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4120发布日期:2021-08-24 12:1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



背景技术:

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投入使用后,为了保证件球阀检修时的安全,防止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投入腔中的水压消失的极端情况下,检修密封仍在投入位置,保证球阀密封,采用锁锭装置锁锭移动密封环位置,但是如何更好的制作锁锭装置,并且便于更好的使用,都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外侧中部嵌入连接有阀轴,所述阀体外侧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一侧连接有短管,所述支撑环和短管内侧均呈圆周阵列嵌入连接有锁锭杆,所述锁锭杆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锁锭销,所述锁锭杆一端部连接有移动密封环,所述阀体内侧嵌入连接有活门,所述活门一侧边部连接有活门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锁锭杆外侧对应短管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一铜套,所述锁锭杆外侧对应支撑环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二铜套,所述锁锭杆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指示圆盘,所述指示圆盘两侧连接有螺母,所述阀体外侧安装有行程标牌。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一侧与阀体外侧形成卡接,所述支撑环另一侧与短管一侧形成卡接,所述锁锭杆和锁锭销外侧均套接有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锁锭杆外侧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活门密封圈一侧与移动密封环接触,所述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端部均开设有带止口。

优选的,所述阀体内侧对应锁锭销与移动密封环连接处形成有投入腔,所述阀体内侧与移动密封环之间位置处形成有解除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支撑环和短管的两段式结构,从而降低了短管、支撑环的孔同心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制造的难度,通过锁锭销和锁锭杆均设置多道o型密封圈,从而避免阀体内侧的介质外漏,进而保障了阀体的密封性,同时,通过两段式结构,也便于操作人员对锁锭杆进行拆卸安装,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对锁锭杆更换的难度。

2.设置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端部带止口,可防止阀体单独运输或倒放时锁锭销从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内侧掉出有,通过螺母,便于操作人员对指示圆盘的位置进行调整固定,同时,通过行程标牌的指示,便于操作人员对移动密封环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操作移动密封环的难度,进而提高了操作人员检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锭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铜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阀体;2、拐臂;3、接力器;4、阀轴;5、支撑环;6、短管;7、锁锭杆;8、锁锭销;9、移动密封环;10、活门;11、活门密封圈;12、第一铜套;13、第二铜套;14、指示圆盘;15、螺母;16、行程标牌;17、投入腔;18、解除腔;19、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包括阀体1,为了避免阀体1单独运输或倒放时锁锭销8从第二铜套13中掉出,阀体1外侧中部嵌入连接有阀轴4,阀体1外侧连接有支撑环5,支撑环5一侧与阀体1外侧形成卡接,支撑环5一侧连接有短管6,支撑环5另一侧与短管6一侧形成卡接,支撑环5和短管6内侧均呈圆周阵列嵌入连接有锁锭杆7,锁锭杆7外侧与螺母15通过螺纹连接,锁锭杆7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锁锭销8,锁锭杆7和锁锭销8外侧均套接有o型密封圈19,锁锭杆7一端部连接有移动密封环9,阀体1内侧对应锁锭销8与移动密封环9连接处形成有投入腔17,阀体1内侧与移动密封环9之间位置处形成有解除腔18,阀体1内侧嵌入连接有活门10,活门10一侧边部连接有活门密封圈11,从而保障了移动密封环9与活门10之间的密封性,活门密封圈11一侧与移动密封环9接触,从而便于对锁锭杆7进行拆卸安装;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指示圆盘14的位置进行调整,锁锭杆7外侧对应短管6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一铜套12,锁锭杆7外侧对应支撑环5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二铜套13,第一铜套12和第二铜套13端部均开设有带止口,锁锭杆7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指示圆盘14,指示圆盘14两侧连接有螺母15,阀体1外侧安装有行程标牌16,从而操作人员对移动密封环9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拐臂2底端与接力器3固定连接,随着接力器3的延伸,能够使得拐臂2的位置向上移动,通过拐臂2与阀体1的固定连接,且拐臂2自身能够转动,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阀体1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整,进而便于操作人员根据环境需求对阀体1进行安装,在阀体1使用过程中,通过指示圆盘14在锁锭杆7外侧的滑动,能够对指示圆盘14的位置进行移动,此时,操作人员旋转两个螺母15,通过螺母15与锁锭杆7外侧的螺纹连接,能够使得螺母15位置处向指示圆盘14位置处移动,当两个螺母15均与指示圆盘14接触时,从而能够对指示圆盘14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支撑环5一侧与阀体1的卡接,能够完成支撑环5的安装,通过支撑环5另一侧与短管6的卡接,能够完成短管6的安装;

然后,通过锁锭杆7在支撑环5和短管6内侧的移动,能够使得锁锭杆7一端部连接的锁锭销8的位置进行调整,此时通过锁锭销8与移动密封环9连接,从而使得移动密封环9在投入腔17和解除腔18内侧移动,锁锭杆7通过锁锭杆7外侧的指示圆盘14与行程标牌16的配合,便于人员对移动密封环9的位置进行调整固定,之后,通过活门密封圈11与活门10和移动密封环9的接触,能够保障活门10与移动密封环9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在阀体1倒放时,通过第一铜套12和第二铜套13开设的带止口,能够避免锁锭销8与第一铜套12和第二铜套13发生分离现象,最后,通过锁锭杆7和锁锭销8外侧等距套接的o型密封圈,能够保证阀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从而避免液体的外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外侧中部嵌入连接有阀轴(4),所述阀体(1)外侧连接有支撑环(5),所述支撑环(5)一侧连接有短管(6),所述支撑环(5)和短管(6)内侧均呈圆周阵列嵌入连接有锁锭杆(7),所述锁锭杆(7)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锁锭销(8),所述锁锭杆(7)一端部连接有移动密封环(9),所述阀体(1)内侧嵌入连接有活门(10),所述活门(10)一侧边部连接有活门密封圈(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锭杆(7)外侧对应短管(6)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一铜套(12),所述锁锭杆(7)外侧对应支撑环(5)内侧位置处套接连接有第二铜套(13),所述锁锭杆(7)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指示圆盘(14),所述指示圆盘(14)两侧连接有螺母(15),所述阀体(1)外侧安装有行程标牌(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一侧与阀体(1)外侧形成卡接,所述支撑环(5)另一侧与短管(6)一侧形成卡接,所述锁锭杆(7)和锁锭销(8)外侧均套接有o型密封圈(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锭杆(7)外侧与螺母(1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活门密封圈(11)一侧与移动密封环(9)接触,所述第一铜套(12)和第二铜套(13)端部均开设有带止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侧对应锁锭销(8)与移动密封环(9)连接处形成有投入腔(17),所述阀体(1)内侧与移动密封环(9)之间位置处形成有解除腔(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阀的检修移动密封环密封锁锭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外侧中部嵌入连接有阀轴,所述阀体外侧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一侧连接有短管,所述支撑环和短管内侧均呈圆周阵列嵌入连接有锁锭杆,所述锁锭杆外侧边部套接连接有锁锭销,所述锁锭杆一端部连接有移动密封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环和短管的两段式结构,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对短管、支撑环的孔同心度要求,进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制造的难度,通过锁锭销和锁锭杆均设置多道O型密封圈,从而避免阀体内侧的介质外漏,进而保障了阀体的密封性,同时,通过两段式结构,也便于操作人员对锁锭杆进行拆卸安装,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对锁锭杆更换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狄词平;李捷;臧兴华;张旋;罗尧;陈鑫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阀科技(长沙)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