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头、车载减震臂和车载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53384发布日期:2021-06-29 21:1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减震头、车载减震臂和车载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头、应用该减震头的车载减震臂和应用该车载减震臂的车载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2.由于拍摄车在颠簸路段上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传递到拍摄相机上,造成拍摄画面不稳定,影响拍摄效果。因此车载拍摄设备通常会将拍摄相机经车载减震臂安装固定到拍摄车上,通过车载减震臂减小传递到拍摄相机上的震动幅度,以保证拍摄效果。
3.常用的车载减震臂通常由减震支架和减震头两大减震部分连接构成,减震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拍摄车上,另一端连接减震头的首端,拍摄相机安装在减震头的尾端。目前,减震头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头、应用该减震头的车载减震臂和应用该车载减震臂的车载拍摄设备,旨在实现减震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行平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减震头,包括外接结构、缓冲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外接结构用于外接云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杆和至少一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垂直设置,且均分别套设有两弹性件,所述外接结构滑动套接在所述第二滑杆上,且夹紧在所述第二滑杆的两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滑杆滑动套接在所述第一滑杆上,且夹紧在所述第一滑杆的两弹性件之间;所述外接结构沿所述第二滑杆方向前后移动时,使得所述第二滑杆上的弹性件压缩或拉伸;所述外接结构沿与所述第一滑杆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时,使得所述第一滑杆上的弹性件压缩或拉伸;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缓冲组件固定连接,并用于外接摄影配件。
6.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阻尼杆与所述第一滑杆平行,所述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杆与所述第二滑杆平行;所述外接结构沿所述第二滑杆方向前后移动时拉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杆;所述外接结构沿与所述第一滑杆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时拉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阻尼杆。
7.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两y形臂、两所述第一滑杆和两所述第二滑杆,两所述y形臂的主臂分别套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杆上,且夹紧在所述第一滑杆的两弹性件之间,至少一所述y形臂的主臂上装有所述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滑杆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滑杆分别连接在对应的y形臂的两支臂的末端之间,所述外接结构的两套接端部对应套接在两所述第二滑杆上,且所述套接端部夹紧在所述第二滑杆的两弹性件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套接端部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滑杆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x形支撑上板,所述x形支撑上板的两组相邻支板的末端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第一滑杆连接,两所述第一滑杆平行;所述外接结构包括条形支
撑下板,所述条形支撑下板包括所述两套接端部,且其底端用于安装云台。
9.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的一端均与所述x形支撑上板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摄影配件。
1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减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支架和如上所述的减震头,所述减震支架与所述减震头通过快拆结构旋转连接,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卡座组件和卡头组件,所述卡座组件包括卡座板、旋转调节件和轴连接板,所述卡头组件挂锁在所述卡座板上,所述旋转调节件将旋转插接配合的所述卡座板和所述轴连接板锁紧或解锁;所述轴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减震支架的尾端,所述卡头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上。
11.优选地,所述卡座板的一面凸设有相对设置的定位块和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将所述限位块分隔成多段结构的限位缺口;所述卡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杆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上的锁紧螺柱,以及螺接于所述锁紧螺柱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柱卡在所述限位缺口中,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限位杆分别抵紧所述限位块的两侧;所述定位杆卡在所述卡槽中。
12.优选地,所述卡座板正对所述轴连接板的一面上设有环绕所述轴套孔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凸台,所述轴连接板上对应各个限位凸台设有多个限位槽;或者,所述卡座板背对所述定位块的一面上设有环绕所述轴套孔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槽,所述轴连接板上对应各个限位槽设有多个限位凸台;各个限位凸台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中,所述旋转调节件穿过所述轴套孔与所述轴连接板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卡座组件还包括连接片,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调节段和设于所述调节段的一端端面上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套孔适配并插于所述轴套孔中,所述调节段设置所述插接段的一端卡在所述轴套孔一侧的周围,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插接段固定连接且卡在所述轴套孔另一侧的周围,所述插接段上固定有朝所述轴连接板延伸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轴套孔同轴设置,所述轴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杆适配的螺孔,所述调节螺杆螺接在所述螺孔中。
14.优选地,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首端连接座、尾端连接座、四个连接臂和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四个连接臂按照长方体结构的四条长边的位置对应分布设置在所述首端连接座和尾端连接座之间,各个连接臂的两端均通过铰接轴对应铰接所述首端连接座和所述尾端连接座,各个连接臂的铰接轴平行;
15.同一侧的上下两个连接臂通过一拉簧连接,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顶侧的连接臂靠近所述首端连接座的一端,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底侧的连接臂靠近所述尾端连接座的一端;顶侧的两个连接臂之间、底侧的两个连接臂之间分别经至少一个垂直所述连接臂的安装杆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及其阻尼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顶侧的一安装杆和底侧的一安装杆上。
16.优选地,所述首端连接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朝所述尾端连接座的方向延伸出一保护板,各个所述连接臂均位于两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保护板面向所述连接臂的一面设有两缓冲橡胶垫,两缓冲橡胶垫分别与所述保护板相邻的两所述连接臂正对设置。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减震臂和云台,所述云台安装在所述外接结构上,所述云台用于安装相机。
18.本发明技术方案,相机安装在云台上,云台通过外接结构固定安装在减震头上,在颠簸路段上移动、加速或减速运动、或者拐弯的过程中,相机随着云台晃动,带动外接结构沿着与第二滑杆平行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杆上的两弹性件,使其一个弹性件进一步被压缩,另一弹性件被拉伸,进而减缓云台的晃动,同时在第二滑杆上的两个弹性件作用下推动外接结构朝向在第二滑杆上的原位置运动,或者带动外接结构沿着与第一滑杆平行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滑杆上的两弹性件,使其一个弹性件进一步被压缩,另一弹性件被拉伸,进而减缓云台的晃动,同时在第一滑杆上的两个弹性件作用下推动外接结构朝向在第一滑杆上的原位置运动,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行稳定,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连接云台和安装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减震头的第一优选方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减震头的第一优选方案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减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2所示车载减震臂在减震头旋转180
°
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快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卡座板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限位杆与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快拆结构、轴连接板和旋转调节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卡座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轴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车载减震臂较佳实施例中的旋转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图6中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头,可应用于车载减震臂。
35.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震头200可以用于安装云台(未标示),云台用于安装拍摄相机,减震头200可通过减震支架100安装在拍摄车(未图示)上、移动支架或者其他支撑设备以进行室内外拍摄,拍摄车上、移动支架或者其他支撑设备在颠簸路段上移动、加速或减速运动、或者拐弯的过程中,为了减缓相机晃动或摆动,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减震头200包括外接结构、缓冲组件和连接组件,外接结构用于外接云台;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杆h1和至少一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杆h2,第一滑杆h1与第二滑杆h2垂直设置,且均分别套设有两弹性件270,外接结构滑动套接在第二滑杆h2上,且夹紧在第二滑杆h2的两弹性件270之间,第二滑杆h2滑动套接在第一滑杆h1上,且夹紧在第一滑杆h1的两弹性件270之间;外接结构沿第二滑杆h2的方向或与与第二滑杆h2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时,使得第二滑杆h2上的弹性件270压缩或拉伸以减缓外接结构运动;外接结构沿与第一滑杆h1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时,使得第一滑杆h1上的弹性件270压缩或拉伸以减缓外接结构运动,传递至相机;连接组件与缓冲组件固定连接,并用于外接摄影配件。在本发明中出现的沿着第一滑杆h1方向也包括沿与第一滑杆h1平行的方向,同理沿着第二滑杆h2方向也包括沿与第二滑杆h2平行的方向,因此不一一指出。
36.本实施例的减震头200通过连接组件可安装在摄影配件上,摄影配件可为减震支架、移动支架或者其他可以支撑减震头200的摄影配件,相机安装在云台上,云台通过外接结构固定安装在减震头200上,在颠簸路段上移动、加速或减速运动、或者拐弯的过程中,相机随着云台晃动,带动外接结构沿着与第二滑杆h2平行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杆h2上的两弹性件270被压缩或拉伸,可使其一个弹性件270进一步被压缩,另一弹性件270被拉伸,进而减缓云台的晃动,同时在第二滑杆h2上的两个弹性件270作用下推动外接结构朝向在第二滑杆h2上的原位置运动,或者带动外接结构沿着第一滑杆h1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滑杆h1上的两弹性件,使其一个弹性件270进一步被压缩,另一弹性件270被拉伸,进而减缓云台的晃动,同时在第一滑杆h1上的两个弹性件270作用下推动外接结构朝向在第一滑杆h1上的原位置运动,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行稳定,提高使用效果。
37.其中,第二滑杆h2上的弹性件270的两端可分别固定在第二滑杆h2的一端和外接结构的一端,第二滑杆h2与第二滑杆h2可位于同于平面,也可上下分布。
38.为了进一步减缓相机晃动,缓冲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250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260,第一阻尼器250的阻尼杆与第一滑杆h1平行,第二阻尼器260的阻尼杆与第二滑杆h2平行;外接结构沿第二滑杆h2方向前后移动时拉动第二阻尼器260的阻尼杆伸缩运动;外接结构沿第一滑杆h1方向前后移动时拉动第一阻尼器250的阻尼杆伸缩运动。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器250和第二阻尼器260可均包括伸缩筒和伸出伸缩筒的阻尼杆,第二阻尼器260的伸缩筒可与外接结构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260的阻尼杆远离其伸缩筒的一端可与第二滑杆h2一端固定连接,外接结构沿第二滑杆h2方向前后移动时,带动第二阻尼器260的伸缩筒移动以拉伸或者推进与该伸缩筒阻尼连接的阻尼杆进行阻尼运动,进一步增加相机沿第二滑杆h2方向移动的阻尼作用;第一阻尼器250的伸缩筒可与第二滑杆h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第一阻尼器250的阻尼杆远离其伸缩筒的一端可与第一滑杆h1一端固定连接,外接结构沿第一滑杆h1方向前后移动时,带动第一阻尼器250的伸缩筒移动以拉伸或者推进与该伸缩筒阻尼连接的阻尼杆进行阻尼运动,进一步增加相机沿第一滑杆h1方向移动的阻尼作用,实现减缓相机运动作用以达到好的拍摄效果。阻尼器的伸缩筒与阻尼杆安装位置可方向安装。第一阻尼器250、第二阻尼器260数量可为两个,或者更多。
40.为了使得减震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运行平稳,两第一滑杆h1和与两第二滑杆h2上下设置,具体地,缓冲组件还包括两y形臂240、两第一滑杆h1和两第二滑杆h2,两y形臂
240的主臂分别套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杆h1上,且夹紧在第一滑杆h1的两弹性件之间,至少一y形臂240的主臂上装有第一阻尼器250,第一阻尼器250的阻尼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滑杆h1固定连接;两第二滑杆h2分别连接在对应的y形臂240的两支臂的末端之间,外接结构的两套接端部对应套接在两第二滑杆h2上,且套接端部夹紧在第二滑杆h2的两弹性件之间,至少一个套接端部安装有第二阻尼器260,第二阻尼器260的阻尼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滑杆h2固定连接。第一阻尼器250的伸缩筒的外壁可通过两夹片夹持后在通过螺钉螺接在y形臂240的主臂上,第二阻尼器260的伸缩筒的外壁可通过两夹片夹持后在通过螺钉螺接在外接结构的套接端部上。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杆h1可通过y形臂240与第二滑杆h2上下滑动连接,一y形臂240的主臂可滑动套接在一第一滑杆h1的外壁,y形臂240底端的一支臂与第二滑杆h2的一端固定连接,该第二滑杆h2的另一端于另一y形臂240的一支臂固定连接,使得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杆h2位于两y形臂240之间。弹性件270可为弹簧,弹簧可为压簧,第一滑杆h1上的一压簧一端可以与第一滑杆h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杆h1上的一压簧的另一端亦可与y形臂240的主臂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杆h2上的压簧也可以与外接结构的套接端部固定连接或与第二滑杆h2的一端固定连接;静止状态时,第一、第二滑杆h2上的两压簧可处于压缩、伸展、拉伸状态。
42.进一步地,缓冲组件还包括x形支撑上板220,x形支撑上板220的两组相邻支板的末端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一滑杆h1连接,两第一滑杆h1平行;外接结构包括条形支撑下板230,条形支撑下板230包括两套接端部,且其底端用于安装云台。
43.在本实施例中,x形支撑上板220可位于条形支撑下板230上方,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减轻重量。x形支撑上板220中间区域可用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以连接摄影配件,x形支撑上板220从中间区域伸出四个支板。条形支撑下板230上用于安装相机设备,条形支撑下板230的底端可直接通过螺丝与云台固定连接,也可通过其他连接结构与云台连接,其他连接结构具有滑槽的滑块,将云台的滑条滑入滑块的滑槽内再进行锁紧。
44.综上所述,以减震头200安装在车体上使用为例,在车体产生与第一滑杆h1平行的方向上的震动时,y形臂240的主臂在第一滑杆h1上的两组弹性件270的弹力作用以及第一阻尼器250的阻尼作用下,使x形支撑上板220传递到条形支撑板230的震动变得平缓且震动幅度大幅减小,从而使通过条形支撑下板230传递到安装的相机设备震动影响非常小;在车体产生与第二滑杆h2平行的方向上的震动时,条形支撑板在第二滑杆h2上的两组弹簧的弹力作用以及第二阻尼器260的阻尼作用下,使y形臂240传递到条形支撑板上的震动变得平缓且震动幅度大幅减小,从而使通过条形支撑下板230传递到安装的相机设备震动影响非常小。
45.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两第一连接侧板210,两第一连接侧板210的一端均与x形支撑上板220固定连接,两第一连接侧板210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摄影配件。
46.在本实施例中,两第一连接侧板210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可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柱,结构简单,减轻重量。第一连接侧板210可用于与减震支架配合连接。
4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减震臂,包括减震支架100和如上所述的减震头200,减震支架100与减震头200通过快拆结构300旋转连接,快拆结构300包括卡座组件和卡头组件,如图10所示,卡座组件包括卡座板311、旋转调节件50和轴连接板40,卡头组
件挂锁在卡座板311上,旋转调节件50将旋转插接配合的卡座板311和轴连接板40锁紧或解锁;轴连接板40设置在减震支架100的尾端,卡头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上。
48.本实施例的车载减震臂,采用减震支架100的尾端与减震头200的首端通过快拆结构300旋转连接,通过快拆结构300可更换不同的减震头200,快拆结构的连接方式为卡头组件挂锁在卡座板311上,使得减震头200的拆装更加简单快捷,更加方便了减震头200的更换操作。当然,轴连接板40也可设置在连接组件上,卡头组件设置在减震支架的尾端。具体地,如图6所示,通过旋转旋转调节件50解锁卡座板311和轴连接板40,分开插接配合的卡座板311和轴连接板40后,使得卡座板311相对轴连接板40向上旋转180
°
,在通过旋转旋转调节件50锁紧卡座板311和轴连接板40。
49.卡头组件挂锁在卡座板311上的一种方式可为,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卡座板311的一面凸设有相对设置的定位块312和限位块313,定位块312上设有卡槽k,限位块313上设有至少一个将限位块313分隔成多段结构的限位缺口q;卡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限位杆32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锁紧件323,锁紧件323包括一端旋转连接在限位杆322上的锁紧螺柱l,以及螺接于锁紧螺柱l上的锁紧螺母m;锁紧螺柱l卡在限位缺口q中,锁紧螺母m和限位杆322分别抵紧限位块313的两侧;定位杆321卡在卡槽k中。
50.本实施例通过锁紧螺柱l卡入限位缺口q中后拧紧锁紧螺母m,使锁紧螺母m抵紧限位块313的一侧,从而锁紧螺柱l连接的限位杆322抵紧限位块313的另一侧,限位块313夹紧在锁紧螺母m与限位杆322之间,则达到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的锁紧固定;通过拧松锁紧螺母m则解除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的锁紧固定。
51.其中,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可均上下分布在两第一连接侧板210之间,定位杆321的一端固定在一第一连接侧板210下侧,定位杆321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第一连接侧板210下侧,限位杆322的一端固定在一第一连接侧板210上侧,限位杆322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第一连接侧板210上侧,定位杆321与限位杆322可平行设置。锁紧螺柱l优选采用球头螺柱l,球头螺柱l的球头端套接在限位杆322上,则球头螺柱l绕限位杆322转动,这样则更方便锁紧螺柱l与限位缺口q的装配。
5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限位块313的两端朝定位块312的方向弯折设置,限位杆322与限位块313抵紧时,限位杆322抵紧在限位块313弯折的两端部。定位块312和限位块313可一体设置,也可分体设置。本实施例锁紧螺母m优选采用手拧螺母,例如,蝶形螺母、羊角螺母等。通过采用手拧螺母的方案,使得锁紧件323的锁紧固定操作和解除锁紧固定的操作均无需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手动拧锁紧螺母m即可完成,使得减震头200的拆装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
53.本实施例的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也可为条状、块状等形状的部件。参照图5和图10,本实施例优选减震头200的首端(两第一连接侧板210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以实现与尾端设置卡座板311的减震支架100快速连接装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减震头200还可以是在其首端设置卡座板311,以实现与尾端设置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的减震支架100快速连接装配。
54.本实施例的车载减震臂,减震头200与减震支架100采用由卡座组件和卡头组件形成的快拆结构300连接固定;在拆卸时,只需将锁紧件323解除与限位块313的锁紧固定,使锁紧件323从限位缺口q中脱出,即断开卡头组件与卡座组件的固定连接;在安装时,也只需
将锁紧件323卡入限位缺口q中并让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锁紧固定,即完成卡头组件与卡座组件的固定连接。相较于现有的车载减震臂而言,本实施例的车载减震臂,减震头200的拆卸和安装操作都非常简单,减震头200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通过限位杆322上设置多个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锁紧固定,使卡头组件与卡座组件的连接更牢固。
55.本实施例的图7中,以两个限位缺口q和两个锁紧件323为例。
56.对本实施例车载减震臂的减震头200的安装在卡座板311上和从卡座板311拆卸下来的拆卸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减震头200的安装固定方式为:先将设置在减震头200的首端的定位杆321卡入卡座板311的卡槽k中,并使与定位杆321相对设置的限位杆322置于限位块313与卡槽k之间,再将锁紧件323的锁紧螺柱l卡在限位块313的限位缺口q中,正向拧转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和限位杆322分别抵紧限位块313的两侧以锁紧固定,让限位杆322抵紧限位块313,限位块313底端也可设有安装槽(未标示),限位杆322安装于安装槽内。如此,减震头200的首端就通过定位杆321和限位杆322与卡座板311完成固定连接,而卡座板311是设置在减震支架100的尾端,即完成减震头200与减震支架100的安装固定。减震头200的拆卸方式为:反向拧转锁紧螺母m使得锁紧螺母v远离限位块313,以解除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的锁紧固定并将锁紧件323从限位缺口q中脱出,使限位杆322不再抵紧限位块313,让限位杆322离开限位块313与卡槽k之间的区域,在将定位杆321从卡槽k中脱离,如此则断开了减震头200与卡座板311连接,即完成减震头200从减震支架100上拆卸。
57.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限位块313在对应锁紧螺母m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槽314,锁紧螺母m靠近限位块313的一端卡在固定槽314中。这样,锁紧件323在与限位块313锁紧固定时,锁紧螺母m抵紧限位块313并卡在固定槽314中,将锁紧螺母m限位在固定槽314中,避免了由于锁紧螺母m产生朝限位缺口q的入口方向的滑动而造成锁紧螺柱l从限位缺口q中脱出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卡头组件与卡座组件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快速找到锁紧螺母m的锁紧位置。
5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将限位块313正对锁紧螺母m的一面设置为倾斜面315,该倾斜面315靠限位缺口q的入口越近的位置,距定位块312越远;即该倾斜面315是朝卡座板311背对卡头组件的一面倾斜设置的。锁紧螺母m与限位块313抵紧时,锁紧螺母m抵紧在限位块313的倾斜面315上,且该倾斜面315靠限位缺口q的入口越近的位置距定位块312越远,使锁紧螺母m不可能产生朝限位缺口q的入口方向的滑动,同样避免了在锁紧件323与限位块313锁紧固定状态时,锁紧螺柱l从限位缺口q中脱出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可结合上述固定槽314的方案,构成在倾斜面315上设置固定槽314的方案,如此则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卡头组件与卡座组件连接的可靠性。
59.进一步地,参照图11和图12,卡座板311正对轴连接板40的一面上设有环绕轴套孔316,环绕轴套孔316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凸台t,轴连接板40上对应各个限位凸台t设有多个限位槽c;或者,卡座板311背对定位块312的一面上设有环绕轴套孔316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槽c,轴连接板40上对应各个限位槽c设有多个限位凸台t;各个限位凸台t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c中,旋转调节件50穿过轴套孔316与轴连接板40连接。
60.为了方便调节卡座板311与轴连接板40相对旋转,卡座组件还包括连接片p,旋转调节件50包括调节段51和设于调节段51的一端端面上的插接段52,插接段52与轴套孔316适配并插于轴套孔316中,调节段51设置插接段52的一端卡在轴套孔316一侧的周围,连接
片p与插接段52固定连接且卡在轴套孔316另一侧的周围,插接段316上固定有朝轴连接板40延伸的调节螺杆53,调节螺杆53与轴套孔316同轴设置,轴连接板40上设有与调节螺杆53适配的螺孔41,调节螺杆53螺接在螺孔41中。
61.本实施例通过旋转调节件50的插接段52插入轴套孔316中,插接段52的两端通过调节段51和连接片p对应卡在轴套孔316两侧的周围,使得旋转调节件50可相对卡座板311旋转设置在卡座板311上,旋转调节件50旋进或旋出时带动卡座板311一起移动。
62.本实施例图7、图12和至图14中,以卡座板311正对轴连接板40的一面上设有环绕轴套孔316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凸台t,轴连接板40上对应各个限位凸台t设有多个限位槽c为例。轴连接板40固定在减震支架100的尾端,卡座板311通过轴连接板40与减震支架100的尾端连接;旋转调节件50通过调节螺杆53螺接在螺孔41中而与轴连接板40螺接固定,使卡座板311夹在旋转调节件50的调节段51与轴连接板40之间,各个限位凸台t又对应卡在各个限位槽c中,使卡座板311不能相对轴连接板40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卡座板311与轴连接板40固定。
63.对本实施例车载减震臂的旋转调节功能进行详细描述。车载减震臂的旋转调节功能的原理为:卡座板311夹紧在调节段51与连接片p之间,并位于轴连接板40与调节段51之间,由于限位凸台t与限位槽c的限位固定,此时卡座板311不能相对轴连接板40转动;通过调松旋转调节件50使调节螺杆53从螺孔41中退出一段距离,调节螺杆53依然螺接在螺孔41中,旋转调节件50的连接片p则推动着卡座板311朝远离轴连接板40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各个限位凸台t均从各个限位槽c中脱离,此时,卡座板311则可以相对于轴连接板40绕旋转调节件50的插接段52进行旋转,即通过卡头组件与卡座板311连接固定减震头200可相对于减震支架100进行360度旋转,实现减震头200上的相机的机位高度改变,避免车载减震臂整体向上重心提高,使得整体不稳定;在旋转调节好减震头200的角度后,各个限位凸台t也转动了相应角度与新的限位槽c对位,通过调紧旋转调节件50,调节螺杆53向螺孔41中旋紧,旋转调节件50带动卡座板311向轴连接板40靠近贴紧,使各个限位凸台t分别卡入新对位的限位槽c中,从而卡座板311与轴连接板40恢复固定状态,不可相对转动,即减震头200与减震支架100恢复固定状态。
64.本实施例的车载减震臂,在不拆卸减震头200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旋转调节件50,使减震头200可相对减震支架100旋转,从而实现机位的快速调节。
65.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8以及图12,本实施例中,卡座板311上朝调节段51突起设置有环绕轴套孔316的第二凸环317,第二凸环317内径与轴套孔316内径一致;第二凸环317延伸了轴套孔316的长度,使插接段52与轴套孔316配合的更牢靠,同时也加强了卡座板311的强度,减少了卡座板311的整体厚度,从而减轻了重量。卡座板311正对轴连接板40的一面设有与轴套孔316同轴的第一凸环318,轴连接板40正对卡座板311的一面设有与调节螺杆53同轴的凸柱42,凸柱42的外壁与第一凸环318的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内设置有与环形区域适配至少一个圆环块60,螺孔41设于凸柱42上;凸柱42的突起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凸环318的突起高度;卡座板311上设置的限位凸台t或限位槽c位于第一凸环318的端面上。通过将螺孔41设置在轴连接板40上设置的凸柱42上,使得调节螺杆53与螺孔41的螺接长度更长,调节螺杆53与轴连接板40的连接更牢靠。第一凸环318与凸柱42之间填充设置圆环块60,使得卡座板311上的负载重量绝大部分通过圆环块60施加到凸柱42上,而不是通过插接
段52施加到调节螺杆53上,降低了调节螺杆53的负载强度,有效的保护了调节螺杆53,并使旋转调节件50的旋转调节更轻松省力,对减震头200的角度调节操作也更加方便,同时圆环块60减小了第一凸环318与凸柱4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二者相对转动更顺滑。
66.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在卡座板311相对于轴连接板40进行转动时,圆环块60与第一凸环的内壁或与凸柱42外壁会有摩擦力干扰,本实施例中优选圆环块60为轴承,通过采用轴承,使得卡座板311相对轴连接板40转动时,轴承的内环与外环之间相对转动,降低摩擦干扰,使得操作更加轻松顺畅。
67.本实施例中,限位凸台t和限位槽c均优选为4个,4个限位凸台t均匀分布在与轴套孔316同轴的一圆形路径上,对应的4个限位槽c也均匀分布同一圆形路径上。这样,调节旋转减震头200时,则可快速进行正反90
°
和180
°
角度调节;参考图2和图6,通过调节180
°
,可使减震头200上的相机实现高低机位快速切换。限位凸台t和限位槽c也可为2个,则可快速进行正反180
°
角度调节。
68.具体地,如图5所示,减震支架10包括首端连接座110、尾端连接座120、四个连接臂130和至少一个第三阻尼器150,四个连接臂130按照长方体结构的四条长边的位置对应分布设置在首端连接座110和尾端连接座120之间,各个连接臂130的两端均通过铰接轴(未标示)对应铰接首端连接座110和尾端连接座120,各个连接臂130的铰接轴平行;
69.同一侧的上下两个连接臂130通过一拉簧140连接,拉簧140的一端连接顶侧的连接臂130靠近首端连接座110的一端,拉簧140的另一端连接底侧的连接臂130靠近尾端连接座120的一端;顶侧的两个连接臂130之间、底侧的两个连接臂130之间分别经至少一个垂直连接臂140的安装杆连接,第三阻尼器150及其阻尼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顶侧的一安装杆和底侧的一安装杆上。
70.在本实施例中,首端连接座110可锁紧在固定管(未标示)上,固定管可用于支撑在车体上,既固定管将车载减震臂支撑在车体上,优选尾端连接座120与轴连接板40为一体连接,卡座板311通过轴连接板40而连接尾端连接座120。在使用时,减震支架100的首端连接座110通过固定管夹固定安装在车体上,在车体产生上下震动时,通过第三阻尼器150的缓冲作用和拉簧140的弹力作用,使得减震支架100的上下震动的幅度大幅减小,从而降低传递到减震头200上的震动干扰。还可通过调节拉簧140的预紧力,使拉簧140的拉力大小接近或等于整套设备的重量,这样就可抵消运动时的剧烈震动。本实施例的减震支架100由首端连接座110、尾端连接座120及四个连接臂130连接构成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中间部分为镂空部分,大幅降低了减震支架100的重量,整体更加轻巧。铰接轴使得各个连接臂可同步运动,也增加整体性,结构更加稳定。
71.为了对减震支架进行保护,同时也对减震支架100上下运动范围进行限定,首端连接座1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朝尾端连接座120的方向延伸出一保护板160,各个连接臂130均位于两保护板160之间;保护板160面向连接臂130的一面设有两缓冲橡胶垫,两缓冲橡胶垫分别与保护板160相邻的两连接臂正对设置。通过设置保护板160,使减震支架100的连接臂130的上下摆动限制安全摆动范围内,防止减震支架100的连接臂130摆动幅度超出极限范围,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同时保护板160上对应连接臂130设置缓冲橡胶垫161,在连接臂130与保护板160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保护,防止设备损坏。本发明的减震支架100的连接臂130上下晃动时启动第三阻尼器150进行阻尼作用,进一步实现减缓减震支架的震动范
围。
7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拍摄设备,该车载拍摄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减震臂和云台,云台安装在外接结构上,云台用于安装相机。该车载减震臂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载拍摄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