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5539发布日期:2021-06-29 23:5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长轴和短轴是变速箱中的必备零部件,如申请号2014203822427,申请日为2014.7.11,名称为新型双轴变速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新型双轴变速器,包括左壳体以及与左壳体盖合后形成腔体的右壳体,右壳体内的壳底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盲孔,两盲孔内分别设有轴承,左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通孔,两通孔内分别设有轴承;右壳体上侧的盲孔内的轴承上套设有从动轴副轴的尾部,从动轴副轴的头部上滑动套设有从动轴主轴,从动轴主轴的头部滑动套设于左壳体上侧的通孔内的轴承内并伸出孔外,从动轴主轴的尾部固设有滑套;右壳体下侧的盲孔内的轴承上套设有主动轴的尾部,主动轴的头部套设于左壳体下侧的通孔内的轴承内并伸出孔外;主动轴上位于左壳体内的一侧套设有前进主动链轮、位于右壳体内的一侧套设有倒退主动齿轮;从动轴主轴上位于左壳体内的一侧套设有前进从动链轮,从动轴副轴上位于右壳体内的一侧套设有倒退从动齿轮;前进主动链轮与前进从动链轮之间链传动,倒退从动齿轮与倒退主动齿轮相啮合,滑套位于前进从动链轮与倒退从动齿轮之间。

结合上述专利的说明书附图所示,其从动轴为单端伸出结构,另一端位于箱体内部,内端端部通过轴承实现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变速器正常使用下是没有问题的,但针对不同的车型,不同的安装空间,单端伸出结构在实际中常常遇到安装空间狭窄,配合结构安装困难等问题,给变速箱的安装带来不小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提供多重选择,充分利用安装空间,解决了现有轴体单端伸出结构导致选择性单一,安装空间利用不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包括从动轴、上箱体和下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上开设有穿孔一,所述下箱体上开设有穿孔二,所述上箱体内具有转动件一,所述下箱体内具有转动件二,所述从动轴穿过所述转动件一和转动件二,所述从动轴的上端从所述穿孔一伸出所述上箱体,所述从动轴的下端从所述穿孔二伸出所述下箱体,所述从动轴轴向限定。

上箱体和下箱体即变速箱的外壳体,两者扣合并锁紧,与从动轴对应的是主动轴,两者通过各种齿轮啮合,拨叉拨动实现前进或倒退,具体不作赘述,不在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内。传统的从动轴只有一端伸出箱体,在本技术方案中,从动轴的另一端也伸出箱体外,这就给负载的安装提供了双重选择,当在从动轴一端由于空间位置限制导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时,可选择在从动轴另一端处进行安装,使安装工作灵活。转动件一和转动件二使从动轴能够实现固定并发生周向旋转,从动轴上还安装有前进大齿、倒挡大齿等零部件,通过这些零部件使从动轴实现轴向限定,具体不作赘述,在现有从动轴上也具有这些零部件。从动轴与转动件一、转动件二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在精度要求较低情况下,也可以是间隙配合。

上述的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中,所述穿孔一下方具有配合槽一,所述转动件一配合于所述配合槽一内,所述穿孔二上方具有配合槽二,所述转动件二配合于所述配合槽二内。

配合槽一用于固定转动件一,配合槽二用于固定转动件二。

上述的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中,所述穿孔一内配合有油封一,所述穿孔二内配合有油封二,所述从动轴的上下端分别从油封一和油封二穿出。

从背景技术中专利的说明书文字内容及说明书附图可得出,其从动轴伸出区域未设置油封,容易造成润滑油泄漏问题,本方案中,在两伸出区域分别设置油封一和油封二,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润滑油泄漏。

上述的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中,所述下箱体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延长部,所述穿孔二贯穿所述延长部。

延长部是用于安装油封二,使油封二具有足够的安装距离,使密封效果更好。

上述的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中,所述从动轴上还套设有垫片一和垫片二,所述垫片一贴合所述转动件一,所述垫片二贴合所述转动件二。

从动轴上套设有前进大齿、滑块、滑套、倒挡大齿等,前进大齿与转动件一之间具有垫片一,倒挡大齿与转动件二之间具有垫片二,垫片一具有多重作用,首先能够防止前进大齿与转动件一、倒挡大齿与转动件二之间相摩,其次具有补偿距离的作用,使前进大齿、滑块、滑套、倒挡大齿等实现轴向定位,不会发生窜动,最后,垫片一和垫片二还将转动件一和转动件二顶住,起到定位作用。

上述的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中,所述转动件一和转动件二均为滚珠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通过双端伸出结构,给负载的安装提供了双重选择,当在从动轴一端由于空间位置限制导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时,可选择在从动轴另一端处进行安装,使安装工作灵活。

2、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在两伸出区域分别设置油封一和油封二,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润滑油泄漏。

3、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设置有双垫片,起到定位和距离补偿等多重作用,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有本多端伸出连接结构的变速箱中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应用有本多端伸出连接结构的变速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从动轴;

2、上箱体;

2a、穿孔一;

2b、配合槽一;

3、下箱体;

3a、穿孔二;

3b、配合槽二;

3c、延长部;

4、转动件一;

5、转动件二;

6、油封一;

7、油封二;

8、垫片一;

9、垫片二;

10、前进大齿;

11、滑块;

12、滑套;

13、倒挡大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变速箱中轴体和箱体之间的多端伸出连接结构包括从动轴1、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箱体2上开设有穿孔一2a,下箱体3上开设有穿孔二3a,上箱体2内具有转动件一4,下箱体3内具有转动件二5,从动轴1穿过转动件一4和转动件二5,从动轴1的上端从穿孔一2a伸出上箱体2,从动轴1的下端从穿孔二3a伸出下箱体3,从动轴1轴向限定。上箱体2和下箱体3即变速箱的外壳体,两者扣合并锁紧,与从动轴1对应的是主动轴,两者通过各种齿轮啮合,拨叉拨动实现前进或倒退,具体不作赘述,不在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内。传统的从动轴1只有一端伸出箱体,在本技术方案中,从动轴1的另一端也伸出箱体外,这就给负载的安装提供了双重选择,当在从动轴1一端由于空间位置限制导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时,可选择在从动轴1另一端处进行安装,使安装工作灵活。转动件一4和转动件二5使从动轴1能够实现固定并发生周向旋转,从动轴1上还安装有前进大齿10、倒挡大齿13等零部件,通过这些零部件使从动轴1实现轴向限定,具体不作赘述,在现有从动轴1上也具有这些零部件。从动轴1与转动件一4、转动件二5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在精度要求较低情况下,也可以是间隙配合。

具体来说,穿孔一2a下方具有配合槽一2b,转动件一4配合于配合槽一2b内,穿孔二3a上方具有配合槽二3b,转动件二5配合于配合槽二3b内。配合槽一2b用于固定转动件一4,配合槽二3b用于固定转动件二5。穿孔一2a内配合有油封一6,穿孔二3a内配合有油封二7,从动轴1的上下端分别从油封一6和油封二7穿出。从背景技术中专利的说明书文字内容及说明书附图可得出,其从动轴1伸出区域未设置油封,容易造成润滑油泄漏问题,本方案中,在两伸出区域分别设置油封一6和油封二7,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润滑油泄漏。下箱体3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延长部3c,穿孔二3a贯穿延长部3c。延长部3c是用于安装油封二7,使油封二7具有足够的安装距离,使密封效果更好。从动轴1上还套设有垫片一8和垫片二9,垫片一8贴合转动件一4,垫片二9贴合转动件二5。从动轴1上套设有前进大齿10、滑块11、滑套12、倒挡大齿13等,前进大齿10与转动件一4之间具有垫片一8,倒挡大齿13与转动件二5之间具有垫片二9,垫片一8具有多重作用,首先能够防止前进大齿10与转动件一4、倒挡大齿13与转动件二5之间相摩,其次具有补偿距离的作用,使前进大齿10、滑块11、滑套12、倒挡大齿13等实现轴向定位,不会发生窜动,最后,垫片一8和垫片二9还将转动件一4和转动件二5顶住,起到定位作用。转动件一4和转动件二5均为滚珠轴承。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