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2392发布日期:2021-08-31 13:3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领域使用的塑料复合管都是中高压管材,全部都采用金属接头连接。在油田注水管使用领域中复合管的公称压力高达30mpa左右,因此对复合管连接管件的要求就非常高。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金属管件运用在注水管领域时,由于压力非常高,易造成管件滑移,甚至窜脱,从而造成管线失效。而且目前市场上有些金属管件齿型结构也存在不足,在扣压完做爆破试验时,破口处基本全在管件端部,其主要原因就是管件的齿型在扣压过程中造成了管件端部处应力过于集中,损伤了复合管的外层。本专利在连接结构上以及齿型上做出创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这些不足。不仅不会窜脱而且不易损伤复合管管材表面。此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很广的经济、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套筒及与第一法兰套筒相连的第二法兰套筒,所述第一法兰套筒内设有第一复合管,所述第一复合管内设有第一芯管,所述第二法兰套筒内设有第二复合管,所述第二复合管内设有第二芯管;所述第一法兰套筒及第二法兰套筒在位于法兰连接处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一复合管与第二复合管相对的端部位置采用扩口结构,且扩口结构外壁与喇叭口结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芯管与第二芯管相对的端部外壁设有外凸的锥形面结构,且锥形面结构与扩口结构内壁相贴合。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套筒及第二法兰套筒内壁周向设有锥齿,所述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外壁周向分别设有渐变式锥齿,且渐变式锥齿分别从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的插入端到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连接端逐渐增大。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与第二芯管的连接端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垫片。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一复合管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管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二复合管内壁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内径均采用等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复合管、第二复合管在扣压之前对复合管端部先进行扩口,形成扩口结构,防止高压力使用工况下造成管件滑移、窜脱。

2)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外壁采用渐变式齿型,扣压时管件的齿能够完全卡入复合管中,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能有效的解决复合管爆破试验时破口处在管件端部附近的问题。

3)第一芯管及第二芯管内径均采用等径结构,防止连接处出现v型区域,形成涡流区,加速了金属管件的磨损,从而提高管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锥齿和渐变式锥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复合管,2-第一o型圈,3-第一芯管,301-渐变式锥齿,4-第一法兰套筒,401-锥齿,5-聚四氟乙烯垫片,6-六角螺栓,7-六角螺母,8-第二法兰套筒,9-第二芯管,10-第二复合管,11-第二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复合管1、第一o型圈2、第一芯管3、渐变式锥齿301、第一法兰套筒4、锥齿401、聚四氟乙烯垫片5、六角螺栓6、六角螺母7、第二法兰套筒8、第二芯管9、第二复合管10及第二o型圈11。

第一法兰套筒4与第二法兰套筒8通过六角螺栓6和六角螺母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套筒4内设有第一复合管1,所述第一复合管1内设有第一芯管3,所述第二法兰套筒8内设有第二复合管10,所述第二复合管10内设有第二芯管9;所述第一法兰套筒4及第二法兰套筒8在位于法兰连接处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一复合管1与第二复合管10相对的端部位置采用扩口结构,且扩口结构外壁与喇叭口结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芯管3与第二芯管9相对的端部外壁设有外凸的锥形面结构,且锥形面结构与扩口结构内壁相贴合,复合管端面进行了扩口而且管件经过扣压之后,即使使用工况的压力高也不会造成管件滑移、窜脱。

第一法兰套筒4及第二法兰套筒8内壁周向设有锥齿401,所述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外壁周向分别设有渐变式锥齿301,且渐变式锥齿301的尺寸分别从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的插入端到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的连接端逐渐增大;渐变式锥齿301代替以往齿型一致的锥齿结构,能有效的解决复合管爆破试验时破口处在管件端部附近的问题。

第一芯管3与第二芯管9的连接端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垫片5;第一芯管3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一复合管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2;第二芯管9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二复合管10内壁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11。

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内径均采用等径结构,而不是进行扩口处理,这样能有效的减少管件连接处的磨损。倘若芯管也采用扩口处理,那连接处就会出现一个v型的区域,在那就会形成一个涡流区,加速了金属管件的磨损,进而减少管线的使用寿命。而本专利能很好的规避上述问题,具有较强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套筒(4)及与第一法兰套筒(4)相连的第二法兰套筒(8),所述第一法兰套筒(4)内设有第一复合管(1),所述第一复合管(1)内设有第一芯管(3),所述第二法兰套筒(8)内设有第二复合管(10),所述第二复合管(10)内设有第二芯管(9);所述第一法兰套筒(4)及第二法兰套筒(8)在位于法兰连接处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一复合管(1)与第二复合管(10)相对的端部位置采用扩口结构,且扩口结构外壁与喇叭口结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芯管(3)与第二芯管(9)相对的端部外壁设有外凸的锥形面结构,且锥形面结构与扩口结构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套筒(4)及第二法兰套筒(8)内壁周向设有锥齿(401),所述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外壁周向分别设有渐变式锥齿(301),且渐变式锥齿(301)的尺寸分别从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的插入端到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的连接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3)与第二芯管(9)的连接端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垫片(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3)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一复合管(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管(9)的插入端外壁与第二复合管(10)内壁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管(3)及第二芯管(9)内径均采用等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法兰套筒及与第一法兰套筒相连的第二法兰套筒,所述第一法兰套筒内设有第一复合管,所述第一复合管内设有第一芯管,所述第二法兰套筒内设有第二复合管,所述第二复合管内设有第二芯管;所述第一法兰套筒及第二法兰套筒在位于法兰连接处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一复合管与第二复合管相对的端部位置采用扩口结构,且扩口结构外壁与喇叭口结构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复合管、第二复合管在扣压之前对复合管端部先进行扩口,形成扩口结构,防止高压力使用工况下造成管件滑移、窜脱。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慧;侯学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