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9247发布日期:2021-09-15 00:0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凯乐塔水电站安装3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立轴半伞式。每台发电机装设有6个风闸并安装固定在下机架支臂上,风闸除用于机组制动外、还可兼用于转子顶起装置。电站设有2台粉尘收集装置,各有3台风闸的粉尘收集支管(φ76
×
4钢管)与1台粉尘收集装置的收集总管(φ89
×
4钢管)连接,风闸本体与粉尘收集支管(φ76
×
4钢管)之间通过dn65软管连接。在多次检修过程中均发现部分风闸连接脱落的情况,现场已反复多次处理。发电机下风洞空间封闭,风闸与粉尘收集支管连接软管脱落,将导致大量制动粉尘飘散在下风洞内;制动粉尘将覆盖定子铁芯表面,会造成定子绝缘降低的严重后果;同时制动粉尘也会进人下导油槽内,污染油质;进人转子叠片及通风槽片缝隙内,将大大增加后期维护工作量及清扫难度。
3.凯乐塔水电站对于几内亚电网具有重要意义,上半年旱季机组调峰运行,启停操作频繁,风闸投入使用频繁;下半年雨季机组需要连续发电运行,为当地电网供电。风闸粉尘吸收连接软管频繁脱落情况,不但增加设备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后期检修维护工作量及检修成本,也将对电站发电效益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采用弹性件配合,实现了连接管路有效缓冲减振,避免风闸粉尘收集管路连接结构频繁脱落;采用灵活调剂的软管和万向管结构,实现弯肘连接固定,避免上下垂直连接造成的关口中心线不重合、上下管口距离小,而造成连接软管憋劲受力的情况,进一步减小连接软管的振动受理;整个装置结构合理,耐用安全,实用性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两个对接结构,所述的两个对接结构之间设有软管,对接结构包括对接座和对接头;
6.所述的对接座包括固定盖,固定盖的顶部设有与对接头配合的配合孔,固定盖内设有多组弹性结构;
7.所述的对接头包括与配合孔配合并与软管连接的配合管,配合管的顶部设有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安装管,安装管上设有固定箍,配合管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盖配合的配合环,配合环通过多组弹性结构与固定盖连接。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盖的底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保护管,固定盖上设有多个与保护管配合的固定螺栓。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保护管为万向管结构。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配合孔上设有多个与配合管配合的第一滚珠。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配合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盖内壁配合的第二滚珠。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采用弹性件配合,实现了连接管路有效缓冲减振,避免风闸粉尘收集管路连接结构频繁脱落;
14.(2)采用灵活调剂的软管和万向管结构,实现弯肘连接固定,避免上下垂直连接造成的关口中心线不重合、上下管口距离小,而造成连接软管憋劲受力的情况,进一步减小连接软管的振动受理;
15.(3)整个装置结构合理,耐用安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无保护管状态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头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对接结构1,保护管2,软管3,对接座4,对接头5,固定盖6,配合孔7,第一滚珠8,安装槽9,固定螺栓10,弹性结构11,安装管12,固定箍13,配合管14,配合环15,第二滚珠16。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

5中,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两个对接结构1,所述的两个对接结构1之间设有软管3,对接结构1包括对接座4和对接头5;
24.所述的对接座4包括固定盖6,固定盖6的顶部设有与对接头5配合的配合孔7,固定盖6内设有多组弹性结构11;
25.所述的对接头5包括与配合孔7配合并与软管3连接的配合管14,配合管14的顶部设有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安装管12,安装管12上设有固定箍13,配合管14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盖6配合的配合环15,配合环15通过多组弹性结构11与固定盖6连接。
2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盖6的底部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内设有保护管2,固定盖6上设有多个与保护管2配合的固定螺栓10。便于外侧保护管2的装配使用,保护内部结构,装卸灵活便于更换。
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保护管2为万向管结构。便于调节方向,实用性强。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配合孔7上设有多个与配合管14配合的第一滚珠8。缓冲移动过程更加顺滑,减小整个结构受到的冲力。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配合环15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盖6内壁配合的第二滚珠16。缓冲移动过程更加顺滑,减小整个结构受到的冲力。
3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将两侧的对接结构1连接到粉尘吸收装置的管
路接口上,并通过固定箍13固定连接即可。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弹性件配合,实现了连接管路有效缓冲减振,避免风闸粉尘收集管路连接结构频繁脱落;采用灵活调剂的软管和万向管结构,实现弯肘连接固定,避免上下垂直连接造成的关口中心线不重合、上下管口距离小,而造成连接软管憋劲受力的情况,进一步减小连接软管的振动受理;整个装置结构合理,耐用安全,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两个对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对接结构(1)之间设有软管(3),对接结构(1)包括对接座(4)和对接头(5);所述的对接座(4)包括固定盖(6),固定盖(6)的顶部设有与对接头(5)配合的配合孔(7),固定盖(6)内设有多组弹性结构(11);所述的对接头(5)包括与配合孔(7)配合并与软管(3)连接的配合管(14),配合管(14)的顶部设有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安装管(12),安装管(12)上设有固定箍(13),配合管(14)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盖(6)配合的配合环(15),配合环(15)通过多组弹性结构(11)与固定盖(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盖(6)的底部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内设有保护管(2),固定盖(6)上设有多个与保护管(2)配合的固定螺栓(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管(2)为万向管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孔(7)上设有多个与配合管(14)配合的第一滚珠(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环(15)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盖(6)内壁配合的第二滚珠(16)。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风闸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两个对接结构,所述的两个对接结构之间设有软管,对接结构包括对接座和对接头;所述的对接座包括固定盖,固定盖的顶部设有与对接头配合的配合孔,固定盖内设有多组弹性结构;所述的对接头包括与配合孔配合并与软管连接的配合管,配合管的顶部设有与自动粉尘吸收装置管路对接的安装管,安装管上设有固定箍,配合管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盖配合的配合环,配合环通过多组弹性结构与固定盖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弹性件配合,弯肘连接固定,避免连接结构频繁脱落,进一步减小连接软管的振动受力,整个装置结构合理,耐用安全,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祥 张如军 刘加华 郭亮辉 寿开 何佳农 彭家红 王超 王连辉 黄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0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