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9705发布日期:2021-09-04 10:2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


背景技术:

2.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一般的电磁阀仅设置一步开启结构,电磁阀开启后的流量大小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同时电磁阀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其内部的活塞与电磁阀内部连接不紧密,存在一定的连接缝隙,导致压力和流量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电磁阀的使用质量。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5.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和进气管,所述电磁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有先导气孔,所述先导气孔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一,所述线圈一螺接在上阀盖的表面,先导气孔与上阀盖的内部相连通,上阀盖的表面螺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活塞,所述上活塞挤压在下活塞的表面,上活塞与下活塞的内壁均密封粘接有挡圈,所述挡圈粘接在o型圈的表面,上活塞与下活塞的表面均密封粘接有四氟密封圈,且上活塞与下活塞粘接在导阀阀瓣的表面,所述导阀阀瓣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电磁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出气管,上阀盖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二,导阀阀瓣的表面螺接有手动开启装置,所述手动开启装置滑动连接在防护帽的内部,所述防护帽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表面。
6.所述进气管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右侧表面,先导气孔与进气管相连通并设置在电磁阀本体的内部,与线圈一连通的先导气孔下端与阀盖的表面相连通,线圈一螺接在上阀盖的上表面左侧并与先导气孔的内部相连通。
7.所述阀盖螺接在上阀盖的下表面,上活塞设置在下活塞的上端,上活塞与下活塞的内部外端均粘接有挡圈,o型圈粘接在挡圈的内侧表面,四氟密封圈密封粘接在上活塞与下活塞的下表面并设置在导阀阀瓣的外侧表面。
8.所述导阀阀瓣由阀瓣、压圈和四氟密封圈组成,阀瓣贴合在压圈表面并与四氟密封圈密封粘接,导阀阀瓣的下表面挤压在复位弹簧的上表面,复位弹簧的下表面挤压在电磁阀本体的下内壁。
9.所述出气管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左侧表面,线圈二螺接在上阀盖的上表面右侧,与线圈二连通的先导气孔直接与下活塞的表面连通,线圈二与先导气孔的内部相连通。
10.所述手动开启装置螺接在导阀阀瓣的下表面,防护帽呈“v”形框体结构,防护帽的上表面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下表面,手动开启装置滑动连接在防护帽的凹陷部分内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先导气体从进气管通过先导气孔进入到上阀盖的内部,线圈一得电后先导气体推动上活塞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推动导阀阀瓣,电磁阀部分打开,线圈二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上部,先导气体直接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完全打开阀门,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流量,上活塞与下活塞都带有挡圈和o型圈的密封装置,上活塞与下活塞上下活动时密封气体不得从二者两侧间隙泄漏,保证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4.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活塞与四氟密封圈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中:进气管1;先导气孔2;线圈一3;上阀盖4;阀盖5;上活塞6;下活塞7;挡圈8;o型圈9;四氟密封圈10;导阀阀瓣11;复位弹簧12;出气管13;线圈二14;手动开启装置15;防护帽16。
1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和进气管1,电磁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进气管1,进气管1的内部设有先导气孔2,先导气孔2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一3,线圈一3螺接在上阀盖4的表面,先导气孔2与上阀盖4的内部相连通,进气管1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右侧表面,先导气孔2与进气管1相连通并设置在电磁阀本体的内部,与线圈一3连通的先导气孔2下端与阀盖5的表面相连通,线圈一3螺接在上阀盖4的上表面左侧并与先导气孔2的内部相连通,线圈一3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通过先导气孔2推动上活塞6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7向下推动导阀阀瓣11,此时阀门部分打开;
21.参照图1和图2,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阀盖5,阀盖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活塞6,上活塞6挤压在下活塞7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内壁均密封粘接有挡圈8,挡圈8粘接在o型圈9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表面均密封粘接有四氟密封圈10,阀盖5螺接在上阀盖4的下表面,上活塞6设置在下活塞7的上端,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内部外端均粘接有挡圈8,o型圈9粘接在挡圈8的内侧表面,四氟密封圈10密封粘接在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下表面并设
置在导阀阀瓣11的外侧表面,在上活塞6与下活塞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挡圈8与o型圈9的密封结构,避免气体从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两侧泄漏,从而保证推动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
22.参照图1,上活塞6与下活塞7粘接在导阀阀瓣11的表面,导阀阀瓣11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2,导阀阀瓣11由阀瓣、压圈和四氟密封圈10组成,阀瓣贴合在压圈表面并与四氟密封圈10密封粘接,导阀阀瓣11的下表面挤压在复位弹簧12的上表面,复位弹簧12的下表面挤压在电磁阀本体的下内壁,当线圈一3与线圈二14断电后,在复位弹簧12和下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导阀阀瓣11向上移动并关闭阀门;
23.参照图1,电磁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出气管13,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二14,出气管13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左侧表面,线圈二14螺接在上阀盖4的上表面右侧,与线圈二14连通的先导气孔2直接与下活塞7的表面连通,线圈二14与先导气孔2的内部相连通,当线圈二14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7的上部,直接推动下活塞7向下运动并完全打开阀门;
24.参照图1,导阀阀瓣11的表面螺接有手动开启装置15,手动开启装置15滑动连接在防护帽16的内部,防护帽16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表面,手动开启装置15螺接在导阀阀瓣11的下表面,防护帽16呈“v”形框体结构,防护帽16的上表面螺接在电磁阀本体的下表面,手动开启装置15滑动连接在防护帽16的凹陷部分内部,通过控制手动开启装置15手动打开该电磁阀,同时通过防护帽16对手动开启装置15进行有效防护,保证手动开启装置15的使用质量。
25.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先导气体从进气管1通过先导气孔2进入到上阀盖4的内部,当线圈一3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通过上阀盖4与阀盖5的内部通道进入带有o型圈9密封装置的上活塞6上部,先导气体推动上活塞6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7推动导阀阀瓣11,上活塞6中的四氟密封圈10紧紧贴合阀盖5密封,此时电磁阀部分打开,线圈二14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7上部,先导气体直接推动下活塞7向下运动,完全打开阀门,上活塞6与下活塞7都带有挡圈8和o型圈9的密封装置,上活塞6与下活塞7上下活动时密封气体不得从二者两侧间隙泄漏,从而保证推送上活塞6和下活塞7的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带有四氟密封圈10的上活塞6使得和阀盖5紧密贴合、密封,线圈一3和线圈二14断电后,由于复位弹簧12和下部压力的作用推动导阀阀瓣11,关闭阀门,通过手动开启装置15手动开启阀门,并通过防护帽16对手动开启装置15进行有效防护,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