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

文档序号:27004413发布日期:2021-10-19 22:2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散热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2.当两轴交叉垂直布置时,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重要的传动装置,传动过程中蜗轮蜗杆重合度和传动比大,但传动效率低,摩擦磨损较为严重。传动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油温升高,齿轮箱内油温过高将导致润滑失效甚至造成蜗轮蜗杆传动过程中出现热胶合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做过几种改进方法,主要包括齿轮箱外部加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在蜗杆外端加装风扇、在箱体内部加循环冷却水管等方法。实际上,齿轮箱系统内部温度升高不仅仅是某个零部件的原因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合理配置零部件间润滑参数(流量、压力等)能有效避免齿轮的传动失效问题。
3.现行蜗杆传动散热系统中所用的是风扇加散热片进行油温冷却,当温度快速升高时,热量不足以散出导致润滑失效甚至造成胶合现象的产生。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而造成的传动效率降低及润滑失效等影响,现提出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对于传动过程中不能及时散热等问题进行改进,对快速降低油箱温度、避免蜗轮蜗杆传动热胶合现象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其包括温控阀,所述温控阀通过导油软管与蜗杆齿轮箱1相连,导油软管连接端口设于齿轮箱油标与箱体底部之间,导油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导油软管末端与外加散热系统油箱相连,油箱油位与齿轮箱油位高度相同;
5.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顶部垂直布置多根导热管,导热管下端插入油箱内油中,导热管与多根水平布置的散热片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底部比齿轮箱底部低100至200mm,油箱底部中间设有过滤网将油箱分为沉淀池及沉清池两部分,油箱出油口设于沉清池中部并与齿轮箱回油口相连,油箱回油口设于沉淀池中部并与齿轮箱1高压出油口相连,在沉淀池中设有强磁铁,油箱底部设有放油孔。
7.进一步地,导热管的一侧设有风扇一,风扇一进风口的机舱处设有空气过滤网,出风口外端设有百叶窗。
8.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为密闭腔体,内部为真空状态,导热管内填充部分易冷却易挥发液氨,内管壁铺设一层网状物,且导热管下端插入油中,上端设于风扇一前端通风管道内。
9.进一步地,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冷却效果。在不改变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并联一个外加辅助设备,外加辅助设备包括温控阀、单向阀、油箱、散热器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油位与齿轮箱油位高度相同,油箱底部比齿轮箱底部低
100至 200mm,油箱底部设有过滤网,将油箱分为沉淀池和沉清池。油箱回油口置于沉淀池底部,与齿轮箱出油口相连,其中齿轮箱出油口设于油标与箱底中间。油箱出油口设于沉清池中部并与齿轮箱高压回油口相连。所述特征有油箱底部设有磁铁及放油口,以吸附沉淀池内金属杂质。油箱上部设有多根导热管,导热管的下端插入油箱中,上端与横向布置的散热片相连。导热管的一侧设有风扇。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油箱内部温度高于40℃时,外加散热系统温控阀打开,齿轮箱内润滑油通过单向阀流入油箱中使得箱体内润滑油位升高,同时油箱内沉清池中润滑油通过出油口及齿轮箱回油口流入齿轮箱内以达到快速冷却油温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出风口处设有百叶窗。风扇通过外接插口进行工作。风扇正常工作时,散热片上端及下端形成空气流,从而加快风速流通。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为一真空密闭腔体,内部填充易挥发液氨,内壁铺设一层网状物,导热管的下端插入油中,上端置于风扇前端的风道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当温度高于40℃通过温控阀将油液进行快速输出,同时油箱内油液通过出油口快速回流至齿轮箱中以达到快速散热目的;
15.2、齿轮箱的出油口置于油标及齿轮箱底之间,能有效减少油箱内金属屑堵塞温控阀,同时沉淀池内设有磁铁,经由温控阀流入沉淀池内含有金属屑的油液经由磁铁吸附沉淀减小对齿轮箱进行二次污染;
16.3、由于外加散热装置导热管,导热管内填充易挥发液氨,当油箱内温度升高时,液氨快速挥发将温度传递至散热片,因外加散热系统装有外置风扇,通过风扇促进空气流快速流通以保持油箱内温度的恒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加散热片和风扇的蜗杆传动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18.图2为a

a处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20.图4为外传动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21.图5为散热系统放大图的放大图;
22.图中:1

齿轮箱;101

过滤网;102

集气罩;103

散热片;104

箱体外壳;105

齿轮箱油标;106

风扇二;2

外加散热系统;201

温控阀;202

齿轮箱出油口;203

单向阀;204
‑ꢀ
齿轮箱回油口;205

导油软管;206

油箱出油口;207

油箱回油口;208

磁铁;209

放油口; 210

过滤网;211

油箱;212

导热管;213

散热片;214

风扇一;215

风扇罩;216

进风口; 217

出风口;301

液氮;302

网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一种蜗杆传动外加辅助润滑散热系统,其包括温控阀201,所述温控阀201通过导油软管205与蜗杆齿轮箱1相连,导油软管205连接端口设于齿轮箱油标105与箱体底部之间,导油管上安装有单向阀203,导油软管205末端与外加散热系统油箱211相连,油箱211油位与齿轮箱油位高度相同;
25.所述油箱211顶部垂直布置多根导热管212,导热管212下端插入油箱内油中,导热管 212与多根水平布置的散热片213相连接。
26.所述油箱211底部比齿轮箱1底部低100至200mm,油箱211底部中间设有过滤网210 将油箱211分为沉淀池及沉清池两部分,油箱211出油口206设于沉清池中部并与齿轮箱回油口204相连,油箱回油口207设于沉淀池中部并与齿轮箱1高压出油口202相连,在沉淀池中设有强磁铁208,油箱211底部设有放油孔209。
27.导热管212的一侧设有风扇一214,风扇一214进风口216的机舱处设有空气过滤网,出风口217外端设有百叶窗。
28.所述导热管212为密闭腔体,内部为真空状态,导热管212内填充部分易冷却易挥发液氨301,内管壁铺设一层网状物302,且导热管212下端插入油中,上端设于风扇一214前端通风管道内。
29.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涡轮蜗杆外加辅助散热系统2,包括油箱211、散热管 212,进风口216、出风口217。所述油箱211油位与齿轮箱1油位高度相同,所述油箱211 底部比齿轮箱1底部低100至200mm,油箱211底部中间设有设有过滤网210,将油箱211分为沉淀池及沉清池两部分。油箱底部设有出油口206及回油口207,出油口206置于油箱 211沉清池内通过导油软管205与油箱1回油口204相连。同时齿轮箱出油口202置于油标与齿轮箱底部中间位置,通过温控阀201及单向阀203与油箱211回油口207相连,且回油口207置于油箱211沉淀池内。
30.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例的基础上,所述油箱211底端设有强磁铁208以吸附沉淀池内金属杂质。所述油箱211底部设有放油口209,以便于更换油箱内润滑油。导热管212下端置于油箱211中上部,导热管212上端与散热片213相连。散热片213一侧设有风扇214,当油箱内温度过高时,通过加快空气流动以达到快速散热目的。
31.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热管212为密闭腔体结构,内部为真空状态并填充易挥发液氨301,内管壁铺设一层网状物302,导热管与散热片212 相连,当箱体内油温升高,液氨快速挥发,以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同时冷却后的液氨经由内管壁网状物302回流至导热管下端,其冷却速率是普通金属冷却速率的两倍。
32.在具体实施时,参阅图1、图2所示,齿轮箱1中当油温升高,齿轮箱散热片对齿轮箱油液进行散热,同时增设风扇加快散热片空气流通速率,以便限制温升;油温升高,齿轮箱内粘度下降。当油温上升至40℃时,温控阀打开,润滑油经由温控阀及单向阀流经油箱沉淀池中,油池内油液升高,沉清池内油液经由出油口回流至齿轮箱内以达到润滑油快速交换及散热目的;油箱内温度升高时,温度传递至导热管,导热管内含有液氨等易挥发液体,液氨挥发经由网状物带走大量热量,同时导热管内热量经由散叶片进行快速散热。打开风扇加速空气流通速度从而确保油箱内润滑油保持恒温状态。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