连接件与轴承座底托卡接,便于拆卸,将轴承放入轴承底座上,垫好减震垫,减小轴承转动时的震动,推动轴承座顶盖,顶盖滑块与轴承外圈卡接,对轴承进行固定,顶盖卡扣与轴承座顶盖卡接,固定轴承座顶盖,通过螺母与轴承后侧限位块进行固定和锁扣的安装,避免轴承底座和轴承固定不牢固,从而解决了轴承座组件结构较复杂,且不易拆卸的问题。

2、该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通过轴承内圈开设的轴承内圈卡槽与轴承内圈连接的转轴上设置的卡扣相匹配,便于拆卸与轴承内圈连接的转轴,通过轴承座底托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锁扣,每组锁扣外侧面均连接有一组锁扣限位板,便于轴承座底托、轴承底座和轴承外圈之间固定,通过轴承座底托左右两侧分别各分布有两组底托固定螺母,轴承座底托底部开设有两组固定卡槽,便于对轴承座底托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座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座底托;2、轴承底座;3、轴承前侧限位块;4、锁扣限位板;5、底座连接件;6、轴承后侧限位块;7、轴承座顶盖;8、轴承座后盖;9、顶盖限位板;10、顶盖滑块;11、顶盖卡扣;12、轴承内圈;13、滚动件;14、轴承外圈;15、连接件;16、连接杆;17、螺母;18、轴承内圈卡槽;19、锁扣;20、底托固定螺母;21、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底托1,轴承座底托1顶部前端与轴承前侧限位块3底部固定连接,轴承前侧限位块3背部外侧面与轴承底座2正面固定连接,轴承底座2底部与轴承座底托1顶部相接触,轴承底座2底部与底座连接件5顶部固定连接,底座连接件5外表面与轴承座底托1内壁固定连接,轴承底座2背面与轴承后侧限位块6正面外侧固定连接,轴承座底托1顶部右端被底托固定螺母20底端穿过,轴承座底托1右侧面被锁扣19穿过,锁扣19右侧面与锁扣限位板4左侧面固定连接,锁扣19中部穿过轴承底座2右侧面,锁扣19左端与轴承外圈14外表面相接触,轴承外圈14外表面与轴承底座2内壁相接触,轴承外圈14内壁与滚动件13外侧面相接触,滚动件13内侧面与轴承内圈12外表面相接触,轴承前侧限位块3背面与顶盖卡扣11正面固定连接,轴承底座2顶部内壁与顶盖限位板9外表面滑动连接,顶盖限位板9顶部与轴承座顶盖7底部右端固定连接,轴承座顶盖7背面与轴承座后盖8正面外侧固定连接,轴承座后盖8背面通过连接杆16与连接件15顶端固定连接,连接件15背面底端被螺母17前端穿过,轴承座后盖8正面与减震垫21背面相接触,轴承座顶盖7内侧面中部与顶盖滑块10顶部固定连接,轴承内圈12内侧壁开设有轴承内圈卡槽18。

具体的,为了便于拆卸与轴承内圈12连接的转轴,轴承内圈12开设的轴承内圈卡槽18与轴承内圈连接的转轴上设置的卡扣相匹配,便于连接的转轴快速拆卸和安装。

具体的,为了便于轴承座底托1、轴承底座2和轴承外圈14之间固定,轴承座底托1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锁扣19,每组锁扣19外侧面均连接有一组锁扣限位板4,便于拆卸和固定轴承底座2和内部的轴承。

具体的,为了便于对轴承座底托1进行固定,轴承座底托1左右两侧分别各分布有两组底托固定螺母20,轴承座底托1底部开设有两组固定卡槽,可以有效固定轴承座底托1。

具体的,为了便于固定轴承座顶盖7,轴承后侧限位块6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与螺母17相匹配的螺母连接口,避免因固定不牢靠影响内部的轴承工作。

具体的,为了便于轴承座顶盖7、轴承前侧限位块3和轴承外圈14之间固定,轴承座顶盖7连接的顶盖滑块10与轴承外圈14顶部开设的卡槽相匹配,轴承座顶盖7正面开设有与顶盖卡扣11相匹配的通孔,避免内部轴承转动时剧烈晃动。

工作原理:拧动四组底托固定螺母20对轴承座底托1进行固定,轴承底座2通过底座连接件5与轴承座底托1卡接,将轴承放入轴承底座2上,垫好减震垫21,推动轴承座顶盖7,顶盖滑块10与轴承外圈14卡接,对轴承进行固定,将顶盖卡扣11与轴承座顶盖7卡接,固定轴承座顶盖7,通过螺母17与轴承后侧限位块6进行固定,将锁扣19插入轴承座底托1的空腔中,完成对轴承底座2和轴承的固定。

综上所述,该便于拆卸的轴承组件,通过四组底托固定螺母20对轴承座底托1进行固定,轴承底座2通过底座连接件5与轴承座底托1卡接,便于拆卸,将轴承放入轴承底座2上,垫好减震垫21,减小轴承转动时的震动,推动轴承座顶盖7,顶盖滑块10与轴承外圈14卡接,对轴承进行固定,顶盖卡扣11与轴承座顶盖7卡接,固定轴承座顶盖7,通过螺母17与轴承后侧限位块6进行固定和锁扣19的安装,避免轴承底座2和轴承固定不牢固,从而解决了轴承座组件结构较复杂,且不易拆卸的问题,通过轴承内圈12开设的轴承内圈卡槽18与轴承内圈12连接的转轴上设置的卡扣相匹配,便于拆卸与轴承内圈12连接的转轴,通过轴承座底托1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锁扣19,每组锁扣19外侧面均连接有一组锁扣限位板4,便于轴承座底托1、轴承底座2和轴承外圈14之间固定,通过轴承座底托1左右两侧分别各分布有两组底托固定螺母20,轴承座底托1底部开设有两组固定卡槽,便于对轴承座底托1进行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