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2925发布日期:2021-07-20 17:1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领域,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在转向车轮(steeredroadwheel)的悬架立柱中使用的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领域。



背景技术:

悬架推力轴承装置通常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包括上圈和下圈以及下盖和上盖,滚动元件(例如,球或滚子)位于上圈与下圈之间。下盖和上盖形成用于滚动轴承的上圈和下圈的座(housings),并提供所述圈与相邻元件之间的界面(interface)。

悬架推力轴承装置配置在车身与悬架弹簧之间的悬架立柱(suspensionstrut)的顶部中。悬架弹簧绕着阻尼活塞杆安装,阻尼活塞杆的端部连接到车身。悬架弹簧直接地或间接地在轴向上支承在推力轴承装置的下盖上。

悬架推力轴承装置允许在悬架弹簧与车身之间传递轴向力和径向力,同时允许由车辆的转向轮的偏转(deflection)和/或悬架弹簧的压缩引起的下盖与上盖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

通常,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上盖设置有配置在外裙部上并且适于与下盖的多个钩在直径上干涉的多个钩。每个盖的钩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钩形成设置为使上盖和下盖相对于彼此在轴向上保持的保持部件。这些钩还形成窄通道,以防止异物在径向上侵入上盖的外裙部与下盖之间。

然而,悬架推力轴承装置通常暴露于各种污染,尤其是暴露于水流。

在这种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情况下,水流可能会容易地渗入上盖的外裙部与下盖之间,然后被引向滚动轴承,并引入滚动轴承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该缺点。

本发明的特别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推力轴承装置,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护轴承抵抗水的侵入,同时确保低摩擦扭矩。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推力轴承装置,包括下支撑盖、上轴承盖和配置在所述下支撑盖与所述上轴承盖之间的至少一个轴承,所述上轴承盖包括在径向上围绕所述下支撑盖的外裙部。

根据总体特征,所述下支撑盖包括朝向所述上轴承盖的外裙部延伸同时保持与所述外裙部在径向上间隔开的至少一个环形的偏转部凸缘。所述偏转部凸缘具有向下倾斜地延伸的下倾斜表面。

所述偏转部凸缘能够避免水流进入装置中并损坏轴承。所述偏转部凸缘形成用于使向上引导在所述上轴承盖的外裙部与所述下支撑盖之间的水流转向的屏障。利用所述偏转部凸缘的下倾斜表面,水流被重新定向而朝向形成在所述上轴承盖的外裙部的自由端与所述下支撑盖之间的开口。

例如,所述偏转部凸缘的下倾斜表面可以与所述装置的轴线形成包括在45°至65°之间的角。

所述下支撑盖可以包括与所述轴承的下圈接触的径向部分,所述偏转部凸缘从所述径向部分向外延伸。所述偏转部凸缘的下倾斜表面从所述径向部分向下倾斜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盖还包括径向凸起,所述径向凸起从所述径向部分在径向上向外延伸并且具有从所述径向部分的界定用于悬架弹簧的支承表面的下表面在径向上向外延伸的下表面,环形槽在轴向上形成在所述径向凸起与所述偏转部凸缘之间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敞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撑盖的径向凸起具有向下倾斜地延伸的上倾斜表面。这便于重新定向的水流通过重力循环到装置的外部。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下支撑盖的径向凸起可以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上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撑盖还包括在轴向上朝向所述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延伸同时保持与所述径向部分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环形肋。所述环形肋可以从所述径向部分延伸,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轴承的下圈的自由上端在轴向上、向上突出(projectsaxiallyupwards)或者可以相对于所述轴承的下圈的自由上端平齐。所述下支撑盖的环形肋形成用于保护所述轴承的额外屏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轴承盖还包括在轴向上朝向所述下支撑盖的偏转部凸缘的上表面延伸同时保持与所述偏转部凸缘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环形肋。

所述上轴承盖的环形肋也形成用于保护所述轴承的额外屏障。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偏转部凸缘的上表面和所述上轴承盖的肋的下表面两者均向下倾斜地延伸,并且彼此平行。因此,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是恒定的。

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偏转部凸缘的上表面和/或所述上轴承盖的肋的下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所述上轴承盖的环形肋可以在径向上围绕所述下支撑盖的环形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轴承盖包括内裙部,所述内裙部包括能够与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盖上的钩在直径上干涉的多个钩。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上轴承盖的外裙部可以包括能够与所述下支撑盖的偏转部凸缘在直径上干涉的多个钩。

附图说明

通过研究以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由附图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在附图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截面,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的悬架推力轴承装置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上示出的悬架推力轴承装置10适于安装在顶部保持器座(topretainerseat)与悬架弹簧之间,顶部保持器座适合直接或间接地安置在机动车辆的底盘的元件中。

具有轴线12的装置10包括上轴承盖(/上支承盖)(upperbearingcap)14、下支撑盖(lowersupportcap)16和在轴向上介于上轴承盖14与下支撑盖16之间的滚动轴承18。盖14、16安装为与滚动轴承18直接接触,而没有插入中间元件。

如稍后将描述的,下支撑盖16被设计为限制指向(/朝向)滚动轴承18的任何水流。

上轴承盖14可以由一个部件组成,例如,上轴承盖14可以由利用塑料材料(诸如聚酰胺pa6.6,其可以用玻璃纤维增强或者可以不用玻璃纤维增强)形成的一个部件组成。

上轴承盖14包括径向部分14a、环形的轴向内裙部14b和在径向上围绕内裙部14b的环形的轴向外裙部14c。径向部分14a提供用于面对顶部保持器座的上表面15以及与滚动轴承18接触的相对的下表面17。上表面15和下表面17限定径向部分14a的厚度。在示出的示例中,径向部分14a具有阶梯形状。

外裙部14c在径向上围绕下支撑盖16。内裙部14b和外裙部14c从径向部分14a在轴向上向下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外裙部14c从径向部分14a的大直径边缘延伸。内裙部14b从径向部分14a的小直径边缘延伸。

上轴承盖14还包括配置在内裙部14b上并且在径向上向外延伸的多个内钩14d。钩14d从内裙部14b的外表面朝向下支撑盖16、在径向上向外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钩14d配置在内裙部14b的下端上。在示出的示例中,钩14d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作为另一种选择,环形钩可以设置在裙部14b的外表面上。

滚动轴承18在径向上完全位于上轴承盖的裙部14b与14c之间。滚动轴承18包括与上轴承盖14接触的上圈20、与下支撑盖16接触的下圈22以及配置在形成于上圈20和下圈22上的滚道之间的一列滚动元件24,在此,滚动元件24为球。在示出的示例中,滚动轴承18是斜接触型的,以吸收施加在装置上的径向力和轴向力两者。

滚动轴承的上圈20和下圈22由薄金属板制成,该薄金属板已经被冲压或轧制,以限定用于两个圈之间的滚动元件24的圆环滚道。上圈20与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14a的下表面17接触。下圈22与下支撑盖16的上表面接触。滚动轴承18还包括在上圈20与下圈22之间的保持架(未标示),以在滚动元件24之间保持规则的周向间隔。

下支撑盖16可以由一个部件组成,例如下支撑盖16可以由利用塑料材料(例如,聚酰胺pa6.6,其可以用玻璃纤维增强或可以不用玻璃纤维增强)形成的一个部件组成。

下支撑盖16包括呈板形式的环形的径向部分28和从径向部分28的小直径边缘延伸的环形的轴向裙部30。裙部30在与上轴承盖14和滚动轴承18相对的一侧、在轴向上延伸。裙部30允许悬架弹簧的定心(centering)。该定心通过裙部30的外表面实现。径向部分28提供界定用于悬架弹簧的支承表面的下环形径向表面28a,以及与轴承的下圈22接触并且具有互补形式的上表面28b。下圈22的自由上端在轴向上相对于径向部分28突出。

下支撑盖16还包括配置在径向部分28上并且在径向上向内延伸的多个内钩32。钩32从径向部分28的孔朝向上轴承盖的内裙部14b、在径向上向内延伸。钩32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优选地规则地间隔开。作为另一种选择,下支撑盖16可以包括一个环形内钩,即,在周向方向上连续的环形内钩。

钩32在轴向上设置在上轴承盖的内裙部14b的钩14d的上方。钩14d的外径大于钩32的内径,以在轴承盖14与支撑盖16发生相对轴向位移的情况下钩14d能够与钩32在直径上干涉。上轴承盖的钩14d形成轴向保持部件,该轴向保持部件与支撑盖16的由钩32形成的互补的轴向保持部件配合。

此外,钩14d、32形成窄通道(narrowpassageways),以防止异物在径向上侵入上轴承盖的内裙部14b与下支撑盖的裙部30的孔之间。

下支撑盖16还包括朝向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延伸同时保持与外裙部在径向上间隔开的环形的偏转部凸缘(/偏转凸缘)(deflectorflange)34。更一般地,凸缘34保持与上轴承盖14间隔开。

凸缘34定位为在径向上略微偏离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的孔,以形成迷宫密封部分。凸缘34与上轴承的外裙部14c之间形成环形的径向迷宫密封41。例如,凸缘34与外裙部14c之间的径向间隙可以小于2mm,例如包括在1mm至1.4mm之间,尤其是等于1.2mm。

凸缘34从下支撑盖的径向部分28向外突出。凸缘34从径向部分28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凸缘34向下倾斜地延伸。凸缘34具有下倾斜表面34a和相对的上倾斜表面34b。下倾斜表面34a和上倾斜表面34b限定凸缘34的厚度。下倾斜表面34a和上倾斜表面34b从下支撑盖的径向部分28的外表面向下倾斜地延伸。

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在径向上朝向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14a取向。在如图1上示出的装置的径向平面中,下倾斜表面34a与装置的轴线12形成优选地可以包括在45°至65°范围之间的角度。在示出的示例中,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平行于下倾斜表面34a延伸。

如前文所指示的,在示出的示例中,凸缘34向下倾斜地延伸。因此,凸缘的下倾斜表面34a和上倾斜表面34b两者均向下倾斜地延伸。作为另一种选择,凸缘34可以在径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可以在径向上延伸,而凸缘的下倾斜表面34a仍从下支撑盖的径向部分28向下倾斜地延伸。

下支撑盖16还包括从径向部分28在径向上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径向凸起36。凸起36从径向部分28的外表面向外突出。

凸起36在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的下方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凸起36在径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外裙部14c。凸起36具有下表面36a和相对的上表面36b。下表面36a和上表面36b限定凸起36的厚度。凸起的上表面36b从径向部分28的外表面延伸。下表面36a在径向上从径向部分的界定用于悬架弹簧的支承表面的下径向表面28a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凸起的上表面36b向下倾斜地延伸。作为另一种选择,上表面36b可以在径向上延伸。

凸起36在轴向上位于凸缘34的下方。凸起36在轴向上与凸缘34间隔开。凸起的上表面36b在轴向上朝向凸缘的下倾斜表面34a取向。环形槽38在轴向上形成在凸起36与凸缘34之间。更确切地,槽38在轴向上形成在凸起的上表面36b与凸缘的下倾斜表面34a之间。槽38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敞开。

在示出的示例中,下支撑盖16还包括在轴向上从径向部分28朝向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14b延伸的环形肋40。肋40从下支撑盖的径向部分28的上面延伸。肋40保持与径向部分的下表面17在轴向上间隔开。

肋40在径向上围绕轴承的下圈22的自由上端。在示出的示例中,肋40相对于下圈22的自由上端平齐。作为另一种选择,肋40可以相对于下圈22的自由上端在轴向上向上突出,同时保持与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14a在轴向上间隔开。在另一变型中,下支撑盖16可以不包括肋40。

下支撑盖的凸缘34形成将朝向滚动轴承18抛出的水流打碎的偏转部(deflector)。利用凸缘的下倾斜表面34a,水流被重新定向而朝向形成在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的自由端与下支撑盖的径向部分28之间的开口。在槽28的内部实现水的循环。

图2上示出的示例(其中相同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与第一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轴承盖14还包括在轴向上朝向下支撑盖的凸缘34延伸的环形肋42。肋42从上轴承盖的径向部分14a延伸。肋42从径向部分14a的下表面17突出。上轴承盖的肋42形成用于限制指向滚动轴承18的水的任何飞溅的额外屏障。

下支撑盖的凸缘34在径向上向外延伸超过肋42。肋42保持与下支撑盖的凸缘34在轴向上间隔开。肋42在轴向上朝向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延伸,同时保持与该表面在轴向上间隔开。肋42定位为在轴向上略微偏离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以形成迷宫密封部分。肋42与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之间形成环形的轴向迷宫密封(未标示)。例如,肋42与上倾斜表面34b之间的轴承间隙可以小于2mm,例如包括在1mm至1.4mm之间,尤其是等于1.2mm。

在示出的示例中,肋42具有在轴向上面对凸缘的上倾斜表面34b的下倾斜表面42a,下倾斜表面42a平行于该上倾斜表面34b延伸。作为另一种选择,肋的下表面42a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下表面42a可以在径向上延伸。

肋42在径向上位于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与轴承18之间,并且位于上轴承盖的外裙部14c与下支撑盖的肋40之间。肋42在径向上围绕肋40和轴承18。下倾斜表面42a相对于肋40的上表面在轴向上向下偏移。下倾斜表面42a相对于滚动轴承18的外径在轴向上向下偏移。在示出的示例中,下倾斜表面42a相对于下圈22和上圈20的自由上端在轴向上向下偏移。

在示出的示例中,肋42定位为在径向上略微偏离肋40。在肋40、42之间形成环形的径向迷宫密封(未标示)。例如,肋40、42之间的径向间隙可以小于2mm,例如包括在1mm至1.4mm之间,尤其是等于1.2mm。在可替代的示例中,肋40、42之间的径向间隙可以由脂(/润滑脂)(grease)填充。

在示出的示例中,推力轴承装置包括设置有一列球的角接触滚动轴承。推力轴承装置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滚动轴承,例如具有四点接触和/或具有至少双列球的轴承。装置的滚动轴承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滚动元件,例如滚子。在另一变型中,装置的轴承还可以是不具有滚动元件的滑动轴承(slidingbearin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