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64373发布日期:2023-02-04 01:1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快速接头广泛地应用于管路连接中,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插入母接头内部,两者通过钢珠限位连接,母接头外部设有连接套,通过连接套的移动以控制钢珠的活动,当连接套向右推到一定位置时,钢珠滑入连接套前端的凹槽内,钢珠和公接头的接头体脱离,公母接头两者分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管路件连接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第一接头本体,所述第一接头本体的外周部设有凹槽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接头本体、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压环件以及卡接件;
5.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第二接头本体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二接头本体连接,所述卡接件包括基部和卡合部,所述基部限位或固定于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第二衬套之间,所述卡合部自所述基部朝远离所述第二衬套方向凸伸,部分压环件限位于所述第二衬套内,部分所述第一接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衬套内,又一部分所述第一接头本体位于所述压环件内;
6.所述卡合部发生形变与所述凹槽部的底壁部相抵,部分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凹槽部内。
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的连接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沿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轴向推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使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压环件滑动配合,装入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第一容纳腔;
8.所述卡接件的卡合部通过发生形变与所述凹槽部的底壁部相抵,部分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凹槽部内。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的拆卸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0.沿所述管路件连接装置的轴向,使所述第一接头本体相对所述第二接头本体发生位移,所述卡合部从所述凹槽部脱离;
11.使所述压环件相对所述第二衬套发生位移,使所述压环件与所述卡合部相抵,所述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衬套发生形变;
12.使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脱离。
1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管路件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对管路件连接装置的优化设计,设有卡接件,卡接件包括基部和卡合部,基部限位或固定于第一衬套与第二衬
套之间,部分压环件限位于第二衬套内,部分第一接头本体位于第一衬套内,又一部分第一接头本体位于压环件内,卡合部发生形变与凹槽部的底壁部相抵,部分卡合部位于凹槽部内,管路件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较简单。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已脱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脱离后的第一接头部件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脱离后的第二接头部件剖视示意图;
17.图4为图3的压环件与第二接头部件配合结构放大部分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连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第一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包括第一接头部件10和第二接头部件20,第一接头部件10和第二接头部件20可拆卸连接,第一接头部件10包括第一接头本体11,第一接头本体11设有凹槽部111a,第二接头部件20包括第二接头本体21、第一衬套27、第二衬套28、压环件29以及卡接件30,第一衬套27与第二接头本体21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第二衬套28与第二接头本体21固定连接,卡接件30包括基部31和卡合部32,基部31限位或固定于第一衬套27和第二衬套28之间,卡合部32自基部31朝远离第二衬套28方向凸伸,部分压环件29位于第二衬套28内,压环件29与第二衬套28限位连接;
22.当管路件连接装置处于连接状态时,部分第一接头本体11位于第一衬套27内并与第一衬套27间隙配合,又一部分第一接头本体11位于压环件29内并与压环件29间隙配合,部分卡合部32位于凹槽部111a内,卡合部32与凹槽部111a的底壁部直接或间接相抵;当处于拆卸状态时,沿管路件连接装置的径向,第一接头本体11相对第二接头本体21发生位移,使卡接件30从凹槽部111a脱离,压环件29相对第二接头本体21发生位移使压环件29与卡接件30的卡合部32相抵,卡合部32朝向第一衬套27方向发生形变作用,第一接头部件10从第二接头部件20脱离。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通过增设卡接件,当第一接头部件10需要与第二接头部件20连接时,通过卡接件的卡合部的形变作用即可实现与凹槽部的卡合限位连接,当需要将两者拆卸时,只需对第一接头本体11操作,可使卡接件从凹槽部脱离,然后再按压压环件使压环件与卡合部相抵以使卡合部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脱离,相比较传统的公母接头之间设置的钢球和弹性件结构的连接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所需零部件结构较少,且安装或拆卸方式也相对较为便捷。
24.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包括第一接头部件10,第一接头部件10包括第一接头本体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限位部件以及第一阀芯组件15,第一接头本体11和第一连接部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2内设有密封件200以与外部接管连接时进行密封连接,
第一限位部件固定或限位于第一接头本体11和第一连接部12之间,第一限位部件包括第一限位部13和第一抵靠部14,第一阀芯组件15位于第一接头部件10内,第一阀芯组件15包括第一阀芯151、第一弹性件152以及第一阀芯密封件153,第一阀芯密封件153设置于第一阀芯151的外周部,第一弹性件152直接或间接地相抵于第一限位部件与第一阀芯151之间,第一阀芯151包括第一顶端部1511,第一接头本体11包括大径部111和小径部112,小径部112的外径小于大径部111的外径,大径部111设有凹槽部111a,凹槽部111a自大径部111的外周面向内凹陷成型,凹槽部111a包括第一侧部1111、第二侧部1112以及底壁部1113,底壁部1113位于第一侧部1111和第二侧部1112之间,小径部112设有第一阀口部113,第一阀芯151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阀口部113,第一阀芯密封件153能够与第一阀口部113相抵,第二接头部件20包括第二接头本体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限位部件和第二阀芯组件25,第二接头部件20设有第一容纳腔212和第二容纳腔214,第二接头本体21与第二连接部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可与外部接管100连接导通,第二接头本体21设有第二阀口部213,第一容纳腔212与第二容纳腔214位于第二阀口部213的不同侧,第二容纳腔214相对第一容纳腔212更靠近第二连接部22,第二限位部件限位或固定于第二接头本体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第二限位部件包括第二限位部23和第二抵靠部24,至少部分第二阀芯组件25位于第二容纳腔214,第二阀芯组件25包括第二阀芯251、第二弹性件252以及第二阀芯密封件253,第二阀芯密封件253位于第二阀芯251的外周部,第二弹性件252直接或间接地相抵于第二阀芯251与第二限位部件之间,第二阀芯251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二阀口部213,第二阀芯密封件253能够与第二阀口部213相抵;第二接头部件20还包括密封件26、第一衬套27、第二衬套28、压环件29以及卡接件30,第一衬套27和第二衬套28位于第一容纳腔212,第二接头本体21设有台阶部21a和变形部211,第一衬套27可与第二接头本体21连接或两者也可以为一体结构,例如第一衬套27与第二接头本体21压装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或螺纹配合,第一衬套27包括第一衬套本体271和轴座272,第一衬套本体271沿二接头本体21的轴向延伸,轴座272自第一衬套本体271沿径向凸伸,第二衬套28大致呈中空套筒状结构,第二衬套28设有第一凸起部281,部分密封件26位于轴座272与第二接头本体21形成的容纳槽,密封件26与第一接头本体11的外周部相抵实现密封连接以防止冷媒泄漏,密封件26可使用双密封圈结构,在第一衬套27与第二接头本体为一体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单密封圈结构嵌入容纳槽以实现与第一接头本体的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卡接件30可为卡簧结构,卡接件30大致为呈中空的薄壁金属件结构,包括基部31和卡合部32,基部31大致呈环状结构,卡合部大致为若干个沿基部周向凸伸的内齿结构,卡合部32自基部31朝远离第二衬套28方向凸伸,卡合部32大致呈锥状结构,卡合部32包括第一部321和第二部322,第一部321相对第二部322距离基部31更远,沿管路件连接装置的径向方向,第二部322的纵截面积大于第一部321的纵截面积,通过对第二接头本体21的变形部211施加的铆压变形作用,基部31被限位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轴座271与台阶部21a相抵,变形部211与第二衬套28相抵,或者也可先将卡接件30的基部31先与第一衬套27或第二衬套28两者中的其中一者焊接固定后再通过变形部211的铆压变形作用固定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例如可先将基部31与第一衬套27的第一衬套本体271焊接固定,第一衬套和卡接件整体置入第二接头本体21的第一容纳腔,第一衬套27与第一接头本体21间隙配合或压装配合,对变形部211施加铆压变形作用,使卡接件30固定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压环件29大致呈中空带翻边筒状结构,部分压环件29位于
第二衬套28内,压环件29包括压接部291和本体部292,压接部291自本体部292径向向外翻边,在将第一接头部件10装入第二接头部件20时,本体部292能够与大径部111滑动配合,本体部292包括薄壁部和厚壁部,薄壁部相对厚壁部更靠近卡接件30,本体部292还包括抵接部2922和第二凸起部2921,抵接部2922相对第二凸起部2921更靠近卡接件30,抵接部2922能够与卡合部32相抵,第一凸起部281朝向本体部292方向凸伸,第二凸起部2921自薄壁部朝向第二衬套28方向凸伸,薄壁部能够发生形变使第一凸起部281与第二凸起部2921卡合相抵以使压环件29与第二衬套28限位连接,或者也可将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替换成内外螺纹配合的方式,设有若干圈螺纹机构使压环件与第二衬套限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压环件和第二衬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时,只需将部分压环件通过螺纹配合作用限位于第二衬套28内即可,具体地,第二衬套28的相对靠近卡接件30的内缘部设有内螺纹部,本体部292的相对靠近卡接件30的外缘部设有外螺纹部,第二衬套28的相对远离内螺纹部的部分与本体部292的相对远离外螺纹部的部分间隙配合,以防止压环件与第二衬套锁死无法进行轴向位移,当需要操作压环件与卡接件相抵时只需通过两者的螺纹配合作用使压环件相对第二衬套向右轴向位移。
25.下面简单陈述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的安装过程以及拆卸过程,当第一接头部件10和第二接头部件20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阀芯密封件153与第一阀口部113相抵,第二阀芯密封件253与第二阀口部213相抵,将第一接头部件10即公接头组件装入第二接头部件20即母接头组件中,大径部与压环件29的内壁滑动配合,通过卡接件30的卡合部32的形变作用卡入凹槽部111a内,部分卡合部32位于凹槽部111a内,卡合部32与凹槽部111a的底壁部1113卡合相抵,第一侧部1111相对第二侧部1112更靠近压环件29,第一侧部1111的形状与卡合部3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侧部1111大致呈锥状结构,密封件26与小径部112相抵,部分大径部111位于压环件29内,大径部111的前端部与轴座272之间形成有间距,小径部112位于第一容纳腔212,第一阀芯151的第一顶端部1511与第二阀芯251的第二顶端部2511相互顶开,使第一阀芯密封部件153远离第一阀口部113,第二阀芯密封部件253远离第二阀口部213,以使第一阀口部113与第二阀口部213相互导通;
26.当需要对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进行拆卸时,对第一接头本体11施加作用力,沿管路件连接装置的轴向,使第一接头本体11相对第二接头本体21向右发生位移以使大径部111的前端部与轴座272之间形成的间距消失,大径部111与轴座272相抵,凹槽部111a的第一侧部1111与卡接件30的卡合部32形状相适配,卡合部32从凹槽部111a中滑出以脱离凹槽部,然后在对压环件29的压接部291施加作用力,使压环件29相对第二接头本体21也向右发生位移,此时第二凸起部2921相对远离第一凸起部281,使抵接部2922与卡接件的卡合部32相抵,卡合部32受作用力涨大,卡合部32朝向第一衬套27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接头部件10整体从第二接头部件20中脱离出来。
27.为了进一步保障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的连接可靠性,在初始状态下即两者处于脱离的状态下,设定第一部的内径即卡接件30的卡合部32的最小内径小于凹槽部111a的底壁部1113的外径,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两者连接后能够使卡接件30通过发生形变后抱紧凹槽部111a,防止卡接件30从凹槽部111a内脱离出来,增强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设定卡合部32的厚度小于凹槽部111a的宽度,凹槽部111a的宽度为第一侧部1111至第二侧部1112之间的距离,且卡合部32的厚度小于凹槽部111a的深度,在
卡接件与凹槽部卡合时,能够使卡合部较为可靠地卡合在凹槽部内,同时如若发生误操作的情况时,直接按压压环件29也不容易使卡合部从凹槽部中脱离,可相对有效防止误操作的作用。
28.传统的公母接头连接时两者之间多采用钢珠限位的连接结构,钢珠限位结构整体零部件较多,加工工艺较为复杂,装配也相应较为繁琐,且存在因误操作而导致连接头松开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通过增设有卡接件结构以及对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的结构改进,当管路连接装置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接头本体与第二衬套间隙配合,部分卡合部位于凹槽部内,卡合部与凹槽部相抵;当处于拆卸状态时,第一接头本体相对第二接头本体发生位移,卡接件从凹槽部脱离,压环件相对第二接头本体发生位移,压环件与卡合部相抵,卡合部朝向第一衬套发生形变,第一接头部件从第二接头部件脱离,以使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的安装或拆卸较为便捷,且在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连接后,因受卡接件与凹槽部卡合限位的弹簧力作用,以及管路内部压力作用,如发生误操作直接按压压环件29时,无法使卡接件从凹槽部中脱离,能够相对起到防打开的作用,从而解决因误操作带来的接头脱离的安全隐患。
29.第二实施方式
30.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衬套28与第二接头本体21之间的配合方式,第二衬套28设置有外螺纹部,第二接头本体21的相对远离第一衬套27的一侧设有内螺纹部,第二衬套28的外螺纹部与第二接头本体21的内螺纹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使卡接件30的基部31限位或固定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同样能够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31.第三实施方式
32.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于第二衬套28与第二接头本体21之间的配合方式,第二衬套28与第二接头本体2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使卡接件30的基部31限位或固定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同样能够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33.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接头部件包括第一接头本体,第一接头本体的外周部设有凹槽部,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接头本体、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压环件以及卡接件;
34.第一衬套与第二接头本体连接或为一体结构,第二衬套与第二接头本体连接,卡接件包括基部和卡合部,基部限位或固定于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之间,卡合部自基部朝远离第二衬套方向凸伸,部分压环件位于第二衬套内,部分第一接头本体位于第一衬套内,又一部分第一接头本体位于压环件内;
35.卡合部发生形变与凹槽部的底壁部相抵,部分卡合部位于凹槽部内。
3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结构,通过增设卡接件,当第一接头部件10需要与第二接头部件20连接时,通过卡接件的卡合部的形变作用即可实现与凹槽部的卡合限位连接,当需要将两者拆卸时,只需对第一接头本体11操作,可使卡接件从凹槽部脱离,然后再按压压环件使压环件与卡合部相抵以使卡合部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脱离,相比较传统的公母接头之间设置的钢球和弹性件结构的连接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所需零部件结构较少,且安装或拆卸方式也相对较为便捷。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或者是“第一、第二”等序数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另外,本发明提及的相抵一词包括两个零部件的直接相抵也包括间接相抵,例如卡接件的卡合部可通过套设于凹槽部的底壁部的外周部的垫片以实现与底壁部的间接相抵,由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各零部件之间的某些部位的功能相同,故本说明书对这些部位采用统一命名的方式。以上对相关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管路件连接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