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2694发布日期:2021-09-25 10:4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2.缓冲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加工、机械手、非标设备等加工行业的元件。由于现代的市场竞争强烈,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缓冲器的行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不同的使用工况下,对缓冲器所要求的缓冲行程也各有不同。例如:在不影响缓冲器缓冲效果的情况下,短行程缓冲器的压缩和复位时间更短,这样机械动作就会变快,生产效率提高。但是缓冲行程短吸收就变小了;而在有一些冲击能量较大的工况下,又要求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相对长一些。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缓冲器的缓冲行程不可调节或不便于调节,进而使得缓冲器的应用场景严重受限,且其缓冲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出现。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其包括管体、堵头、柱状弹簧、活塞导柱、活塞杆、受撞头以及螺纹定位套。在管体内设有相互沟通的左置空腔、右置空腔。柱状弹簧内置于右置空腔中。堵头顶靠于柱状弹簧的右端面上,且可拆卸地固定于右置空腔中。活塞杆可自由滑动地插设于左置空腔中。活塞导柱内置于右置空腔中,且左端部与活塞杆相连接,而其右端部与柱状弹簧的左端面相顶靠。受撞头可拆卸地固定于活塞杆的左端部。在螺纹定位套内开设有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而置、且相互连通的避让腔和联接腔。避让腔供受撞头自由地穿越。联接腔借由第一螺纹副实现与管体外侧壁的旋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堵头借由第二螺纹副实现与右置空腔内侧壁的旋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由堵头的右侧壁向左延伸出有六角沉头孔,以适配六角扳手。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活塞导柱由左置插接部、中间限位台阶部以及右置插接部依序连接而成。左置插接部借由第三螺纹副实现与活塞杆的旋合。右置插接部插设于柱状弹簧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受撞头借由第四螺纹副实现与活塞杆的旋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还包括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布置于螺纹定位套的右侧,且借由第五螺纹副实现与管体外侧壁的旋合。当
螺纹定位套的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旋动锁紧螺母直至其与螺纹定位套相顶靠。
10.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缓冲器,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管体上旋合有螺纹定位套。在缓冲器的实际工作进程中,受撞头受到冲击载荷作用可内缩于螺纹定位套内。通过沿着左右方向旋动螺纹定位套即可调整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的长短,整个调整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中活塞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中螺纹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7]1‑
管体;11

左置空腔;12

右置空腔;2

堵头;21

六角沉头孔;3

柱状弹簧;4

活塞导柱;41

左置插接部;42

中间限位台阶部;43

右置插接部;5

活塞杆;6

受撞头;7

螺纹定位套;71

避让腔;72

联接腔;8

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9]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管体1、堵头2、柱状弹簧3、活塞导柱4、活塞杆5、受撞头6以及螺纹定位套7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在管体1内设有相互沟通的左置空腔11、右置空腔12。右置空腔12的内径稍大于左置空腔11的内径(如图2中所示)。柱状弹簧3内置于右置空腔12中。堵头2顶靠于柱状弹簧3的右端面上,且可拆卸地固定于右置空腔12中。活塞杆5可自由滑动地插设于左置空腔11中。活塞导柱4内置于右置空腔12中,且左端部与活塞杆5相连接,而其右端部与柱状弹簧3的左端面相顶靠。受撞头6可拆卸地固定于活塞杆5的左端部。在螺纹定位套7内开设有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而置、且相互连通的避让腔71和联接腔72(如图5中所示)。避让腔71供受撞头6沿着左右方向自由地进行穿越。联接腔72借由第一螺纹副实现与管体1外侧壁的旋合。在联接腔7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相对应地,在管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在缓冲器的实际工作进程中,受撞头6受到冲击载荷作用可内缩于螺纹定位套7内。通过沿着左右方向旋动螺纹定位套7即可调整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的长短,整个调整过程方便、快捷。如此一来,有效地扩
大了缓冲器的适用范围,且使其缓冲性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0020]
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缓冲器适用于冲击能量较小的工况时,旋动螺纹定位套7使其向左进行位移;受撞头6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缓慢地缩回避让腔71内;当缓冲器适用于冲击能量较大的工况时,旋动螺纹定位套7使其向右进行位移;同样,受撞头6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缓慢地缩回避让腔71内。
[0021]
已知,堵头2可以采用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与右置空腔12的固定,以更好地对柱状弹簧3进行支撑,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可便于进行多次拆卸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堵头2优选借由第二螺纹副实现与右置空腔12内侧壁的旋合,即围绕堵头2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外螺纹,相对应地,在右置空腔1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如图1、3中所示)。另外,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旋动堵头2的方式以实现对柱状弹簧3压缩量的调整,利于取得较高的调整精度。
[0022]
出于旋动堵头2的便利性,进而实现快速地调节柱状弹簧3的压缩量方面考虑,还可以由堵头2的右侧壁向左延伸出有六角沉头孔21,以适配六角扳手(如图1、3中所示)。
[0023]
由图1、图4中所示,活塞导柱4优选由左置插接部41、中间限位台阶部42以及右置插接部43依序连接而成。左置插接部41借由第三螺纹副实现与活塞杆5的旋合,即围绕左置插接部41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三外螺纹,而由活塞杆5的右端面相左延伸出有与上述第三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三内螺纹。右置插接部43插设于柱状弹簧3内。如此一来,当缓冲器经过一段时期应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检修或返修时,便于对活塞杆5以及活塞导柱4进行拆、装操作,省时省力。
[0024]
另外,由图1中还可以看出,受撞头6借由第四螺纹副实现与活塞杆5的旋合,即靠近活塞杆5的自由端区域开设有第四外螺纹,且由受撞头6的右侧壁相左延伸出有与上述第四外螺纹相适配的第四内螺纹。如此一来,一方面,有效地确保了受撞头6与活塞杆5固定的可靠性,杜绝了后期因冲击振动而引起的“松动”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受撞头6经过一段时期的应用受到冲击受损或磨损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利于后续对受撞头6进行换新操作。
[0025]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缓冲行程可调的缓冲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以及预承受冲击载荷值大小的不同等因素)额外增设锁紧螺母8。锁紧螺母8布置于螺纹定位套7的右侧,且借由第五螺纹副实现与管体1外侧壁的旋合(如图1中所示)。当螺纹定位套7的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旋动锁紧螺母8直至其与螺纹定位套7相顶靠。如此一来,锁定螺母8的设置有效地杜绝了缓冲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螺纹定位套7受到激振力作用而发生松动现象,进而确保了对缓冲器缓冲行程的可靠调整。
[002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